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感

怎么可以错过浇灌母亲肥沃的土地(耕母亲肥沃土地的作文)

── 谈教育培养孩子陪伴是最好的关爱“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培养”是我们家长的事。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家长绝不能以“培养”为由,束缚孩子

怎么可以错过浇灌母亲肥沃的土地(耕母亲肥沃土地的作文)

 

── 谈教育培养孩子

陪伴是最好的关爱“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培养”是我们家长的事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家长绝不能以“培养”为由,束缚孩子“成长”的自由;也不能放任孩子自由成长,不履行教育孩子的责任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所有为人父母者相同的心愿,在教育培养孩子方面,都有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这也是每位家长都在深刻思考和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但相信对更多的家长来讲,或许都会感到既茫然又无奈、既熟悉又陌生!

心里美看啥都美作为家长,我们也和孩子沟通探讨过此事,孩子还是很无忌地说“我是散养的……”听了孩子一席话,感觉也不无道理日常因生活所需,总在忙于自己的工作,对孩子的教育虽然很关注,却力不从心而在潜意识中,总把“教育”孩子认定为传统观念中的“管”孩子,且在很多时候也确实把“管”孩子替代了“教育”“培养”孩子,常常是事倍功半、事与愿违,甚至是适得其反。

伴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认识到了“教育”孩子,是教会孩子如何做正确的事,是培养孩子怎样树立正确的“三观”,而不是管制或强迫孩子如何;更认识到,培养教育孩子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事。

在坚持了长此以往、日积月累的意会、言传和身教之后,多少有了一些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感受,也有了一点积水成渊、聚沙成塔的收获,结合实际以小见大谈谈我们自己的感受

做更好的自己一、抓住点滴,启发引导,细微之处育言行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希望大人能够更多地看到她们的优点和长处,有这样一种说法“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也许不无道理“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她们的成长过程就是一张白纸,画上什么也许永远就是什么。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更像“水”一样,把她们装到什么样的容器中,她们就是什么样的“形状”所以抓住点滴去启发,潜移默化去引导很重要人性的本身就有被善待、被理解的渴望和需求,很多成功的人士都是,在被亲人、友人、导师的积极暗示中走向辉煌的。

在孩子的内心中更希望受到观注、受到肯定记得有这样一件小事:一次接孩子放学回家的途中,孩子随手将路上滚动的塑料袋捡起来放进了垃圾桶,孩子的无意之举,让我们发现了孩子这种天真善举的可贵对孩子说“宝贝,你做的很好”,孩子当时很诧异,并未把自己的行为当回事,只是一种本能的举动。

在我们告诉孩子做人是第一位的,做事是第二位的,但事要是做好了,人自然就做好了,从把小事做好,才能做好大事孩子当时虽然不是很懂,但自那以后变得越来越乐施善助,并把做好事当成一种快乐,还总是与家人分享我们都明白这样的道理“再好的马也得有伯乐”,孩子本能的善举若没有及时得到肯定或鼓励,也许会慢慢变得自私或冷漠。

二、耐心倾听,捕捉心声,错误认知要提醒倾听孩子倾诉是一种态度,更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孩子对一些事物的认知,总是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有时会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或者与家长不一致的见解,即便不对,我们也应该让孩子表达出来,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掌握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若急于否定或“泼冷水”,不仅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也许会造成孩子固步自封,将错误的认知藏在心里,可能会导致越走越远学会耐心倾听,让孩子把真实思想表达出来,从中发现和感知孩子“在想什么、要做什么、需求什么”,才能更好地引导教育孩子。

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每天回到家中都会对我们讲一天喜闻乐见的事情,我们也会和孩子一起共享她的快乐和不如意,即便孩子上了初中,也依然如此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孩子放学回来情绪很低落,并如实倾诉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表达了老师太严厉和对老师很不满的想法。

我们告诉孩子严是“爱”松是“害”,老师对你的严厉,是老师对你的一种偏爱和负责,孩子听了之后,情绪很快有所转变并高兴起来让孩子敢于说出真实想法,引导其勇敢面对挫折和正确接受批评,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双赢三、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客观肯定常鼓励

再优秀的孩子,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再听话的孩子,也不会百依百顺俗话说“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徒”,在培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用完美或满分的标准去给孩子定性定位记得三年级的时候,孩子某次考试获得了99分,回到家中表现得很伤感,表露出对自己成绩的极度不满。

完美和满分固然是好,但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孩子的更多次,都在进步都在更进一步,那就是最好的收获客观地肯定孩子所取得的进步,让孩子始终有信心、有目标,孩子才会不断地去努力、去争取在帮助孩子分析了丢分的同时,也肯定地告诉孩子“这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和满分只差1分,相信只要努力,下一次你一定可以获得更好的成绩”。

我们不倾向于对孩子满分时的无限表扬,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我们更注重孩子在未获得满分时的鼓励和肯定客观的肯定,恰当的鼓励,才能培养孩子不断锐意进取的努力意识和拼搏意志,这种精神财富对孩子来说,将会成为她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也将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四、无需下雨,也要打雷,不当之处应矫正一棵树木能否成长为栋梁之材,不是凭其自身的任意生长,还取决于人们精心的培育,要靠人们经常剪剪枝、打打杈培养教育孩子一样,不仅要经常“浇浇水”、“施施肥”,同样应经常对其身上的缺点或不足提提醒、敲敲钟。

当然,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凭主观意愿、感觉和经验,盲目地给某一情况定性定位,那将是极其危险的做法我们不仅要懂得让孩子释放“坏情绪”和“负能量”,更要懂得合理地矫正孩子在思想和行为上的不当之处言行是思想的表露,有什么样的言行,就有什么样的思想。

