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感

越早知道越好沉浸式是什么意思(沉浸式是什么意思梗)

2021年已经过去2/3了,上半年的迷惑潮流有成年人穿童装,要说下半年,估计就是这个户外沉浸式化妆了。

越早知道越好沉浸式是什么意思(沉浸式是什么意思梗)

 

2021年已经过去2/3了,上半年的迷惑潮流有成年人穿童装,要说下半年,估计就是这个户外沉浸式化妆了。大家可能也刷到过,先简单描述一下:

她们特意选择人来人往的地方,海底捞、菜市场、地铁站、相亲角、酒吧、甚至是狗咖。然后,架起手机、找好角度、开始化妆,还是从洗头、刷牙、甚至从剃腋毛、刮舌苔开始做起...

录制的过程中不说话,全程用指甲盖“哒哒哒”的敲击化妆品,发出比手指甲挠黑板还膈应人的魔音。

▲注:这类化妆视频≠美妆asmr终于,就在五天前,一姐们实在受不了了,打响了“反沉浸式”第一枪,出了个“咆哮式”化妆的视频只见她一巴掌劈开喷雾、用气垫在脸上敲鼓、拿眼影盘打起了快板、用口红吹唢呐...

沉浸式家族,从小众到流行,像棵不断开枝散叶的大树,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万物皆可沉浸。

▲常见沉浸式空间的一种,BOX环境现在还有什么沉浸式吵架、沉浸式遛狗,你永远猜不到还会有什么沉浸式招数而这波潮流还会继续开疆扩土,今天氧叔就以“沉浸理论”切入,从美学角度出发,来探讨“沉浸式”的美,和有关“沉浸式”的反思。

沉浸理论的美——沉浸式美人将沉浸理论的两大精髓拟人化,形成一派“沉浸式美人”,先描绘她们的外貌形态,再深入她们的内心。沉浸理论的精髓之一:剧情事件丰富、信息情景多元化。

▲现实中的沉浸式设计,剧本杀、主题乐园等沉浸式美人的外在,一言以蔽:表面波澜不惊,于细微处见真章我们赏美人,虽更看重整体,但那些精雕巧琢的细节处,足以彰显美人的功力和筋骨脸上如何体现出巧妙的细节?就是一处五官能传递两三层情绪

。比如小松菜奈(狠+颓)和王祖贤(媚+怜)的眼:

长眼本就比圆眼更有一波三折的叙事空间,尤其是小松这种尖利得惊人的前夹后收——从急促下压的内眼角起势,下眼睑微微上扬,前后发力的轨迹简直像一记下勾拳。

加上她总是头略垂、半眯缝眼的神情,懒趴趴的上眼皮将本就不算大的瞳仁遮住1/3,下三白也更为明显,邪气又颓废。

王祖贤的眼睛,天生瞳色偏浅,随着不同的光线时灰时紫的变换。

眼型更妙,呈平行四边形,尖拉的内眼角向后方弹射出一个水袋儿,前面负责让你紧绷,越往后走、水雾愈加迷蒙。

此时再加上微垂的睫毛,若在挂上一颗颤颤巍巍的泪,就明白为什么古时的眼线叫凤梢。

还有李圣经(俏皮+委屈)和Mckenna Hellam(狡黠+莽撞)的嘴:

比她的浅瞳更有特色的是唇。上下两瓣嘴唇较厚,下唇有一左一右两处唇珠点缀,很像唐代的蝴蝶唇妆,飘忽翩跹、活灵活现。

在上下唇的梯度上,下唇窄小,只有小小一点,自带撅嘴效果,又像清代流行的花瓣唇妆。

Mckenna Hellam的上M唇和上扬的唇角负责狡黠,又显出疏离的挑逗,下W的平宽下唇负责莽撞。光是静态就有十分的张力,猫女和少年的结合体,清爽魅惑攻击性,这片嘴唇占全了。

身体处的细节,比如肩膀微耸时,锁骨处形成的坑坑洼洼的小涡:

神仰时,露出脆弱的脖子,梗出挺立的韧带,松弛又致命。

肩膀的肩峰骨节,呼应着清晰的锁骨:

在身外之物的配饰方面,也是细节丰富但多而不乱,周雨彤、钟楚曦、杨采钰、大口智惠美的细节处理,可以直接拿来做模板。无论是精致又富家感的珍珠:

还是扮酷专用的金属色:

亦或是十分显时髦的Choker:

还有丝巾、发箍、发带这种细节处的颜色呼应、叠搭,足见一个人的七窍玲珑心。

沉浸理论的另一个精髓,就是充分刺激你的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味觉,得到你的注意,并留下难以忘却的记忆。

这一点体现在沉浸式美人的姿态、动作、表情,也可以蔓延至沉浸式美人的内心。倪妮的仪态万方自不必多说,直到看了《金陵十三钗》原著中烟视媚行的赵玉墨,才得以窥见什么叫入骨的风情。

原著说,赵玉墨在别人眼里每分钟都更好看一点儿,并非艳丽、但十分耐看,非常容易进入人的记忆。她最美的两段,一是前翘的下巴,所以她平端着脸时,也是略微傲气的。

另一段是背。这个部位不似胸和腿,一个女人就算大片裸露背部,也更能引起观者的敬意和尊重。

无论是丰腴还是骨感,两片翩然欲飞的蝴蝶骨,香脊玉骨蔓延至腰部,傲立的背部永远昭示出一个女人的信仰和支柱。

而玉墨作为唯一幸存者,在审判战犯的国际法庭上,面目全非,只有背影如旧。

这是个被当做脸来保养的背,也有着脸的表情和功用,不仅是她的背,她身上无一闲处,处处都会笑、会怨、会一套微妙的哑语。

下巴和背,这两段妙在一点贱相也没有,与这个并不体面的身份相悖,自然让人联想到她的身世和故事。

《我的天才女友》原著中也有个万人迷——莉拉,她的迷人的特质之一,就是特别容易陷入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沉迷和专注” 。

