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感

新鲜出炉天净沙秋思赏析(天净沙秋思意象意境分析)

欢迎订阅2021年《中学语文教学》本刊2021年征订工作已经开始,请广大读者朋友抓紧订阅,不要错过订阅时间。

新鲜出炉天净沙秋思赏析(天净沙秋思意象意境分析)

 

欢迎订阅2021年《中学语文教学》本刊2021年征订工作已经开始,请广大读者朋友抓紧订阅,不要错过订阅时间订阅方式:1.邮局订阅:每期12元,全年144元邮发代号:2-322.本社订阅:直接在本社订阅可以享受优惠,可以更快地获读本刊。

订阅方式灵活,零售、整订、破订均可零售价:每期12元;订阅一年:135元;如果需要挂号邮寄,每期请另加挂号费3元,并请务必在汇款附言中说明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凡直接在我社整年订阅本刊的作者稿件优先发表凡直接在本社订阅的读者在以后购买我刊的产品时享受优惠价格。

汇款方式:1.银行转账名称:北京首师大作文导报社;地址、电话: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05号010-68485897;开户行及账号:农行北京玉渊潭支行110503010400042372.扫码交费扫下面交费二维码,按要求填写信息(“姓名”一栏,如需要报销,学校名称要和所开发票抬头一致;

否则填个人姓名、电话即可),组别默认即可,然后点确定,保存转账凭证。

温馨提示:用以上任意一种方式交费后,请将与转账凭证、姓名、电话、数量、详细地址、邮编等信息(需要开具发票的,请相关信息一并)发送至:zydk2017@126.com咨询电话:010-689800513.邮局汇款。

地址: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首都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邮编:100048,收款人:韩振汇款时请务必附言注明数量、寄刊地址、邮编、电话订刊电话:010-68980051,68982069    

传真:010-68900521,68902303。

【摘  要】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在意象抒情鼎足对、密集并置、情景交融等特点之后,其实还深藏着许多秘妙尤其是色调冷暖交错中折射出的徘徊于进退之间的灵魂挣扎,灵魂意象统摄中所蕴含的日夕当归文化传统以及诗人不绝如缕的羁旅之愁,物理空间所体现的对峙、辽远、萧瑟与诗人人生抱负被命运抛掷的孤独、凄冷之情同构等特点。

这些精致而天籁般的抒情艺术,使得内在之情与外在之象,还有萧瑟之境实现了完美相乘,为读者开辟了一个极其辽阔的审美空间【关键词】色调交错   灵魂意象   诗学空间   意象并置解读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人们多着眼于意象的密集并置以及情景交融的特点—— 二十八字中所排列的十种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其内心忧伤悲凉的抒情载体。

可是,意象密集并置一定是艺术创造力高的表征吗?意象揭示真实环境,又抒发内在情怀的诗作可谓汗牛充栋,马致远的独创性到底在哪里?很想追读下去,却再不见深入分析的文字也有触及审美要害的:“意境萧瑟悲凉,集中秋日傍晚特定的景物抒发漂泊天涯的游子愁思,反映了当时文人忧郁而又看不到出路的心境,和元代绘画中的某些作品的意境是相通的。

”[1] 这个分析聚焦了作者内在之情与外在之象以及萧瑟之境的浑然统一;但为什么“集中秋日傍晚特定的景物”就能抒发愁思,达致画境,其他的就不行?温庭筠《商山早行》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密集并置的“清晨”意象,不也很好地抒发了人在旅途的孤寂、失意和对故乡的思念吗?不也体现了画意吗?。

相对而言,复旦大学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的分析倒是推进了:“一是它的意象组合更为自然,所以虽省略了系连词,却不觉得缺了什么,很容易理解;二是在每个单字的名词前面都有一个形容词作修饰,既造成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又减低了意象的密度;三是前三句都是相同结构,形成一个单元,首句有浑重感,次句有清新感,加上第三句的空间延伸,这要比两句为一个单元的诗能更充分地描绘出完整的画面。

