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疯狂了康波周期(康波周期2023年处于哪个阶段)
即使“康波”利空,还有涅兹库茨周期(基建与房地产周期)、朱格拉周期(产业设备革新周期)和基钦周期(库存周期)的机会。
在康德拉季耶夫的长波周期理论中,一个完整的“康波”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大概10-15年的回升期、10-15年的繁荣期、10-15年的衰退期和10-15年的萧条期每一次的“康波”周期,都是由新技术革命所开启。
为什么新技术革命会启动“康波”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的“创新理论”中提出“破坏性创新”的概念,他把创新视为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即不断破坏旧的、不断创造新的结构。
而在“康波”周期中,由于繁荣期内,人们对经济发展前景抱持着盲目乐观的预期,导致产能逐渐过剩,基于技术研发与创新的资产收益率开始不断减弱,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现象,即使央行不断加大流动性供给,也难以刺激收益率扩大,同时还会导致通胀率的明显走高,“滞涨”开始。
“滞涨”一方面会迫使央行开始紧缩货币政策,限制流动性规模,另一方面也会造成投资收益率表现越来越疲软,最终,市场形成既无人有意继续扩张产能,也无钱有力支持扩张产能“滞涨”泡沫破裂后,虚胖的经济规模快速收缩,造成企业和居民的消费需求下滑,社会进入“需求-供给”相互抑制的负螺旋,直至仅维持最基本生存保障的水平,也就完成“康波”周期从“衰退”到“萧条”的转换。
即使生产和生活需求退到基本生存线,但是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仍然是向前,并不会因此转向,也就意味着社会实际总财富(泡沫之下的啤酒)依旧是在积累,与此同时,在新的紧缩条件下,也刺激人们的创造力,通过新技术寻求更低成本和更高收益。
当新技术革命开始兴起和蔓延,将是对前一轮过剩产能的淘汰,由此也开辟出更多对供给的新需求空间,企业和居民重新进入市场,开启新一轮的“回升”,当新技术革命驱动的需求增长不断加速后,人们的预期也从“谨慎”再次转为“轻率”,特别是当技术从先导区域向跟进区域扩散的过程中,技术的收益率会呈现指数式增长,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不过,越是舞会的高潮,越临近结束当技术在跟进区域也已经开始出现收益率下滑、或者扩散到一定细分程度后,也就意味着这一轮的“繁荣”接近尾声但是,当技术的驱动力越来越微弱,人们也不会轻易改变或放弃盲目乐观的预期,因为天生的心理决定了“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偏差,不愿意从理性的角度接受可能出现的负面结果。
这也就导致,经济在触及“繁荣”期波动峰值后、甚至是触及峰值前,不会提前为可能的“着陆”做出完善的准备比如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无论是此前一直坚持的量化宽松,还是当前连续进行的大幅加息,表面看都是为了保证美国经济处于合理的运行区间,前者是刺激经济尽早从次贷危机的废墟走出,后者是压制快速上涨的本土通胀率。
但实际上,仍然是不愿正视美国当前经济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缺陷,不愿意采取理性的措施,用量化宽松刺激经济的后果必然是通胀率的上升,而用加息压制通胀率的后果也必然是经济衰退量化宽松和加息,都只是将政策副作用的爆发交替延迟而已,并没有真正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病灶。
中国古典《韩非子·喻老》中“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早已揭示讳疾忌医的危险,而美联储、乃至美国政界都像是那位“固执”的蔡桓公时下流行于企业中的一个概念是“第二增长曲线(The Second Curve)”,它是指当企业某经营要素出现业绩增长拐点的时候,就必须思考通过创新发现“第二曲线”来弥补“第一曲线” 即将面临的增长放缓,甚至业绩下降。
第二增长曲线的作用,就如同“康波”周期中的新技术革命,都是在“第一曲线”出现收益率放缓后,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不过,很多人都可以对第二增长曲线侃侃而谈,但实际中真正能够做到第二增长曲线的案例却少之又少,这同样是受到人们心理上“损失厌恶”偏差的影响。
人们为什么通常不愿意做出改变,哪怕是看起来更有利的改变?根据研究,人们对避免损失和获得收益的预期有明显的落差,大致上对于抚平损失的厌恶,需要两倍于损失的收益才能实现,所以,当改变的不确定性,削弱了收益预期的程度、不足以平衡对损失的厌恶时,人们宁愿坚持现在的选择。
