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感

没想到高科技战争(高科技战争成为现代战争的基本样式)

目前,各种智能化武器和带有智能模块的武器不断涌现,战争形态正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迈进,要求我们展开前瞻研究,提前设计未来战争,探索新的战法,方能在未

没想到高科技战争(高科技战争成为现代战争的基本样式)

 

科技推动战争之变目前,各种智能化武器和带有智能模块的武器不断涌现,战争形态正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迈进,要求我们展开前瞻研究,提前设计未来战争,探索新的战法,方能在未来之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战场的实际战法决定着战斗的成败,体现着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是我们最为鲜活的研究对象。

冷战后的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等,交战双方要么存在代差,要么实力过于悬殊,导致战场形势一边倒,且以治安战、反恐战居多而作为冷战后最大规模常规战争的俄乌战争却出乎大多数人意料,打成了持久战,战场犬牙交错,双方拼起了消耗。

有人说双方的战法“退步明显”,充其量只是一场二战水平的较量,但细细观察却并非如此,双方的战法有值得研究和学习的地方,从中依然可发现一些体现未来趋势的东西俄乌双方技战术水平相差不大,乌军在态势感知方面甚至占优,从中总结出的战法在面对技术水平相当或占优之敌时更具参考价值。

美国和俄罗斯,是当今两大军事强国,其战法非常有意思约旦战争、叙利亚战争科索沃战争只是局部冲突,不具代表性但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和俄乌战争,就非常具备代表性,美俄的军事行动与战略战术泾渭分明,非常值得研究和分析。

一、海湾战争海湾战争包括3个主要军事行动:沙漠盾牌行动、沙漠风暴行动和海上拦截行动以美军为首的联盟军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联盟军队的组织、动员、后勤保障、军事行动极具代表性,这是一场无接触的全新理念的现代战争,给我们解放军带来了极大的震撼,颠覆了我们对于战争的认知。

我总结了一下,海湾战争的战法具体有:1、“空中作战”战法在海湾战争中,空中作战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出现了在历时43天的空中作战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出动了各种用途的飞机,分别执行空袭、侦察、电子战、护航、加油、运输、观察等任务,对伊军的指挥中心、防空体系、重兵集团等进行了全方位、全天候的空袭,完成了战略空袭、夺取战区制空权、消弱伊军地面部队和支援地面作战等4个阶段的任务,对战争进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机动作战”战法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首先从地面和空中对敌实施双重包围,通过地面部队的高速推进和空中兵力投送,在敌后方形成积极活动的正面,直接攻击敌主力部队这种以机动作战为主的战法,目标明确,行动坚决,更快地推动了战役进程的发展。

3、“远程火力打击”战法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充分发挥高技术兵器远距离精确打击的性能,主要进行远距离火力战例如,“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通常都是在伊军地面防空火力有效射程之外发射反坦克导弹,摧毁伊军坦克装甲车;M1A1坦克也是在敌方火力射程之外开火,摧毁伊军坦克和阵地设施。

远程火力战使技术装备优势一方能够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大大减少了己方人员的伤亡这种远程火力打击模式,实际上诞生了全新的无接触的作战模式4、“电子战”战法预警、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是现代战争赖以进行的重要手段。

在海湾战争中,电子战由于剥夺敌军在此方面的能力,夺取战场制电磁权,而成为实施“硬杀伤”所不可缺少的一种作战方式在战争开始前,美军使用电子作战飞机对伊军电子设备实施强烈干扰,压制伊军的通信和预警雷达系统,保证了空袭行动的突然性。

在战争全过程中,美军又针对伊军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实施强大的电子战,对伊军电子设备、防空雷达和通信网络等进行“软压制”结果,伊军指挥系统完全失灵,通信中断,空中搜索与反击能力丧失,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5、“全新的夜战”战法在这次战争中,美军飞机、坦克、步兵战斗车乃至单兵武器都装备有红外夜视装置、激光夜视仪和红外热成像设备等夜视夜瞄器材,这使美军的武器装备在夜间可以发挥同在白天一样的作战效能,使美军能昼夜不停地连续作战,更有效地打击伊军,更快地推进战役战斗的进程。

这也是全新的夜战模式,我军过去传统的依靠夜晚偷袭、突袭的作战方式,在美军新的夜战模式下,无任何胜算机会总结一下:从战争角度来看,海湾战争是一场完美的、压倒性的、全面胜利的战争二、阿富汗战争阿富汗战争,我认为美国没有实现战略目标,从开始看,美国为首的联军摧毁了塔利班政权,扶持了傀儡政府。

