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感

学到了吗妄自菲薄的反义词(妄自菲薄的反义词是什么词)

61【窦】①孔穴。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十五从军征》 ②水道,沟渠。泽居而苦水者,买庸而决窦。(《韩非子》住在低洼处饱受水患的人,要雇人挖水

学到了吗妄自菲薄的反义词(妄自菲薄的反义词是什么词)

 

61【窦】①孔穴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十五从军征》 ②水道,沟渠泽居而苦水者,买庸而决窦(《韩非子》住在低洼处饱受水患的人,要雇人挖水道庸,佣)③掘开,穿通不防川,不窦泽(《国语》泽,水聚集的地方)62【

豆】①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2、与其饥死道路,为群兽食,毋宁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家(《中山狼传》与其饿死在路上,被众野兽吃掉,不如死在看山人手里,成为贵人家的盘中物俎豆于贵家,供贵族作食品。

俎豆,古代盛食品的器皿)②古代的容量单位,四升为一豆63【督】①察看督促,监督督责(督察处罚);督导(勉励);督御(监督治理);督统(监督统率,率领);督视(监视);督趱zǎn (督催赶行趱:加快);督劝(督促劝勉);督切(督促,督责)。

②率领,统率,指挥旋见一白囚督印度卒约百人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三国志·诸葛亮传》)③责备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鸿门宴》64【独】①岂,难道相如虽驽,而独畏廉将军哉? ②只,仅非独贤者有是心③偏偏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强”也有此义)65【笃】①重,沉重则刘病日笃②深厚,忠纯仆道不笃,业甚浅近(我的道德修养不够深厚,学业也非常浅近)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③坚定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是《中庸·第二十章》中关于治学的名句,相传作者是孔子后裔子思译文: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66【杜】①堵,堵塞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②制止,断绝。

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2008全国I卷,国家目前艰难已经到了极点,现在才图谋革新,像会稽这样的地方确实是不可以长久停留的,请赶快营建建康,亲自率领六军前往并把它当作固守的计策,来断绝金人攻占的野心。

)67望推导提示:“望”的本义是“向远处看”故有“观察”之义;“希望,盼望”不就是“向远处看”的抽象形式吗?(由空间的远转变为时间的“远”);“名誉、名望”当然是每个人所期望的;反义引申而为“埋怨,责怪”;阴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日月相望”,所以此时又叫“望日”。

与现在不同的义项1.阴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望日,既望是指每月十五、十六2.埋怨,怨恨,责怪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尔廷毁我!”译文:绛侯埋怨袁盎说:“我与你兄长友好,如今你却在朝廷上毁谤我!”敢用是为怨望。

3.敬仰万民所望4比较以人望人5.临近(望秋先陨)与现在相同的义项1.看 看到,向远处看远望(吾尝跂而望矣—引领而望)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望其项背(项:颈的后部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多用于否定式)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文生义(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

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贬义)可望而不可即:即:接近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望尘莫及:莫:不;及:赶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2观察(望闻问切)3名誉,名望(名门望族——德高望重)4希望,盼望,期望(日夜望将军至—得陇望蜀—不孚众望—望子成龙)望而却步:却步:不敢前进,向后退形容事物可怕或讨厌,使人一看就往后退缩。

望穿秋水: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喜出望外: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不负众望: 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得陇望蜀: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

比喻贪得无厌68其◆代词用法: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自食其力、自食其言:自己(的),人称代词义同,但用法有所不同其后-不厌其烦;那,指示代词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即使时代会不同,世事会变化,但人们抒发情怀的原因,其基本点是一致的)。

◆副词用法1.用在问句中,表反问,译为岂,难道其孰能讥之乎──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其为死君乎——舍我其谁2.用来表估计、推测,一般可译为“大概”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其皆出于此乎?——殆有神助3.

用来表祈使、希望,可译为“一定”、“可”等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吾其还也—汝其勿悲4.表感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真是)可怪也欤◆连词用法:如果,表假设其若是,孰能与之?69殆词义推导提示:“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

后又虚化为表猜测表程度的副词1.危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止不殆(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百战不殆:殆:危险作战百次也不失败形容每战必胜用作褒义;形容每次作战;都能取得胜利。

2.迷惑,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思而不学则殆)3.近于,几乎 差不多(游历殆遍—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殆无孑遗(殆:几乎;孑jié遗:剩余几乎没有一点余剩)殆无虚日(殆:几乎;虚:空几乎没有一天空着形容几乎天天如此)。

4.大概 恐怕(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2009广东卷,(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5.懈怠 精神疲倦车殆马烦(殆:通“怠”,疲乏;烦:烦躁。

形容旅途劳顿)70【迨】1.及,到,等到①迨诸父异爨[cuàn] .烧火做饭②然卒迨于祸(然而终于遭到了祸殃柳宗元《三戒》)2.乘,趁着请迨其未必陈而击之(未必陈,没有完全摆好阵势)71毋1.赵王畏秦,欲毋行──距(把守)关,毋内(放入)诸侯──宁缺毋滥:。

不要 表示不、不要意思的词语还有“无”“勿”“靡”“罔””亡(同无)”“未”“非”“否”“莫”“不”等 注意:毋宁为不如、宁可义,毋庸为无须义如:毋庸置疑72【诛】词义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列①要求,索求,索要。

以敝邑褊(狭窄)小,介(夹在……中间)于大国,诛求无时(无定时),是以不敢宁居(《左传》,诛求,勒索,索要)~求无已(一味索取(勒索),没有止境)②责备,谴责例1、口诛笔伐例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粉刷、抹)也,于予(宰予,孔子的学生)与何诛?(《论语》对于宰予还责备什么呢?)。

③惩罚,处罚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五蠹》(轻的惩罚不代表仁慈,重的惩罚不代表暴力)④征讨,讨伐例1、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例2、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

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2005北京卷庆封做了齐景公的相,景公深以为苦庆封外出打猎,景公乘机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虿起兵讨伐庆封庆封率领自己的家丁同景公交战,未能取胜,就逃到鲁国) ⑤杀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罪不容诛

⑥诛心之论(揭穿)形近字:株连 珠联璧合 遍插茱萸少一人73物主要为名词义1.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大(尊敬)天而思(仰慕)之,孰与(何如)物畜(蓄养)而制之!

