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个性字转换(闫个性字图片)
在本科教学阶段,首要是让学生掌握各体书、多种流派的书写技法,以及对历代名作的临写体验,在此基础上,培养其一定的审美判断能力,把学到的技法能够转化为艺术表现,并能充分地表达其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初遇欧颜柳赵 再会猛龙黑女。既得温雅严谨 又悟天真烂漫。当唐楷遇上魏碑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墨香课堂
对话张师问:张老师,您平时常常强调的创作的基础,可以说基础决定了创作吗?答:在教学上,我们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独立的个体,具有一定的创作能力,并启发其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具有个人审美意向的追求,但就教学而言,需要从基础开始。
何谓书法创作的基础,我们通常称之为“手上功夫”,这个“手上功夫”也就是书写的技巧,简单来说,可以作为一个技术能力来看待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方法论来作为教学指导面对古代流传下来的大量经典书作,所谓“取法乎上”,要“取法”,那么临摹这些优秀的作品几乎是我们获得古典技巧的唯一途径。
陆维钊先生作为中国书法篆刻专业艺术教育的开创者与奠基者,曾有此语:“摹者,以透明之纸覆于范本之上而影写之谓;临者,对范本拟其用笔、结构、神情而仿写之谓初学宜摹,以熟笔势;稍进宜临,以便脱样;最后宜背。
背者,将帖看熟,不对帖自写,就如背书,而一切仍须合乎原帖之谓三者循序而进,初学之能事毕矣”这段话不仅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临摹角度的方法论,更强调的是对传统经典需要系统化的学习,以此锤炼学生的基本功从这段话当中不难看出,陆先生认为初学书法,临摹是关键,应遵循摹、临、背的三步曲,循序渐进。
不经过临摹这个阶段,就难以掌握古人的基本技法,创作便无从谈起 可见,临摹是走向创作的第一步,在临摹上下的功夫越深,打下的基础越扎实,创作的能量也就越大创作虽然强调个性,但最终离不开基本技巧规范的支撑,如果没有对书写技巧的足够把握,又如何能准确地传达出自我表现的个性和风格呢?所以,如何处理好临摹到创作的过渡关系是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
这一点,从古至今都是书法学习的特定因素,不因时代变化而改变问:我们从临摹到创作,该注意些什么呢?答:我们强调在书法专业教学的基本训练中临古摹古,讲究与古人作品的形似及神似掌握古人的技法实际上是一种学习手段和学习方式,并非目的,是为了能够独立完成具有一定水准的创作而服务的。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经验告诉我们,往往只局限于对外在形态的简单模拟,而没有创作意识的情况下,临写功夫可能很过硬,但到了实际创作时是有畏惧心理的换言之,书法临摹是一种能力,而书法创作又是一种能力,两者之间还存在如何转换的问题,虽然临摹的能力是创作能力的基础,但这之间的转换能力也是需要通过在临摹的过程当中刻意经营、深入挖掘、自我强化,才可以不断提高和成熟。
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把临摹与创作相结合起来,我们在基础临摹当中就要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一方面,是让学生在准确临摹的过程中,强调对古典技法的临摹与理解,逐步提高审美能力与对技法的把握能力,在这一阶段,是一种相对无我的状态。
另一方面,将临摹的模仿立场,转换到创作中的具体运用立场上,关键在于理解技巧的基本法规和特征,并以此为基准,灵活运用于教学上要求的仿作之中,把仿作作为一种对学习对象的初步应用和检验临摹的操作方法有很多,对待任何一个临摹对象,可以是多角度,不同侧重点地进行理解分析,这里就不再多加赘述,目的是强调临摹的重要性。
作为一种学习手段,或者看作是创作能力的基础,在教学上必不可少为此,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临摹课也占了课程总量的三分之二,即是例证问:您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视什么?答:在本科教学阶段,首要是让学生掌握各体书、多种流派的书写技法,以及对历代名作的临写体验,在此基础上,培养其一定的审美判断能力,把学到的技法能够转化为艺术表现,并能充分地表达其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
结课感想 八周的楷书课结束了,但对我来说又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为什么这么说呢,渐渐发现自己开始去挖掘不同书体之间的关系,去对比同一个人不同帖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些自身的改变就像是开启了一段新旅程在张老师指导下的新尝试都让我感触深刻,例如写大字,之前总是按照传统的方式去临帖,眼光也就局限于字的点画,写过后才发觉原来把字放大后,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张老师课堂的多元化与包容性,临摹的时候,张老师从来不会直接告诉我们某个帖该写成什么样子,而是把其风格以及基础笔法教授之后,由我们自己去探索,去挖掘,凭自己的感受去临习张老师强调,好的书法一定是自然的,正如李斯所讲:“书之微妙,道合自然”,不论是墨迹还是碑刻,都不能一昧的摹仿,更多的是带有一定的书写感,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既然书法被称为艺术,就一定有意趣,有思想感情,而不是刻板,模式化的。
