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rfc(rfc2544测试标准)奔走相告

一、测试简介测试某高校两个校区之间主干链路性能,包括一条裸光纤和一条专线。测试项目涵盖RFC2544、Y.1564、RFC6349等标准测试。这

rfc(rfc2544测试标准)奔走相告

 

一、测试简介测试某高校两个校区之间主干链路性能,包括一条裸光纤和一条专线测试项目涵盖RFC2544、Y.1564、RFC6349等标准测试这三类测试各有侧重,RFC2544测试网络设备的性能极限,Y.1564模拟网络仿真链路性能测试,而RFC6349标准制定是为了贴近实际用户上网体验和感受。

裸光纤:也称为裸纤,由电信运营商提供一条纯净光纤线路,实现两个校区互联,中间不经过任何交换机或路由器,只经过配线架或配线箱做光纤跳纤,可看作一条物理链路,带宽取决于两端连接光模块专线:由运营商模拟一条线路,带宽分配600M,一般中间经过运营商各类路由器交换机设备。

二、测试连接示意图

三、测试标准1、RFC2544:是IETF组织1999年创建的基准测试方法,用于测试和测量网络设备的性能,验证关键性能指标(KPIs),包括吞吐量、延迟、帧丢失和背靠背增强RFC2544测试套件还测量抖动和承诺突发大小(CBS),以验证是否符合服务级别协议(SLA)或服务级别目标。

※ 吞吐率(Throughput)定义:被测设备在不丢包的情况下,所能转发的最大数据流量,通常使用每秒钟通过的最大的数据包数或者字节数来衡量作用:反映被测试设备所能够处理(不丢失数据包) 的最大的数据流量。

※ 丢包率(Lost Rate)定义:在一定的负载下,由于缺乏资源而未能被转发的包占应该转发的包数的百分比作用:反映被测设备承受特定负载的能力※ 时延(Latency)定义:发送一定数量的数据包,记录中间数据包发出的时间T1,以及经由测试设备转发后到达接收端口的时间T2,然后按照下面的公式计算:对于存储/位转发设备,Latency = T2 - T1(T2:输出帧的第一位到达输出端口的时间;T1:输入帧的最后一位到达输入端口的时间。

)作用:反映被测设备处理数据包的速度※ 背靠背(Back-to-Back)定义:以所能够产生的最大的速率,发送一定长度的数据包,并不断改变一次发送的数据包数目,直到被测设备能够完全转发所有发送的数据包,这个包数就是此设备的背对背值。

作用:反映被测设备处理突发数据的能力(数据缓存能力)2、Y.1564:ITU-T在2011年提出的标准,发布在RFC2544之后,由著名的测试仪表厂商EXFO主导,针对网络测试而设计,给运营商评估以太网络性能提供了新的测试方法。

使用Y.1564进行网络测试,支持多种业务场景,可以多项测试任务同时进行业务验收标准SAC是用于定义以太网络性能目标的参数集合,这些参数定义确保运营商所提供的网络服务满足SLA要求的最小需求,包括:信息速率IR、帧丢包率FLR、帧传输时延FTD、帧时延变动FDV。

3、RFC6349: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组织发布,提供了一种可重复的TCP吞吐量分析测试方法,以及用于优化网络和服务器性能的系统化流程、指标和准则RFC6349建议在TCP测试之前始终执行第 2/3 层开通测试。

验证位于第 2/3 层的网络之后,RFC 6349 指定执行以下三个测试步骤※ 路径MTU检测,用于验证网络最大传输单元 (MTU),并进行活动TCP 段大小测试来确保TCP净荷保持完整※ 基准往返延迟和带宽测试,预测最佳TCP窗口大小,用于自动计算 TCP BDP(最佳TCP窗口)。

※ 单一和多个TCP连接吞吐量测试,用于验证实现自动“满管”TCP测试的TCP窗口大小预测测试指标:通过以下指标来诊断 TCP 性能不理想原因的示例1)TCP 传输时间:该指标仅测量跨同步TCP连接传输数据块所花费的时间。

理想的TCP传输时间为8秒,来源于网络路径瓶颈带宽BB 以及与网络路径关联的各种第 1/2/3 层开销,2)TCP效率:TCP 重发在任何 TCP/IP 网络通信中都是正常现象仅仅使用数字本身来确定会对性能产生影响的重发次数很困难。

RFC 6349 定义了由于净荷重发而使用的网络传输的相对百分比,(已传输字节数–重发字节数)/传输的字节数3)缓冲区延迟百分比:表示TCP吞吐量测试期间RTT相对于基准RTT 的增加,基准RTT是指在无拥塞的情况下网络路径固有的RTT。

(传输期间的平均 RTT–基准 RTT)/基准RTT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