:东西、事物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外物、客观条件3.人,别人,众人教以慎于接物(与他人交往),推贤进士为务—待人接物、恃才傲物、尤物—前以降及物故—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愍焉。

(2011湖北卷, 修墓死去的在地下怨恨,活着的在地上愁怨,他们的怨恨之气感动了天地,于是天地降下饥荒,死去和背井离乡的人要用十万来计算,我很是为他们伤心啊)4.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景物5.

玩物丧志:声色犬马6.言之有物:实质、内容74致推导提示:“致”的本义是“给予,送给,献出”引申出“导致”“致使”等动词义比较〇鲁侯闻之大惊,使上卿厚礼而致之误:给予 正:招引,引来译文:鲁侯听到这事,大为惊奇,派上卿带上厚礼去招引他。

课文例证: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以致天下之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〇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到达)〇致辞 致志(表达心意) 致敬 致谢 致意 致以节日的问候:表达〇不远千里而致—致敬亭于幕府下:

送达、传达〇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学以致用——每岁致数百金-发财致富:得到、获得〇何意致不厚:导致、招致③送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2006辽宁卷,老朋友中有来送礼物的,他都不接受赋分点:旧:故交,老朋友。

遗:赠送,这里用作名词,礼物)〇君子以折狱致刑:动词,施加,施行〇致仕 致政:辞官退职〇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追求、达到淋漓尽致: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也指暴露的彻底〇使吏致千金于市租,请以奉宾客:给予,赐予,送给〇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专心致志:用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〇退而致士:归还,交换〇饮食不致味,听乐不尽声:

竭尽,穷尽〇奉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奉献,献纳〇帝不忍致法于王,赦其罪:加于,把……加在身上〇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转告,回报〇并无二致(区别) 〇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名词义:所以兴怀,其致一也——闲情逸致——错落有致(情致、情趣)75是推导提示:“是”的本义是“正直”由此引申出事理的“正确”其意动意义即是“认为正确”,我们同意别人的看法会说:“是,是的,是这样的”,故又引申出判断词“是”和指示代词“这,这样”。

1.正直 正确觉今是而昨非—不以为是 自以为是 各行其是 自行其是 似是而非搬弄是非:搬弄:挑拔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莫衷一是: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不知哪个是正确。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2认为正确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是古非今(非:认为不对,不以为然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认现代的)3这,这个,这样,这里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又在六国下矣——于是—是时-是非-是以。

4判断词,是(后起义)巨是凡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为数众多,很容易得到5.”惟……从”宾语前置标志: 惟命是从 惟弈秋之为听唯利是图:唯:只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图:图谋,追求。

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76非推导提示:“非”本义为“不对的,不合理的”作动词时即“认为不对”词义是否定的,故而虚化为否定副词1.不对的、不合理的、错误 〇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大是大非 为非作歹。

面目全非(非:不相似样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贬义)习非成是(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文过饰非: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含贬义2.认为不对 责备 责怪 反对

〇而墨子非之—且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人不相非也无可非议: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形容人、事、思想等无可厚非:厚:深重;非:非议,否定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作谓语,用于人或事情等3.否定副词,不,不是〇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恐此事非奇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子非三闾大夫欤——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非独(不但不仅)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不仅仅)其末见而已——非惟(不但不仅)天时,抑亦人谋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

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唐·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今非昔比(昔:过去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近义词:日新月异、昔不如今反义词:今不如昔) 物是人非(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没有)4.除了、除非〇以为非我莫能为也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5.非常:意外的变故例: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形近字比较: 蜚声中外 扉页 芳菲绯红 绯闻 文采斐然 缠绵悱恻 不悱不发 匪夷所思 妄自菲薄 痱子6.想入非非:

非非:原为佛家语,表示虚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含贬义第一个意思无贬义77及词义推导提示:“及”的本义是“追上”“赶上”“追赶上”由此引申出“赶得上” “比得上”“到”“到达”等动词义。

由“达到”引申出“趁着(那个时候)”“涉及” “ 推及”等义,再虚化为连词“与”动词用法:〇怀王悔,追张仪,不及—望尘莫及——有过之而无不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追赶上、追上—公使阳处父追之,及(。

追到)诸河,则在舟中矣 〇延及(到)岸上营落—鞭长莫及—噬脐shì qí莫及(后悔)—风马牛不相及 及(到达)里城,亦然—言不及义过犹不及:过:过分犹:像,如同,犹如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无所不及:及:达到没有地方不能达到〇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赶得上、比得上)望尘莫及:莫:不;及:赶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作谓语;含贬义〇方急时,不及(来不及)召下兵——迫不及待 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己及人:推及 吾不忍见祸及(到、涉及)吾身——事如此,此必及我—爱屋及乌—殃及池鱼: 涉及〇吾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亦:

接近 濒临 〇卒不去,故及于难:遭受 〇 及时(把握住时机)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及时雨 及时行乐连词用法:〇传以示美人及(和、以及,连词)左右—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介词用法:〇及放在句子开头,为介词,

