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感

一看就会幺儿(幺儿拐在哪)


这段是上周写作课上讲过的,在那基础上做了更远的联想和引申《红楼梦》第60回《玫瑰露引来茯苓霜》一节末尾,柳氏从她哥哥家回来——【刚走到角门前,只见一个小幺儿笑道:“

一看就会幺儿(幺儿拐在哪)

 

这段是上周写作课上讲过的,在那基础上做了更远的联想和引申《红楼梦》第60回《玫瑰露引来茯苓霜》一节末尾,柳氏从她哥哥家回来——【刚走到角门前,只见一个小幺儿笑道:“你老人家那里去了?里头三次两趟叫人传呢,叫我们三四个人各处都找到了。

你老人家从那里来了?这条路又不是家去的路,我倒要疑心起来了”】这是一段隐晦的性骚扰不注意,看不出来这个小幺儿年纪不大,跟柳氏女儿柳五儿差不多,大概也就十五六岁,正在青春期从哪里知道的呢?一是,柳氏对他来说,辈分是“婶子”。

门内老婆子让他找柳氏时说:“小猴儿,快传你柳婶子去罢,再不来可就误了”二是,这小幺儿和大观园里一两个丫鬟挺熟的,熟到差不多可以说是在谈恋爱或者暧昧他对柳氏说:“单是你们有内牵,难道我们就没有内牵不成?我虽在这里听哈,里头却也有两个姊妹成个体统的,什么事瞒了我们!”——这里的姊妹,并不是指他的家人或亲戚,假如是他的家人或亲戚在里面“成个体统”,柳氏早就知道了。

再者,如果是那样,他也不会说“里头却也有两个姊妹成个体统的”,而必然是说“也有两个姊妹在里头成个体统的”柳氏女儿柳五儿是正谈婚论嫁的年纪(有个钱槐一直盯着她,还找媒人说了),这小幺儿也差不多是同样的年纪。

因此知道,小幺儿大概十五六岁柳氏多大呢?她女儿柳五儿十六岁,她大概是三十多岁绝不到四十否则,小幺儿就该叫她“大娘”了柳五儿长得“标致”,想来柳氏也是多少有些风致的这个青春期的小幺儿就忍不住要拿她开个男女方面的玩笑。

但柳氏毕竟高了他一辈儿,小幺儿虽然一张嘴挺能说,也不敢太露骨,只说:“你老人家从那里来了?这条路又不是家去的路——我倒要疑心起来了”意思是:大白天的,各处都找不到你,你又没回家,我怎么有点怀疑,你偷偷找汉子去了?你承认不承认?——小幺儿嬉皮笑脸。

柳氏的回答印证了小幺儿的意思:【那柳家的笑道:“好猴儿崽子,你亲婶子找野老儿去了,你岂不多得一个叔叔,有什么疑的!别讨我把你头上的杩子盖似的几根X毛挦下来!还不开门让我进去呢!”】柳氏没恼——她为什么不生气?其实,柳氏是个正经的人。

后来晴雯被撵出大观园,送到嫂子家,宝玉去看她,袭人差柳氏和柳五儿去把晴雯的东西送过去柳氏进了晴雯嫂子家,见内屋闪过一个人影儿,以为是晴雯嫂子偷的男人,很尴尬,放下包袱走就,一句闲话不说可见,真碰到这事儿,是会让她脸红羞耻的。

不过,被一个跟自己女儿差不多大的小幺儿口头骚扰,她并不恼一方面,像这样的口头骚扰,在贾府各色仆役里,实在太常见;另一方面,对方毕竟才十多岁,在她眼里还是个小孩儿于是,她顺着小幺儿的意思骂回去:“你亲婶子找野老儿去了,你岂不多得一个叔叔,有什么疑的!”。

这句话里,倒暗藏着一点儿信息重点是“亲婶子”的“亲”字小幺儿虽然喊柳氏“婶子”,但这只是对年长一辈儿又比自己父母年纪小的女性的泛称,柳氏跟小幺儿并没有亲戚柳氏这么说,也许是小幺儿的亲婶子真有找野老这回事儿。

所以柳氏反过来骂小幺儿的亲戚“亲婶子”“叔叔”“杩子盖”,都是柳氏在强调小幺儿和她的年龄差距——你才几岁!倒想占我便宜!“杩子盖”,就是马桶盖,是对儿童顶上一块头发的蔑称小幺儿当然早过了儿童的年纪,而柳氏这么骂,是故意把他往小了说,意思是:你还没发育好呢!就跟我扯这些!。

