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相告诗联(诗联的顺序)
△△前言最近,由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发起的征联活动,引起人们对诗词和楹联中的格律规则的重视!于是有人发问:从古至今,到底是先有诗和联还是先有平仄?
△△前言最近,由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发起的征联活动,引起人们对诗词和楹联中的格律规则的重视!于是有人发问:从古至今,到底是先有诗和联还是先有平仄?平仄有什么意义?现就相关问题作简要说明(一),按顺序说,从古至今是按着先有文字→诗词歌赋→平仄格律,这个运行规律发展的。
当诗词歌赋和楹联等出现后,人们为了使诗词或楹联等读起来好听,就开始注重汉字的声,韵,调!因此,所有韵律书中所要求的格律平仄等,都是为怎样写好诗词和楹联等服务的!〇〇当你掌握了这些知识之后,就能使你的作品在阅读时,有抑扬顿挫之分,读起来有轻重缓急之别,进而产生朗朗上口的效果!!!
(二),中国的汉字语言是不断发展的,汉语音节传统上分为声,韵,调这三个要素声就是汉字的准确发音现在汉字的准确发音主要依据汉语中的声母!韵就指诗词歌赋中的韵脚!这在文学艺术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中国文学中独有的特点!凡是我国的京剧,评剧,越剧等各剧种的唱词,歌词,京东大鼓,快板书,诗词歌赋等都强调必须押韵,这样才好听!而韵脚的确定主要依据现代汉语拼音中的韵母!例如:汪uang第一声。
王uang第二声往uang第三声望uang第四声这几个只所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ng!而调就是指汉字发音中有着高低不同的声调比如:加jia第一声叫音平,夹jia第二声叫阳平贾jia第三声叫上(赏)声。
架jia第四声叫去声由于声调不同读起来就产生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效果!(三),我国古代第一部总结汉字声韵调的典籍是《广韵》共206个韵部后来的《切韵》有193个韵部发展到巜平水韵》时,简化为106个韵部。
而现在的巜中华新韵》中有〈十八韵部表〉和〈十四韵部表〉两种!不难看出,各种韵书也是按着由繁到简的规律发展的!而这些韵书也都是为诗词歌赋和楹联等文学作品的创作服务的!进而使各种文学作品产生良好的意境和朗读效果!。
(四),现在人们使用的大都是《中华新韵》和《平水韵》这两者之间各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中华新韵》不仅简化了韵部,主要把古韵中的一平三仄,改成二平二仄→即以阴平和阳平为平声字;以上声去声为仄声字!便于查找运用。
《平水韵》的不足是把声调的平,上,去,入,确定为一平三仄!即上去入三声统为仄声,而入声中又包含一些现代的平声字!在使用时要查表确定!但其优点是保留了古代的多音字!比如“斜”字,现在字典中确定的只有一种读音xie!而在《平水韵》中是两读音,又读作斜xia!收在六麻韵部中。
过去人们争论唐诗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字到底读斜xie还是读斜xia?现在可以肯定读xia是正确的!有多例为证:刘方平的巜月夜》中“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韩翃的《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刘禹锡《乌衣巷》中“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张泌的巜寄人》中“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还有很多!以上这些都证明斜字在古代是两读音在唐诗中多数读作斜xia!(五),有人强调,诗词和楹联意境重要!格律平仄意义不大!因而否定格律的作用。
其实片面強调意境而轻视平仄格律的,其意境肯定也不好!为什么呢?因为在创作诗词歌赋或楹联时,论其难度,意境占70%多!而格律平仄方面最多只占30%!格律那点规则,明摆在桌面上!几条规则几天就能背下来并加以掌握!而意境难度就大了。
我们从这次《观音山上观山水》的征联中不难看出:人们开始重视格律平仄,而在人们对的下联中,在格律上大多数都过关!都是卡在意境不达标被淘汰了!但反过来想一下,你的意境已达标!但只因在格律上出现小的失误而被淘汰,这样的低级错误我们不应该避免吗?因此,在强调意境的同时,必须重视格律及平仄的正确使用!。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zuo是什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这款专为医生打造的输入法拥有海量医疗词库,拥有超10万个包括中、西医在内的医学词汇,还针对医生场景进行了优化。…
-
惟一是什么?惟一拼音?
用一首歌的时间陪你入睡。
- 惟一是什么?惟一拼音?
- 心的笔顺是什么?心的笔顺是什么写的?
- 高洁是什么?高洁丝卫生巾安全吗?
- 驼峰是什么?驼峰桥的标志图片?
- 电场强度是什么?电场强度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