等到……的时候、到了、趁着(那个时候)之意,与比、洎、迨等放在句子开头的词意义用法相同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注意几个形近字:岌岌

可危 汲取及笄 负笈从师 极限人生78绝推导提示:“绝”的本义是“绳索断”由此引申出一般意义上的“断”比喻引申出“横渡”的意义由“断”义可引申出许多意义:与人断绝关系叫“绝交”;气断自然就是“死,绝命”;路断了当然就是“到了尽头,极点”。

由“到了极点”引申出程度副词“极”和动词“超越”(到了极点就是超越一切)之义动词义:1.(绳索)断 一般的断 断绝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绝裾而去(绝裾jū:扯断衣襟形容离去的态度十分坚决)络绎不绝:绝:断绝、穷尽 络绎:前后相接,连续不断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断绝) 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

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作谓语、定语;用于声音、书信、情绪等2.横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隔绝 阻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的)与世隔绝:与文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

形容隐居或人迹罕至的极偏僻地方4.绝交(不如早与之绝) 5停止,消失(哀转久绝—赞不绝口—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6.绝命,死(抢呼欲绝—悲痛欲绝)绝处逢生:绝处:死路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生命攸关。

7.超越(曹操智计,殊绝于人) 冠绝一时(冠绝: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风华绝代(风华:风采才华;绝代:冠绝当世意思是风采才华为当世第一)绝代:(1)久远的年代(2)当代独一无二。

绝伦:独一无二,超越同等精美绝伦:精致美妙的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它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同“精妙绝伦”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同义词:绝无仅有、亘古未有、史无前例反义词:比比皆是)。

8.到了极点(以为妙绝 深恶痛绝 惨绝人寰 )艰苦卓绝:卓绝:超出一般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常用于形容斗争环境艰苦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而拍案而起指愤怒)千古绝唱:绝:

绝妙指从来少有的绝妙佳作副词义:极 最 很 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完全,绝对,全然) 绝无仅有:绝:绝对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极为稀有也用来形容人或物非常珍贵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稀少事物。

79【檄】①名词,征召、声讨的文书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汉书》羽檄,檄文上插上鸡毛,表示事急) ②动词,下令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路政司)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2008全国卷,不久,其他盗贼进入顺昌,路政司下令廖刚安抚平定。

廖刚派大儿子廖迟规劝(或开导)盗贼)练习: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朝廷下公文命令于成龙修造浮桥渡过军队,浮桥刚修造好,山洪暴发,浮桥被冲塌了,于成龙获罪被免除了官职。

赋分点:檄、甫、圮、坐)80【徙】①迁移,转移例1、非死则徙尔例2、今漂沦憔悴,转徙於江湖间②调动官职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③变化,改变时已徙矣,而法不徙④流放塞外吏士, 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而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

(塞外的士兵原本就不是顺从的人,都是因为犯罪迁徙以补足边塞,而西域地方的人反复无常,难教养,易败坏)81【狎】①亲近,亲热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对贤能的人要亲近而尊敬他,敬畏而喜爱他)(《礼记》)②亲近而不庄重。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渐渐地,老虎更加靠近驴子了,态度亲密而不庄重,碰撞一下,靠一下,冲击一下,冒犯一下)(《黔之驴》)③嬉戏,游戏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④轻视轻霜露而狎风雨82【下】①发布,下发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

(2007江西卷,虽然这个样子,还是是要仰赖严格的君王,亲自实践节俭的政策,发布(或颁布)宽容体恤老百姓的诏令,即使想要官吏不做“驼医”,不杀人,可能做到吗?)②投进,投到例1、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

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2007四川卷,他所在军队的军帅恨贺贲不先报告自己而一个人献金,把贺贲投入监狱世祖听说这事,十分愤怒,逮捕军帅要杀他)例2、饵钩而下之(2006上海卷,把钓钩装上鱼饵投到水里。

)③攻克,攻下魏崔亮攻硖石未下④去,到……去例1、于是使李斯下韩例2、便下襄阳向洛阳⑤服从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2007福建卷,他意气用事好打架,那些在乡里充当好汉的人都服从他)⑥顺流而下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2007广东卷,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⑦移交,交给83【衔】本为马嚼子,引申为嘴含着,用嘴含,用嘴叼外有八龙,首衔铜丸(《后汉书张衡传》)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衔觞”指饮酒。

《五柳先生传》) 衔枚(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像筷子的东西),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燕子衔泥蟾蜍衔之结草衔环‚含在心里,怀着,内心怀有,怀藏,含有衔恨(怀恨)衔冤(含冤)衔恩(感恩)。

衔悔(怀有悔恨之心)衔匿(深藏在心里)衔恤(含哀,怀着忧伤)彧据案而立,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柳彧yù手按几案站立,让杨素站在庭院中,审问杨素的犯罪事实,杨素从此怀恨在心)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叔父韩愈在听说你去世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诚意)。

衔(含有)远山,吞长江(《岳阳楼记》) ③接受,奉 例:衔命(奉行命令)④引申为“恨、怀恨、痛恨、憎恨”例1、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2009广东卷,皇上将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屡次上疏劝谏,因为章献出身寒微,不可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痛恨他。

) 例2、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84【乡】①行政区域单位②地方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③通“向”意思有二:1)朝向,对着侯生果北向自刭2)从前,过去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85【向】①接近,将近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趋向;奔向(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朝向 面向(东向、东面、北向、北面、向隅)②刚才向察众人之意,专欲误将军《赤壁之战》③假使,假如常与“使”连用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译文:假如我不做这个差事,早就困苦不堪了)。

