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电镀生产厂家(电镀金刚线生产厂家)深度揭秘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浙商证券 张雷 陈明雨)1 公司是光伏金刚线老牌领先企业,深耕技术厚积薄发公司主要产品为金刚石线,主要用于晶体硅、蓝宝石、

电镀生产厂家(电镀金刚线生产厂家)深度揭秘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浙商证券 张雷 陈明雨)1 公司是光伏金刚线老牌领先企业,深耕技术厚积薄发公司主要产品为金刚石线,主要用于晶体硅、蓝宝石、磁性材料等硬脆材料的切割加工岱勒新材成立于2009年,成为国内首家实现金刚石线产业化的企业,2017年在深交所上市。

公司主要专业从事金刚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晶体硅、蓝宝石、磁性材料等硬脆材料切割提供专业工具与完整解决方案,基本实现全应用场景覆盖公司产品系列包括晶体硅开方线、晶体硅切片线、蓝宝石切片线、钨丝绳等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一流的硬脆材料加工耗材综合服务商,是国内较早掌握金刚线研发、生产技术并大规模投入生产的企业,也是我国替代进口金刚线产品的代表企业。

截至2022年底,公司金刚线产品线径范围覆盖至27μm-450μm

公司盈利拐点向上,2022年业绩扭亏为盈2020-2022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总收入2.43、2.71、6.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7%、11.45%、137.42%;归母净利润0.015、-0.78、0.91亿元,其中2022年归母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主要原因系随着公司技术改造的完成,公司产品性能提升,产能充分释放,产能利用率和毛利率均大幅提升。

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24.90%;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增长56.82%

光伏为公司金刚线产品主要应用领域,硅切割用金刚石线贡献公司主要营收公司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太阳能光伏行业,其次是蓝宝石的应用领域如LED衬底材料、消费电子等应用2020-2022年,硅切割用金刚线营业收入分别为1.44、1.76、5.57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60.30%、65.92%、87.41%,光伏领域硅切割用金刚线营收占比大幅提升。

光伏领域需求旺盛叠加公司产能释放推动盈利能力见底提升2020-2022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分别为21.20%、13.82%、35.34%;销售净利率分别为0.62%、-29.52%、14.03%2021年公司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主要系公司产品规格转化不及下游产业结构变化节奏,同时公司计提较多设备减值和坏账准备所致。

2023Q1,公司销售毛利率33.63%,销售净利率13.80%。

定增完成后公司实控人持股比例进一步增加,保持股权结构稳定公司实控人为董事长段志明先生截至2023年5月17日,段志明先生持有公司股份4534.03万股,持股比例达到20.16%公司拟定增募集资金3.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有息负债,发行股票数量为2989万股,认购方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段志明先生控制的企业诚熙颐科技(段志明持股比例80%,杨丽持股比例为20%,二人系夫妻关系)。

2023年4月3日,公司定增申请获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目前公司总股本为22495.06万股,本次定增发行完成后,实控人段志明先生直接和间接持股比例将增加至29.52%,有助于维护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稳定,促进公司稳定发展。

股权激励草案落地,高增长考核目标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2023年6月25日,公司发布《2023年股票期权激励(草案)》,拟授予的股票期权数量为228万份,约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1.01%,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16.57元/股。

激励计划授予的激励对象不超过34人,包括公司(含子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骨干以及董事会认为应当激励的其他人员公司层面的对于两个行权期的考核要求为:2023年净利润达到2.6亿元或2023年营业收入较2022年增长100%、2024年净利润达到5亿元或2024年营业收入较2022年增长250%。

2 金刚线细线化快速推进,钨基母线迭代大势所趋2.1 细线化推动光伏行业降本,钨丝金刚线适应薄片化趋势金刚线为光伏硅片制造环节的重要耗材硅片环节的生产流程为晶硅拉棒/铸锭→开方、截断→磨面倒角→粘棒→切片→硅片脱胶→硅片清洗→检验分选→成品包装。