插句题外话,这里的文字,不同版本不一样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是:“别讨我把你头上的杩子盖似的几根X毛挦下来!”而有的版本是:“别叫我把你头上的杩子盖揪下来!”——这种差别,可能是曹雪芹改稿的取舍要是真这样,那就表示,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在“几根X毛”的问题上也是仔细琢磨过的。

柳氏骂小幺,小幺儿的嘴比柳氏还溜,立马回击:【那小厮且不推门,又拉着笑道:“好婶子,你这一进去,好歹偷几个杏儿出来赏我吃——我这里老等你要忘了,日后半夜三更打酒买油的,我不给你老人家开门,也不答应你,随你干叫去。

”】小幺儿虽小,嘴倒是很油这几句里仍然有“找野老”的暗示,但就是不露在明面儿上——“日后半夜三更打酒买油的”,半夜三更,卖酒卖油的都关门了,上哪儿打酒买油去?既然不打酒,不买油,又半夜三更跑出去,说是打酒买油,那到底是干什么,就可想而知了。

——虽然贾府上夜的人也喝酒赌钱,但酒应该是白天就预备好的,油铺不至于大半夜还开柳氏并没有“半夜三更打酒买油”的行为,所以小幺儿只说“日后”,表示你将来也许有那时候呢不过,小幺儿这段话激怒柳氏,倒不在“日后半夜三更打酒买油”这种子虚乌有的地方,而在“你这一进去,好歹偷几个杏儿出来赏我吃”——千万不要以为小幺儿是图几个杏子,这是拐着弯儿说柳氏在大观园里偷东西。

小幺儿的讲话水平还体现在,他故意说错了柳氏偷的东西——柳氏本来偷的是李子,他现在说的是杏子这该怎么理解?也许,他是要避开柳氏不想让人知道的事儿(偷李子),不过,也可以作更远的联想,这一点留到结尾再说柳氏偷李子的事儿,为什么小幺儿知道呢?因为小幺儿的舅母负责看李树,“昨儿”正撞见柳氏摘李子,制止了她。

小幺儿舅母晚上回到家,肯定会在家说,小幺儿也就知道了这会儿提起来,柳氏只好气恼地解释:不是偷李子,是在李子树下赶蜜蜂儿小幺说柳氏“找野老儿”,她不恼,说“偷杏子”,她就恼了因为她没有找过野老儿,但确实偷过李子。

小幺儿和柳氏熟不熟呢?比较熟——小幺儿是谁,他的舅母、姨娘、两三个亲戚是谁,柳氏都很清楚那么,对这么一个熟悉的婶子,小幺儿是不是之前也开过男女方面的玩笑呢?不是的——如果此前开过,这里就没法再开了,如果此前说过柳氏“找野老儿”,柳氏这回也不会再用“你岂不多得一个叔叔”来骂他。

可见,这是小幺儿第一回试探着用言语骚扰柳氏也正因为是第一回,他还不太好意思,表达上还藏着掖着不敢太露骨那么,为什么他今天,就突然敢用言语骚扰这个婶子了呢?正因为,他昨儿刚刚听说柳氏偷李子的事儿——这里的“昨儿”,很可能就是指前一天,而不是泛指最近。

柳氏说自己“招手赶蜜蜂儿”就是在“昨儿”可见,小幺儿是前一天晚上刚知道柳氏偷李子的事儿的小幺儿想骚扰柳氏的心,应该是早就有了的但在此前,他找不出一个由头儿——虽然也听说柳五儿要进大观园去,但那算不上柳氏的什么把柄儿。

而就在前一天晚上,他听说柳氏偷李子未遂——那肯定是怕别人知道的,他就拿到了一个由头儿有了这天上掉下来的由头儿,他的胆子就肥了所以,这天,里面已经三次两趟传了去找柳氏,别人都去了,他却不动身,并不往外面跑。

大概是怕走岔了,错失逢见柳氏的机会他稳稳蹲在角门前,等着柳氏从这里经过,再嬉皮笑脸地说出一句看似随意实则蓄谋已久的话——是青春期的骚动让他头一遭向比自己年长一二十岁的女人开了这样的口现在,我们再想一想:为什么他要柳婶子偷“杏子”给他?他稀罕杏子吗?

有一句民间流传很广的对联: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谐音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所以他才不说让柳婶子偷李子,而说让柳婶子偷杏子——“偷幸”给他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