④先前,从前,以前,过去寻向所志——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宋史李迪传》2009广东卷,(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86【刑】①用刀割刺,引申为“惩罚,处罚”

例1、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例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例3、刑元恶而释余人,蜀民大悦(刑:处罚、惩治元恶,首恶)②杀,宰杀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台,刑牲盟生死。

(2007广东卷,高进之和下沛的薛彤是朋友,通过薛彤又结交了檀道济,三个人志义相投,宰杀牲畜约定同生共死)③法式,典范,榜样引申为“做榜样”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译:先给妻子做榜样,再给兄弟好影响,凭这治家和安邦。

④征讨,讨伐刑殄,征讨,消灭87【恤】①忧虑,担忧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大小官员大多把不关心考虑国家大事、附和世俗、讨好众人当作上策)②体恤,爱惜,顾念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③救济,救助,周济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欣敬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孙晷)高兴敬重有加,天气寒冷就(与他们)同床而卧,吃饭时也(与他们)同吃一锅,有时脱下衣服赠送被子来救济他们赋分点:“恤”,顾念,体恤,引申为周济,救济;“与”后省略了“之”。

)88【旋】①刚刚,随即,立即例1、旋见鸡伸颈摆扑例2、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2006江西卷,于是想到我对书(的痴迷),确实同刘伶对酒没有差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②不久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2010全国Ⅰ卷,你杀了我,朝廷大军就将到来,你的祸患不久就要接踵到来)③回转,转动,回旋例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例2、香气环旋,入于宫中(《柳毅传》)④回来,返回⑤绕着,围绕令之曰:“建尔旗帜,旋山徐行。

”(2005重庆卷,命令他们说:“竖起你们的旗帜,围绕着山慢慢地走”)89【徇】①攻占土地例1、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②巡行行人振木铎徇于路③带兵巡行占领的地方籍为裨将,徇下县④示众例1、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指挥众子弟簇拥着土豪在马的前面,把他的双手反绑着,游街示众)《书博鸡者事》。

例2、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译文:已经派人前去报告景公,还没来得及回来,穰苴就斩了庄贾来向三军示众例3、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2006江苏卷,裨将卢渊凶狠狡猾不听从命令,董愧将他在军中斩首示众,于是军中整肃,没有人再敢胡作非为了。

)⑤曲从,顺从国人弗徇⑥追求谋求(~私枉法) 注意形近词〇以身殉难──殉节——以身殉职:为了某种目的而死 吾誓与城为殉(殉葬、陪葬)90【延】①引进,迎接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不敢进②请,邀请,召请。

例1、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2009安徽卷,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

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例2、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2007江西卷,从前有个医生,他自我宣传說会医驼背,说:“驼背的像弓一样的人,驼背的像虾一样的人,驼背的像曲环一样的人,。

请我去医,我保证早上医,晚上直的像箭一样”)例3、.邓愈镇江西,数延见(2011全国大纲卷,邓愈镇抚江西,多次召请他来相见)③延长,伸长,延续例1、延颈伸长脖子例2、延誉,传扬名声例3、延及孝文王91【

晏】①天晴,明朗于是天清日晏 ②晚,迟例1、今旦与贤相语,不知日之晏也 例2、俱以游倦晏起,不得一字((大家)都因为游玩疲倦很晚才起床,没有写出一个字)晏驾(帝王死的委婉说法)③平静河清海晏④和悦、安逸。

晏然自得 ⑤晏晏,和悦的样子总角(童年)之宴(安乐,快乐),言笑晏晏(《诗经·氓》)92【宴】①安闲,静例1、龙湫宴坐雨蒙蒙 例2、(唐)太宗常闲居与圭宴语(闲聊)②安乐,快乐③以酒食款待宾客93【燕】

①安闲,安乐燕居(闲居,赋闲在家).燕乐(安乐)②宴饮,以酒食待客燕饮,同“宴饮” 与胡杲……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2008浙江卷,与胡杲……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94【验】

①证据,凭证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2010高考题)②审问,讯问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2011重庆卷,(江皋)呵斥他们停下来,审问得到实情,立刻捆绑起来送到大帅那里斩首示众,从此驻军纪律严明,没有谁敢危害百姓了。

)③效果④验治,考问95【恙】①疾病别来无恙安然无恙②担忧,忧愁例1、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战国策》)例2、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

(2010北京卷,众多将士远远看见那些旗帜,知道父母、兄弟、孩子都还活着,高兴地说:“啊,我们本来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是宋都督在欺骗我们,差一点被他误导了)③忧患,灾害,祸患96【要】推导提示:“要”在古代即“腰”字(甲骨文是两手叉腰形)。

腰子就是肾,古人认为是生命之本,是人体最基本的部位,故引申出“基本的东西,要点”,基本的东西都是“简要的”腰子处在人体的中间,故又引申出“在半路上拦住”后来写作“邀”往褒义发展为“邀请”;往贬义发展为“要挟”,往中性发展而为“求得,设法获得”。

①腰,腰部昔者楚屡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2008天津卷,《墨子 兼爱》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所以灵王的臣下就吃一顿饭来节食,收着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站得起来。

等到一年,朝廷之臣都(饥瘦得)面有深黑之色)故量食而食之,量要而带之(所以要估量自己的食量来吃饭,要衡量自己的腰身来扎带子)《荀子·礼论》②半路或中途拦截豪民子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土豪的儿子听说有此祸殃,就聚集了同宗本家的奴仆一百人左右,想拦路夺回他的父亲)。

(《书博鸡者事》) ③邀请,约请例1、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 例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晋·陶潜《桃花源记》 ④相约,约定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⑤迎候,迎接阴资装,百余里要之。

