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初中印象(我的初中印象)新鲜出炉

对食堂产生向往源于我爸。小时候,没有电视,没有手机,跟小伙伴们在外面傻玩一天回来,听我爸讲故事是我最享受的时光。讲什么呢?资讯不发达的年代,只能

初中印象(我的初中印象)新鲜出炉

 

对食堂产生向往源于我爸小时候,没有电视,没有手机,跟小伙伴们在外面傻玩一天回来,听我爸讲故事是我最享受的时光讲什么呢?资讯不发达的年代,只能讲自己的祖宗十八代、每个人的个人经历及邻里之间的鸡毛蒜皮代代流传讲下去,每个人大概都知道自己的祖宗在哪里,亲戚朋友有哪些,邻里之间如何相处,每个人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而现代人,父母忙着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孩子忙着没完没了的作业,没人讲,也没人听,自然,父母子女的世界里只有父母子女我爸是四十年代末出生的,跟我们聊天自然会聊到他小时候经历的事情,从那时起我知道还有“食堂“这个新鲜玩意儿。

我爸说,他们小时候赶上“大跃进“,全国人民都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大炼钢铁、吃食堂、浮夸风就从那时候开始为了提高钢铁的产量,村村寨寨都建起炼钢炉没有炼钢的原材料怎么办?把家家户户凡是带铁的东西无论铁锅铁碗铁盆铁刀还是抽屉箱柜的铁把手,统统搜集起来扔进炼钢炉里,化成铁水,变成全国钢产量的一部分。

老百姓失去做饭的工具,自然没法自立炉灶为了节省时间提高劳动效率,每个村子都办起了集体食堂,老百姓干完活下工直接从田间地头到村办食堂吃饭每每听到这里,我内心都会无比欢喜,直到现在,依然是全村人,无论男女老少,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一起用餐,大人与大人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小孩子与小孩子坐在一起,边聊边吃,何等热闹,何等休闲,何等令人向往。

还有原因男孩子小时候要放牛,女孩子小时候要做饭我最讨厌做饭,一日三餐,从早到晚,洗、切、煮、吃,再洗,再切,再煮,再吃,周而复始,永无止境如果有个食堂,大家都在食堂就餐,女人要轻松好多倍,多出来的那么多时间,干什么不好。

遗憾的是,我没有赶上那个“好时光” 何时才能吃上食堂?这一等就到我上初中了,初中住校,吃食堂,这下可真正满足了我的心愿,吃什么不重要,关键自己不用动手准确地说,初中的那块儿地儿还不能叫做食堂,只能叫做厨房。

除了饭菜在厨房里做,打饭的师傅在厨房里给学生打饭,学生只能站在房子外面露天地里,打好饭只能端着碗去自己教室里吃全校三百多人,三百多人拿着自己的饭碗在同一个时间奔向同一个地点那个地点就在我们教室的正对面,所有人都要经过我们教室旁边的一条通道才能到达食堂。

三百多人,不同的步幅,不同的力度,不同的速度,踏出不同的声音,如千军万马般在大地上滚滚而过,直冲向食堂打饭的窗口那景象,那声音,那气场,我从没忘记,以至于不记得食堂饭菜的味道无序,毫无秩序,食堂窗口前乱作一团,大家你挤我我挤你,谁力气大谁先挤到窗口前谁先打饭,热汤热饭难免会洒,意外难免不发生。

不记得后来怎么回事,学生跑得再快也只能冲到窗口排队打饭,有执勤的老师在旁边维持纪律,大概有人被烫到吧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哪个班都抢不赢我们班,只要老师准点下课每到最后一节课的最后时间点,我们已经把手放进抽屉里拿好饭碗,随时准备往外冲了。

食堂有一样东西必须要抢才能到手那时是铁锅大灶,食堂大锅里有厚厚的一层锅巴,师傅们常常把这锅巴炕得焦黄了,一咬嘎嘣脆了,待到绝大部分学生吃完饭了才拿出来卖,二两饭票起步别以为二两好多,也只有那么小小的一块。

我那时年龄小,个子也小,人又老实怕事,要我去抢,估计一次也抢不到不过这不妨碍我吃锅巴我的同桌比我大好几岁(听说她现在已经当奶奶了,孙子都好几岁了),人长得高大,又泼辣大胆,吃完饭我想吃锅巴她就去帮我挤挤是要本事的,在人堆里很难挤到最前面来,必须顺着墙根猫着腰使出最大的力气往里钻,如果一不小心被别人挤出来了还得从头再来,从头再来就别想吃到锅巴了。

挤到窗口拿到锅巴想出来也没那么容易,被包裹得里三层外三层,想突破重围还真得有本事往往这时她便在里面把拿锅巴的手高高举起叫我的名字,我在外面踮着脚去够她的手,把锅巴接应出来待我接过锅巴,她便可以肆无忌惮地往外突围了。

我们一起回到教室,把锅巴均分两份,美美地吃起来那个香,那个脆,就在此刻我写文字时它依然回味在我的脑中;那个好容易得到食物的喜悦,就在此刻,依然荡漾在我的心间初中三年食堂生活,除了锅巴,我再也记不起任何一道菜的名字,再也想不起任何一道菜的味道,但记得食堂里两位打饭的师傅,他们一胖一瘦,一高一矮,一黑一白,一年轻一年长。

年长的那位,为学校的食堂贡献了一辈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