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评论

中科大少年班(中科大少年班毕业生去向)学会了吗

早在1974年,李政道教授就提出,要培养一支国内“少而精的基础科学工作队伍”,少年班的设想由此诞生。1978年3月,21名从全国各地选拔而来的天

中科大少年班(中科大少年班毕业生去向)学会了吗

 

早在1974年,李政道教授就提出,要培养一支国内“少而精的基础科学工作队伍”,少年班的设想由此诞生1978年3月,21名从全国各地选拔而来的天才少年,成为中科大首批少年班学生,要知道,这些少年的平均年龄仅有14岁。

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席卷起“神童”热潮大家肯定会问,从科大少年班毕业的“神童们”,目前境况如何?能否取得异于常人的成就?

四十年培养五名院士从天才神童入手,其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重视培养基础科学人才而且有了中科大少年班的经验,国内12所重点高校随后在政策指导下,相继开办了少年班然而,历经风风雨雨,目前仅剩下中科大、西安交大和东南大学三所高校仍然设有少年班。

截止至2018年,中科大少年班学院共毕业4140人,四十年来,少年班一共培养出5位院士:张亚勤,1978 级学生,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院士,百度公司总裁骆利群,1981 级学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

顾建军1987 级学生,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教授杜江峰1985 级学生,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大副校长庄小威1987 级学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学教授据不完全统计,毕业超过十年的少年班校友有55.0%在企业界工作

,有18.5%在科教界工作,17.0%在海内外金融界工作。

科学“选材”不拘一格少年班设想的提出到实现,从无到有,其人才培养模式是科大人历经多年摸索出来的心血和成果据中科大少年班学院院长陈旸介绍,少年班一开始没有统一的招生标准,都是老师直接到全国各地面试学生,导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后来经过不断的调整,中科大少年班才形成“高考初试+学校复试”的招生模式,开创了我国当代高等教育自主招生的先河少年班招收的不是“偏才怪才”,而是数理特长突出、对科学有热情和好奇心的孩子因此,少年班更注重的是“能力”,比如复试过程中,选定一些高中学生不容易接触的知识点,在45分钟的现场教学后,随即考试,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

去年国际顶尖学术杂志《自然》,连刊两篇报道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的文章,其第一作者是中科大2010级学生曹原,也是在《自然》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学者。而曹原,正是院长陈旸当年面试相中的学生。

陈旸认为,对于这些“神童”,需要提供适合他们发展和教育的学校,而少年班创办的初衷便是如此这些年,少年班毕业生在美国留学深造后纷纷回国,以学术报效祖国据2014年一项统计,在担任教授的少年班毕业生中,海外与国内的人数比例已从2005年的3.31:1缩减到1.19:1。

这说明“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少年班教育并未如网友评价的那样不堪,而且根据该报告预测,5年内少年班教授在国内工作的人数比例将反超海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