加上后两句的渲染和点题,曲中的离情别绪表达得带有丰富的联想和意蕴” [2] 不过,仍觉说得有点儿隔,更谈不上精准、深刻意象组合怎么就见得“更为自然”了?参照系是什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九个意象,还不够密集?按论者的意思,减低意象的密度似乎更好,学理依据何在?三句一个单元比两句一个单元“能更充分地描绘出完整的画面”,此说愈发令人莫名了。

难道字数越多,越能描绘一个完整的画面?描写完整画面的就是好诗词,留白却不行?什么时候“完整画面”成了衡量诗歌好坏的标尺了?基于上述问题,很有必要聚焦意象,对马致远的抒情秘妙做进一步探析一、色调:冷暖交错,进退的挣扎。

有论者在《天净沙·秋思》中发现了色调的特点:“随着诗人视线的收放游移,诗人的情感也随之起伏波动,意象自然被赋予了四组不同的色调、色彩:枯藤—老树—昏鸦—— 冷色;小桥—流水—人家—— 温色;古道—西风—瘦马—— 冷色;夕阳—断肠人——冰色。

” [3]除了“将断肠人”纳入色调范畴,让人不知所云,应该说快要触摸到色调冷暖交错的秘妙了可是,“冰色”属于冷色调,却偏与暖色调的“夕阳”搅在一起,色调判断的逻辑一下子就混乱了,导致意象色彩冷暖交错的特征并未被充分揭示出来。

为什么说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体现的是冷色调呢?从地理空间上说,“天涯”多是远离朝廷中心,远离家乡的辽远、荒寒之地从心理空间上说,天涯更是梦断之伤心地,枯寂凄冷可想而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迈、乐观,是昂扬的时代激发出来的,并不具普遍性。

马致远生活的元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无比黑暗的时期,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统很大程度上遭到了统治者的漠视与践踏,科举制度被废除长达八十年之久,肩负修齐治平抱负的儒生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八娼九儒十丐”之说便是明证。

在这种情况下,岂能不感受到天涯的寒冷?苏东坡有“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春景》)的期盼,马致远直接是“肠断”,内心的寒冷、痛苦到了何种地步!从文化空间上说,古道、西风、瘦马这些体现北方肃杀风貌的物象,在羁旅天涯意境的统摄下,也一律被染上了凄冷的色调。

李白的“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忆秦娥》),金刁白的“行人迷古道,老马识新丰”(《渭水》),莫不如此因此,小令中色调冷暖交错的特点确实存在问题是,这仅是自然的巧合吗?显然不是孙绍振认为:情趣与意象的化合,不是全面的,而是在有限的互相适应的范围内的化合,是“生活的主要特征和作家的主要情趣的猝然遇合”。

[4]《天净沙·秋思》中意象色调冷暖交错的变化,从本质上说,也是与诗人内心进退的心灵挣扎状态的突然契合用色调抒情的诗作,比比皆是暖色调、亮色调抒喜悦之情,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冷色调、暗色调抒伤感之情,如“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王维《冬夜抒怀》);也有冷暖色调皆抒欣悦之情的,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色调如何与情感同构,取决于人与景对话时,人的情感特征是否主动强化、积极融入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观点说就是—— 人体像天体,都由数与和谐的原则统辖着人有内在的和谐,碰到外在的和谐,“同声相应”,所以欣然契合。

[5]但是,像马致远这样,在有限的篇幅中,表现出多次乃至无穷的色调冷暖交替,以揭示内心徘徊于求仕与归隐的冲突之频繁、之尖锐,十分罕见唯其如此,他的意象抒情特色,十分鲜明事实上,当他完全斩断了仕进念头之后,这种体现内心挣扎的冷暖色调交错的特点立马消失了——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寿阳曲·江天暮雪》阴暗、凄冷的色调中,决绝而不乏自嘲、自得的情感跃然纸上昔日那种实现人生抱负的渴望全然消失了,与其《双调·拨不断》中透露出来的对仕途的决绝“布衣中,问英雄。

