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感

居然可以这样退避三舍(退避三舍的三舍是什么意思)

“退避三舍”是一个源于古代中国的成语,意指为了避免冲突或纷争,主动撤退一段距离。那么这成语中的“三舍”指的是多远的距离呢?

居然可以这样退避三舍(退避三舍的三舍是什么意思)

 

“退避三舍”是一个源于古代中国的成语,意指为了避免冲突或纷争,主动撤退一段距离。这里的“三舍”指的是古代中国军队撤退时的一个单位,用于表示一定的距离。

那么这成语中的“三舍”指的是多远的距离呢?“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晋国和楚国在中原交战,遇到他们,我将率兵后退九十里地。

这里“退避三舍”中的三舍就是九十里那么一舍就是三十里“舍”在古代行军打仗时,三十里一宿营,称为一舍后来,舍就成为专用于测量距离的专用词,一舍就是30里,也就是现在的15公里退避三舍,意思是主动退让九十里。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呢?这要从春秋时期说起春秋时期,晋献公不信忠言,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还要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知道后,仓皇逃出了晋国,他到处流浪十几年经过艰难险阻苦,才来到楚国楚成王十分尊重重耳,认为他日后必不一般,于是就以国之礼相迎,对待他如上宾。

有一天,楚王在宫中设宴款待重耳,两人边喝洒过谈话,十分谈得来,氛围也很好突然,楚王实问重耳,假如有一天你回到了晋国,又当上了国君,你会怎么报答我呢?”重耳思考了一会说,你们楚国美女待从、珍宝丝绸,这些您不会缺;珍禽羽毛,象牙兽皮,大王更是应有尽有,我们晋国哪有什么珍奇东西献给你呢?”。

楚王一听,赶忙说公子过奖了,但不管怎么说,你也总该对我略有表示吧?”

重耳微笑着说道,如果我真的能回国,并成为国王的话,我一定与楚国交好,和平相处如果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让我的军队先退避三舍,如果这就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只好与您交战四年以后,重耳真的与楚王想的那样,回到自己的国家,还当了国王,他治国有方,在他的领导下,国家日益强大,人民安居乐业。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也真的开战了,两国在作战时相遇在一起这时的晋文公为了兑现当年他许下的诺言,于是命令晋国军队撤退九十里楚国大将成得臣见状,就领军进行追击,于是双方在城濮开战此战中,楚军大败,晋文公又一次命令晋军不追击楚军。

这个故事就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典故退避三舍的来源,后来“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就开始被人们广泛使用,经常用于表示为了避免冲突或表示敬意,自己主动退让一定的距离在与人争论时,为了不使矛盾激化,也可以选择退避三舍,来主动缓解紧张气氛,化解矛盾。

总之,“退避三舍”是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成语,它表达了对他人的尊敬、谦让和避免冲突的意愿同时,它也告诫我们,做人一定要有诚信,有诚信才有灵魂一个重信誉的人,最斤才会赢得他人的尊敬,事业也才会取得成功就像晋文公重耳坚守诺言,退避三舍,才有了自己的胜利成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