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感

居然可以这样人生驿站(人生驿站作文600字)

这一条路,在历史深处一直走,一直走,就延伸到了今天。

居然可以这样人生驿站(人生驿站作文600字)

 

“我心中的大秦岭”文艺作品全球征集云启动仪式活动回放

扫描二维码,观看活动视频我心中的大秦岭全球征文作品选登编者按:我心中的大秦岭文艺作品全球征集活动从5月23日西安曲江书城启动以来,受到三十余家国内外媒体的报道与关注,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截至目前,已收到稿件600余篇,我们将从来稿中择优选登优秀作品,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征文仅刊登原创作品,在国内外刊物、其他微信公众平台已公开发表过的作品请勿再次投稿;来稿请附一张作者生活照、个人简历及详细通联世间唯一的路吕敏讷世界,曾是一片混沌的汪洋大海,本就无路可走亿万年的地壳运动,沧海桑田,横亘于中国中部的秦岭,巨龙出海,昂起头颅,挺起脊梁,逆淮河向西,拖着长长的尾翼,以父亲的姿势,在中国的大地上站出了1600余公里的轨迹,成就了中华龙脉之气象。

他的北侧,将汩汩奔流的72峪尽收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注定了中华母亲河之阔厚雄浑;他的南麓,舒缓的溪流携着山谷的温婉,汇入汉江,投入长江的怀抱,滋润孕育着南国的万种柔情他挺身而出,成为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他北仰南俯,成为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他造就了“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也护佑了“天府之国”的沃野千里然而,“秦岭,天下之大阻也”林密险峻的悬崖绝壁间,深山峡谷的沿河陡壁上,自然界并没有给人留下可以行走的迹象和可能可是,早在两千多年前,铁凿铁锤的叮当就开始在没有人迹的山岩间回荡,逢河架桥,遇山凿孔,插木为梁,铺木架板,一项早于万里长城的巨大土木工程,在一条条穿越云雾、森林、绝壁、深渊的栈道上延伸,穿行于高山河谷的古栈道,踏出了秦岭南北沟通川陕屏障的路,人类道路史上,它是蜀道,是路难行的代名词,但它是古代国道,是古代的高速公路。

它创造奇迹,是世间唯一的路如今,绝壁之上,江水早已湮没了奇险的高度,虽已只剩下规则整齐的方孔,不腐烂的石头却会长久地将记忆刻入山河的年轮,用以记录和佐证曾经的沧海桑田,映照着今日脚下的路,如此宽阔平坦

滔滔嘉陵江,是自然界系在秦岭脚下的一条绿色丝带,它让连绵起伏的秦岭巨人一般伸出无数的手臂,将他的一个个孩子揽入温暖的怀抱,孕育在千里沃野般的摇篮里乙未秋日,漫山红遍,秋光浸染我从隐藏在西秦岭大山深处的西礼盆地的仇池山下,黄土裹覆的丘陵小城出发,踩着祁山古道的路基,循着远去的历史足音,在新开通的漂亮平坦的十天高速上,和西汉水一起向着东南的方向,它注入欢腾的嘉陵江,我,数十分钟的笑谈之间,已到达秦岭臂弯深处温润丰美的徽成盆地。

古陈仓道上的金徽大地,一身华贵,被秦岭宠爱在怀里披着银杏的金发,身着彩色的锦衣,慢酌豪饮,吟诗唱词悠悠古道通向哪里?我从好走的路途上来,要去看看先前的路难行!青泥岭,一座因泥淖和雄奇而著名的蜀道山岭,1746米的主峰铁山,高耸于群山之巅。

悬崖万仞,云雨泥淖的青泥古道,却是入蜀的必经要道大唐的马帮驼队挤满悠长弯曲的青泥古道,脚夫的身影络绎不绝,人背马驮的浩浩长队承载着茶叶、丝绸、布匹纸张顺嘉陵江而上,再载着的盐铁下江南徽县的酒、药材、铁器也在泥潭相连的古道上,被运往汉中等地区。