王图霸业成何用!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一场恶梦”,基本上相通只不过后者是对“王图霸业”所象征的人生抱负的认知和弃绝,前者则已经付诸归隐的行动罢了二、灵魂:日夕当归,吾心胡不归马致远不仅在色调设置上匠心独运,在意象统摄上也是认真营构的。

对此,方智范有非常独到的解读—— 这支曲,论者过去多津津乐道于前三句鼎足对,对偶如何如何工整;曲中不带虚词,选择有特征性的9种景物并置在一起,画出了一幅秋景图,但忽略了接下来一句“夕阳西下”这一句的作用,不仅在于它是写景(前三句)与抒情(末句)之间的过渡,更在于他给前三句所定制的景物,涂上了一层夕阳的色彩,使之笼罩在了黄昏这一氛围之中;“夕阳西下”绝不只是交代抒情主人公产生愁思的时间,而尤在于日夕而不得归,故令人“断肠”。

正是由于这一句,全曲意境才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6]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触及了“日夕当归”的文化传统“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与空堂”(司马相如《长门赋》)“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黄昏。

”(许瑶光《雪门诗钞》卷一《再读〈诗经〉四十二首》)也就是说,黄昏时分是归家团圆的时刻,无论对人,还是对飞禽走兽,甚至是毫无生命的云气归了,就温馨四溢,幸福满满;不归,便会生出无穷无尽的惆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简直成了一种精神的道统,甚至成了回归本心、回归真我的一种象征。

陶渊明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不就是这方面的写照吗?沿着这个思路走下去,不难发现:在“夕阳”这一灵魂意象的统摄下,其他并置的意象不仅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抒情整体,而且还滋长了更多的情蕴。

乌鸦归巢,流水归海,村民归家,我却漂泊天涯,情何以堪?因了这个缘故,那匹坐骑—— 被作者单独突出的“瘦马”意象,何尝不是诗人坎坷命运和憔悴精神的互文性写照?在这种归与不归的两组反衬性极其鲜明的意象群中,何尝没有渗透进诗人放佚本心,还是回归本心的思考?何尝没有类似于陶渊明式的那一声浩叹:“田园将芜胡不归?”。

因此,解读意象并置,倘若没有挖掘到这样的深度,只是蜻蜓点水地讲讲意象并置的“物理”特点,或非常空洞地谈谈情景交融一类的套话,委实辜负了作者创作的苦心三、空间:由近及远,忧伤遍天涯其实,《天净沙·秋思》中意象抒情所形成的诗学空间也是很耐人寻味的。

优秀的诗作,其物理空间一定自具特色,且与作者的精神空间存在一种或隐或显的同构关系,进而形成一种散逸个性魅力的诗学空间比如,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物理空间至少有两大特点:一是非常的逼仄,无非就是厅堂、卧室、室外的篱笆旁构成的一个狭小空间;二是不断变换,从厅堂到床上到东篱,再到室内,一个劲地变。

这是其生活空间的写真,何尝不是她精神空间的写照?逼仄的精神空间里,思念如何不野蛮生长?不断流动的空间,何尝不是被思念追逐得无法逃遁的一种隐喻?落实到《天净沙·秋思》,其呈现的物理空间有什么特点呢?有人发现:“夕阳西下”意象,是全曲的大背景,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

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的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近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 [7]关注到“夕阳”的统摄性,三组意象的空间层次感,审美触角还是比较纤敏的,但没有开掘到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诗学空间的特点:

一是对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意象所构成的近空间,与古道、西风、天涯、夕阳所构成的远空间的对峙近空间中的人或物,都在归家,享受天伦之乐;远空间中的“瘦马”和“断肠人”还在顾影自怜地漂泊,吞咽天涯苦旅的孤独和落寞。

