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感

万万没想到得心应手(得心应手是成语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得心应手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桓公从管仲那里学到了办事从容不迫,且有见地的窍门,那就是读书从此,齐桓公便抓紧一切时间读书有一天,齐桓公像

万万没想到得心应手(得心应手是成语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得心应手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桓公从管仲那里学到了办事从容不迫,且有见地的窍门,那就是读书从此,齐桓公便抓紧一切时间读书有一天,齐桓公像往常一样在堂上津津有味地看书,书中的内容尤其精彩,齐桓公不觉读出了声来琅琅的读书声传到了堂下,长久不息。

这时,堂下有个制造车轮的老工匠轮扁正在忙活着,齐桓公的读书声似乎并没有给他带来积极的影响,反而扰得他心烦意乱轮扁多次想上前阻止,但是后来转念一想,自己就是一个老工匠,人家是国君,两人身份简直就是云泥之别,怎么能去阻止呢?最后也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可是,齐桓公的读书声持续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轮扁终于忍无可忍,便放下手中的活,拿出“视死如归”的勇气,勇敢地迈开大步走到了堂上,问齐桓公:“请问大王,是什么书让您读得如此入神?”

齐桓公闻声抬头,非常生气他想,什么人竟敢如此大胆,在毫无宣召的情况下,私自走到堂上,靠近他的身边,还竟然向他问话,实在是胆大包天!齐桓公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的这个人,是个熟面孔,但又叫不出名字于是他抑制住自己的情绪,想看看这人想干什么,便故作淡定地回答:“我读的都是古代圣人的书。

”还没有意识到危险的轮扁,接着又问道:“那些圣人都还活在世上吗?”“他们中的有些人已经死了”这时,齐桓公认出了工匠,回答说轮扁却顾不得那么多了,提高了些许音量问道:“人都已经死了,那书上说的不全是废话吗,读它们能从中领会到什么呢?”。

齐桓公听后勃然大怒,大声呵斥道:“本王读什么样的书,哪还轮得到你这工匠议论今天你的异常举动实在可气,如果你要是说不出一二来,那就以死谢罪吧!”轮扁见齐桓公发怒,并未害怕,反而不慌不忙地说:“大王息怒我轮扁是制作车轮的工匠,就拿加工车轮的手艺来谈谈吧。

车轮装上车抽,如果车轮的轴孔做大了,铆起来就容易松动不牢固;如果做小了就会因铆太紧,装不进去只有松紧合适,恰到好处才行,这就叫做‘得之于手而就于心’

我干活时,得心应手,这里面除了有技术的奥妙,自然也少不了我那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果仅仅用语言来介绍它们,是根本不够的,也实在是难以说得清楚明白为此,我无法把我的技艺传授给我的儿子,儿子也没法继承我的手艺大王你看我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还没有一个可以接替我技艺的人。

无奈,我这一大把年纪了,只能亲自动手去做车轮否则,别人也就无法制作车轮了古代圣人的那些精妙的东西是无法用语言传给后世的,所以那些东西随着他们的死亡而失传,留下的都是废话,您又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呢?”齐桓公被轮扁这番话弄得哭笑不得,他能感受到轮扁的无奈,也能理解轮扁认知的局限,便原谅了他。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天道》成语“得心应手”便出自故事中的“得之于手而应于心”这句话,后来才逐渐演变为成语“得心应手”“得心应手”的意思是心里怎么设计构思,动手的时候就能按自己心里想的那样做,而且所做之事都能顺利完成。

比喻技艺纯熟,也可用它来形容做事非常顺利,十分顺手在古诗词中,这句话也经常被诗人们拿来应用比如宋朝欧阳修的《书梅圣俞稿后》里就有“得于心,应于手”的说法苏轼的《赠南屏谦师诗序》里也有:“南屏谦师,妙于茶事,自云得之于心,应之于手。

”注: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成语故事|《海不扬波》成语故事|《口不二价》成语故事|《临渴掘井》成语故事|《瓜田李下》成语故事|《食言而肥》成语故事|《刻画无盐》成语故事|《得其所哉》成语故事|《佛头著粪》

END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关注声音树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