逃过坠崖危险的一次次劫难,商贾行人们汗流浃背,眼泪涟涟,吼一曲古道民谣,继续向着生存的方向前行古道一片繁忙景象,沿途古朴的乡村集镇,歇脚的驿站灯火通明,交易的店铺人头攒动,酒旗飘扬,骡马嘶鸣,马蹄哒哒响彻山谷。

唐代,自京都长安出发,穿宝鸡、越秦岭到凤州,过两当、河池上青泥岭,到长举沔水,过广元入剑门到成都,沿路设驿站,青泥岭前的青泥驿就是108个驿站其中之一公元757年,也是这条官路为一位皇帝给了方便借了道,他借着难行的青泥道南下入蜀,躲避了安史之乱,暂时拥有了生命的安全。

他和黎民百姓脚夫挑夫一起踩过古道的木板和青石,穿越陡壁河谷,找到了人生的某种安逸有朝一日他回宫后,旅途的艰难早已忘却,只是对300里嘉陵江美丽风光念念不忘,还在那华美的大殿之上日夜欣赏吴道子嘉陵江风光的画作。

深秋的嘉陵江畔,早已层林尽染,红叶烂漫,雨雾笼罩下,落叶翻飞,烟波浩荡,绿水悠长,江水裹挟着历史的烟云奔涌流淌沿着湿漉漉的峭壁和密林,远去的叹息和惊呼似乎还潜藏在远山崖壁借着薄暮的光冷冷地注视着几辆大巴摇摇晃晃穿行于夜色中的姿势。

百余人的眼睛投向路的遗迹,任凭想象飞驰,穿越千年的时光,用心体验一回那时的路难行今夜,雨雾蒙蒙中的大河店青泥村,独自享受深山的一片安宁,李白在举杯豪饮,剑眉上挑,意气飞扬,他在高声吟诵“噫吁嚱!危乎高哉!”在感叹蜀道之难,行路之难,处世之难,为官之难。

杜甫手握如椽的巨笔,始终定格在空中,写尽人生坎坷事,诉尽家国悲苦情他依旧是清瘦孤苦的样子,他忧悒的目光,镶嵌在崎岖难行风雨飘摇的生活的路上759年那个冬天的寒风凛冽,和青泥道上的山岩荆棘一起将他的心撕破。

“山行有常程,中夜尚未安微月末已久,崖倾路何难”的低吟仿佛还在山谷间回荡两位诗人为了锦官城的相逢,都把脚印和诗篇留在古道之上今夜,“青泥岭客栈”、“青泥岭酒家”的彩旗在凉凉的秋风秋雨里,和翻飞的落叶相互磨肩诗意悠长。

长方形的石质马槽里盛满了水,已经没有一匹马来饮,落花漂浮的绿水里,映出一个花开时节的圆圆的笑脸,水太深,望不见古时的云烟古旧的老房子,泛着岁月的黑色,深深的勒痕嵌在房子的梁柱上,它牵过多少马缰,它是古道被勒疼了的伤痕,为后世留下一个有形的疤,让路过的人群都能见到古道留存的影子。

昏黄的灯光泛着酒肉的香气和烟火的温暖,让人忽然再次想起759年那个冬天,杜甫单薄的衣衫冷似铁,他可曾受着冻馁之苦张望徘徊在青泥驿站前今夜,青瓦白墙古朴静谧的青泥村将永久地把两位诗人揽入温暖的臂弯,青泥驿就在他们对面,可以供路人参观,可以容许游人拍照,却已经不能接纳诗人的困顿和疲累,途中的艰辛,就藏在历史的卷册中,每每翻起,都写着古蜀道的骄傲和艰险。

入蜀古道上的青泥岭驿道,太艰险太难行的路走了多少年?直到1054年冬天,一个名曰李虞卿的人,站出来,奏请朝廷主持改道,新修一条较为好走的路半年时间工程就已完工,从凤州河池驿到兴州长举驿一条84里的险道缩短了33里的路程。

