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盛势原著小说叫什么(盛势的原著小说无弹窗)
今天来聊聊课内作业的问题。
本文字数:7210字阅读时间:19分钟
中国古典文学书单这个月广告接得少,于是偷偷懒,更新少一点,网友们就天天吵闹,心好累之前写过了绘本书单、儿童文学书单、科普书单、神话书单、世界文学名著书单、古诗文背诵书单、民国散文书单,一张小学阶段阅读的大拼图实际上差不多只缺一块了,就是大家一直催促的“中国古典文学”书单。
说实话聊这个心里没底儿,我是学哲学的,确切说是学神学的,中文并不是我的专业经过跟群里大咖们简单讨论,觉得因小学阶段孩子的阅读能力有限,而中国古典名著的门槛相对较高,孩子们又远远比我们小时候忙,不可能说逮着有字的就如饥似渴地读。
在这种情况下,推荐一个浩瀚的古典文学书单显然是不客观、不负责任的。
所以我觉得,在当前形势下的小学阶段,除了要背经典古诗文外,就泛读来说,以四大名著为起手式,反复精读其中两部,了解另外两部,就足够了有余力的可以再读一些《史记》、《世说新语》、《聊斋志异》名篇,足矣,足矣。
我们小时候很流行的《镜花缘》、《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三侠五义》、《济公全传》等古典小说,除非特殊孩子,其余的没有必要非去找来看了所以你们并不需要一个古典文学书单读,还是不读,这是一个问题小学阶段到底要不要读四大名著,这是一个很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两派观点势均力敌,无论在哪里提出,都会引发一番讨论。
老话说,少不读红楼,壮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意思是怕少年读了红楼早恋,壮年读了水浒造反,老年读了三国伤感且越发老奸巨猾当然还有多个版本的,大抵有如下几种反对观点:1、小学阶段阅读能力有限孩子涉世未深,根本理解不了这些深刻的名著。
适合孩子的书那么多,为啥非得看四大名著2、四大名著里有很多儿童不宜的情节。比如红楼梦里一些情色片段,水浒三国里的暴力片段,即使是最类似于儿童故事的西游记,其实细读原著,也有些不可描述的言语。
3、三观存在问题。这毕竟是明清时代的小说,以现代价值观看,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封建糟粕。比如西游记里唐僧的老妈因为被强盗霸占过最终就“从容自尽”;水浒里所谓的英雄们,发起性来就砍杀平民……
4、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就是前面说的,五六年级的女孩子读了红楼,会不会动早恋的心思?正值发育的男孩子读了水浒,会不会觉得哥们义气、劫富济贫、诉诸暴力才是正确的处事方式?低幼的孩子读了西游记,会不会整天佛道妖魔,怪力乱神?
5、结局不够阳光。除了《西游记》算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仍然是以压抑孙悟空的天性为前提的),其余三部殊途同归,走向破败幻灭的结局,给孩子看这种不快乐的东西,真的好嘛?
这些疑虑也是有道理的,不能怪家长们犹豫以上种种反对意见,应该说是有道理的,但我觉得——不重要四大名著还是要看的,而且小学阶段最低就得看两部,我的理由如下:1、有高级感的文字只能从中国本土名著中习得 我们都是中国人,只要不在国外定居,中文就始终都是最重要的。
这个重要不只是体现在高考,还体现在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写一笔好文章的人,未必赚大钱,但始终也算是一种能谋生、能沟通的重要技能经常有人说,自己看过许多许多的书,但文笔却始终一般,我想这跟看的书有关系,垃圾口水书就不用说了,就算是好书,也不是都能够促进文笔。
比如科普书丰富有趣,图片生动详实;儿童文学充满童心童趣,以及奇异瑰丽的想象力;世界文学名著主题深刻、人性刻画到位、历史背景宏大、结构严谨周密;社科人文类书包罗万象,让人思想深邃,知识广博应该说这些书都是很好很好的,但即使是名家翻译的,对读者文字能力的促进也只能说是——凑合。
想真正地夯实中文功底,提高中文能力,就必须要读中国文化中最精粹的文字,也就是历代诗歌名篇,以及部分古文名篇然而因文体所限,古诗文直接转化为现代文章相对困难、见效慢、缺乏生活化场景,想在作文里吃上这口红利,还需要长时间的积淀。
所以提高文字能力最便捷最快乐的方式,莫过于阅读古典小说了挺有意思的故事,不用费劲去抠,读着读着文字水平就提高了,何乐而不为呢?我通过传记了解到的一些现当代作家,以及身边认识的一些文章很牛的人,其实小时候都只是热爱各种古典小说,按说并没有下过什么钻研文字的苦功夫,。
可有一天莫名其妙就发现自己get到了“写文章”这项牛逼技能一些有高级感的中文词汇,自然而然就会从笔端流淌出来那么古典小说里,优中选优的,历史沉淀已经帮我们选好的,就是四大名著2、四大名著早已融入中国语境方方面面。