作为硅片生产的重要切割耗材,金刚线主要应用于晶硅的开方、截断、切片

其中在开方和截断环节,为保证切割速度和切割效率,使用的金刚线线径较粗,一般在250μm及以上;在切片环节,由于厂家对原材料利用率、单位切割成本的要求更高,使用的金刚线线径较细。

从晶体硅切割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硅片切割方法经历了内圆锯切割、游离磨料砂浆切割、金刚线切割的技术升级路线金刚石内圆锯片工艺存在切缝大、硅材料损耗多的问题,同时对硅棒的尺寸也有限制,使得硅片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游离磨料砂浆切割使得成本得到一定程度下降,但由于砂浆切割效率依然较低,切割损耗较大,环保处理成本高,切片成本进一步大幅下降的空间较小相比于以上两种切割方式,金刚石线切割技术具有较大优势:1)大幅降低线耗成本;2)提高材料利用率,大幅降低切割磨损,提高出片率(多出15%-20%硅片);3)提高切割速度(4-5倍切割速度),大幅提升切片效率;4)环境污染小。

原材料成本在金刚线制备中占比超过65%金刚线生产主要成本分为原材料、直接人工、能源和动力、制造费用等,主要原材料为金刚石微粉、母线、镍和工字轮等,以2022年美畅股份成本数据为例,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在金刚线成本中占比68.09%、10.68%。

金刚线细线化提升硅片出片率,也是硅片薄片化发展的刚性需求硅片大尺寸、薄片化迭代加速,通过降低硅片厚度,可以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节省用料,从而降低硅片成本2021年,随着硅料价格的上涨,硅片厚度的减薄进程加速。

根据CPIA,行业主流P型单晶硅片厚度从2020年的175μm降至2022年的155μm根据公式,出片量=每公斤方棒的长度/槽距(硅片厚度+金刚线线径+砂径)金刚线线径越细,切割锯缝越小,在切片过程产生的锯缝硅料损失越少,同体积的硅料锭出片数越多。

与此同时,更细的线径,意味着破断力更低、电阻更大,对设备的运行速度、匹配度要求更高,需要准确把握镀层厚度,并匹配与之相对应的金刚石型号。

高碳钢丝细线化已逼近极限,钨丝金刚线细线化潜力更大目前金刚线锯领域基本采用92c或100c线材作为载体,制备不同规格金刚石线锯35μm和36μm的电镀金刚线其破断力要求为≥5.3N和5.8N,为保证切割所需的张力以及切割过程中的张力波动余量,2022年碳钢丝金刚线主流规格已发展至38μm,目前最细批量化规格已达33μm。

钨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具有高密度、高熔点、高耐磨性、高电导率、高硬度等物理性质,钨基金刚线更耐高温,具有更强的抗拉强度,而且可以在同等破断力下将线径做的更细,目前聚成科技已量产26线规格的细线径钨丝线产品。

而钨丝金刚线在产品特性、经济性方面具备优势,在产业化应用方面也渐有成效

从产业化角度来看,金刚线企业积极导入和验证钨基母线由于钨丝对于杂质控制难度较大,当前具备光伏用钨丝量产能力的主要为厦门钨业和中钨高新两家企业2021年至今,聚成科技、岱勒新材、三超新材、原轼新材等主要金刚线企业均逐步开展钨丝线的研发和生产。

受制于光伏用钨丝生产厂商较少、产能较低,行业内企业积极推动钨丝金刚线产业化进程。

2.2 金刚线行业“一超多强”,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强劲2014年以前:金刚线制造和应用发源于美、日等发达国家,其曾长期占据先发优势从早期全球范围内看,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金刚线供应商主要集中于日本和美国日本旭金刚石工业株式会社(Asahi)、日本联合材料株式会社(ALMT)、美国DMT等国际知名企业在金刚线制造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按光伏和蓝宝石两个应用领域合并统计,国外厂商早期控制着全球大部分市场份额,国内光伏企业的金刚石线采购需求也多由日本企业满足。

