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感

这都可以鸿鹄怎么读(鸿鹄怎么读音发音)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格外地热闹,一个读错的字,哦,不,或许是两个,就像两块惹是生非的石头,在平静无澜的水面上激起了千层浪花。

这都可以鸿鹄怎么读(鸿鹄怎么读音发音)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格外地热闹,原本是青年人的节日,却变成了一场举国的狂欢年纪轻的忘记纠结“我过节凭啥不给我放假”,年纪大的不再矫情“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所有的这些异动都只因一件事:今年的“五四”,是北大的。

120周年校庆说实话,北大校庆这件事本身,也未必就引起13.9亿普罗大众的普遍关注,可是,就是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庆典上,北大的当家人林校长在致辞时读错了一个字,哦,不,也许是两个——这两个字就像两块惹是生非的石头,在平静无澜的水面上激起了千层浪花。

“一字之失”引发众声喧哗“北大校长读错字”、“北大校长居然读错字”、“北大校长怎么可以读错字”!大家奔走相告,声浪盖过了世间一切大事小情,甚于国计民生,甚于世界和平一时间,众声喧哗,关于“鸿鹄”还是“鸿浩”、“莘莘”还是“菁菁”,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辩论。

自1956年2月6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以来,六十多年过去,还从发现国人对普通话语音有如此深沉的热爱和如此巨大的热情茶余饭后、街谈巷议,朋友圈、微信群、以及各种以“十万加”为己任不蹭热度誓不罢休的公众号,口头传播、大众媒体、社交软件,不论基于原始的、传统的、高科技的传播渠道,都在被这两个字刷屏,全国人民的心中似乎都充满了要对汉语读音重整河山的激情。

群情激昂:一场批判的狂欢对读音的纠缠还未解开,已经由热心民众开始对此事定性从“文化积淀不足”、“态度不够端正”最后上升到了“德不配位”,从技术失误的总结上升到了道德法庭的审判各路人马纷纷以法官的姿态开始对“校长读错字”进行“定罪”和“量刑”。

有人说校长该反省、有人说校长该道歉,还有人干脆公开发文,要求校长因此引咎辞职似乎一个读错的汉字语音就是一场灾难,危害甚于霍乱瘟疫、甚于洪水猛兽、甚于砍向无辜学生的屠刀!所以,读错字就是十恶不赦、就是天理难容,就应该除之而后快。

某位南方的大学校长在一个校长群里,弱弱地为北大校长委婉地解释了两句,称其在北大学习期间,感觉大部分学者还是学养深厚云云,意在让大家不必求全责备,话未说完,立即被群起而攻之,似乎这位仁兄的包容谅解之意就是是非不分、就是道德缺失、就是立场不坚定。

于是,再没有不一样的观点敢制造噪声大家兴奋异常,似乎在这场话语的论战中,找到了一种批判的快感且不说我们无法判定评判者自身的学养几何,是否具有指责他人的文化优势,单从这甚嚣尘上的话语攻击来看,具名的、匿名的、隐身的、穿马甲的,都迫不及待地加入这浩浩荡荡的谴责洪流,似乎只有通过证明他人的。

“错误”,才能证明自己的“正确”;只有通过指责他人的“卑劣”,才能反衬出自己的“高尚”仿佛只要慢一步,就玷污了自己的道德洁癖;好像但凡表现出一丁点容忍,就会耽误了自己心灵的纯良这场关于读音的论战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批判的盛宴,人们借助对他人的否定享受着自我肯定的狂欢。

舍本逐末的喧闹,小题大作的纠缠评价一个人的逻辑和根据,应该是和他的品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角色相关首先,林校长的专业是化学,据了解,在我国化学领域是一位风评不错的专家抛开校长这一行政职位暂且不谈,他首先是一位化学专业的教授、博导,对他的评价应该从他在化学领域的功底和贡献谈起。

而我们做的,却是有选择地忽视其学术成就,揪住一个字,没完没了,不用口水打得人抬不起头誓不罢休众位,为什么就不能包容一个“理工男”在表达上的不擅长和稚拙?试问,我们何时见过化学家嘲讽别人不会背化学元素周期表,何时见过物理学家讥笑别人不懂引力波,何时见过数学家鄙视别人不会解四元方程?