就好比莎士比亚的情节、用词是英语语境的重要部分,四大名著同样也已经完全溶入了中文语境日常的聊天儿、说话、演讲、写文章、读书、保不齐哪儿就冒出来一句作为中国人,也许你没看过四大名著的原著,但其中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多少会有所了解。
往远了说从毛泽东重庆谈判,谈笑风生威胁老蒋:我们上山打游击,是国民党剿共逼出来的,是逼上梁山就像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封他为弼马温,孙悟空不服气,自己鉴定是齐天大圣可是你们却连弼马温也不给我们做,我们只好扛枪上山了。
往近了说,一带一路国际活动啥的反复重提西游记,党风建设也要使用“刮骨疗毒、壮士断腕”来以示决心咱们普通人说话的方方面面,其实都难以离开四大名著各种补习班报好,材料找好,只等放暑假鸡娃了,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国);结果娃不给力各种不配合,暑假弯道超车计划宣告失败,自己心脏还支架了,可以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红楼);想想算了别发怒了,还是身体要紧,可以劝自己“好死不如赖活着”(西游);结果开学就考试分班,真是
“屋漏偏逢连夜雨”(水浒);抬起手刚想殴打渣娃,奶奶姥姥冲上前来一把架住:“不看僧面看佛面(西游),你就饶了他这一遭吧!”去个机构,看见穿得破破烂烂的,一打听不但人家自己是清华毕业的,而且孩子二年级FCE、三大跨级集训队,然后家里有五套房子,会忍不住叹气: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西游);于是你“一不做,二不休”,强行加了人家微信,并对天发誓:“我要是发到公众号上,我就天诛地灭”(水浒);没等抱稳这条大腿呢,又来了一个更牛逼的,你苦笑一声:“真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啊!”(红楼);再定睛一看人家那俩孩子课堂表现,不得不承认确实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国);然而你嘴里也许还会嘀嘀咕咕:“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西游),保不齐我娃明年就牛了呢?男娃上着课,发现没带橡皮,管女同桌借,说道:“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呐”,对方讨要时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西游)!考试结果一出来,渣娃的心情好比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水浒)!发下来一看,排在前面的都是女生,气愤地喊:“
好男不和女斗!(西游)”读了四大名著,你会发现你骂人都骂得有文化些,比如以前我跟一个可以包本背诵西游记的同事对骂,各种“腌臜泼才”、“皓首匹夫”、“贼配军”、“环眼贼”、“馕糠的夯货”、“遭瘟的猴子”、“饮牛饮马的蠢物”、“老大惫懒”、“三姓家奴”、“贼秃驴”
……旁边一群计算机系的同事目瞪口呆地看着我俩所以你说如果不读四大名著,别人骂你你都不知道,那多吃亏啊3、四大必考 据说四大名著是初中语文必读必考书目,而且很多专家强烈反对让小学生读四大名著,但事实上随着近年来的风潮愈胜,小学阶段就会频繁出现四大名著考点。
当然现在网上有很多这种考点合辑,也有一些大语文课会讲,生背就行了,但其实真的不如看看原著,谈笑风生中,那些复杂的人物关系自然而然就记住了,理解了以后再过一遍考点,轻松掌握,绝对不会忘的何况初中九门课,你确定孩子拿得出时间来反复读四大名著吗?。
考试要考哎,你不怕吗?4、儿童不宜?不存在的 总是有人叽叽歪歪地说红楼梦黄,儿童不宜什么的……恕我直言,这么说的我觉得也许根本就没看过红楼梦,只不过听某个专家或者某篇文章兴致盎然地分析过红楼哪里哪里有情色的意思而已。
其实零星几处“云雨”啊、“扒灰”啊、“亲嘴”啊,几处同性恋啊,薛蟠赵姨娘说的脏话啊,第一是太过于隐晦,你不追着人家跟人家解释,孩子根本就注意不到也理解不了;第二是就算懂了,那个尺度跟现在的网络小说比也弱爆了好嘛。
孩子如果可以上网,随便打开几个弹窗,都比这个直观又黄一百倍不止
又或者水浒传,与黄相比,更让家长担忧的是暴力确实,那些好汉们上梁山,固然各自有各自的理由,但除了鲁智深,几乎都有滥杀无辜的描写林冲被坑前老老实实,被坑以后居然随意就去截杀路人做投名状李逵就更不要说了,孝顺老娘忠心哥哥是没说的,可无论是女人,还是四岁小孩,大量的无辜百姓,都是说杀就杀,毫无缘由。
然而所谓的梁山好汉本来就是强盗啊不是吗?跟孩子说清楚这个前提,我觉得同样问题不大西游记的宗教影响比较大,即使是从小读科普的孩子,也难免会被那完整的、有战力对比的、逼真有趣的庞大佛道体系迷住但读完哈利波特,孩子们也一样会幻想挥舞魔杖不是吗?有什么关系嘛!。
