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感

硬核推荐尊师重道(尊师重道的故事典故)

【与我共读】《尊师重道经典故事》

硬核推荐尊师重道(尊师重道的故事典故)

 

朗读者:五年三班 刘芸歌

【导语】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五年级三班的刘芸歌,今天我和妈妈一起为大家讲述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华夏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多年,“尊师重道”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也是中华文化得以发扬光大的重要保障。

下面,请听我和妈妈向大家娓娓道来吧!

宋朝时有一叫杨时的人,师从理学家程颢,虚心求教后来程颢不幸去世,他悲痛万分,设灵位祭奠为继续深造,他又以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一天,杨时约他的朋友游酢前去向程颐请教,刚好天降大雪,到程家时,又正好程颐休息杨时为了不影响先生休息,悄悄立于门外等候。

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有一尺多厚,杨时与游酢已成了雪人二人尊敬体贴师长,诚心求学的行为,感人至深,被誉为尊师重道的楷模这就是“程门立雪”这一典故的由来老师所以受到特别的尊重,还由于古人有这样一种观念,即老师对于一个人赖以安身立命和处世的“才”“德”有重要的造就培育之功。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除了受家庭父母的教养外,还要靠老师的教导和栽培,是老师教给学业、技能及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使自己受益匪浅《吕氏春秋˙尊师》中写道:“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其中“死则敬祭”是说老师去世后,学生、弟子们要像对死去的父母那样祭祀。

古代的尊师重道传统在社会上具有广泛性,尊师敬长不仅在民间百姓、学生中形成风尚,而且上层统治者也大力提倡其中皇帝与官员以隆重礼仪祭拜孔子,就是突出体现西汉的张禹,曾是汉成帝刘骜的授业师,刘骜即皇帝位后,赐张禹高爵厚禄,优礼再三。

张禹年老家居,汉成帝不时派人慰问,张禹卧病在床,汉成帝亲自至其府第,跪在老师的床下问候东汉桓荣曾任太子刘庄的少傅,授经学刘庄继位为汉明帝后,尊其为太师,仍待以师礼汉明帝曾召集文武百官及桓荣的门生数百人讲习经学,把桓荣安排在最尊贵的座位上,自己执弟子礼。

追古抚今,“尊师重道”已成为传统,代代相传“得人一言莫忘本”、“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传承中华文化,尊师重道,不忘师恩!撰稿 | 刘芸歌 李蒙蒙编辑 | 高惠芹初审 | 夏婉臣 高琳审核 | 程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