记得有这样一件事:孩子还小的时候,有次去超市买笔记本,收银员因疏忽给孩子多找了一元钱,回到家中孩子发现多找的钱后,表现得很高兴,将此当成好事告诉了我们我们知道童真无忌,也相信孩子并无过错,但孩子表现出的高兴,让我们意识到,这种认知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并及时带孩子将钱送还。

经历过这件事之后,孩子不仅从不轻易接受他人的赠予,也从不贪图小利或占小便宜,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很好的自律习惯五、把控适度,开拓潜能,恰到好处方可行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要尽量符合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如果盲目地安排孩子学这学那,也许会适得其反或收效不大,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强摘的花不香”。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培养孩子不断进取、持续努力、争先创优的同时,必须把控适度,及时发现和挖掘孩子的优点和喜好,合理开拓潜能,才有利于孩子优长的更大化,才会在孩子喜欢做、自愿学的前提下,把不会做的做会、把会做的做好、把做好的做精,让孩子变得更优秀,让优势变得更突出。

生活中我们可能常会听到这样的评论,谁谁家的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就会背诵上百首诗,记住上千个英语单词而孩子那时并未理解诗的寓意和英语单词的含义,靠的只是死记硬背或照本宣科,随着孩子上小学、读初中,真正能够记住的基本都是寥寥无几,这样不切合实际的培养教育是不可取的。

培养孩子阳光健康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孩子明白总是受到表扬和总未受到表扬的人,“精气神”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正确引导孩子永远争做那个受到表扬的人,也许会挖掘出孩子更多的潜能六、善于浇灌,润物无声,把握重点去培养

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和关爱,应该是潜移默化全方位的并非是简单的给孩子买点好吃的、好用的,孩子的感情最为细腻,只有用心浇灌,才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特别是孩子对我们的信任,更多的是来自我们对孩子用心的呵护在工作和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应尽量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

可以说,给予孩子最好的陪伴,就是给予孩子最好的呵护给予孩子最大的信任和理解,孩子才会更多地接受我们的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我们要懂得处在孩子的角度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要知道在帮助孩子共同完成一些事物的过程中,孩子学习的不仅是方式方法,更注意的是我们家长的态度和用心度。

一直以来我们坚持积极参与孩子在校学习的各项活动,陪孩子一起完成手抄报、《回音壁》、帮助孩子梳理学习资料等;教孩子学会积累,把日常好的见闻、理论、知识点用心或用笔记录下来;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如:你今天的学习质量,就是你明天的生活质量;今天你在累他在玩,将来会是他在累你在玩,激励鼓舞孩子的学习毅力和动力。

教孩子利用排除法学习小科,如:把熟烂于心的题排除掉,反复排除后,将少数难理解或记不住的题,进行重点学习;启发孩子“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是懒蛋,手是好汉”,引导孩子学习不仅要勤于动脑,也要勤于动笔;通过引导和孩子自身的努力,慢慢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也让孩子体验到,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轻松和快乐。

七、有形付出,无形收获,持之以恒见成效对于这一点有些家长能够认识到,有些家长也许认识不到,而能够认识到的家长,也着实尝到了甜头在日常教育培养孩子过程中,我们可能做了太多不为所见的努力,短期内并未见到效果,但能够持续坚持的,一定会有意外的收效。

在教育培养孩子方面,我们家长必须切记,付出和收获、投入和回报不一定能成正比,但毋庸置疑,不付出、不投入肯定就不会有收获和回报当然,有句老话说的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孩子的成长,更多的还取决于孩子自身的努力。

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尝试,也收获了一点启示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我们曾给孩子报名参加了写作辅导,通过培养孩子的写作爱好,提高孩子文字表达能力,开拓孩子的思维和视野,并连续多年参加了辽宁省教育厅举办的《华育杯》作文大赛活动。

这样看似平常的小事,却让我们有了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孩子创作的获奖作文《大拇指与小文明》要做善事做好人;《我收获了100……》要注重在校学习也要注重参与社会实践;《感恩有你感谢陪伴》要懂得珍惜也要懂得感恩等,在锻炼和提升孩子写文创作、辨别思考能力的同时,也让孩子有了自我努力的成就感,收获了自我教育的好效果。

八、耕耘沃土,营造氛围,良好环境助成长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和氛围的好坏,对孩子的影响极其深远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来说,好比一块肥沃的土地,对孩子的茁壮成长和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熏陶和影响不容忽视假如家长总把工作中的不顺心或生活上的不如意,带到家里带给孩子,势必会造成家庭的不和谐,直接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良好的家庭环境,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和基础我曾经写了一篇题为《别把最坏的情绪带给最爱你的人》的文章,以此鞭策、警示孩子和我们家长自己,给予彼此正能量,无形中使我们家长与孩子之间,始终相处的很融洽、很温馨、很和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作为家长我们更注意“身教重于言教”,从不参与赌博,不打扑克、不玩麻将,更没有玩网络游戏的习惯,孩子自小对扑克、麻将和网络游戏从不染指也不感兴趣我们始终彼此尊重、尊称对方,在对方帮自己做事时,一直会用谢谢表达礼貌,坚决去除家庭“战争”或“冷暴力”;在日常的沟通和交流中,不说脏话、不讲污语,用温馨、和谐、文明为孩子耕耘一块沃土,为孩子健康成长奠定好的基础。

教育培养孩子需要把握适度,要常做“抛砖人”,少做“雕琢者”否则,要求过于完美,人就失去了努力的信心;要求过于迫切,人就没有了追求的动力;要求过于苛刻,人就退化了拼搏的意志愿每位家长都能耕耘一片沃土、孕育一方温馨、培养一份希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美好和健康中茁壮成长!。

(文/欣清随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