(2000全国卷,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⑥求取,设法获得,谋取,获取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2005湖北卷,加以年轻好胜,故一心想打败尼姑,以获取一时的名声)要利之人,犯危何益?(对于谋求私利的人来说,冒这危险有什么好处?)《吕氏春秋·爱类》。

要禄(求取利禄)要福(祈求幸福)⑦要挟,威胁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贾谊《过秦论》要市,指要挟求封)名词义⑧关键不得要领: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抓不住要领或关键例1、《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2006安徽卷,按照《诗》、《书》的记述,关键是在让老百姓安乐,老百姓富有了后就可以进行教化)例2、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2005江西卷,治国的关键在于刑律,刑律严酷,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刑律宽疏,就控制不住犯罪,一定要使(它)宽严适度,才合乎我的心意啊。

采分点:“要”,关键;“急”,严酷;“残”,伤害;“折中”,宽严适度;“称”,合乎)要点,要领,基本的东西,纲要,简要的故其治国也,察要而已矣—《商君书》故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详(英明的君主善于抓住要领,愚昧的君主样样都统抓在手)《荀子》。

提要钩玄(提要:指出纲要;钩玄:探索精微精辟而简明地指明主要内容) 要言不烦(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近义词: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反义词:长篇大论、洋洋洒洒、拖泥带水..含褒义) 。

简明扼要; 要:要点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97【邀】①迎候,半路拦截例、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赵方派遣孟宗政、扈再兴率领一百骑兵去半路拦截敌军,杀敌一千多人)②求取,希望得到。

邀取功名——邀功求赏③迎候、邀请(举杯邀明月)98【意】动词义①料想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出其不意例1、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2010辽宁卷,赵良淳见吴国情绪激昂地高谈阔论,。

料想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请示后,留下他来防守安吉) 例2、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事情发生得突然,没有料到,(群臣)全都失去了原有的气度)②猜想例1、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待闲,果言如朱家指(2006全国2卷,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例2、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2007浙江卷,。

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例3、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2010天津卷,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鞋的,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终也不知鞋是从哪里来的)③推测。

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2009湖北卷,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 )④名词词义: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意图)常在沛公也——臣观大王无意(

意思)偿赵王城邑——意(神态 神情)暇甚99【一】①副词,全,都将士恃功骄慢者,一以法绳之(倚仗功劳骄横傲慢的将士,全部用法律惩治他们)②才,刚刚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③一旦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

④一何,多么⑤复音词“一切”1)权宜,临时得一切便宜从事 2)一律,一概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3)所有的100【遗】 推导提示:“遗”的本义是“失掉,遗失”用作名词则是“遗失之物”;遗失东西往往是“忘掉,忽略”了;失掉了的东西只好“留下来”给别人拣喽;由“失掉之物”的意义又可特指“排泄大小便”。

由“留”义引申出“死者留下的”“送给”“送信”“赠送”等义1.wèi赠送,给予,送给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如果我真能到那里,返归汉朝后,汉王赠送给大王的财物,会多得无法说尽)—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

(2007安徽卷,我家有方古砚,是过去因友人的赠送所得到的,接受了后就一直放在那里,当作一方(普通)的砚台使用着,不知道它是一方(珍贵)的古砚) —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2010浙江卷,法成感激,馈送胡叟珍贵物品,价值一千多匹绢

)给予的东西(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古文中“给予,赠送”词义的一些表达:遗贼(给予戕害;遭害);遗赂(赠送财物);遗劳(馈赠;犒劳);遗酌(济助);遗送(赠送);遗金(赠送金钱)送,送交,交付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先送信给曹操,假称要投降)—《资治通鉴》。

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2007全国2卷,又写信送给朝廷大臣、四方藩镇长官,都说契丹可以攻取)2. yí▲①遗失 丢失小学而大遗—唐·韩愈《师说》遗金、巨细无遗遗佚(散失亡佚)遗逸(指散失之物)。

遗宝(遗落的宝物)遗简(失散的书籍)②遗失之物路不拾遗: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手泽之遗(手泽:为手汗所沾润指先人遗物) ③遗漏,因疏忽而漏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惩罚罪过不避让大臣,赏赐善行不遗忘百姓)—《韩非子》。

沧海遗珠(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人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补阙quē拾遗 (阙:通“缺”,缺失拾遗:补录遗漏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遗珠弃璧(喻遗弃俊才)遗才(有才能而未被发现或重用的人)遗贤(受埋没而不为世所知的贤人)

▲抛弃 遗弃 放弃 舍弃(小学而大遗)故旧不遗——《论语·泰伯》遗荣(放弃荣华富贵,辞官归隐)遗世独立(遗世:遗弃世间之事,避世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遗留 留下(遗恨—不遗余力— 遗臭万年)。

遗风古道(前代留传下来的淳厚古朴的风尚).一览无遗(览:看;遗:遗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遗安(指隐居田园,淡泊自守,不以官禄遗留子孙,而遗之以德行)。

▲残存,留下地有遗利,民有余力(土地还有潜力,百姓还有余力)—汉·晁错《论贵粟疏》遗笑大方:指让内行见笑▲排泄大小便例:顷之,三遗矢矣!101贻推导提示:“贻”的本义是“赠给,送给”,引申出“遗留,留给,留下”。

1赠给,送给余嘉(赞扬)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赠送、赠给)之2遗留,留给贻害(留下祸患)双亲 —贻祸(留下灾祸)无穷—贻误战机—贻笑大方贻人口实:贻:遗留;口实:话柄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注意:遗留问题102【抑】①或者,还是例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与?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还是探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人为的原因呢? ) 《伶官传序》例2、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各种色彩不够看呢?)。

