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早知道越好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名称)
简化太极拳是传统拳术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的简易太极拳套路。简化太极拳由国家体委组织专家在传统杨式
简化太极拳是传统拳术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的简易太极拳套路简化太极拳由国家体委组织专家在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按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易学易记的原则,去其繁难和重复动作,选取了二十四式,之后又编创四十八式太极拳,是简化太极拳的继续和提高。
其动作刚柔相济,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太极拳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传播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 太极拳虽然在套路、推手架式、气动功力等方面各派有异,但都具有疏经活络、调和气血、营养腑脏、强筋壮骨的功效。
太极拳作为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至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山西武术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
天地之间,世界之上,万物与机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树木花草,山岳楼台,看似静止,无不在渐渐老化俗语说,只有“变”是不变的,太极拳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演练出来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忽隐忽现,虚虚实实,绵绵不断,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显时气势充沛,隐时烟消云散,以意带力,到点融化于全身,做到劲断意不断,然后再轻轻启动,挥洒自如,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以达到养生、防身的效果,这就是太极拳。
| 教学示范:1、起势
①两脚开立,②两臂前举,③屈膝按掌。2、野马分鬃
A.①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分手。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分手。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左转出步,④弓步分手。3、白鹤亮翅
①跟半步胸前抱球,②后坐举臂,③虚步分手。4、搂膝拗步
①
②A.①左转落手,②右转收脚举臂,③出步屈肘, ④弓步搂推。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5、手挥琵琶
①跟步展手,②后坐挑掌,③虚步合臂。6、倒卷肱
①两手展开,②提膝屈肘,③撤步错手,④后坐推掌。(重复三次)7、左揽雀尾
①
②①右转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棚臂,④左转随臂展掌,⑤后坐右转下捋,⑥左转出步搭腕,⑦弓步前挤,⑧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⑨弓步按掌。8、右揽雀尾
①
②①后坐扣脚、右转分手,②回体重收脚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棚臂,⑤右转随臂展掌,⑥后坐左转下捋,⑦右转出步搭手,⑧弓步前挤,⑨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⑩弓步推掌。9、单鞭
①左转扣脚,②右转收脚展臂,③出步勾手,④弓步推举。10、云手
①右转落手,②左转云手,③并步按掌,④右转云手、⑤出步按掌。(注:重复两次)11、单鞭
①斜落步右转举臂,②出步勾手,③弓步按掌。12、高探马
①跟步后坐展手,②虚步推掌。13、右蹬脚
①收脚收手,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划弧,④合抱提膝,⑤分手蹬脚。14、双峰贯耳
①收脚落手,②出步收手,③弓步贯拳。15、转身左蹬脚
①后坐扣脚,②左转展手,③回体重合抱提膝,④分手蹬脚。16、左下势独立
①收脚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势,④撇脚弓腿,⑤扣脚转身,⑥提膝挑掌。17、右下势独立
①落脚左转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势,④撇脚弓腿,⑤扣脚转身,⑥提膝挑掌。18、左右穿梭
①落步落手,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推架。⑤后坐落手,⑥跟步抱球,⑦左转出步,⑧弓步推架。19、海底针
①跟步落手,②后坐提手,③虚步插掌20、闪通臂
①收脚举臂,②出步翻掌,③弓步推架。21、转身搬拦捶
①后坐扣脚右转摆掌,②收脚握拳,③垫步搬捶,④跟步旋臂,⑤出步裹拳拦掌,⑥弓步打拳。22、如封似闭
①穿臂翻掌,②后坐收掌,③弓步推掌。23、十字手
①后坐扣脚,②右转撇脚分手,③移重心扣脚划弧。24、收势
收脚合抱,②旋臂分手,③下落收势历史沿革 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时名“常阳村”)的陈王廷创编了7套拳架,其中太极五路,也称“三手势”早期太极拳的命名,主要出于对“太极图”相数的比附当时把太极拳称为“十三势”,也就是太极拳套路包含有13个动作组合,类比太极衍生出的五行、八卦;又以太极拳动作强调缠绕和划圈,类比太极图呈圆形。
随着逐步吸收太极哲理来规范太极拳技,太极拳进入了成熟时期 18世纪20至60年代,为了适应不同学习对象和不同的保健需要,相继出现了陈有本在 老架基础上编成的陈氏新架太极拳,陈有本的弟子陈清萍又在此基础上创编了赵堡架和忽雷架。
随后,河南陈家沟陈氏拳械的第一位外姓传人杨露禅删改陈氏老架,创编成架势宽舒,动作圆润的“绵拳”架 曾师从杨露禅和陈清萍的河北省永年人武禹襄,与其甥李亦畲将多年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写出了一系列言简意赅的太极拳文论,并于1881年由李亦畲编定为《
太极拳谱》 此后,杨露禅的“绵拳架”经其子杨建候和其孙杨澄甫秀润定型,成为后世广为流传的“杨式太极拳”套路河北武清(今属天津)人李瑞东以从王兰亭学的“杨式”搬拦锤,肘底锤,撇身锤,指裆锤,裁衣锤等五锤为基础,编创成“太极五星锤”(今被称为李式太极拳)。
民国初年,李亦畲的徒弟郝为真在北京传授武禹襄创编的武式太极拳河北完县人孙禄堂得郝为真的传授,并在此基础上融会形意拳和八卦掌技法,创编了孙式太极拳河北大兴人吴鉴泉将其父传授的杨式拳架作了删难就简,突出轻柔的整理,创编成吴式太极拳。
至1928年各派各式太极拳都开门授徒,广纳弟子太极拳苑出现了分支迅速,流派繁衍的景象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民族武术遗产的研究、整理和推广,把太极拳作为重点武术项目来推行,并广泛应用于医疗体育方面。
由于疗效显著,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出版了多种介绍太极拳流派的图书1956年后,国家体委相继组织太极拳家创编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整理、修订了“杨式八十八式太极拳”,“三十二式太极剑”,“太极推手”等练习方法。
以满足广大群众对太极拳、剑技术学习和提高的需求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民族武术遗产的研究、整理和推广,把太极拳作为重点武术项目来推行,并广泛应用于医疗体育方面由于疗效显著,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出版了多种介绍太极拳流派的图书。
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太极拳的作用正在扩大1956年8月1日,国家体委编印的《简化太极拳》,是根据杨式拳架编成的从原来34个不同姿势中采取了20个姿势,删去了繁难的重复的动作,从原来81个动作中简化为四组24个动作。
原来杨氏太极拳,(以杨澄甫为标准)练完一套约需时8分钟左右,后来逐渐延长到15-20分钟而简化太极拳只须5-8分钟就可以练完编排次序上是由简入繁,循序渐进,使学习者易学、易练、易记1956年后,国家体委相继组织太极拳家创编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整理、修订了“杨式八十八式太极拳”,“三十二式太极剑”,“太极推手”等练习方法。
以满足广大群众对太极拳、剑技术学习和提高的需求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zuo是什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这款专为医生打造的输入法拥有海量医疗词库,拥有超10万个包括中、西医在内的医学词汇,还针对医生场景进行了优化。…
-
惟一是什么?惟一拼音?
用一首歌的时间陪你入睡。
- 惟一是什么?惟一拼音?
- 心的笔顺是什么?心的笔顺是什么写的?
- 高洁是什么?高洁丝卫生巾安全吗?
- 驼峰是什么?驼峰桥的标志图片?
- 电场强度是什么?电场强度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