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会圣人之所以为圣(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词类活用)
形容词和名词是两类不同的词: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状态的;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形容词一旦活用为名词,就
形容词和名词是两类不同的词: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状态的;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形容词一旦活用为名词,就不再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状态,而是临时表示具有这种性质状态的人或事物。
它和动词活用为名词一样,一般在句子里充当主语或宾语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且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在下列五个条件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一)形容词处于主语的位置,必活用为名词,因为形容词不能充当主语例如: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在春冬季节,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韩愈《师说》)——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前一个“圣”、“愚”处于主语的位置,用作名词。
)(3)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屈原列传》)——邪恶的小人危害了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朝廷容纳(形容词“公”用在动词“害”之后作宾语,活用为名词)(4)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诸葛亮《出师表》)——一定能使军队内部和谐融洽,好的差的都各得其所(形容词“优劣”既作“得所”的主语又作动词“使”的宾语)(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小的方面(句读)要学习,大的方面
(疑惑)却放弃,我看不出他们的高明之处(形容词“小”“大”在句中分别充当“学”和“遗”的主语,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明”用在代词“其”的后面,受定语限制,活用为名词)(6)木直中(zhòng)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zhòng)规。
(《荀子·劝学》)——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烘烤,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的圆度合符圆规的要求(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二)形容词充当动词的宾语,必活用为名词,因为形容词一般用作定语、状语,不能用作宾语,宾语往往由名词、代词充当。
例如:(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可以:可以凭借“可以”后省略了“之”)(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不内心恬淡就没有办法明确志向,不内心宁静就没有办法。
达到远大目标(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固定结构,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无法明,形作动,明确、坚定;或形使动,使······明确)(3)吾与汝毕力平险(《列子·愚公移山》)——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除
(这两座)险峻的大山(毕,形作动,用尽)(4)《齐谐》者,志怪者也(《庄子·北冥有鱼》——《齐谐》是一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者……,……也”,判断句标志)(5)选贤与(yǔ)能,讲信修睦(《礼记·大道之行也》)——(人们)。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贤,与:同“举”修:培养)(6)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礼记·大道之行也》)——让老年人能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年幼的孩子可以健康地成长(“壮”“幼”前省略动词“使”)(7)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8)将军身。
披(p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司马迁《陈涉世家》)——将军亲自穿着坚固的战甲,拿着锐利的兵器,讨伐无道的昏君,诛灭暴虐的秦王(被,同“披”,穿)(9)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应当鼓励和率领三军,向北平定中原,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恢复汉朝的基业,返还旧日的都城(奖,鼓励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庶,表示期望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10)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诸葛亮《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都是忠良诚实的人(“此皆良实”,判断句)(1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
疑难问题的人(所以,用来······的受:通“授”“·····者,······也”,判断句的标志)(1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圣人能成为圣人,愚人却成为愚人
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样吧!(1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到郊野去的人,只需一日之粮就可以往返,(回来时)肚子还是饱饱的(适:动词,往莽苍:郊野景象此处指近郊三餐:三顿饭,指一天。
反:通“返”,返回果然;很饱的样子)(14)凡在故老(李密《陈情表》)凡是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在,动词,在于)(三)形容词充当介词的宾语,必活用为名词因为形容词不能作介词宾语例如:(1)为(wèi)肥甘
不足于口,轻暖不足于体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为了好吃的东西不够吃吗?轻暖的衣服不够穿吗?(形容词“肥甘”“轻暖”又分别作“不足于口”“不足于体”的主语)(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yǘ)(韩愈《师说》)——(。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觉得近于奉承(形容词“卑”“盛”作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羞,意动用法,以······为羞)(四)形容词受定语限制,必活用为名词,因为定语只修饰限制名词。
因此,这个形容词前常有代词“其”或结构助词“之”或数词作定语标志例如:(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他的缺点就改正(从,跟从前一个“之”,指代“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后一个“之”指代“不善者”,缺点。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绮丽的景色的人了(与,参与,文中有“欣赏”“领悟”的意思)(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也(《礼记·虽有嘉肴》)——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虽,虽然,即使)(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和强壮的筋骨(利,指锐利的器官;强,指强健的肢体。
)(5)宾客尽东南之美(王勃《滕王阁序》)——宾客和主人都是东南地区的杰出人才(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经过,(郑国可以)。
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这对您并没有害处(形容词“乏困”活用为名词:①充当动词“共(同“供”,供给)”的宾语;②用在代词“其”的后面,受定语限制动词“害”,紧跟在“所”后面,活用为名词行李,出使的人,使者)。
(7)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贾谊《过秦论》)——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8)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李密《陈情表》)——希望陛下怜悯我愚拙的诚心,成全我微薄的心愿(形容词“诚”受定语“愚”限制,活用为名词。
)(9)四美具,二难并(《滕王阁序》)——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件好事同时具备;圣主、嘉宾,两种难得的人欢聚一堂(也可以说形容词“美”“难”充当主語,活用为名词)(10)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蕖〉)——(荷花)。
兼有各种花卉的长处,却没有各种花卉的短处(也可以说,“长”“短”充当动词“兼”的宾语,活用为名词)(五)形容词和介词“于”组成介词结构,活用为名词因为介词“于”一般只与后面的名词或者名词短语组成介词结构。
(1)或脱身而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有的人脱身而逃,不能被远近的人收留(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然而世上的奇特雄伟、瑰丽怪异、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就。
在险要僻远的地方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zuo是什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这款专为医生打造的输入法拥有海量医疗词库,拥有超10万个包括中、西医在内的医学词汇,还针对医生场景进行了优化。…
-
惟一是什么?惟一拼音?
用一首歌的时间陪你入睡。
- 惟一是什么?惟一拼音?
- 心的笔顺是什么?心的笔顺是什么写的?
- 高洁是什么?高洁丝卫生巾安全吗?
- 驼峰是什么?驼峰桥的标志图片?
- 电场强度是什么?电场强度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