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感

深度揭秘袁隆平身价(袁隆平三个孩子的身价)

袁隆平共有三个儿子,目前都已长大成人;大儿子定安大专毕业后,在湖南种子公司工作;二儿子定江。湖南财经学院毕业后,在珠海市财政局就职;三儿子定阳,

深度揭秘袁隆平身价(袁隆平三个孩子的身价)

 

袁隆平共有三个儿子,目前都已长大成人;大儿子定安大专毕业后,在湖南种子公司工作;二儿子定江,湖南财经学院毕业后,在珠海市财政局就职;三儿子定阳,继承父业学农,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随父亲一道在湖南省农科院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爱人段美娟也是农业大学的毕业生。

袁隆平的妻子邓哲是他的学生,1957年安江农校毕业之后,分配在黔阳县农业局当技术员,由于特殊的家庭原因,以致邓哲到25岁还没有嫁人经老师和同学牵线,本来就对袁隆平满怀敬意的邓哲满口答应了他们没有过多的花前月下,也没有置办任何结婚物品,两个相知恨晚的大龄青年,仅用几斤喜糖举行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婚礼。

这年袁隆平33岁,邓哲25岁袁隆平的妻子邓哲把三个儿子养大成人之后,于1991年从安江农校调到长沙工作,当了两年袁隆平的秘书,1993年退休在家辛苦操劳了一辈子的邓哲仍然要把心分成几瓣袁隆平的儿子能做成什么样?。

研究超级稻18年,袁隆平之子袁定阳谈自己与父亲

讲座开始前,袁定阳为父亲调试电脑谈学农“父亲不爱说教,从来没有指定我学什么,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情”谈父亲“袁隆平的儿子,能做成什么样?”在父亲的光环下,他倍感压力谈研究他给出了和父亲袁隆平同样的答案:“希望有东西出来”

“我希望超级稻第四期亩产能达到1000公斤!”昨日下午,在蓉城举行的“袁隆平院士学术报告会”结束,台下掌声一片袁隆平被簇拥着走到台下,在媒体的闪光灯中,合影留念几乎没人注意到,一位坐在听众席第一排的男士斜挎着电脑包,从人群背后走上讲台。

他默默地关闭电脑、拔下屏幕连接线,把电脑整理好放进包里他,正是袁隆平的三儿子袁定阳作为一位分子技术专家、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他几乎从未出现在媒体的镜头前他的工作负责超级稻分子技术研究。

个子高大,皮肤黝黑,面对记者时,袁定阳显得有些腼腆他习惯把脸偏向一边,回答问题时才转过头来对于父亲“超级稻第四期亩产达1000公斤”的目标,他一再强调,这是父亲的一种假设因为超级稻与其他农业研究不一样,必须提前设定可能达到的效果。

在大胆假设之后,再慢慢“小心求证”,以期达到预期效果此前,袁隆平提出,“超级稻第四期亩产达1000公斤”,其技术关键在于继续提高水稻植株的高度,追求“新型高秆”、“超高秆”植株对此,袁定阳非常认同父亲的观点。

他认为,提高植株高度可以抗倒伏超级稻追求高质、高产在讲座中,袁隆平将发展超级稻的技术路线阐述为:形态改良、提高杂种优势、分子技术而负责分子技术这一项目的正是袁定阳几年前,袁定阳从遗传育种的传统研究转向分子生物学在超级稻的应用。

“现在已经在应用了,只是还没有明显的效果”不过,袁定阳同时表示,经过研究,分子生物学在水稻抗病虫害方面的效果很明显他的身份三兄弟仅他继承父亲衣钵1970年,40岁的袁隆平有了第三个孩子,取名袁定阳20多年后,袁隆平的大儿子学金融,二儿子学管理,只有小儿子学农,继承了他的衣钵。

1990年,袁定阳考入广西农业大学农业专业1994年毕业后,他就进入了当时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现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96年,袁定阳又考入湖南农业大学遗传育种学专业攻读硕士1999年,他进入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研究分子生物学,并获得博士学位。

从1994年至今,他研究超级稻已经有18个年头了回忆自己的求学经历,袁定阳说,“父亲不爱说教,从来没有指定我学什么,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情”相对于大哥、二哥选择的金融、管理专业,袁定阳觉得农业科技更实在,更有成就感,“超级稻亩产从800公斤到926.6公斤,就是实际的东西”。

此前,袁隆平曾不无歉意地对媒体提到自己的三个儿子:“他们小的时候,我对他们照顾很少”袁隆平还专门提到袁定阳:“我的老三还可以,他肯学习,我就给他创造条件”他的压力希望在研究领域有所突破此次成都之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的工作人员对袁定阳的评价普遍是“低调”。

学术报告会开始之前,袁定阳先到台上把电脑接好主持人讲完话,他又上台把电脑调试好,顺带把话筒的方向调整了一下在很多人看来,他做的是琐碎的后勤工作1994年,袁定阳进入当时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时,所有人都知道他是袁隆平的儿子。

在父亲的光环下,他倍感压力“袁隆平的儿子,能做成什么样?”所有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了摆脱这种压力,袁定阳就从遗传育种开始学起,也像父亲一样,天天在稻田里一脚泥一脚水地踩着几年前,袁定阳从遗传育种转向自己擅长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超级稻要想继续发展,分子技术的应用肯定是其中的一个方向然而,在这个新的技术领域,一直没有突破,无疑又是袁定阳头上的压力实际上,进入研究中心后,袁隆平对儿子的期许始终只有一点,那就是:“有东西出来”说起未来的研究,袁定阳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希望有东西出来。

”对话视父亲为权威只想埋头做事成都商报:在你眼里,父亲是一个什么形象?袁定阳:在我们眼里,他就是一个权威成都商报:学农是父亲的意思还是你自己选择的?袁定阳:从小生活在这个环境里,慢慢地就有兴趣了农业不像有些专业,炒过去炒过来,忽高忽低,那就很虚啊,农业这个是很实在的,产量就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成都商报:父亲会对您读书给出一些建议吗?袁定阳:没有,都是顺其自然,没有什么强加的东西成都商报:工作中同事们会不会对你有些照顾啊?袁定阳:没有没有,我们是搞学术的,都很务实成都商报:和父亲一起工作会不会有压力?。

袁定阳:当然,怎么会没有压力呢?父亲还是希望我能做出一些成绩来成都商报:你怎么评价自己?袁定阳:我现在还没有做出什么成绩,主要还是埋头做事关注袁隆平蓉城论“稻”:终极目标亩产1500公斤昨日,82岁的袁隆平在蓉城开讲座谈种稻。

袁隆平说,2020年实现亩产超1000公斤是他最近谈得最多的目标,不过他的终极目标是能够达到亩产1500公斤“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以大米为主食,我们国家有60%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专家估计,现在世界人口70亿,2030年将会达到80亿,目前1公顷田地能产粮27吨,按照人口的增幅,2050年一公顷田地必须供43吨的粮食,才能满足全世界人口的需要。

”面对人口持续增加、耕地面积逐步减少的严峻局面,袁隆平说:“解决的根本办法就是通过科技进步,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他提出,“水稻就是要越种越高,要种出超高秆的水稻”而对于亩产量,袁隆平表示,亩产超1000公斤是2020年的目标,而他的终极目标是亩产1500公斤。

对于当前的热点话题“转基因”,袁隆平表示,这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但并不能用来提高亩产量袁隆平更关心种子的安全:“种子是农业科技的载体,目前国家已把种业提升到了战略性基础核心产业的位置,种子的安全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

”记者 郑钰飞 祝迅 实习记者 余蕊均 摄影记者 段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