但从最后结局来看,美军最后撤出了阿富汗,塔利班重新取得了政权因此,阿富汗战争,我认为美军实际上算是失败了,体面的撤军了阿富汗战争,25万发子弹才射杀了一个敌人,美军打的这场战役太憋屈了阿富汗战争,即2001年阿富汗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2001年10月7日起对“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战争,该战争是美国对9·11事件的报复。

联军官方指这场战争的目的是逮捕乌萨马·本·穆罕默德·本·阿瓦德·本·拉丹等基地组织成员并惩罚阿富汗塔利班对恐怖分子支援2014年12月29日,美国总统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正式宣布阿富汗战争结束2016年7月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放缓美军在阿富汗的撤军计划,在2017年1月其总统任期结束前在阿保留大约8400名美军士兵。

2020年2月29日,美国与塔利班在卡塔尔多哈签署和平协议,以结束18年之久的阿富汗战争2020年2月,美国政府与塔利班签署协议,承诺2021年5月前撤出阿富汗2021年4月14日,美国总统约瑟夫·拜登正式宣布,在2021年5月1日前开始从阿富汗撤军,并在9月11日前所有美军士兵撤离。

这意味着美国历史上耗时最长的战争,在9·11事件20周年这一特殊节点画上句号8月15日,阿富汗塔利班政治办事处发言人穆罕默德·纳伊姆说,战争在阿富汗已经结束;8月30日,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麦肯齐宣布,美军已完成从阿富汗撤出的任务,标志着美军在阿富汗近20年的军事行动结束。

2001年阿富汗战争,与阿富汗作战的国家主要有美国以及英国、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北约国家,吉尔吉斯斯坦、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为美军提供了后勤支援并在战后派遣军队驻扎阿富汗(驻阿韩军在2007年发生韩国人质被绑架事件后撤离阿富汗)。

主要战法有:1、空袭早在2001年10月7日,美英已组成联军进入阿富汗境内与当地的北方联盟接触双方其后达成协议,合作推翻塔利班政权并在当天晚上进行空袭,攻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多个据点美国在首轮空袭中采用了不同种类的武器,据美国军方公布,共动用了50支导弹、15架战机和25枚炸弹。

2001年11月9日,马扎里沙里夫战役开始马扎里沙里夫在阿富汗北方是一个大型城市塔利班在马扎里沙里夫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存在美国轰炸机地毯式轰炸塔利班部队的阵地2、城市攻坚下午2时,联盟部队攻下了马扎里沙里夫城市的南部和西部,并且控制了城市的主要军事基地和机场。

战斗在4个小时后结束到日落时分,塔利班残余部队向南部和东部撤退另外,喀布尔的陷落标志着塔利班在阿富汗全国的瓦解在24小时内,所有的阿富汗沿伊朗边境各省,包括关键的城市赫拉特,都被联盟部队攻下当地普什图族指挥官和军阀接管整个阿富汗东北部,包括关键的城市贾拉拉巴德。

3、扫荡村庄马扎里沙里夫战役后,联盟部队迅速拿下了北方地区的5个省份塔利班在北方地区的势力开始瓦解2001年11月12日晚塔利班部队在夜色的掩护下逃离喀布尔,11月13日北方联盟部队抵达喀布尔市市区只有炸弹坑和焚烧过的树叶。

一组大约20人的强硬阿拉伯武装分子被发现藏身于市内的公园,随后被消灭160th SOAR空降特种团进入山区,美军的卫星照片情报显示盖达组织士兵在Gardez山西面高2740米的山脉中出没,特战部队(SOF)称该区为“雷明登屏障”,展开森蚺行动(Operation Anaconda)剿灭山区。

该行动中美军采用了包围战术,首先派兵占领山谷的有利位置及阻止敌军四处逃窜,再陆空合击山谷北端扫荡敌军整个行动从2002年3月3日到3月19日结束近1000名塔利班的巴基斯坦志愿者部队死守北方战线到当年11月16日,塔利班在阿富汗北部最后一个据点被北方联盟围困。

此时,塔利班主力已被迫撤回到阿富汗东南部坎大哈周围地区4、心理战术美军阿富汗一处营区2005年10月份驻阿富汗美军发生所谓“焚尸门事件”,塔利班武装分子声称美军利用焚尸当成心理战术,美军否认2005年10月21日美国表示战场上可能有所谓所谓“虐尸”事件是属于卫生处理,不过火化尸体不符一些伊斯兰传统才会引起争议,并非为了对塔利班或者阿富汗平民施加心理压力。