②却,但,可是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靠的不只是天时,更因为有人才为他谋划献策)③难道,岂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难道是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

④而且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2009江西卷,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⑤或许,也许语气副词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2010年江苏卷,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或许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103【诣】①往,到……去例1、贾庆余等以祈请使诣北例2、乘传(驿车)诣长安②前去拜访,进见由是先主逐诣亮,凡三往,乃见③学业或技术所达到的境界(造诣、苦心孤诣)104【益】副词形容词更加,越发不治将益深—是故圣。

益圣──精益求精、老当益壮、治丝益棼③渐渐,逐渐例1、益习其声 例2、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汉书·苏武传》) 例3、始皇帝益壮其家必日益:富裕动词义通“溢”澭水暴益增加人或益之,人或损之──延年益寿:。

增加如益(甲、封、损、赋)等例1、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2010浙江高考模拟试卷(20),如果辛勤耕地一亩就多收三斗,不辛勤每亩就少收三斗)例2、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2004全国I卷,

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帮助 补助(有益于身、良师益友) 扩大(益城)注意益与溢的区分:溢于(超出于)言表,溢(过分)美之词105师 1.名词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人师表:

榜样 而渔工水师(船工)虽如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劳师以袭远──师出无名:军队2.动词义:不耻相师──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学习,效法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吾从而师之—。

师心自用(贬义词):以……为师106【引】①拉弓,拉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引车卖浆——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②退却,退避例1、引次江北—且引且战,连斗八日例2、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

(2009江苏卷,大叫道:“你们也知道沈将军吗!”于是上箭对准围捕的人,围捕的人都左右躲闪后退)③引导,率领例1、相如引车避匿公子—引车入巿至家引(导引)平原君负籣矢为公子先引(引路)例2、卿今为吾行也。

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2006天津卷,你现在替我前去(招降)如果高峻不马上投降,你就带领耿弇等五营兵力去攻击他)例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2010湖南卷,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汉乃引(带领)天下兵欲屠之

④请,召请,延请例1、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例2、父忧服阕,尚书令刘秉领丹阳尹,引为后军主簿、领郡功曹(他因父亲去世而守丧,守丧期满,尚书令刘秉兼任丹阳郡守,请他担任后军主簿,治理郡里的工作部门。

)⑤拿,举乃引匕首提秦王虞常果引(牵连)张胜 〇 控蛮荆而引(接引、连接)瓯越 其他动词义〇遂引(拔)刀自刭 〇自引(抽身)而起 107【婴】①缠绕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②围绕,环绕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2009海南宁夏卷朱昭带领全城老幼绕城固守,以抵御敌人攻击的力量婴:) ③触犯婴鳞获罪108【庸】①用毋庸置疑②岂,难道,哪里,怎么例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于吾乎例2、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举,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人,庸可留乎!。

(2007辽宁卷,话虽是这样说,可是养猫的,是要猫捕鼠;养狗的,是要狗防盗假如它不能完成它的职守,这已经是没有用了,何况加上它还要咬人,这种狗,岂可以留下来?)109【虞】①预料,意料不虞公之涉吾地也(同“意、分、图”)。

陈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②预谋,谋划,准备以虞待不虞者胜③担心,忧虑国家无虞,利及后世(国家没有忧患,利益延及后世)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场无侵削之。

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其故何哉?(2005浙江卷,现在天下无战争,但有户籍的居民却一天天减少;边境没有被侵占遭蚕食的忧患,但开垦的荒地日益减少百姓生活日益穷苦,这是什么原因呢?)④欺骗,欺诈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同“绐”)110【遇】①拜访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居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2007湖南卷,我又考虑到先前定国到彭城来拜访我,住了十天,来回往返中写了几百首诗,我苦恼他的诗作多,但又敬服他的文思敏捷,佩服他诗作的精巧啊。

) ②对待,招待课文例证:不如因善遇之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阳城性情谦虚敬肃简约朴素,无论年长年幼,都一样对待)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2011江西卷,越发觉得汲黯贤明,多次向汲黯请教国家和朝廷的疑难大事,对待他比平日更为尊重。

贤:意动用法,所疑:的疑难大事加:更) ③遇合,指得到君王的信任际遇机会(斯百世之遇也)待遇(殊~)④接触,感触臣以神~而不以目视111【豫】①安乐,逸乐例1、逸豫可以亡身例2、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2007福建卷,孟子前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道:“您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②怀疑,迟疑吾将董道而不豫兮 ,固将重昏而终身112【喻】①告诉,告知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好问、张信之将立碑的事告诉他们)。

②劝说,开导例1、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2008全国1卷,不久,其他盗贼进入顺昌,路政司下令廖刚安抚平定廖刚派大儿子廖迟规劝盗贼)例2、(欧阳)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欧阳玄拿祸福的道理来开导,回去给他们办理诉讼的案件。

)③了解、知道;明白、懂得成语:不言而喻—不可理喻例1、臣……曾……径井陉之险,忧马有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则无复持控,果为马所颠仆,几至于损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陛下勿以清晏丰熟,便纵逸乐(2005辽宁卷,

臣曾过井陉险地时,唯恐马匹失蹄,不敢放松缰绳,等到平地,便不再控制,结果被马摔下,几乎致残臣所说的这件事虽小,却可以比喻大事陛下不要因为天下清明安定,连年丰收,便无节制地享乐)例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脸色上表现出来,从声音里发出来,然后才明白)。

《孟子》④表达故作书以喻意(《淮南子》)113【谕】形声从言,从俞,俞亦声“俞”意为“捷径”、“直接”“言”和“俞”联合起来表示:“直接告诉” 引申为:①告诉,告知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