你身边也一定有特别专注的人,他们做事时散发的气场很神秘,仿佛和周围的世界有层薄纱。但那层薄纱虽紧闭、却并非密不透风,让人觉得能踏入哪怕一步都既危险又兴奋。

而这股忘我的投入劲儿褪去之后,别人还沉浸在她编织的幻梦里无法清醒。

这种美具有强大的吸附力和号召力,让人忍不住跟随或模仿。比如《天才女友》中女主对莉拉的追随,行动前会思考“如果是莉拉,她会怎么做”。

《金陵十三钗》原著中也写了后面的故事,劫后余生的女学生们,语言和行为习惯也有了妓女们的影子她们常常下意识冒出窑姐们的口头禅、冒出肮兮兮又充满活力小调,偶然争吵起来,也不再是曾经的女孩儿,变得粗野,个个不饶人,你嘴脏我比你还脏。

她们从这些被卖为奴的低贱女人身上,学到了解放自己。(此话引于原著,“低贱”一词并不代表本人对她们的态度)

这种美的来源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宏观的时代维度,一个是微观的个人维度。越是动荡的年代、越是跌宕的人生,越能带来这种沉浸式美感。

沉浸理论的罪——沉浸or沉溺?讨论完沉浸式的美感,再来聊聊沉浸式的心理。有一些职业需要沉浸式心理,比如作家、艺术家。他们需要呵护甚至纵容自己的感性,因为对于文艺来说,伤痛是一种肥料,一种滋养。

▲萧敬腾“沉浸式参加综艺”,直到别人点评时,他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可自拔创作是种表达,表达多源于对现状有所不满,而太快乐的时候很难表达出有意义的东西。

所以这个肥料的代价,就是对自身的摧残一个沉湎文学、艺术越深的人,更容易选择将伤痛不断放大,甚至会有一种妙玉式洗不掉的洁癖文艺让人高傲,又让人脆弱世人只见她醉眼星眸,不见她在暗处的思忖、犹豫和自我怀疑

沉浸式心理最大的好处,就是易共情,比如老师这个行业就非常需要沉浸心理,去体会每个学生的不同心境。

也有一些职业最好避开沉浸式心理,比如医生、法官这类职业,每天面对着生死大事,太过投入、内心难安而更不能沉浸的职业是明星,名利之前更要保持理智和清醒反例是吴亦凡、郑爽之流,从天堂到地狱只在一念之间

正例就不得不提鞠姐、大幂幂、范冰冰。别看她每天沉浸在自己大美人人设里无法自拔,但这几年来,无论是事业还是变美,人家的脑袋十分拎得清,每一步都稳扎稳打。

自从大幂幂把自己的心用水泥塑封,仿佛成了自己人生的一个旁观者,戒掉一切情绪,步履不停,但心态早已躺平。

范冰冰更是对自己的人生“置身事外”,怪不得她拍戏一八字眉一撅嘴就招人烦,人家压根就没那种委屈巴巴的情绪。

听说她出事后,在家里该做瑜伽做瑜伽、该保养就保养,现在又去当科学家了,有模有样的捣鼓自己的品牌。她的行为不值得提倡,但这个心态真的值得思考。

而有关于沉浸式,还有两种现状值得注意。大家可以想想,你上一次沉浸在一件事是什么时候?你现在有全身心投入的事业或者感情吗?

我们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碎片化,注意力被不断分散,以至于很难集中注意力,而注意力又是一种十分有限的心理资源这时就体现了“沉浸式”的重要性“沉浸理论”亦称“心流理论”,指沉浸到一种全神贯注、忘我的状态,甚至忘却时间的存在。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产生神奇的创造力,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满足的感受。

▲宫崎骏它是心浮气躁的当代人所欠缺的珍贵品质,无论是半途而废的事业、还是难以善终的感情,只有完全沉浸下去,才能克服那些琐碎的、令人抓狂的庸碌日常。

而缺失只是一方面,更难解的是沉浸的畸变——作秀,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户外沉浸式化妆”化妆本就是一个人的沉浸,你既是艺术家、又是艺术品,带着一丝期待,夹杂着一丝忐忑,担心自己功亏一篑,看起来没有想象中那么美,甚至无法掩盖肉体的平庸、无法掩盖情绪、气息和变形。

但这个过程依然是充满仪式感,因为一场赴约、一个漂亮的餐厅,也可以简简单单因为一个好天气、为了自己的好心情。

这类沉浸式符合“沉浸理论”的初衷和本质,比如沉浸式美妆最初的形式——美妆asmr,还有沉浸式吃播、沉浸式护肤,它是一种虚拟的陪伴、是一个群体的狂欢但有的沉浸式xx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畴,它属于商业行为,依然是以“揽客进店”、“推销消费”的方式实现盈利,。

本质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

它吸引人的剧本也是现在电视剧流行的“爽文”模式,化妆前邋里邋遢蓬头垢面,化妆后立马有帅哥搭讪。这种肤浅又速食的创作表达,恰与“沉浸式”的本质背道而驰。

偏偏这类视频的热度又非常高,虽然有“反沉浸式”的一系列操作,比如“咆哮式化妆”,但也慢慢演变成杀猪式的作秀,仍沦为庸俗的哗众取宠。

“沉浸式”本是一种美,却被演变成一种作秀,还那么有热度,反而让人忽略真正该沉浸的事物,这是它的“罪”,是这个时代的“罪”2021还有1/3,请大家记得适时停下来,看看自己正在沉浸什么,再想想到底什么值得我们沉浸。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