美国在阿富汗实际上是有一个心理战单位“美国陆军第913心理战小组”美国《纽约时报》在阿富汗战争20周年之际发表评论称,美国发动的战争所催生的恐怖分子比20年前多得多总结一下:阿富汗战争暴露出来,美军对待“兵民”难分的游击战、对于地广人稀的山地战,措手无措。

这种山地游击战,美军打不起,也消耗不起,无任何胜算!有人说,阿富汗战争,塔利班以战养战,70%以上武器与给养均来自美军,这是美军资助塔利班跟自己打仗的一场战争这样来看,肯定赢不了啊阿富汗战争,最终获益的是美国军工复合体和塔利班。

三、利比亚战争在利比亚国内称“2月17日革命”2011年利比亚发生内部武装冲突,最初交战双方为穆阿迈尔·卡扎菲领导的政府军和反对卡扎菲的武装势力后来美国、法国、英国等北约为主的16国加入了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推翻卡扎菲政府的行动。

利比亚战争,是继20世纪90年代科索沃战争,本世纪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后,西方国家为首的军事联盟第四次对主权国家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其战法基本与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类似四、俄乌战争1、俄秉承传统战法陷停滞,乌袭扰后方见成效。

要论俄罗斯最为著名的现代军事理论,当属苏军五大元帅之一的M.H.图哈切夫斯基等提出“大纵深战役理论”,将一战时期“前线对前线,正面战场对决”演变为“纵深突破”,认为应在敌人配置全纵深将其牵制、合围和消灭。

二战中,苏军以大纵深战役理论为基础,在苏德、对日战场均取得辉煌战果,这一理论也证明了自身的巨大价值严格来说,大纵深战役理论适合针对实力较强,兵力采取纵深梯次配备的对手对于实力较弱,可采用战略突袭速战速决对手并不适合,或者说来不及使用,苏军突袭捷克斯洛伐克和阿富汗就是较好的例子。

当然,作为一种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成功理论,自然会被俄军继承且成为最忠实的拥趸2022年2月,俄军陈兵俄乌、白乌边境,地面力量约有20万人,分为北、东北、东和南4大集群乌军则采取梯次配备,分为北部、东部和南部防御圈,另编有一个战略预备队,乌陆军总兵力约20.4万人,还有领土防御部队等,采用是典型的纵深防御模式。

从战后复盘来看,除了使用高精度武器打要点、打节点之外,地面作战俄军采用的是“纵深突击+空降闪击”战法俄军的4大攻击群迅速突破乌军防御前沿,迅疾插向乌军纵深,分别指向基辅、苏梅、哈尔科夫、顿巴斯地区、马里乌波尔和赫尔松。

俄军在突破过程中,选择不与乌军过多纠缠,直接向目标突进的方式,很快就抵达乌军纵深,并成功抵近或控制部分大城市从大纵深战役理论来看,俄军在突破乌军防御、打开缺口方面取得成功,接下来在防止乌军反扑同时,应接续投入重兵,实施翼侧包抄,以合围乌军重兵集团,大量歼灭有生力量。

M.H.图哈切夫斯基在大纵深战役理论中强调:“在计算和计划进行主要战役时,要使行动规模与自己的各种资源完全相适应” 因此,俄军最大的错误就是投入兵力规模和实际目标不匹配,即“投入兵力过少,追求目标过大”。

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俄军确实成功突破,但也仅限于此俄北方进攻集群止于基辅城下,东北集群则止于苏梅和哈尔科夫;东部集群则一直并未前进多远,同乌军在斯拉维扬斯克、伊久姆等地纠缠;南部较为顺利,夺取了赫尔松,但也在无法继续突破,同时还遇到马里乌波尔这种易守难攻的要塞。

这里我们不妨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即俄军投入足够的兵力去执行这次“特别军事行动”根据各种资料评估,不计算战略预备队,乌在北部、东部和南部防御圈地面总兵力约25-30万人(预估数字,不一定绝对准确)孙子兵法谋攻篇云:“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因此,俄军至少需要有乌军2倍兵力,即50-60万人,同时辅以空中优势,才能较为顺利达成目标,但是实际仅有20万人如果有足够兵力,那么俄军在打开突破口之后,北线继续在基辅方向牵制北部防御圈乌军及其战略预备队,东北线一部在苏梅、哈尔科夫牵制当地乌军,南线一部在快速夺占赫尔松、围困马里乌波尔后,东北线和南线俄军主力应继续向北、南相向突破,同俄东部集群合围乌军精锐——部署在利西昌斯克、伊久姆、北顿涅茨克和斯拉维扬斯克顿巴斯守军,即采用“北线牵制、东北线和南线牵制突击、东线正面突击、东北线和南线主力接续侧翼后方合围”的战法。

