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感

学到了吗静默期(静默期安排的相关规定)

基金经理封闭期内离职,静默两年中基协修订发布了《基金从业人员管理规则》及配套规则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投资管理人员注册登记规则》,对基金经理离职等

学到了吗静默期(静默期安排的相关规定)

 

基金经理封闭期内离职,静默两年中基协修订发布了《基金从业人员管理规则》及配套规则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投资管理人员注册登记规则》,对基金经理离职等问题进行了细则修订新规明确了因离职、跳槽,不能注册为基金经理的四种情况,特别约束了封闭期内的离职。

基金经理如果在产品的募集期、封闭期主动离职,两年内不能管理新基金;如果产品的任期不到一年便主动辞职,18个月内不能管理新基金静默期也从6个月涨至2年此前这两种情况都没有特别的监管限制,新规受到外界关注静默期的变革:从3个月到24个月,花了14年

监管一直在完善基金经理离职“静默期”的相关规定,不仅对封闭期离职的情况设立了新规,“公奔公”、“公奔私”的静默期也在逐渐延长从2009年开始,到2022年才分开设定“公奔公”与“公奔私”的静默期封闭期基金经理离职监管并无特殊规定,静默期都是6个月,如今静默期从6个月涨至2年。

仍待理清:持有期算封闭期吗?本次新规是监管首次限定封闭期内基金经理离职,具有进步性意义但持有期基金的持有期是否算作封闭期,还需理清持有期内基金经理离职也会套牢持有人,近年来频有发生对于持有期内离职的情况,新规不能明确是否应该静默两年。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看投资段子,轻松一下:基金经理封闭期内离职,静默两年,监管越来越严格了不过,这也让我们想到了一个俗语:“宁缺毋滥”,即便是市场上热门的基金,也要靠靠谱的基金经理稳稳地把握。

和讯自选股写手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作为作者或者嘉宾的观点,不代表和讯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和讯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

和讯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和讯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领和讯Plus会员,免费看更多独家内容:8大财经栏目,最新最热资讯干货独家行情解读,快人一步掌握市场投资风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