张老师又说,越禁锢越自由,经过八周的学习,我大致有了理解,比如有些字大,看起来散漫,但它的笔画就会十分紧密;有些字小,看似拘束,但它的字势以及字中充分的留白又会使它看来舒朗,可以说是矛盾中求统一了 在后来的仿作中,张老师结合大家的优缺点,逐一给出示范,示范过后的讲解,从用笔到结构再到作品整体,详细程度我觉得就像是迷路时的导航,让人突然有了方向感。
在这八周的学习中,不仅仅是书法层面的学习,更多的是张老师对我思想上的影响和扭转,千言万语汇成两个字,感谢! 陈瑾
2017.11.17 随着时间的过去,时长八周的楷书临摹结束了在楷书的学习中,张老师通过由繁到简,由难到易的教学方法,从褚遂良复杂又不缺精巧的用笔慢慢转变至魏碑初具楷书形态却仍留有隶意点画形态,以唐楷为基础做减法来贯穿魏晋时期到唐的楷书特征,同时也对于楷书的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
对于我来说,使我感受最深的是魏碑学习,在其中认识到的很多东西使我感受颇深 以前我对楷书的理解停留在唐楷的程度上,有着严谨的法度但又不缺飘扬之意但在学习魏碑之后,其中结构的奇绝,线条的变化使我对楷书有了新的认识,通过阅读书法发展史得知,在魏晋时期,楷书的大框架刚刚形成,很多原有的隶书笔意仍保留在书写中,没有严谨法度的拘束,便形成了造像、墓志这类独具一格的时代特征。
就张猛龙碑来说,其整体字势上扬,但在其中点画又有弧度角度的变化,使得整体并不平淡;其结构不同于唐楷的规整,跳动性更强,比如左右结构的字形,有些中宫收的极紧,撇捺放开,增加其张力,而有些则左右部分相离,来相称章法,又不缺和谐,更有一些字形的奇绝突破了我的认知范围使我眼前一亮,对创作又有了新的想法。
但在随后的魏碑仿作中,深刻的体会到了其难度之大,仅仅14字的对联便把我难倒了,认识到单纯的临摹是不够的,要思考挖掘更深层的东西,正如张老师所说:“只有以大量的临摹于体会作为基础,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
通过几周的学习魏碑,我认为书写时不能像唐楷那样细致的描摹每个点画,要将自己置身于那个楷书初成时代,用率意但又隐含法度,看似平淡又不缺飞动之势的感觉书写,更能体会魏碑的味道 八周虽短,但对于我而言是必不可缺的,张老师的细致讲解打破了我对楷书的固有思维,注入了新的思想,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时维素秋,得益匪浅,感谢张师,念念不忘!张相文2017.11.17楷书临摹结课作品欣赏
杨慧玲 临《阴符经》(册页)
赵宇超 节临《李玄靖碑》200cm X 200cm
张相文 节临《雁塔圣教序》180cm X 100cm
李艳 节临《妙严寺记》(局部)
虢思瑜 节临《胆巴碑》180cm X100cm
王焯武 节临《千字文》180cm X 100cm
李松华 节临《阴符经》180cm X 100cm
焦丽珊 节临《皇甫诞碑》(局部)
陈瑾 临《阴符经》(册页)<>
李子雄 节临《麻姑仙坛记》180cm X 100cm
王万鹏 节临《玄秘塔碑》(局部)
孙玮 节临《孔子庙堂碑》180cm X 100cm
李岸霞 临《千字文》(册页)<>
徐考 临《阴符经》(局部)
赵宇超 临《张玄墓志》200cm X 50cm
关硕 节临《魏灵藏造像》200cm X 200cm
陈瑾 临《张玄墓志》200cm X 100cm
张相文 节临《张猛龙碑》200cm X 100cm
李艳 临《张玄墓志》220cm X 70cm
杨存平 节临《张猛龙碑》180cm X 100cm
杨慧玲 临《张玄墓志》180cm X 100cm
陈天玉 临《穆玉容墓志铭》(局部)
卢蓉 临《董美人墓志》200cm X 80cm
郑冲 节临《郑文公碑》200cm X 100cm
李琦琪 临《张玄墓志》140cm X 70cm
徐考 节临《张猛龙碑》180cm X 70cm
李松华 临《元桢墓志》180cm X180cm
李茹 临《张玄墓志》220cm X 100cm
李颖 临《元桢墓志》200cm X 100cm
李济沧海 节临《石门铭》200cm X 100cm
焦丽珊 临《张玄墓志》180cm X 100cm
王沈丽 节临《元桢墓志》140cm X 130cm
季凡 临《董美人墓志》 册页
王焯武 临《龙门四品》200cm X 50cm
刘瑞 临《董美人墓志》(局部)
马子钧 临《郑文公碑》(局部)
李岸霞 临《张玄墓志》200cm X 100cm
毕晓慧 临《元桢墓志》(局部)
孙玮 节临《张猛龙碑》140cm X 70cm
王万鹏 节临《始平公造像》200cm X 60cm
马瑛 临《元桢墓志》200cm X 100cm
闫白鸽 节临《张玄墓志》180cm X 90cm
秋末冬至 漫长雨季等雨后天晴这一群少年有火热的心一切都是有始有终以梦为马 绝不辜负阳光和煦
最后,祝云艺16书法班越来越好!
班级:云南艺术学院 2016级书法班指导老师:张震老师编辑:张相文文案:陈瑾出品:云南艺术学院书法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墙裂推荐个性字转换(闫个性字图片)
在中国现代,“阎”、“闫”混用的现象十分普遍,两字的出处与使用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种种模棱两可的解释常常让人们陷入窘迫难堪的…
-
硬核推荐免费字体在线设计(字体设计logo在线制作)
LOGO设计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分支,它在品牌设计领域几乎是不可替代的核心存在。当然,LOGO设计的方式有很多种,许多有经验的设计师…
- 太疯狂了制作艺术字(如何用flash制作艺术字)
- 学到了吗特殊字体生成器(qq特殊字体生成器)
- 学到了艺术字体库下载(cad字体库下载官网)
- 奔走相告艺术字体库(方正字体库)
- 一看就会艺术字体库(方正字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