如能成功,那么俄军东部集群就如同“铁砧”,突破的东北线和南线俄军主力如同两把“大铁锤”,乌军则如一个熟透的“核桃”,恐难逃投降或被全歼的命运在消灭乌军顿巴斯守军后,俄东部集群,东北线、南线主力则可腾出大量兵力,再次以优势兵力实施“纵深突破”,围歼哈尔科夫和苏梅地区的乌守军,同时一部向基辅突破。

如再次成功歼灭乌守军,由于其精锐力量大部靠前部署,可谓是大势已去当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战场情况迅速陷入胶着“第一梯队只能在战术层面完成任务,如果不能发展成功,那么突破口很快就会关闭,第一梯队所取得成果也会消失。

在进攻者耗尽自己的力量时,除了在进攻线上留下一个腹状突起外,什么也不会留下”情况也确实如此,由于不能继续投入兵力,俄除了在乌防线上留下几个突出部,无法继续发展成功,困在基辅、苏梅、哈尔科夫、伊久姆、马里乌波尔等地,攻不下城,撤退又不甘心,战局彻底陷入胶着。

总结一下,俄军选择“大纵深突击”战法并没有错,以自己纯熟于心的理论再次应用到战场也在意料之中,但纵深突破必须具备兵力优势,有足够的力量突破作战,摧毁敌方的抵抗,否则就是白费力气而且,大纵深战役理论要求分为两个梯队——进攻梯队和突击梯队,前者进行突破,后者负责在整合战术纵深实施打击,但是从实际情况看,俄军似乎只有进攻梯队,突破后行动便停滞了。

另外,俄军为适应未来战争而探索的“营战术群”编组,同源于二战前、成熟于二战的大纵深战役理论匹配度不高,“营战术群”关键问题是投入兵力不足,“营战术群”适合快攻快进,以优势火力歼灭敌核心战力这里面,我们也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合成旅、合成营模式。

我认为在新疆这种疆域广阔的地区,保持合成师是完全必要的现在看来,隶属于陆军的新疆军区部队,北京卫戍区部队保留了一定的合成师、警卫师是完全有必要的从乌军角度来看,在面对俄军突破时并未溃逃,而是退入城市,收缩防线。

主要原因有一点:一是作为前苏联国家,俄军的打法给乌军“似曾相识”感觉,面对熟悉的事物则不至于过分紧张害怕;二是以美为首西方将俄军准确情报提供给乌军,使其得以成功调整部署应对突破当然,乌军也并非一昧防守不出,在摸清对方弱点之后,部分兵力化整为零,使用西方援助的“标枪”、NLAW、“毒刺”等单兵武器,以小分队游击战不断袭扰俄军,以扰敌疲敌、切断补给,积小胜为大胜。

这一阶段,乌军总参谋部对于前线部队指控能力不足,除固守城市外,不存在大规模机动防御,以小分队破袭为主,但即便是这样俄军进攻依然停滞了可以说在这一阶段,乌军的战法——小分队游击相对大纵深突击占据上风本来国境外作战就缺了地利人和,加之还要维持漫长而脆弱的补给线,所以继续战场的胶着状态明显对俄军不利。

从当时情况分析,可采用两种方法走出困境:一是全国动员,大规模增兵,将大纵深突破战役理论贯彻到底,以全歼乌军精锐为目标这一方法明显与政治目标不符,俄原意是增加战略纵深,这种方法伤筋动骨,正中美西方下怀,基本可以放弃;二是改变战法,以适应新的战场环境。

经过一段时间拉锯和思考之后,3月初俄军高层选择收缩战线,放弃攻击基辅、苏梅和哈尔科夫,聚焦马里乌波尔和顿巴斯从行动顺序上看,则是先夺马里乌波尔,再打顿巴斯决战基本原则就是集中优势兵力,让投入兵力同战场目标相适应。

2、俄逐步蚕食夺优势,乌疲于应付损失大从俄收缩回撤开始,俄乌冲突进入第二阶段受制于兵力不足,根据具体战场形势,俄军基本放弃了大纵深突击俄军在这一阶段打法战法,也可从马里乌波尔、顿巴斯之中看出端倪俄以优势兵力包围马里乌波尔后,不急不躁,采用文火慢炖的方式,注重发挥火力优势,逐步缩小包围圈,消耗乌军有生力量。

