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感

奔走相告刘安杀妻(刘安杀妻煮肉)

事件始末《三国演义》第十九回,刘备被吕布下属高顺击溃,只身逃难,准备去许都投奔曹操,夜宿猎户刘安家中。

奔走相告刘安杀妻(刘安杀妻煮肉)

 

事件始末《三国演义》第十九回,刘备被吕布下属高顺击溃,只身逃难,准备去许都投奔曹操,夜宿猎户刘安家中刘安听说来借宿的是大名鼎鼎的刘玄德,欣喜之下想打点野味给刘备尝尝,然而忙活半天都没什么收获,于是心生恶念,杀了妻子给刘备吃。

刘备吃肉的时候,感觉味道独特,便开口询问,刘安告知是狼肉刘备就不起疑心,饱食一顿直到第二天,刘备去后院牵马,才知道真相,“不胜伤感,洒泪上马”而去,还让曹操给刘安嘉奖……

分析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已经无法考证,至少正史中没有记载,有可能是罗贯中编造出来的,他编造这个故事,在我看来,有三个原因第一、衬托刘备的形象《三国演义》的主旨是“拥刘反曹”,刘备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为贤德之君。

为了塑造刘备爱民如子,《三国演义》中,刘备无论去哪,都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

每次刘备离开,百姓都扶老携幼,前来相送罗贯中正是想通过刘安杀妻这件事,表现刘备是人心所向,深受百姓爱戴,是仁义道德的典范第二、《三国演义》的本质是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到了穷途末路时,总有人为他伸出援手,哪怕是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这叫是通晓大义。

刘备就是那个英雄,刘安就是伸出援手的人这样的例子,在春秋时期也存在不少,比如左羊之交、介子推割股奉君等第三、时势逼迫三国连年战乱,导致民不聊生,农田荒废,百姓和士卒为了活命,都有相互蚕食的景象吃人的事情经常发生,曹操就干过这种事,还被写进了史书中。

初,曹操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三国志》而对于刘备来说,吃人肉恐怕不是第一次备军在广陵,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欲还小沛,遂使吏请降布——《裴注三国志》。

根据上面的来看,吕布打败刘备后,刘备的军队缺衣少食,出现相互杀戮蚕食的情况,而作为最高统帅的刘备,肯定也看到了这种场景,也就习以为常了因此,刘备认为这是大义的行为,对刘安是万分的感激但是,刘安并不是没有食物可以招待刘备,家里有饭,只是没肉,刘备难道忍不了一顿没肉的生活?刘安杀妻目的是为了招待而不是救急。

他的行为,和杀子谄媚齐桓公的易牙没什么区别刘安仅仅是为了取悦刘备而已,与其说是对刘备的崇敬,倒不如说是为了求一个进身之阶和富贵的机会

其实,和罗贯中相隔百年的金圣叹就感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某些描写过于虚构那是的明朝思想开始有了转变,文人已经开始批判“郭巨埋儿”这一类包含愚孝的极端作品所以,罗贯中写“刘安杀妻”一事,不仅没有让人感到刘备的贤德,反而起了反作用,让人厌恶。

毛夹批:曹操在吕伯奢家,误认猪是人;玄德在刘安家,误认人是狼曹操不曾吃得一块猪肉,玄德饱吃一顿人肉不吃猪肉者,反是恶人;吃人肉者,反不失为好人——《毛宗岗评三国》毛宗岗的评论基本代表现代人的观点,只论“刘安杀妻”一事,刘备的表现糟糕,算不得仁义贤明,更别说刘安这种行为属于大义了。

尽管如此,刘备的仁义在古代历史中仍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纵观封建历史,没有哪一位开国君主能像刘备一样,不仅自己不做屠城夺掠的事情,还能约束下属也不做这种事只有刘备和他的下属,恪守底线,始终没有做过屠城和夺掠百姓的行为,至少从现有的史书来看,未曾记载而这样的刘备,才是对百姓的真心爱护的君主。

所以,若是仅仅为了表明刘备是人心所向,而创作“刘安杀妻”这个情节,在我看来,完全是一大败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