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设计优秀教案)墙裂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词,理解内容,熟读成诵。半年时间,刘禹锡被一个小小的知县折腾,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设计优秀教案)墙裂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词,理解内容,熟读成诵2.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通过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语感2.情境法:以故事串联起整篇文章,通过设计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高洁志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怀,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学生讲刘禹锡的故事同学们,我们曾接触过这样一位文学家,读“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眼前仿佛出现一幅美妙的洞庭山水图;读“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会让人一扫悲秋之殇,顿觉心胸豁达,他就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

他的诗与白居易齐名,他的词与柳宗元齐名据说他被贬到安徽,按当时朝廷规定,他可以住衙门内三室三厅之房但是和州县的知县是个典型的势利小人认为刘禹锡乃被贬之人,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知县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然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半年时间,刘禹锡被一个小小的知县折腾,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刘禹锡心中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并请人碑刻后立于大门之外! 。

二、指导朗读,培养语感1. 板书解题昨天让同学们预习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预习效果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题目的含义?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文辞练达,一般是押韵的,读起来铿锵有力。

体制短小,与格言相似】(引导学生关注书下注解勾画,补充拓展:座右铭,墓志铭)【请在课文中圈出韵脚,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ing名 灵 青 丁 经 形 亭 】2.读准字音(检查预习,请学生板书讲解)3.读出断句。

古人写诗文是没有标点的,我想考考大家,请同学读一读没标点的《陋室铭》(屏显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评价)4.读出节奏(学生在书上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屏显)5. 利用文下注释自由轻声译读课文勾画识记重点字词,不懂的地方做标记,可以相互讨论。

6.读出韵味文贵在读,读好才能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现在大家看大屏幕,看看怎样读才能读出韵味【①铭是韵文,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名”、“灵”、 “青”、“丁”、“经”、“形”、“亭”)②前四句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以突出文章主要内容。

③“苔痕”二句写环境,要读得有点美感④以下六句写室中生活图景,虚写的文字(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应读得轻一点,才有韵味⑤“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顿,然后用肯定的语气读最后两句】(同学们根据朗读指导练习读课文,两分钟后请同学再读。

)三、入情入境,理解内容1.作者笔下的陋室到底什么样?让我们一起走进陋室,去看个究竟请大家先来看这四句话,口头翻译,并思考问题,从这些话当中,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屏显:走进陋室,我仿佛看到了(画面)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学生思考发言,小组交流教师评价,并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实词)2.同学们,刘禹锡在陋室里调素琴时,那个知县不请自来了,让我们就当一回刘禹锡,跟那个知县对话一番。

【当一回刘禹锡知县: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我(平静地笑道):苔痕碧绿上阶梯,草色青葱入帘内,这是多么幽雅的景致,怎么能说简陋呢?知县:哼!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我(______地笑道):……

知县: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我(________地笑道):……】(同桌互换角色交流,请两组代表展示,评价)3.在别人眼中,陋室简陋不简陋?在作者眼中呢?以上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陋室不陋的呢?(陋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

景——幽雅 人——儒雅 事——高雅(学生概括,教师板书)4. 通过作者对陋室的描写,你体会到刘禹锡怎样的生活态度?在贫困的环境中也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这就是安贫乐道,这就是高洁傲岸(板书)所以他的好朋友白居易对他的评价非常高。

【屏显:彭城刘梦得,诗豪也——白居易】5.作者的这种态度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否也有体现呢?请你品评一下【屏显: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预设:《陋室铭》开头为什么要从山水写起?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深意?(左右两排分别讲解学生谈看法教师完成板书)6.教师小结:文人被贬,所作诗文大多幽怨哀叹,同时代的柳宗元,被贬后便忧惧不安(“恒惴栗”《始得西山宴游记》)韩愈更是一贬就想到死(“好收吾骨瘴江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刘禹锡却始终以豪迈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绝不沉沦,绝不颓废,不愧其“诗豪”的美誉。

每读《陋室铭》,总会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不屈的意志、昂扬的力量四、赏析手法,思考探究1.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但这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物”便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可以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那么这篇文章中所托之“物”和所言之“志”分别是什么?

2.你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质疑,解疑)教师提问: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3.结束语:同学们,刘禹锡把这个《陋室铭》写好后,请人刻在石碑上,还立在门口你们看,那个知县老爷带着几个随从又来了。

我们怎么办啊?我们要为刘禹锡出一口气啊!请大家把文章大声地再朗读一遍,读给他听我提议一下,最后的“何陋之有”读三遍,一遍比一遍读得响生齐读音乐响起,屏显一间陋室图片【屏显: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板书设计:

陋 室 铭刘禹锡 山水类比,引出主旨 景——幽雅 高洁傲岸陋室不陋 人——儒雅 惟吾德馨 事——高雅 安贫乐道 古贤自喻,反问点题 托物 言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