整场战役历时85天,肃清包括亚速营在内的全部残敌,最后有约2500乌军投降俄军基本打法为“发扬火力、逐屋清扫、缩小包围、全力歼敌”虽说“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但因兵力火力占优,战法运用得当,乌军被围无法得到增援补给,并未出现“城不拔者”的灾难,马里乌波尔也成为俄乌冲突中俄军获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有人甚至认为这将成为这次冲突的转折点,由此可见正确的战法确实可决定战斗结果,并最终影响战争结局。

马里乌波尔之战中的乌军,由于被死死围困,在战法选择上完全失去灵活性,只能被动应付俄军进攻有限的几次突围尝试也全部失败,且人员装备损失惨重现代条件下的城市攻坚战,是全世界军队面临的共同难题从二战时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柏林战役、衡阳保卫战,到车臣战争中格罗兹尼巷战、伊拉克战争中摩苏尔之战,再到今天的马里乌波尔战役,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火力兵力优势,还必须使用正确战法。

马里乌波尔战役结束后,顿巴斯战役随即开始这一阶段俄乌双方的战法体现得最为丰富,也最能反映未来战争特点俄军在复盘总结后,逐步认识到自身火力占优势,情报居劣势的实际,采用“脱离接触、火力洗地、分割包围、逐步蚕食”的战法。

俄军的各种火器,虽然性能并不先进,但是相对于乌军占据巨大的数量优势列宁说过:“数量本身就是一种质量”,这在顿巴斯战役俄乌双方的火力对攻战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据环球时报援引外媒消息报道称,火炮数量上俄军是乌军20倍,弹药量则是乌军40倍。

这还没算上俄军的远程高精度武器和空中优势,另外俄国内还有庞大的库存,军工体系也具备强大的生产能力因此,拼消耗的火力对攻战法乌军支持不了多久,这时必须有外力介入才能有所改变俄军自然对自身优势也有着深刻认识,据英国《卫报》援引一名乌克兰官员的话称,乌军一天发射5000-6000枚炮弹,俄军一天则打5-7.5万枚炮弹。

即便是侦察到的小目标,俄军也会呼叫炮兵火力,而极力避免短兵相接,尽最大可能减少人员损失从媒体对战场情况的报道来看,俄军炮兵基本战法为“无人机侦察—炮兵火力急袭—无人机核查战果”,形成“侦察-打击-评估”闭环,俄军将其称之为“侦察火力回路”,经过演练和实战检验,俄军炮兵对这一战法的运用已经相当娴熟,同时从中也可看出多域作战的雏形。

在以炮兵为主的火力对敌有生力量、装备和工事造成重大杀伤,敌军心士气动摇,补给跟不上的情况下,俄地面部队即出动优势兵力收缩包围圈,采用“围三阙一”方式防止“困兽之斗”,在留给乌军撤退道路上,以逸待劳继续实施火力杀伤。

据环球网报道,乌军精锐空降部队和海军陆战队在从北顿涅茨克、利西昌斯克向谢韦尔斯克撤退途中,俄军不断的轰炸让撤退之路成“死亡之路”北顿涅茨克、利西昌斯克相继被俄联军控制,这是继马里乌波尔后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有人戏称俄军的战法同清末湘军对太平军采用的方法类似,为“结硬寨、打呆仗”,不高明,但非常有效因此,具体战法的选择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研透对手弱点,做到“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大家关注焦点一直在战场激烈的战况上,对于俄军空中力量和导弹等远程火力的关注较少。

事实上,作为作战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俄军占据绝对优势的领域,空中力量和远程火力一直用于“打要点、瘫节点、断补给”,在破击乌军作战体系,保障占据战场主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外,俄军空中力量还要不断追歼乌军空中残余,确保空中优势和地面部队安全。

开战之初,俄空天军的“异常表现让专家困惑”,这支世界排名靠前的空中力量成果寥寥,同北约空军长时间、高密度轰炸反差明显,继而认为其作战理论落后、训练水平低下、高精度武器不足、空地协同配合少等上述原因有些确实客观存在,但也有西方固有的偏见。

首先,从战略目标上看,俄特别军事行动提出的是“去军事化、去纳粹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北约轰炸伊拉克、南联盟、利比亚、阿富汗,基本都是不问青红皂白一炸了之,最后有的甚至成了“去国家化”而乌克兰重要的军政指挥依然在运行,部分关键设施完好无损,这说明俄军在战略方针的指导下选择空袭目标时相对克制(就战争来说,这是妇人之仁);其次,因军费投入问题,俄空天军总体质量同西方存在差距;最后,则涉及到俄军具体战法选择问题,冲突爆发之后俄即开始地面突击,因此以夺取并保持制空权为主,以精打要害目标为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