三国的唯一问题是要告诉孩子,这不是真实的历史,孩子有喜欢反派的自由,这就够了,没有别的问题事实上我们那个时代大多数人都是小学阶段看的四大名著(最起码是小人书),我本人来说,红楼梦看得最多,几十遍或者说不计其数,总是放在枕头,随时翻看;西游记看得第二多,部分情节台词张嘴就来;水浒只反复看了前半部分,每次都是看到一半折返;三国因为当时家里的是三国志,没有演义,也不太感兴趣,看得最少,接近于零。
70年代末的同龄高材生们,多数都有类似的阅读体验,混杂后来读了百八十遍的金庸(有人是琼瑶),以及周星驰为代表的港片,构成了我们特有的语言体系这些从小读四大的孩子们,长大后并没有男盗女娼除了红楼还熟读三言二拍等“黄色”书籍的我,不要说早恋,一直到研究生毕业才勉强找到对象。
所以说什么儿童不宜,我认为是不存在的,孩子自然会判断,自然会在生活中体味倒是如果从小只给孩子读真善美,最后难免傻白甜5、细节为王,人物取胜网聊中见过一些心急的家长,千方百计地给孩子推四大名著,音频、视频、动画、电视剧、绘本、连环画、简写版、青少版……前面这些多媒体手段我是赞成和支持的,但简写版和青少版,建议各位就算了吧。
要知道四大名著的精粹不在于那个故事本身,试问中国人有几个不知道那些个故事情节的?三打白骨精、刘关张三结义、武松打虎、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些情节固然很经典很有意思,但四大名著真正的精华却是存在于原著的细节、语言,以及它们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中,这也是我们和孩子应该反复揣摩和学习的。
比如有一次我们出门,诺言姥姥带了几个大馒头,诺言爸爸问:“怎么不带米饭?”我笑他:“你这位长老忒没算计,出门都是带馒头,带米饭却不污了衣服?”他说这是哪儿来的话?我说西游记里的,他非说他看过小人书和电视剧,不记得有这样的话,我便给他讲了一段,语出“通天河”:
那呆子一则有些急吞,二来有些饿了,哪里等唐僧经完,拿过红漆木碗来,把一碗白米饭,扑的丢下口去,就了了旁边小的道:“这位老爷忒没算计,不笼馒头,怎的把饭笼了,却不污了衣服?”八戒笑道:“不曾笼,吃了”小的道:“你不曾举口,怎么就吃了?”八戒道:“儿子们便说谎!分明吃了。
不信,再吃与你看”那小的们,又端了碗,盛一碗递与八戒呆子幌一幌,又丢下口去就了了众僮仆见了道:“爷爷呀!你是磨砖砌的喉咙,着实又光又溜!”诺言姐妹和她们爸爸听得痴了,忍不住抚掌大笑,一齐喊“再讲,再讲!”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段话去掉,对故事情节毫无影响,可这一处处的妙趣横生,令人欢喜,这就是名著原著的魅力所在了。
就是这随处可见的、不影响情节的原典,渐渐拢到一起,形成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血有肉,有优点有缺点,你可以爱死他,你也可以恨死他,就是世间的众生,千姿百态金庸的作品之所以有魅力,也是因为成功塑造出了人间种种。
不同经历、不同立场的人,可以做不同的解读,你大可以觉得曹操真汉子,刘备伪君子;你可以觉得好汉非好汉,奸臣非奸臣;你可以觉得八戒也有可爱的地方,黛玉也的确不是理想的老婆人选;你可以觉得配角比主角更可爱,可以假设三国的另一种结局。
(我就非得喜欢周瑜,你还能怎么滴)四大名著的魅力,就在于其庞大内容里极大的丰富性比如以情节著称的西游记,有人觉得套路化——见着个妖怪,打之,打不过,请救兵!打完了,烧洞离开,晓行夜宿,再次来到新地方可我看到的西游记却是丰富异常,每个故事都有新意!白骨精作为一个没有靠山的土妖精,还非得这么倔啊;黄袍怪对百花羞何等情深义重;金角银角简直萌哭了,带了那么多宝贝都没看住;红孩儿够猛够刚,最后居然要花费菩萨那么大力气收服;车迟国斗法让悟空玩得好开心;太上老君的青牛带着个金刚圈居然天下无敌;芭蕉扇一波三折、鲤鱼精害得菩萨衣衫不整就跑出来抓……绝大部分故事都是精彩的、求新的,无数的妖精、洞府、法宝、法术、缘由,就连小钻风、精细鬼、伶俐虫、奔波儿灞、有来有去、刁钻古怪,都充满趣味与灵通。
(图片侵删)红楼梦则更以细节取胜,絮絮叨叨的日常生活,小姐们挑的什么宫花、吃的什么饭菜、穿的什么衣服、怎么日常娱乐……洗手漱口都讲半天每次诺言姐妹不愿意吃茄子,我就不得不把原著的片段讲一遍:贾母笑道:“你把茄鲞搛些喂他。
”凤姐儿听说,依言搛些茄鲞送入刘姥姥口中,因笑道:“你们天天吃茄子,也尝尝我们的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刘姥姥笑道:“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 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众人笑道:“真是茄子,我们再不哄你。
