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感

没想到千禧年(千禧年代是什么意思)

这世界有高高在上的规则,也有自由奔放的灵魂。

没想到千禧年(千禧年代是什么意思)

 

前天,英国女歌手Dua Lipa在上海的演唱会。这场演出让她上了热搜,但不是为音乐,也不是为表演,而是为保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天,朋友圈又出现了这样的消息。

这些内容和今年年初开始执行的“不许演艺人员奇装异服、染发纹身”的规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018年,演唱会不能站着了,上电视不能染奇怪的发色了,音乐节舞台上也不能有纹身了,被标签化的艺人有可能不能上央视了2018年,规矩真实又严格,我们想笑又想哭我的童年和青春期也发生在千禧年代,就是95-09的那些年。

那时候,我们没有那么多的规矩,我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因为千禧年代,中国很酷千禧年代,北京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摇滚文化中心遍地货真价实的livehouse;各路金属和朋克乐队能在西单文化广场露天表演后来的几年,九寸钉在东三环的朝阳公园演出;草莓音乐节扎根通州运河公园。

那些年,在北京的一场演唱会是什么样的呢?(GLAY Onelove In Beijing完整版)《Im In Love》这是2002年,中日正常化交流三十周年,日本乐队GLAY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开了场买专辑(人民币50元)免费送票的演唱会,各路北京青年齐聚一堂,大家都无视座位站着欣赏这场演出,还请来了成龙拍摄过场祝词,并用中文演唱《歌声与微笑》,唱《Im In Love》时的气氛好到连中年大妈都跟着一起嗨,安保和武警同志也会回头看表演。

那个时候的北京,每个人的眼睛都闪闪发亮千禧年代,上海是魔都,也是全国最潮最时尚的地方日韩欧美歌手也好,港台大陆艺人也好,他们的中国巡演第一站都会选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后来几年,世博园各种音乐节不间断,梅奔中心经常有外国艺人的万人现场。

千禧年代,我们在电视上看过了《名侦探柯南》、《灌篮高手》、《美少女战士》、和《宠物小精灵》各种日本动漫;也看过了《聊斋》、《穿越时空的爱恋》、《流星花园》和《武林外传》各种神仙鬼怪穿越恶搞的国产电视剧千禧年代,摇滚青年听黑豹唐朝,文艺青年听李志彭坦,香港和欧美音乐给很多年轻人以成长的启蒙,而台湾乐坛风头正劲,日风韩流也异军突起。

有朋友说,千禧年代,是个欣欣向荣的时代,是文化包容且自信的纯真年代那场GLAY的演唱会上,有一群纯粹真实的人,他们的笑容里不仅是粉丝的狂喜,还有些许新奇和打探;有的人还怀有犹豫,而少数人又极度地张扬一切都是新的,新得一尘不染。

 当然,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在哪里,新事物都不可能完全被全盘接受。千禧年代,电脑游戏被视若毒物,央视为雷电法王杨永信拍摄了广告型科教纪录片《战网魔》,看杨教授和家长怎么折磨虐待花季雨季青少年。

到了2018年,不知道那时把孩子送去“戒网”的父母有没有后悔断了孩子年入百万的游戏主播路或是为国争光的电竞选手路,也不知道那时候说孩子沉迷网游的父母现在是不是自己也沉迷手机无法自拔但我们知道的是亚运会电竞比赛不予直播,电子游戏版号审批不断受限,而涉嫌伤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瘾学校”仍在开办。

有些事情正在变好,有些事情很难改变,有些事情变得更糟80后和90后,两个被贴上“垮掉一代”长达十数年的群体,曾经拥有的自由,如今自由走失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在千禧年代见过那时候负责又纯粹真实的安保武警,也在2018年见过无赖又蛮横霸道的暴力机器。

也许1956年毛主席所提出“百花齐发,百家争鸣”,只能影响两代代管理者,只能惠及几代中国人2006年,张元导演的《看上去很美》上映,改变自王朔同名小说的电影讲的是叛逆幼儿方枪枪的故事,也告诉了我们关于当今文艺限制的原因——

为了一个庞大体系的所谓稳定,去掉每一个人的个性,让每个人都制度化。被制度化了的人又再去制度化其他人。

(这世界有高高在上的规则,也有自由奔放的灵魂)在大人和老师眼里,方枪枪不是个好孩子,他调皮捣蛋不听话,一进幼儿园,就被老师追着剪了辫子幼儿园里有统一的标准管理着所有小朋友,按时拉屎、自己穿衣,一切一切全部按照一定制度实行,还不许质疑制度的合理性。

 表现优秀的人会被授予小红花,贴在他们名字后面。老师们应用小红花这种诡异的手段,建立了红花会组织。红花会组织中的积极分子,响应老师的命令。

方枪枪曾经试图加入红花会。当某领导的儿子因为老师对其父亲的讨好而拿到了小红花,并连带着让方枪枪拿到了第一朵小红花以后。方枪枪开始放弃了进入红花会的努力,转而开始反抗制度化的进程。 

他试图利用妖怪鬼魔的传说,来组织同学一起对抗老师,被迅速有力的镇压了他接着又试图使用暴利反抗的方法,再次被镇压之后,方枪枪还没有来得及实施下一个反抗计划的时候,他已经被整个红花会隔离了整个红花会的意思就是,除了方枪枪一人之外的所有同学。

幼儿园里,留小辫子的、质疑领导的、讲鬼故事的,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幼儿园外,留小辫子的、质疑领导的、讲鬼故事的,也被安排的明明白白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番制度化之后,还谈啥谈文化输出和文化自信啊?风起于青萍之末。

在一个时代结束后,总离不开太多的怀念但像今天这样,无数人想念九十年代、世纪初甚至短短10年前,音乐人,戏剧人,电影人,综艺人,游戏人,每个群体都觉得自己及行业受到了限制,都对制度与环境极其不满——这样真的好吗?

而不幸的是,大势所趋,嘴上为了未成年人封杀这个举报那个的朋友们越来越多,可是:我的童年与青春期在电视上看着日本动漫在电脑上打着网络游戏在电影院看过未删减的《泰坦尼克号》在央视八看过光怪陆离的国产电视剧现在的我并没有变成精日美分

现在的我精神正常、遵纪守法现在的我过的是不太酷的生活现在的我周围是不能酷的人们那么,现在的风沙是为了什么?我们的文化自信又是什么?为了一模一样的循规蹈矩,只是看起来很美罢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