这种选择性地无视,和选择性地夸大,呈现出的,是一种扭曲的逻辑其次,从社会角色来讲,校长,是一所大学的管理者,而不是播音员不是主持人,语音语调的精炼程度,不是工作的主要内容相信岗位职责里,没有“不许读错字”的规定,更没有“读错一个字就下岗”这一条。

对校长的评价,应该根据其对岗位职责的完成状况来评判这部分小燕雀不甚了解,不敢妄言但是,因一字之失全盘否定一个人,依然让人感觉有失偏颇请恕我一枚小燕雀见识粗浅,关于此事,从头至尾总有三个字在心头盘桓:“至于吗”?

既然大家强调的是文化,那么,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一个内涵深厚的词,想必各位都听说过这句话:“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是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不仅包括广泛的知识面,还要有包容的胸襟和修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也是我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的经典吗?古人在两千多年前就告诫我们:人不是神,谁能不犯错?既然是人都会犯错,那么评判别人的人又有什么资格把自己置于道德的高位去对一字之误指手画脚呢?当然

“错而能改,善莫大焉”如果大家的目的是纠正失误、是解决问题、是希望世界变得更好,那小燕雀举双手赞成,校长承认失误,此事成为警钟,今后不再重演,皆大欢喜窃以为,这才是弥补过失、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可是目前的状况,似乎没有介意问题是否得到有效的解决,大局观缺位,不占主导地位的局部信息被无限制地扩大,理性脱域,认知严重偏转,。

大众沉浸在一种情绪宣泄的愉悦感里不能自拔眼见缘于心中有,见心见性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曾几何时,谦逊、温和、有礼,是我们这座文明古国推崇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对自己严格,对他人包容,更容易欣赏他人的优点,发现自身的不足。

和谐、友善当然会蔚然成风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包容心和忍耐力却在大幅度萎缩和退化人们更容易原谅自己,却更难以理解他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了一根根干燥、脆弱而紧绷的弦,一碰就断,一点就着指责成为了一种不过脑子的习惯性动作,瘟疫一样蔓延。

理解和包容,成了看得见、却摸不着的奢侈品人们只愿意关注事物的阴暗面,而看不到明媚和生动苏东坡的好朋友佛印说过:眼中有缘于心中有,见心见性那些透过屏幕,扑面而来的攻击性言辞,实际上是人们内心的浮躁和狭隘,在现实世界的投映。

狭隘、焦虑和浮躁会导致人们自我认同的危机压抑的自卑会导致扭曲的自大,在浮躁的话语洪流中,其实是一颗颗无处安放的慌乱的灵魂人们似乎只有通过“骂”,才能找到微薄的存在感,才能释放心中积郁的能量有时候骂花心男,有时候骂物质女,有时候骂心穷的妈妈,有时候骂油腻的中年,当实在没谁可骂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对明星的私生活指手画脚一番,骂他们的绯闻、骂他们的演技,骂他们的衣品。

...... 找不到具体的靶子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骂他们的圈子连岳4月27号的文章题为《那我们骂娱乐圈吧》我想,今天各大博主公号大V争夺的最有注意力价值的主题应该就是,《那,我们骂校长吧》众声喧哗里的骂,安全又过瘾。

没有被孤立的风险,却有酣畅淋漓的宣泄;既有不必独立思考的轻松,又有群体里的角色认同然而,是不是也失去了些什么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我们文化的包容广大,却容不下“一字之差”窃以为,读对了“鸿鹄”的读音,未必有鸿鹄的心胸。

不知道一个字的读音里,会长出怎样的格局江海不逆小流,才是我们该有的情怀。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惟以大度兼容,方能万物兼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