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春游(春游的优美句子)



清明时节雨纷纷,最近两个星期的阴雨天气,让广东人一直感慨快发霉了!


作为唯一以节气命名的节日,清明节本为农事安排的岁时节气。虹始见是清明

春游(春游的优美句子)

 

清明时节雨纷纷,最近两个星期的阴雨天气,让广东人一直感慨快发霉了!

作为唯一以节气命名的节日,清明节本为农事安排的岁时节气。虹始见是清明三候之一,意为从此雨后见彩虹。

(图源:视觉中国)

古人早已意识到,清明时节,气温升高,降雨也增多,正是春耕的好时节。如《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此时春阳照临,春雨飞洒,人们会种植树苗,因此有人也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除了清明雨之外,祭祖扫墓、踏青春游是清明节日的显著标志,但这上坟与出游一悲一喜的交织,不免让人疑惑,清明为何如此百搭?

原因在于,清明节其实是融合了传统寒食节和上巳节三节合一的节日。

一切从禁火开始

清明前后,最近各地因祭祖引发的火灾频频登上新闻。但在古代,清明这段时间的主题却是禁火。这源于它的孪生兄弟——寒食节。

清明在春分后十五日,寒食节去(距离)冬节(即冬至)一百五日,两者时间相近。

先秦时期,仲春时分,保存的火种容易发生火灾,为了安全起见,负责管理火种的官员司烜氏便把火种熄灭,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敲着木铎,提醒人们现在是禁火时间。

此时人们还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但由于没有火源,只能吃冷食。这个禁火制度,被认为是后来寒食节形成的起因。

不过,现在人们更熟知的寒食节的起源,是介子推的故事。

春秋时,晋文公重耳当上国君后,犒赏曾协助过他的人。但曾立下护驾之功的介子推却躲入深山,避官上位。于是,晋文公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

介子推坚守不出,山火却将他烧死了。为纪念介子推的忠诚和品行,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那天,定为寒食节,规定民间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寄哀思。

介子推的故事最早记载在汉代蔡邕的《琴操》上,比起禁火制度要晚,更多是世人为纪念介子推而附会于他,后又增添扫墓习俗。

而春游踏青,则与另一节日——上巳节相关。《诗经·郑风》中的《溱洧》诗描写的就是先秦时期,青年男女在野外过上巳节的故事。《韩诗注》进一步解释,人们在三月上巳之辰,会招魂续魄,拂除不祥。

到汉代,上巳节出游已经是官方和民间的风俗,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魏晋时期,上巳节固定在三月初三日,并形成列宴作饮、曲水流觞的习俗。

当中最著名的,是东晋年间,王羲之等文人在山阴兰亭的聚会。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就出于此。

魏晋南北朝之后,上巳节渐渐被冷落,出游聚会与拂除不祥的内容,则融入到了时间相近的清明节和寒食节中。

(文徵明兰亭修褉图卷 图源:故宫博物院)

三节合一 干脆一起过吧

由于时间相近,民间清明寒食一起过已经是常态。在唐代,朝廷干脆把寒食清明编为一个假日。

唐玄宗在开元二十四年下令,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到了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又多了一天,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唐德宗贞元六年,更是弄了个清明黄金周,寒食清明……前后各给三天。

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清明和寒食也是不分你我。如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的清明时节出郊原,又如白居易《寒食野望吟》的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还有韦应物《寒食》的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

不过,在扫墓方面,寒食和清明还有些许细微差别。唐玄宗规定寒食上墓,但在民间,扫墓的时间点各有不同。唐宋时,民间还有清明节只祭未逾三年的新坟的传统。

但明代以后,不举火、吃冷食的寒食节没人愿意过了,扫墓的传统整合到清明节里面,从此三节合一。

扫墓之余 来一场春游运动会

扫墓是清明时节的重头戏。据宋人《梦粱录》记载,扫墓这天,官员士庶往往全家出动,常常把城门堵得水泄不通。

人们会借此机会出游玩耍,来一场春游运动会,为清明节增添了快乐嬉戏的氛围。

(《虢国夫人游春图》 图源:广州日报)

唐代不单只有清明长假,唐玄宗还给百官发钱,鼓励他们出游。周密《武林旧事》中提到了宋人一边祭祀一边春游的习俗,寒食祭先扫松,清明踏青郊行。明代《帝京景物略》也记载了扫墓后人们不归,顺便郊游取乐的习俗,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这一盛景在诗画中可以窥见一二。杜甫的诗《清明》记录了长沙清明时节千人万人出的春游盛况。宋代诗人吴惟信描述清明那天游子寻春半出城,理学家程颢也曾感慨,清明天气好,不妨游衍莫忘归。而著名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正是人们在清明节郊游的情景。

作为唐宋时期风靡全国的运动,清明时蹴鞠当然是必不可少。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韦应在《长安清明》也写到,清明这天上相闲分白打钱,放假的官员们,会秀几手花式足球(即白打)。

作为当时国球,宋人很喜欢清明蹴鞠,《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人出城采春时,触处则蹴鞠疏狂。明清时期,清明虽然不放假了,但蹴鞠的热情不减,皇宫里照样会举行春季蹴鞠赛。

(朱瞻基行乐图卷局部 图源:故宫博物院)

赛龙舟也是宋代清明节的重要活动。吴自牧《梦粱录》记载,清明这天又有龙舟可观,城里的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观赏龙舟竞渡。

荡秋千同样是人们喜欢的春游项目。唐代诗人王维《寒食城东即事》有秋千竟出垂杨里的句子。南宋词人张先的《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有云,笋柱秋千游女并,描绘了游女成双成对玩秋千的画面。而元明清三代甚至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月曼清游图册》 图源:广州日报)

射柳、放风筝是明清时期普遍流行的清明风俗。据明朝人的记载,所谓射柳,就是将装有鸽子的葫芦高挂于柳树上,然后弯弓射葫芦使鸽子飞出,以鸽子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清明春风吹起之时,放风筝正是踏青之余的一件乐事。据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载,青年男女在祭扫完毕后,各携纸鸢线轴,干脆就在坟前施放较胜。

一边是祭奠追思的感伤基调,一边又是踏青郊游、休闲运动的欢乐赏春气氛,清明节就是如此神奇又百搭的节日。今天清明节,你有出游踏春吗?

出品:大洋网

编辑:杨梓麟

监制:朱文婷

资料来源:人民网、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网、广州日报、北京晚报、澎湃新闻、故宫博物院、杭州文史等

举报/反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