在大宋的行程中,李虞卿的脚步匆匆,把需要朝庭考虑的事提前考虑了,把需要国家谋划的资金提前筹措了,把需要国库配发的木石,亲自带领人员解决了他一面奏请朝廷等待批准,一面根据山形地貌砍伐林木,准备修建的材料次年七月份朝廷的批复下达,八月份新修的白水路已经供人们通行了。

阁楼、栈道、邮亭、营房矗立在路上,裁撤旧路的机构人员马匹,每年可为节省粮食五千石,饲料一万捆这是何等好事!人们记住了李虞卿!修路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有些人还是做不好修路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李虞卿却把修路这件难做的事变简单了,把难做的事最难的部分自己承担了,这件难事就做成了。

他修了一条路,把大家的难处解决了,难行的路变容易了修路就是积德,就是行善不必跑到庙宇里去人们还记住了田谅!他是修路中途接替李虞卿的人,就像铁道接轨,梁茆衔接,就像赛跑中的接力棒,就像春种秋收他和李虞卿共同完成一件事,成就了一条路,天衣无缝地接好了茬,还书奏朝廷力赞李虞卿的功劳,不表功,不夺功。

在成绩和嘉奖面前,几人能做到?人们还记住了雷简夫!新修白水路记,883个颜体楷书精美的书法,劲道的笔力,工整的字迹,练达的文句,老到的刻功,恭恭敬敬地记录了一件好事,也记录了古蜀道上的兴废变迁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刻在大河店乡王家河村,以2.83米的高度,永远篆刻在历史的崖壁上,它是人们的好口碑,让路过的后世人都去仰视。

李虞卿,田谅,雷简夫,北宋嘉佑年间的这三个中国人,他们,其实,也没有做多大的官,走在一起就成了一条龙这又让人不禁想到三个和尚的故事,三个臭皮匠的故事,以及“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的论断。

按道理讲,古人的路走到今天,应该越走越宽,越走越长,才好!2000多年的烟云变换,青泥岭见证了昔日的金戈铁马和离合悲欢,书写了一部中国的《蜀道难》这一条路,在历史深处一直走,一直走,就延伸到了今天唐代的青泥道、宋代的白水路,一直走到民国年间,走到红军长征的路上,1936年红二方面军踩着这条路进入徽县城。

而1954年,宝成铁路穿越秦岭打通南北时,为配合宝成铁路线建设的72华里的徽白公路,就是循着“白水路”的线路,把千年以来难行的那一条路变成通车大道2012年,秦岭深山里的陇南要修高速公路了!十天高速在白水峡谷穿行而过,它让祁山古道和白水路跨越山山岭岭的阻隔,在飞速发展的今天牵了手,拉近了徽县,成县,西和,礼县的距离,也打通了甘肃走向东南走向全国的一扇大门。

“秦陇屏障、巴蜀咽喉”的入蜀古道,悄悄隐匿在徽县水阳乡、大河店乡、嘉陵镇、虞关乡境内的青泥岭山脉中的,和岁月一道静静注视脚下发生的一切2015年10月1日,十天高速公路从祁山古道上走来,从青泥岭脚下走过,改写了当年杜甫和李白的行路难。

那时无路可走!出发和归来千难万险!如今,脚下有路,就不能忘了曾经的坎坷。作者简介:

吕敏讷,女,1979年生,甘肃西和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首届自然资源系统作家研修班学员自然资源作协签约作家陇南市作协理事散文作品见于《大地文学》《时代文学》《鹿鸣》《延河》《东渡》《岁月》《飞天》《散文选刊》等。

(本文系我心中的大秦岭文艺作品全球征集活动投稿作品,经作者授权发表,转载请标明出处)往期回顾【我心中的大秦岭全球征文作品选登】NO.1 葛晓泉散文:大美太白山【我心中的大秦岭全球征文作品选登】NO.2 白忠德散文:秦岭有国宝

