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带有一字的成语(带有戈字的成语)万万没想到

前几天,途经宝鸡,下车小憩,于青铜器博物院看到了当地出土的国宝——何尊。何尊铭文中有“中国”二字,据说是迄今为止“中国”一词的最早出处。

带有一字的成语(带有戈字的成语)万万没想到

 

前几天,途经宝鸡,下车小憩,于青铜器博物院看到了当地出土的国宝——何尊。何尊铭文中有“中国”二字(如图示),据说是迄今为止“中国”一词的最早出处。

专家解读,铭文是金文,是象形文字“中”的本意指旗杆,中间的椭圆形是把手,上下飘扬的是旗帜部落首领有事,就竖起旗杆召集众人,大家环绕旗杆围聚,听候命令“中国邮政”的标志创意就借鉴了“中”的金文“中”涵盖有不偏不倚,不畏惧,也不侵犯的意思,与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中正、中和相一致,后来才延伸出中央、中心等意思。

“国”的金文的原始字形为“戈”加“口”,“戈”是声符,兼有执戈守城之意“口”表示人们居住的城邑到春秋时,四周又加了外廓“口”(wéi),表示国之疆界,形成繁体字“國”简体“国”的早期写法是中间为王,不是玉,上世纪五十年代简化汉字时改为玉了,大概是区别于封建王朝。

在文史典籍中,《尚书》和《诗经》是最早有“中国”二字的典籍《尚书》和其传疏中有两处提到“中国”:一处是《周书·梓材》篇有言“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另一处在《禹贡》篇孔安国对序言“禹别九州”的传称:“邹子云:中国为赤县,赤县之内有九州。

”邹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邹衍”毛泽东在《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使用过赤县,“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孔颖达关于《禹贡》中“咸则三壤,咸赋中邦”的注疏为,“九州即是中邦,中邦就是中国”。

《诗经》中有“中国”的记载,均在《大雅》,有三篇七次出现过分别是:《民劳》有四处提到“中国”:“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民亦劳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国,俾民忧泄;……民亦劳止,汔可小安。

惠此中国,国无有残”《荡》中有两处提到“中国”:“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桑柔》中有一处提到“中国”:“天降丧乱,灭我立王降此蟊贼,稼穑卒痒。

哀恫中国,具赘卒荒靡有旅力,以念穹苍”《民劳》是“召穆公警同列以戒王也”,《荡》是“召穆公讬古伤周也”,《桑柔》是“芮伯哀厉王也”(均为清·方玉润言)前二诗语皆出自召穆公之口,伤周亦有戒王之意,故其“中国”范围当涵盖周天子辖下所有的诸侯国,并非单指周天子的帝都所在国。

《桑柔》虽出自芮伯之口,哀叹周厉王的同时亦有告诫此后的周天子的愿望,其“中国”之含义当与前二诗相同何尊铭文记载的是周初成王迁都成周即洛邑时的事情,故从周初开始,就有“中国”的称谓了斗胆臆测,何尊的主人未必是“中国”二字的创造者,在此前的殷商,或更早的夏启时就有这个词了,只是当时特指天子居住的诸侯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所蕴含的地理概念已远远超出周天子自己的封国,遍及其辖域所有的诸侯国,至少到西周的中后期已是如此了,更不用提孔安国所在的西汉和孔颖达所处的唐代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