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感

学到了崔子(崔子玉座右铭)

公元626年7月2日,刚刚开国8年的唐朝,爆发了一场历史上极为有名的皇位争夺战。对于喜欢历史的朋友们来说,玄武门之变,绝对是耳熟能详的一个典故。

学到了崔子(崔子玉座右铭)

 

公元626年7月2日,刚刚开国8年的唐朝,爆发了一场历史上极为有名的皇位争夺战。这场战争的双方,是当时作为唐朝太子的李建成,和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这场变故,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

宣武门之变对于喜欢历史的朋友们来说,玄武门之变,绝对是耳熟能详的一个典故这场发生于唐朝初年的政变,直接导致太子李建成生死,继而迫使唐高祖李渊,将皇位禅让给李世民,开启了赫赫有名的贞观之治不过,因为后世的很多野史演义,流传过广的缘故。

导致后世很多人,都觉得当时李世民一方,实力更加强大尤其是在《 隋唐演义》当中,更是给我们一种错觉:好像那些有名的乱世名将,如秦琼、尉迟恭等人,都是李世民这一边的反观太子李建成,则好像势单力孤然而实际上,在真正的正史当中,当时的情况,其实恰恰相反。

玄武门事变发生前,其实是太子李建成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李世民首先,我们可以来对比一下,双方麾下的人才当时,支持李建成这一方的,可以列举出一大串名字来比如魏征、裴寂、王珪、韦挺、李纲、窦轨、冯立、谢叔方、唐宪、薛万彻等等这些人,大致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他们当中,大多数人的名字,都没有在《 隋唐演义》这种历史小说里出现过;二是这些人,大多是出自当时的贵族豪阀,每一个名字背后所代表的,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势力。

没有出现在野史小说当中,并不意味着这些人不重要相反,比之小说里那些所谓的七十二路反王,还有什么瓦岗山英雄们这些人,其实才是当时唐朝建立的中坚力量对于唐朝历史稍微熟悉一点的朋友,应该都听说过一个词,叫做关陇军事贵族。

关陇军事贵族,指的是自从南北朝时代开始,在关陇地区出现的一大群以家族形式存在的军事力量从北魏时期开始,这些关陇贵族,就开始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们的存在,往往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甚至一个王朝的兴衰更替

玄武门之变比如隋朝,隋文帝之所以能够取代北周,然后统一中原,就是因为得到了这些关陇军事贵族的支持后来隋朝灭亡,同样是因为隋炀帝好大喜功,和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分道扬镳,这才导致隋朝二世而亡再后来,李渊之所以能够顺利起兵,并且快速扫平关中,继而一统天下,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李渊得到了关陇军事集团的认可。

而且李家本身,就是关陇集团当中最大的一支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玄武门事变发生前,关陇集团对于下一任皇帝的选择,是作为太子的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而且,有这些老牌军事贵族的支持,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也是坐得相当稳的。

反观李世民这一边,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段志玄、尉迟敬德、侯君集、秦叔宝、程知节等人支持这些人当中,虽然也有长孙无忌这种出身关陇世家的人支持,但相对较少而且长孙家当时之所以愿意支持李世民,也是因为当时李世民是长孙家的女婿。

至于其他人,多半都是起于草莽,是李世民在东征西讨的过程中,逐渐收服的人才。这些人的才能虽然也非常出色,但在他们的背后,却没有什么强大家族的支撑。从双方背后支持的势力来说,李世民其实要完败于李建成。

秦琼另外,当时李世民在长安的根基,也远不如李建成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李世民和李建成这对兄弟,经常是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李世民更像是一个帅才,带着军队南征北战,扫平天下甚至毫不客气的说,半个唐朝其实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至于李建成,则更像是一位合格的储君除了极少数几次外出征战,大部分时间,都是坐镇长安,居中调度这对兄弟不同的经历,使得开国之后,兄弟两个的境地也完全不同李建成一直坐镇长安,所以在长安附近,李建成的根基要远比李世民深很多。

李世民的基础,则大多在地方军队当中在玄武门事变发生前,李建成在长安拥有太子六率,至少拥有三千人以上的成建制军队,再加上两千以上随时可以调动的城防军队。而李世民这边,则只有八百到一千二百人。

尉迟恭后来玄武门事变之所以能够成功,也是因为李世民先下手为强,在玄武门伏击了太子李建成,这才侥幸成功可以说,玄武门事变能够成功,其实是有一定偶然性的 还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是否想到从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再到李渊主动让位,一切都太顺利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当玄武门发生激战时,李渊在做啥?《资治通鉴》和《旧唐书》里的描述都一样,“泛舟海池”,直到尉迟恭来告诉他玄武门发生了激战,李渊这才恍然大悟

唐高祖大家相信吗?要知道李渊所在的太极宫和玄武门距离很近,他不可能没有听见打斗声查阅《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和《旧唐书·长孙无忌传》,我们发现了这样的字眼,“流矢及于内殿”、“矢及宸闱”等,箭都射到李渊所在的内殿,可太极宫里却离奇的安静。

这可能吗?显然不可能大家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李渊得知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在玄武门激战,他会做什么?笔者认为他会做三件事:1、立即停止游玩,躲入太极宫的安全之处,命令贴身侍卫进入一级战斗状态;2、命令太监去玄武门宣旨,让双方停止战斗;3、立即调集城外大军进宫,拱卫皇城。

李元吉这一切都没有发生,由此史学界产生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就是当时玄武门之变有两个战场一个就是大家熟悉的李世民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还有一个发生在太极宫里,李渊已经没有了人身自由这种猜测并非空穴来风,李世民何种影响,大唐一半都是他打下来的,他难道不知道一旦玄武门斩杀李建成、李元吉失败后的结果?。

李世民要做的就是要掌控一切的突发意外,而李渊则是最大的意外,怎么消除呢?很简单,“囚慈父于后宫”,这才是玄武门之变的真相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李世民将背上被杀父更为恶劣的罪名,弑父想到这一层,李世民决定隐瞒这一切。

贞观十三年,李世民皇位稳固,他悄悄把褚遂良找来,希望看一下起居注褚遂良直接怼了李世民,“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以记人君言行,善恶毕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想看我写的起居注?门都没有李世民之所以想看起居注,目的是为了看看褚遂良是怎么写玄武门之变的。

至此,我们已经无限接近历史最深处的真相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意外发掘,震惊了世界其中一批文献就涉及了玄武门事变,国学大师王国维最先接触这批文献,他将其命名为《唐太宗入冥记》这部分文献是唐朝民间的史料,作者也不可考,可里面透露的信息非常关键。

《唐太宗入冥记》描述李世民在地府遇见了一个崔子的判官,他告诉李世民:“建成、元吉魂魄进入地府后,‘称诉冤屈,词状颇切’”李世民一听吓坏了,承诺给崔子玉大量赏赐,让他一定要替自己保密王国维看了这部分史料后,就大胆预测,“李世民在事变前,。

另外,在玄武门事变结束后,李渊之所以愿意禅位给李世民,除了被军队胁迫之外,也是因为当时除了李世民之外,李家也没了合适的皇位继承人李渊这时还剩下的儿子当中,除了李世民之外,最大的一个,也才年仅八岁,根本不具备和李世民争位的资格。

不过,李世民的成功,也给后来的李家子孙起了一个糟糕的示范在后来的唐朝历史上,皇族之间进行政变夺权,同是李家子孙却互相残杀的事情,略见不鲜从这个角度来说,李世民虽然在玄武门事变当中成功了但是在家族延续这件事上,却是彻彻底底的失败了。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仅作交流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