【我心中的大秦岭全球征文作品选登】NO.3 歌曲:秦岭歌谣【我心中的大秦岭全球征文作品选登】NO.4 鲁立斌诗歌:觀秦嶺短片有感二首【我心中的大秦岭全球征文作品选登】NO.5 孙亚玲散文:秦岭魂

“我心中的大秦岭”文艺作品全球征集指南秦岭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它像一本史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半部历史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陕西考察时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长篇小说《山本》题记中这样写道:“一条龙脉,横亘在那里,提携了黄河长江,统领着北方南方这就是秦岭,中国最伟大的山《山本》的故事,正是我的一本秦岭志” 秦岭是贾平凹的故乡,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源泉。

他的文学作品讲述的就是秦岭故事、中国故事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讲述秦岭深厚的历史人文和文化遗存,由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陕西西凤酒之源销售有限公司和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共同协办的“我心中的大秦岭”文艺作品全球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目的是向世界各国、全国各地的专业机构、创作团队和个人,围绕“秦岭文化”主题,利用互联网等平台,广泛征集文字、歌曲、视频等,共同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听见秦岭的声音! 一、征集时间2020年5月23日—2020年8月31日

二、征集要求1、征集作品必须围绕“秦岭文化”主题;2、参赛者不限国籍、不限年龄、不限职业;3、征集作品须为原创,且在评奖结束前不得在任何网络或者刊物发表,在国内外刊物、其他微信公众平台已公开发表过的作品请勿再次投稿。

4、征集作品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无版权争议若因侵犯第三方著作权或其他知识产权行为而引发的一切责任,均由作品提供者承担5、文字类:小说、诗歌、散文、纪实文学、学术论文、翻译作品、学生作文,字数在5000字以内;。

6、音频类:歌曲,作品格式为MP3、WMA格式,时长5分钟以内,数据文件10M以内,录制拍摄设备不限;7、视频类:微电影、短视频,视频作品格式可为MPEG、AVI、MOV、WMV、RMVB格式,时长3分钟以内,数据文件100M以内,录制拍摄设备不限;

三、投稿须知1、本次征集活动只接受电子投稿方式,投稿邮箱为:dql2020@sina.com2、投稿者必须关注“我心中的大秦岭”微信公众号方可有效;3、来稿请附100字左右作者简介、一张作者生活照以及个人信息,。

包括国籍、真实姓名、职业、年龄、联系电话、地址及邮箱,主办方对个人信息严格保密,仅用于本次活动评选事宜;4、多次或者重复投稿,最终以邮箱最后一次收到来稿为准5、投稿请关注我心中的大秦岭公众号,扫码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四、评奖方式本次大赛采取评委会专家打分与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评奖结束后,将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五、奖项设置1、文字类:小说、诗歌、散文、纪实文学、学术、翻译、学生作文设金奖、银奖、铜奖,同时设提名奖五名;。

2、音频类:最佳歌曲设金、银、铜奖,同时设提名奖五名;3、视频类:最佳微电影、最佳短视频各设金、银、铜奖,同时设提名奖五名;六、其他事项1、征集活动坚持公益性原则,不收取任何费用2、征集活动组委会享有对征集作品展示、出版、汇编、发行及网络传播等权利,投稿者享有署名权。

3、征集活动组委会联系方式及邮箱:     电      话:029—88380391     联系手机:19829263908     邮      箱:dql2020@sina.com4、“我心中的大秦岭”优秀征文作品将优先选登在我心中的大秦岭微信官方平台。

5、一切未尽事宜,本次征集活动组委会享有最终解释权。不认同以上规则者请勿投稿参赛。我心中的大秦岭文艺作品全球征集活动组委会

我心中的大秦岭文艺作品全球征集活动唯一官方发布平台

扫码关注“我心中的大秦岭”官方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