所以,这种空间上的对峙,与色调上的交错,形异而本同,共同表达了诗人内心关于求仕与退隐的挣扎与迷惘二是辽远远与近的呼应,使文本的抒情空间极为广袤、遥远,因而在以夕阳为核心的意象群的发酵之下,思乡之情、进退挣扎,甚至迟暮之感,理想被命运抛掷的孤独与凄冷之情,也就可以肆意蔓延,充斥天宇,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三是萧瑟诗学空间中的意象,虽有冷暖色调、远近距离之分,但无一例外地服务于“断肠”之痛的表达,因而衰飒的秋景整体上营构出了一种萧瑟的意境这与马致远后来看破世俗名利,以隐士高人自居,在道教中寻求解脱写下的小令所体现的诗学空间有着明显的不同。

比如,【双调】《夜行船·秋思》套数中的“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这些诗句中呈现的诗学空间,整体上是清新、恬静,甚至是明丽的所以,物理空间上的对峙、辽远、萧瑟,无一不是在抒写诗人心灵空间的独特生态。

更为重要的是,诗人的这种挣扎之苦,有志难伸之痛,漂泊天涯之孤单、寂寞,不仅是在抒写自我,也是在抒写一个时代有学者指出:“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

” [8]其实上升到抒写无数怀才不遇者的一腔忧愤,也说得通元代无名氏小令《醉中天》:“老树悬藤挂,落日映残霞隐隐平林噪晓鸦一带山如画,懒设设鞭催瘦马夕阳西下,竹篱茅舍人家” 所写的意象与马致远的《秋思》大致相同,为什么没有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个中原因,与色调配置、意象营构、诗学空间缺少统一性,作者主体生命意识缺少融入的自觉,共感和独感没有很好统一,有很大的关联。

总之,《天净沙·秋思》中色调的冷暖交错,灵魂意象的统摄,诗学空间所体现的对峙、辽远、萧瑟的特点,使得其意象抒情的手法极为灵动,寄寓其间的情韵极为丰富而又一派天然作者的内在之情与外在之象,还有萧瑟之境实现了完美相乘,为读者开辟了一个极其辽阔的审美空间,这些秘妙并非意象并置、情景交融等大而空的概念所能道尽的。

[1]李修生,主编.中国文学史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61.[2][8]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79,48.[3]李志刚.《天净沙·秋思》意象三妙[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12).

[4]孙绍振.文学创作论[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7:9.[5]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34.[6]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26.

[7]佚名.天净沙秋思意境赏析[DB/OL][2018-01-01].https://www.ruiwen.com/qu/1188093.html.(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210044)(《中学语文教学》2020年第11期)

光盘征订启事一、名师展示课第六届“中语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和第七届“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名师课将分别制作成光盘,每届光盘含初、高中课各一节,每张定价110元;同时订购两张光盘(同届;

或中语杯与圣陶杯各一张)的,定价210元均含邮费附光盘目录第六届“中语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名师展示课1. 绝句二首  执教者:吉林省教育学院张玉新(初)2. 阿房宫赋  执教者: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唐江澎(高)。

第七届“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名师展示课1. 雨霖铃  执教者:上海市建平中学郑朝晖(高)2. 乡愁  执教者: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曹勇军(初) 二、“圣陶杯”一等奖课第七届“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获得一等奖课将制作成光盘,初中组定价90元,高中组定价90元;

同时邮购初中组和高中组光盘的,优惠价170元一个月左右包邮到指定地址交费方式:1.银行转账名称:北京首师大作文导报社;地址、电话: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05号010-68485897;开户行及账号:农行北京玉渊潭支行11050301040004237.。

2.扫下面交费二维码,按要求填写信息(其中学校名称要和所开发票抬头一致,“年级”一栏不用填),然后点确定,保存转账凭证。

3.转账完成后,请将凭证、姓名、电话、数量、详细地址、邮编等信息一同发送至:zydk2017@126.com温馨提示:需要开具发票的,请把纳税人识别号、抬头、发票内容为资料费(或中学语文教学)等信息,如贵单位要求必须有地址电话、开户行及账号的,请一并附上,发送到上述邮箱里。

咨询电话:010-68980051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