”"刘姥姥诧异道:“真是茄子?我白吃了半日姑奶奶再喂我些,这一口细嚼嚼”"凤姐儿果又搛了些放入口内刘姥姥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象是茄子 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
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道:“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
水浒前半本,则是写人、写动作的最佳蓝本,不像西游记里一打斗就一大段诗词带过,而是句句白描,写人物、写动作,务必精读水浒传例如经典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要来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
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看完上面原文,你才会懂文字比图片更有力量)三国不熟,不在此献丑了,想来盛名之下,自有妙处四大名著就是你随时、随地、随意、随便翻开哪页,都可以津津有味读下去的东西6、如何读? 讲到这里,相信不同意的朋友已经愤然关闭了网页。
同意的朋友则会十分动心了,随后更关心一个问题:“我们上炕都费劲,还上星光大道呢!”“啊不对,我们儿童文学读着都费劲,怎么读四大名著?”这个问题问得好,我给出的答案是:看不了就不看,啥时候能看啥时候看如果一定要问我的意见,我给出建议如下:
1、学龄前可以通过动画、音频故事,简单地了解四大著名故事,做一个兴趣引导和铺垫2、对故事有了相当的了解后,可以让孩子看央视经典版本的四大名著电视剧3、等孩子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比如可以轻松看下几十万字的全字书时,可以尝试推四大名著的原版。
4、阅读年龄无教条规定,孩子能读、能理解基本意思、主观上愿意看,就可以看5、四大名著除《三国演义》是半文言,其余三部全部为白话文按心智接受度和难易程度来说,个人建议先上《西游记》6、看的方法亦无需教条,个人建议凭兴趣看,家长适当时候切入讨论。
不建议上来就逐字逐句精读、提问、思维导图之类的,偏离了阅读初衷7、《水浒传》建议读前半本,孩子有兴趣可以读完,读时要注意价值观引导8、《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具有较强的性别区分倾向,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建议根据孩子性别和兴趣,择其一反复阅读。
9、小学阶段,应凭兴趣反复阅读四大其中两部,另外两部做一般性了解10、所谓反复阅读,通读一遍后即可根据自愿,选择有意思的篇章零碎阅读,家长不宜干涉11、找一些四大名著的考点和练习题,给孩子背一下、做一下,应付考试。
12、不要乱听、乱读一些所谓的名家解析、红学分析、西游记人物分析啥的不看原著而 先去看这些解析,再带着主观倾向去看书甚至不看书,属于歧途一切阅读都应该建立在先读熟原典的基础上,再说分析13、比较熟悉的基础上,可以重看电视剧,以及权威专家分析,也可以根据兴趣开展人物关系思维导图啊、妖精大全等游戏性活动,也可以试着写一写人物分析、情节分析。
总之,小学的中文阅读,我个人认为值得将相当比重的时间投入给四大名著,不要畏惧不好读,毕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西游),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西游)”世上好书那么多,“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红楼)。上面说了那么多,因篇幅缘故,我没说最重要的也是展开后最没边儿的一点——四大名著里汇聚了中国人生的精华,教会你所有做人的道理。有道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
(全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学会了吗t60火车(t60火车为什么没有了)
我们统统都给你
-
硬核推荐t60火车(t60火车为什么没有了)
好消息!好消息!7月1日,沧州、石家庄实现高铁直通,从沧州西站出发,2小时15分就能到达石家庄,结束了两地没有直通高铁的历史。7月1日,沧州…
- 这样也行?给我一个银行卡号(给我一张银行卡)
- 学到了百度面试119(百度面试后多久给消息)
- 一看就会起凡会员免费领取(起凡怎么领取会员)
- 越早知道越好生死四人组2秘籍(生死四人组手机版)
- 速看烽火战国英雄天赋(烽火战国英雄怎么升级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