这是导致第二成长曲线难以普遍出现的原因,也是会导致“康波”周期出现的原因目前处于“康波”周期的什么阶段康德拉季耶夫是在1926年前后,通过自己对于发达商品经济体价格数据的统计分析,提出周期50-60年的经济运行长波的存在。
据此,康德拉季耶夫在当时将人类自工业革命后,作为起点开始计算“康波”周期,即世界经济中的第一次长波从18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至1810-1817年为上升期(“回升”和“繁荣”),1810-1817年至1844-1851年为衰落期(“衰落”和“萧条”);
第二次长波开始于1844-1851年,从那时起到1870-1875年为上升期,1870-1875年至1890-1896年为衰落期;第三次长波开始于1890-1896年,至1915-1920年为上升期,而衰落期则开始于1914-1920年间,到他著书之时第三次长波的衰落期仍在继续。
但死于“大清洗”的康德拉季耶夫并没有机会看到这一完整的周期结束,不过根据康德拉季耶夫的推断,第三次长波的结束或许是会和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同步也有对于康波周期的划分持不同观点,如第一次“康波”周期大约是1800-1860年左右,以纺织机和蒸汽机为主要新技术革命,英国是先导区域、德法等国是跟进区域;。
第二次“康波”周期大约是1860-1920年左右,以钢铁、铁路和汽车为主要新技术革命,英国是先导区域、美国是跟进区域;第三次“康波”周期则起始于1920-1980年,以电气重工业为主要新技术革命,美国是先导区域、日欧是跟进区域;
第四次“康波”周期则大约是1980年至今,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新技术革命,美国是先导区域、其他国家或地区是跟进区域不难看出,第二种“康波”周期划分是采用60年为一个周期,这也是中国研究“康波”周期的著名学者周金涛的主张,但是“康波”周期涉及的国家或地区非常多、涉及经济因素也非常复杂,很难精准地将波动周期严格限定为60年,特别是按照60年为一个“康波”周期,会出现不少难以解释的问题。
比如一些持续时间较长、且举世公认的增长或衰退就可能会跨越严格60年划分的“康波”周期,让“康波”周期的可靠性基础存在瑕疵,而且经济学越是宏观层面越难以精确,不能轻易用一个文化概念(比如六十甲子)加以框定。
无论是哪一种划分,1980年代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都被认为是一次新的长波的技术革命,而2007年次贷危机的爆发,标志着这一轮长波的繁荣即将曲终人散,以“滞涨”为代表衰退降临再经过15年全球量化宽松的续命,世界经济的“滞涨”也被堆积到顶峰。
美联储加息或是刺破泡沫的针美联储面对居高不下的本土高通胀率,连续大幅加息,不仅仅推高了美元指数,也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推到悬崖边缘当美联储降息时,大量资金通过货币乘数和收益率差,流向全球市场、推动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当美联储加息时,大量资金迅速抽离各地经济、回流美国,很可能造成当地长周期的建设项目半途而废,以及债务压力因融资成本上浮而破产。
所以,简单来说,美联储降息,意味着全球经济向好,而美联储加息,则意味着全球经济走衰叠加突然爆发的全球性流行疫情对经济负担的加大,2022年应该是处在“康波”周期中,“衰退”和“萧条”交接的时段,特别是当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因为美联储加息、宣布主权债务违约或产业部门破产而倒下,真正的“噩梦”就正式开幕。
对于投资者来说,虽然“康波”周期处于利空阶段,但即使是在“康波”的“衰退”或“萧条”期也仍然会出现大概一次涅兹库茨周期(基建与房地产周期)、大概两次朱格拉周期(产业设备革新周期)和多次基钦周期(库存周期)。
所以,对于长期价值投资者来说,防守将是正确的策略选择,而对于短期投资者来说,中短周期的价差机会依旧层出不穷,但标的应该更多偏向生产技术或生产设备创新,甚至是生产资料或消费品原材料。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燃爆了康波周期(康波周期2023年处于哪个阶段)
康波周期 2023年小周期谷底已现,写在涨潮来临前(震撼全网)1.房地产底谷已现,下一波涨潮来临,2026年到顶,根据康波理论,2026年将是一…
-
奔走相告三支一扶报名入口官网(三支一扶报名入口官网2023河北)
据河北人社网今日最新消息,河北省人社厅发布河北省2023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公告,2023年计划招募“三支一扶”志愿者12…
- 一看就会深圳交警(深圳交警官网违章查询)
- 万万没想到深圳交警(深圳交警官网违章查询)
- 难以置信布斯克茨(布斯克茨穿过哪几个号码)
- 快来看阳光家缘(阳光家缘网查询房)
- 一篇读懂中国农业银行招聘(中国农业银行招聘网站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