2014年以后:国内金刚线厂商崛起反超,基本完成进口替代由于日本厂商的金刚线产品价格较高,且产能相对有限,金刚线早期在国内光伏行业并未取得大规模应用在此背景下,以岱勒新材、东尼电子、三超新材和美畅股份为代表的国内金刚线企业或技术团队自2010年前后开始,陆续投入人员和资金钻研相关技术,终在2014-2015年相继实现80μm以下用于精密切割的电镀金刚线领域的技术突破,打破了日本厂商的技术垄断。

此后,国内金刚线企业生产的金刚线从实验室走向了工业化生产,通过技术后发优势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凭借价格优势迅速抢占了日本厂商的市场份额随着国内厂商产能逐步扩大,其在技术及产能上基本完成了金刚线的进口替代。

国内金刚线行业集中度高,呈现“一超多强”格局目前,国内金刚线行业厂商主要包括美畅股份、高测股份、岱勒新材、三超新材、聚成科技等,其中美畅股份金刚线出货量遥遥领先2022年,美畅股份、高测股份、聚成科技、岱勒新材、三超新材的金刚线销售量分别为9615.60、2539.73、2141.14、1310.19、640.22万公里。

整体行业基本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

金刚线行业毛利率相对较高,龙头企业主要通过原材料自主供应降本金刚线是硅片制备环节的重要耗材,根据Solarzoom数据,金刚线在硅片生产成本中占比达到6.25%,折合1.34分/W2022年,金刚线行业平均毛利率为38.7%,而龙头企业美畅股份金刚线产品毛利率高达55.8%,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17.1pct,主要由于单位生产成本显著低于行业内其他企业。

一方面美畅股份向上游延伸业务,通过提升黄丝、母线等原材料的自供率降低原材料成本;另一方面采用单机十五线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2.3 光伏硅片产能扩张提速,金刚线市场空间扩容中国在全球硅片领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新进及原有硅片厂商上半年加速扩产根据CPIA,2022年我国大陆硅片产能约650.3GW,同比增长59.7%;产量约371.3GW,同比增长63.9%,占全球硅片产量的97.4%。

2022年以来,国内除了主要单晶硅片龙头企业凭借其先进技术及成本控制优势,持续加码其产能之外,其他垂直一体化企业、二三线硅片企业及新进入者也在快速布局硅片产能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2023年上半年硅片扩产规模高达442GW,扩产总额超410亿元,对比2022年同期388GW扩产规模,硅片环节拟扩产体量进一步增加。

细线化与薄片化带动金刚线线耗增加金刚线直径逐渐细化,会产生以下影响:1)其破断力会越来越小,切割过程中断线风险也更高为降低断线率,切片过程中一般会降低切割速度,进而使得切片线耗提升2)当线经减小后,母线上附着的金刚石微粉数量减少,进而导致线耗增加。

细线化推动行业需求加速扩容,钨丝线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随着光伏经济性逐步凸显,全球光伏装机市场持续旺盛,我们预计到2023-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分别有望达到380、480、550GW,硅片用量按照1:1.3的容配比+损耗计算。

金刚线线耗会随着线径减小和硅片减薄而增多2023-2025年,在钨丝线渗透率为15%/30%/50%的假设下,预计钨丝线需求量分别为4272/11115/21864万km,2022-2025年3年CAGR达到148%,对应市场规模约26、58、102亿元;行业金刚线总需求量分别为28478/37051/43728万km,市场规模分别为107、140、168亿元。

3. 产品领先推动客户份额提升,产能扩张规模成本效应显著3.1 细线化引领行业,钨丝线金刚线导入提速公司是国内金刚石线产业化先锋和标准制定者,产品品类基本实现全应用场景覆盖。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金刚石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之一,是国内较早掌握金刚石线核心技术并大规模投入生产的企业和国内主要的金刚石线制造商,是中国电镀金刚石线行业标准《超硬磨料制品电镀金刚石线》(JB/T12543-2015)的牵头起草单位。