(2004浙江卷,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祸福(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②劝说,劝诫,劝告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地谕之(欧阳玄独自一人骑马带着两个随从,直接到达争斗的地方劝诫他们。

)③明白、懂得;了解,知道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战国策·魏策》④名词“诏令”,引申为动词“命令,告知”114【责】①要求例1、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2006江苏卷

,将军马彦直掠夺我们的年度军饷我们要求他偿还,并不是要反叛)例2、(宋)太祖之置将也,隆之以恩,厚之以诚,富之以财……久其官而责其成(宋太祖安排将领,以恩德来使他高贵,用诚意来使他被看重,赏赐钱财以使他富有……让他们久在官任但要求他们有所成就。

)②责求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2006辽宁卷,以:介词,用所能:所字短语,所能做到的责:责求)③要,索要,索取例1、巴俗尚鬼而废医,唯巫言是用,娶妇必责财(2005重庆卷,巴地的风俗迷信鬼神而不信医道,只听信巫师的话,娶媳妇必要女人家的财物。

)例2、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岁责其租(2005重庆卷,有个富人不占有田籍却抵押人家的人田券到一万亩,每年索取地租)115【贼】词义推导提示:“贼”的本义是“伤害,杀害”引申出“强盗,杀人者”,“狠毒”等意义。

“强盗、杀人者”当然是“祸害,祸患”名词义1.强盗偷东西的人 (做贼心虚 认贼作父 独夫民贼) 擒贼先擒王: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刺客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史记 秦始皇本纪》)。

祸害,祸患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论积贮疏》铺张浪费的风气一天天地增长,这是国家的大祸害) 逆臣贼子:逆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2.凶残,形容词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固贼戾之士哉!(《书博鸡者事》)。

3.动词义残害,伤害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班,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由天下之害也”(2008天津卷,墨子说:“现在如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相互融洽、协调,这就都是天下之害。

”) 毁害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你既然不种田,却轻慢毁害别人的稻谷!)杀害宜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左传》)116【摭】zhí①形声字从手,庶声字又作“拓”,从手,石声本义:有选择的拾取拓,拾也。

摭,取也犹拾遗于涂,摭弃于野②选取,摘取例1、摭我华而不食我实 例2、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汉书·扬雄传》) 例3、摭实(摘取事实;据实)③挑剔,指摘摭赖(挑剔诬赖);摭罗(挑剔、罗织)④搜集例1、摭其阴事以奏之,太祖遂疑之。

(《旧五代史》) 例2、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明史•列传第七十三》)又如:摭采(搜集采用)常用词组:摭拾,收取,采集摭拾趣闻117【止】①举止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2010江苏卷,她平时的一言一行,都很和悦从容。

容止:仪容举止)②居住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2004年全国Ⅱ卷,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邻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家)③栖息④留,停留例1、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2009山东卷,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⑤只是,仅仅 通“只”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⑥语气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118【质】推导提示:“质”的基本意义有两个:一是“抵押”;一是“本质,本体”。

事物的“本质”是“朴实”“正直”的由“正,正直”义引申出“向别人求正,以定是非”,要“向别人求正”自然是需要“询问,责问”的动词义:①典当,抵押质铺-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例1、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2005江苏卷,(阳城)经常拿木枕和布被去典押换钱,人们敬重他的贤德,争着买他的东西)例2、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岁责其租(2005重庆卷,有个富人不占有田籍却抵押人家的人田券到一万亩,每年索取地租。

)②询问,请教质疑问难:质:提出;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质问 询问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2007广东卷,后来,他又收集了新写的二十多篇,准备向名人请教早上起来,见诗卷被狐狸翻开摊在案几上,墨汁几乎把它全部涂满了,他更加愤恨。

)(此义项同“访” 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译文:仲长统拜访高幹,高幹对他很友善,向他请教当时的事情2007上海卷)名词义:①本质玉质金相(金、玉:比喻美好;质:本质;相:外貌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

也形容人相貌端美)文质彬彬(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近义词: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反义词:野调无腔、出言不逊.含褒义,用于男性)。

②本体天生丽质(天生:天然生成丽质:美丽的姿容形容女子妩媚艳丽 唐·白居易《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其他名词义:黑质白章(质地、底子) 伏斧质(刑具)、厚币委质事楚(见面礼) 先王与吴王有质(

盟约) 兰质蕙心(形容美丽而聪明)形容词义:朴实,朴素质而不野(俚):质:朴素、单纯野:粗俗质朴而不粗俗119【置】①本义:赦罪,释放会意字从网直,有亦声网直宜赦例、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杀之,无有所置。

(《史记·吴王濞列传》)②搁下,放弃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③摆设,备办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④审理,断决(韩)亿请自置狱按之(韩亿请求亲自断案审查这件事)120【著】①明显,显著,引申为“彰显”1、信义著于四海。

2、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2004浙江卷,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3、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惟文字可以著其不朽(2010江苏卷)。

②写作,著述常著文章自娱③附,附着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④穿,穿戴著我绣夹裙121【状】①陈述,描述写景状物具状其貌②情况,情形例1、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以状语武例2、有卒违令

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有一个兵卒违反了法令被判了死刑,韦丹没有处死他,把他释放了他离去后,上诉状告发韦丹违法,皇帝下诏将韦丹解送官府等侯处理。

就在此时,韦丹去世了,终年五十八岁查验兵卒告发的罪名,都不符实,韦丹成功治政的情状越发显明)例3、殿下新封秦,金出秦地,此天以授殿下,臣不敢私,愿以助军”且言其子仁杰可用状,即召入宿卫(2007四川卷,殿下刚封到秦,金子出于秦地,这是上天拿来给殿下的,臣不敢私藏,愿意拿来帮助军队。