公司产品线径范围覆盖27μm-450μm其中,250μm以上用于开方、截断,100-250μm用于蓝宝石、磁性材料切片,80μm以下用于硅切片公司生产的金刚线产品切割速度快、加工精度高、表面损伤层浅、切割缝窄、切割损耗低、切片产能高。

高度重视研发投入,金刚线细线化引领行业,钨丝线产业化进度领先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2022年共投入研发费用3801.67万元,同比增长119.62%,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92%根据公司公告,公司碳钢丝金刚石线产品小批量规模应用的最细规格为30μm;总体产品需求规格主要是以33μm、34μm为主流,占比约50%;其次是35-38μm。

公司前瞻布局以钨丝为基材的金刚线的研发与生产,目前已掌握钨丝金刚线生产技术并已实现销售。公司钨丝金刚石线产品规格小批量供应的最细线径为27μm,规模供应的主要是30μm-32μm。

拓展新产品及新应用领域,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将持续围绕下游行业即光伏、蓝宝石、磁性材料、精密陶瓷等硬脆材料加工来提供综合性耗材这一方向进行新产品的研发,2021年起,开始有部分新产品实现了规模化销售,如研磨抛材料、石材料切割线、钨丝绳等。

同时公司将金刚线产品在更多的下游领域进行拓展延伸,如石材、玉石、金属材料等领域,进一步将金刚石线产品做大做强钨丝绳:公司的钨丝绳产品至今在2.5-4.5mm之间,主要应用于熔炼铸造、单晶炉冶炼等环节,主要优势为:刚性大,扭转应力较低,呈现不旋转特性,耐高温无磁性,超柔软,耐疲劳,抗腐蚀,无延伸,抗拉强度大。

湿电子化学品: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切削液、研磨抛光液、清洗光亮剂、蚀刻薄膜显影液、氟素涂层和添加剂、导电屏蔽、IGBT功率器件、三电产品等,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智能设备/消费电子和新能源/半导体制造,公司技术自研、品类齐全、产学研体系完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

绑定优势核心客户资源,市场份额有望提升公司较早进入国内外龙头企业及知名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名单公司产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太阳能、LED、半导体、精密光学仪器、国防军工等行业,并且已出口至俄罗斯、韩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覆盖全球100多家知名光伏、蓝宝石加工企业。

目前公司的主要客户有协鑫科技、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科能源等,公司积极开拓增量客户。伴随着硅片龙头企业逐步加大供应链开放力度以及硅片新势力扩产提速,公司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3.2 扩产推动规模化降本,设备技改提升生产效率在手订单充足,产销率持续居于高位在全球光伏装机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电镀金刚线市场需求旺盛2022年,公司金刚线销售量达到1310.19万公里,同比增长290.13%。

根据公司公告,目前公司的在手订单充沛,同时公司的产销率持续处于高位,有助于后续扩充的产能得到稳定释放。随着产能的进一步扩大和有效释放,产能规模效益逐步显现,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产能扩张降本增效,新项目建成后产能将达到600万公里/月考虑到现有规模难以满足下游客户快速扩张所带来的规模化需求,公司积极进行产能扩充2022年4月,公司公告拟新增金刚石线产能2400万公里/年,项目建成后公司总产能将达到3600万公里/年。

2022年11月,公司宣布新增金刚石线产能3600万公里/年,本次扩产后公司总产能将达到7200万公里/年,投资估算金额为1.5亿元左右,预计2023年上半年完成产能提升。

自主研发设计生产设备,行业领先的“20线机”已全面推广应用公司自成立以来,生产设备均为自主研发设计,公司拥有较强的设备配置、更新、改造能力,同时能及时根据自身生产条件和设计能力,并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调试工作进入量产且兼顾客户产品需求。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设备技术改造,金刚线产品生产设备工艺持续提升,最新生产线设备“20线机”于2022年7月开始投入生产,且2022年新增200万公里/月的产能投入主要为“20线机”设备,实现了行业领先的“20线机”设备全面推广应用。

公司新设备“20线机”的投入大幅提升了人机效率、生产效率。

扩产提效推动公司盈利能力触底回升伴随着行业细线化趋势,公司金刚线产品出货单价持续下行,2020-2022年,平均出货单价分别为99、78、48元/km,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77、66、31元/km,毛利率分别为21.6%、14.7%、35.4%。

2022年公司技改提升完成后实现人机效率、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营业成本中,直接人工占比从2021年的13.43%下降至10.13%。

4 盈利预测与估值4.1 盈利预测1、金刚石线产品公司的主要产品为金刚石线,主要用于晶体硅、蓝宝石、磁性材料等硬脆材料的切割加工,其中光伏晶体硅切割占据主要应用领域2022年公司完成从80万km/月产能提升至300万km/月,根据公司最新产能计划,预计在2023年上半年完成产能提升至600万km/月的目标。

公司通过产品品质提升同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市场开拓,产品销量实现快速提升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金刚石线产品销量分别为4481、6430、9552万km成熟线径金刚线产品价格维持年降趋势,随着产品不断向细线化及更高价值量的钨丝线迭代,公司金刚线产品单价有望维持稳定趋势,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金刚石线产品单价为37.4 、37.7、38.4元/km。

公司通过产能提升、设备提效等方式实现碳钢线成本优化,钨丝线产品随产业化进程成本有望快速下行,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金刚石线产品单位成本分别为22.4、22.3、22.9元/km综上,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金刚石线产品营业收入分别为16.78、24.25、36.6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68%、45%、51%。

2、其他主营业务其他主营业务主要为砂轮、钨丝绳、湿电子化学品等其他产品,在公司主营业务中占比较低,假设2023-3025年其他主营业务逐步起量,保守假设增速为20%,预计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0.14、0.17、0.20亿元,预计毛利率维持在36%左右。

3、其他业务其他业务占比极低,假设未来维持营收体量不变,预计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0.06、0.06、0.06亿元,预计毛利率维持在30%左右。

4.2 估值与总结公司为光伏金刚石线老牌领先企业,受益自身产能扩张及钨丝金刚线渗透率提升趋势公司产能扩张叠加高价值量钨丝金刚线占比提升推动公司金刚线产品量利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2/5.04/7.0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34/2.24/3.13元/股,对应PE分别为17/10/7倍。

我们选取光伏金刚线龙头美畅股份以及其他光伏辅材企业帝科股份、聚和材料、宇邦新材作为同行业可比公司,2023-2025年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PE为23/16/12倍,综合考虑公司业绩成长性和一定安全边际,我们给予公司2024年PE 16倍,目标股价35.84元/股,对应当前市值有57%上涨空间。

5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全球光伏装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已经转变为经济性需求,全球光伏装机整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但在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光伏装机需求增长仍靠政策拉动,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对全球光伏装机份额贡献度提升,若未来全球光伏行业政策端整体出现重大调整,可能导致光伏装机需求不及预期。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公司产品质量、性能达到或接近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产品性价比较高,已具备替代进口产品满足国内中高端市场需求的能力随着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及切割方式的改变,金刚线制造行业市场快速扩大,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将进入金刚线制造行业,行业市场竞争或将加剧,进而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3)钨丝金刚线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目前受限于上游原材料供给不足等原因,钨丝金刚线仍处于产业化早期阶段,目前公司的钨丝占比相对仍然较低若后续钨丝不能快速降本或持续推出细线化产品,钨丝相对碳钢丝经济性有望下降,进而导致钨丝金刚线渗透率不及预期。

——————————————————报告属于原作者,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报告来自【远瞻智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