”并且说他儿子贺仁杰可以录用的情况,立即召进卫队)例4、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2010全国Ⅱ卷,几个重点词语:议,建议;上,上奏;状,情形;吾曹,我们;面目,脸面。

故译为: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③形状,样子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你做官不像样,我按法律不敢宽恕你)④景象,景色 予观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⑤看起来,大概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122【资】①费用,钱财,物资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②积蓄,藏存古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商人夏季购入皮货,冬季购入丝绸)(《勾践灭吴》)③资本,凭借若据而有之,此霸王之资也。

④资助,给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⑤凭借,获取下文指用来谋生的方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帮助谋生的经验技术,无不都写在书里,书名叫《齐民要术》)(2006年安徽卷)⑥收入,收获。

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促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2006湖北卷,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依仗有俸禄的收入,不懂得有耕作的劳苦)注:赀,通“资” 平生不治赀业,不畜声伎(平时不经营家业财产,不蓄养歌伎)。

123【祖】①效法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然而他们都只效法屈原的说话得体、善于应酬的一面,始终不能像屈原那样敢于直言相谏)②祭祀路神至易水上,既祖,取道③开始若迹其祖始,远及洪荒(如要探求它的祖始,远到洪荒时代)。

《天演论》④承袭官其次子复祖为司业(任命他的二儿子承袭父业担任国子监司业)《明史 宋讷》124【自】①原来,本来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孔雀东南飞》②自然,当然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饮酒》(其五)③假如,常“自非”连用。

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2007重庆卷,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居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 ④即使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恭敬)之(为人性格刚强,敢说直话像萧何、曹参这些人都比不上他)125见推导提示:“见”的本义就是“看见”看见的东西多了,就会有“见识、见解”;至于“召见、谒见”等都与“看见”有关。

被看见即“出现”在别人眼睛里,(后作“现”),由此被动意义虚化出介词“被”⊙动词义:1.看见看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看见)(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一见如故、司空见惯、见义勇为、一见钟情、百闻不如一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瑕瑜互见)

见风使舵(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贬义)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缝插针(比喻尽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或时间。

)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相形见绌:见;看见,显出指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相见恨晚:恨:遗憾,见:见面只恨相见得太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

见异思迁: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2.拜见 谒见曹刿请见-小巫见大巫(巫:旧时靠装神弄鬼替人祈祷来骗取人钱财的人原意是小巫法术小,大巫法术大,小巫见到大巫就不能施展他的法术。

后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贬义)召见接见会见(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引见 使….见(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3 表现 出现 显露见仁见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注意看法应是好的)

捉襟见jiàn肘(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同"现"出现)图穷匕见:图:地图;穷:尽;见:通假字,同“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名词义:1.见识 见解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远见卓识—刍荛之见(刍荛chú ráo: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真知灼见,灼:明白谓真正知道,确实看见也指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高明的见解。

作宾语、定语;含褒义一孔之见: 孔:小窟窿,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片面的见解作宾语;指片面的见解,多用于自谦2看见的东西(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介词义,表示被动,相当于"被"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渐见愁煎迫—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笑大方(见:被 被见识广博的人所笑话。

也指让内行人笑话作宾语;常用于谦辞)⊙特殊用法:置于动词前,有称代作用,一般译为“我”(见谅),词性为副词 府吏见丁宁—冀君实或见恕也—慈父见背—君既若见录126倍推导提示:“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1背向背着(倍屏而立)违背(倍道而行)乡利倍义(同“向利背义” 乡,朝向;倍,违背追求个人利益而背弃公义正义,见利忘义) 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弃义倍信:倍,通“背”,背叛,违背 背离信义指不讲道义,不守信用。

2 加倍 (事半功倍—倍道而行—倍赏累罚) 事半功倍: 倍:加倍;只用一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倍道而行: 倍:加倍;道:行程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3.越发 更加(倍加珍惜)127

背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背信弃义:违背 背叛—背(离开)井离乡—慈父见背(去世)——背(背靠)水一战——背(逆着)道而驰128备〇动词义: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攻其不备:防备有备经年裹物之用──常备不懈:。

准备具体而微、圣心备焉:具备〇形容词、副词:养备(周全完备)而动时(行动符合天时),则天不能病(困顿)——险阻艰难,备(皆都)尝之矣——备受关注、关怀备(全、尽)至倍是倍数、加倍、增加、愈加、倍德(忘恩)等义,如

倍道(一天走两天的路,加倍赶路)兼行、倍加珍惜129王推导提示:“王”的本义是“帝王”“天子”作动词则有“为王,统治天下”之义,后又作为“臣子的最高封爵”古代封爵有五等:公、侯、伯、子、男,皆在王之下1臣子的最高封爵,其他五等封爵是

公、侯、伯、子、男霸王别姬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2帝王、天子 3为王,统治天下王天下130规⊙名词义:圆形(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法度 准则 规章制度(以趣舍异规,不得相见—陈规陋习)榜样(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

⊙动词义:谋求,谋划,规划 (规其功) 打算(闻之,欣然规往)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误:规劝 正:谋划、规划 译文: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课文例证:与豫州协规同力。

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2009重庆卷,如果收受别人的财物贿赂,不过得到几万,一旦暴露出来,俸禄就会被削除,这难道是懂得吝惜财物吗?谋求小的收入却失掉了大的利益。

)规劝 劝告 告诫(近臣尽规,亲戚补察—在君王身边的大臣尽规谏之力,同族的内外亲属弥补、监督国王的过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