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感

墙裂推荐新亚月饼(上海新雅月饼)

宁波菜馆甬江状元楼、四明状元楼,四川菜馆大雅楼、蜀腴、梅龙镇,镇扬菜馆新半斋、老半斋,京帮菜馆会宾楼、悦宾馆,河南菜馆梁园致美楼、厚得福,福建菜

墙裂推荐新亚月饼(上海新雅月饼)

 

上海餐饮业历史悠久,早在1260年南宋时,已有本地人开设便饭店1843年开埠以来,国内外各色风味的饭店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许多耳熟能详的上海老字号餐饮店就名列其中今天一起回顾一下上海滩老字号中餐馆的往事,。

看看哪个是你最怀念的味道吧~上海酒菜业概览上海餐饮业历史悠久,早在1260年南宋时,已有本地人开设便饭店1291年,上海建县,逐步发展成贸易港口和漕粮运输中心,人口增加到20多万,餐饮业也随之兴盛明代,在苏州河以北和徐家汇等集市地区,均有酒菜馆开设。

在城隍庙和十六铺一带商业区经营饭菜点心的饮食店摊增至百余户1843年,上海开埠,万商云集,经济飞跃发展,饮食业发展更为迅猛单就酒菜业而言,便从十六铺、城隍庙逐步延伸到广东路、福州路、浙江路、南京路、西藏路一带,继又发展到苏州河以北天潼路、河南北路、宝山路。

除本帮菜馆以外,又增加了不少具有外地各帮风味的菜馆徽帮菜馆其萃楼、大富贵、大中华等率先进入上海,继之而来的是苏州、无锡帮的“太湖船菜”,有大加利、大鸿运等,接着广帮的杏花楼、新雅 、大三元、新亚大酒店等较早在沪经营。

宁波菜馆甬江状元楼、四明状元楼,四川菜馆大雅楼、蜀腴、梅龙镇,镇扬菜馆新半斋、老半斋,京帮菜馆会宾楼、悦宾馆,河南菜馆梁园致美楼、厚得福,福建菜馆小有天、天乐园,清真菜馆洪长兴、南来顺,素菜馆功德林、春风松月楼等等,也都先后来沪,竞相经营。

20世纪初上海街头的小吃摊20世纪20年代,市区约有300家酒菜馆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酒菜业已具有京、广、川、扬、沪(本地)、苏、锡、宁、 徽、闽、湘、豫、潮、杭、清真和素菜等16种中国地方风味特色。

1937年后,酒菜馆增至700多家其中大店、名店多集中在今西藏路、北京路、延安路一带1942年1月,成立川帮菜馆同业会,两年后改名“上海区酒菜馆同业公会”

1932年的西藏路街景,图中可见餐饮店林立为适应消费者需要,厨房业也有发展,除承包商店、工厂、洋行、钱庄等伙食,每天按时送饭菜上门服务外,还就店供应便饭小吃,承办居民婚丧喜庆筵席或派厨工,带上已初步加工好的原料、调料、餐具、工具等,上门服务。

还出现为了客户上门服务的包饭业厨房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酒菜馆装潢趋豪华,菜肴精益求精,金门、南国、康乐、南华、新华、红棉、新都、大东、新雅、杏花楼称为十大酒家新开酒店竞用“鸿运楼”“状元楼”作店名解放之初,上海市区有酒菜馆600余家,从业人员10000余人,营业额2000万元。

改革开放之后,允许个体、街道和各行业经营酒菜馆,全市酒菜馆共有753家,从业人员19144人

1980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编印《上海指南》中的“上海市各地方风味名菜馆一览”表格1984年起,快餐业开始发展1989年,第一家肯德基进入上海1992年,全市酒菜业价格放开当年市区有酒菜馆6565家,从业人员65117人,营业额15.93亿元。

而在市场竞争力度不断加强的大环境下,酒菜馆的价格更趋实惠,本地市民外出就餐的次数也日益增加沪上九彩业老字号老正兴创建于同治年间,本帮菜鼻祖原名为"正兴馆",因冒名者甚多,遂改名为"老正兴"菜馆以河鲜出名。

名菜“下巴甩水”,用太湖乌青鱼下巴嫩肉和鱼尾做成,浓油赤酱,醇厚入味“油爆虾”,用青壳大河虾油汆至金黄,放调料煎熬,壳脆肉嫩汁浓味鲜“青鱼秃肺”,老正兴独创,用鱼肝作菜料,烹制的鱼肝,嫩如猪脑,整块不碎,肥鲜非常。

老正兴历史照片,摄于1920年上海老饭店本帮菜馆,1875年,上海县城旧校场路开业“荣顺馆”,1965年定今名1978年,迁福佑路242号以烹制河鲜和四季时令菜为主,擅长煸、烩、炸、蒸、糟,菜肴原汁原味,汤卤醇厚,浓油赤酱。

看家菜“扣三丝”刀工精细,火腿丝、鸡丝、笋丝均匀,汤汁清冽,口味鲜美梅龙镇酒家川沪融合风味,创建于1938年3月,取名于古典京剧《游龙戏凤》中的一面旗幡原设在威海卫路,1942年迁南京西路1081弄22号。

首创香嫩滑爽、清鲜醇浓的“海派川菜”,菜肴保持川菜酸甜麻辣五味特色,结合沪地口味,突出新鲜醇厚大富贵徽菜馆,初名“徽州丹凤楼”,1881年开设,原址在老西门中华路肇嘉路(今复兴东路)转角处1940年迁址中华路1465号,改名大富贵。

名菜“凤还巢”,用土豆丝、虾茸、鸡蛋等制做巢型,用熟鸡蛋黄镶入鸡茸、虾茸炸成虎皮蛋状,放入巢内,形态逼真,风味独特新雅粤菜馆创建于1926年,原名“新雅茶室”,原址四川北路虬江路口,1932年迁今址南京东路719号。

菜肴品种多,新、奇、异,常年应市的有二三百种名菜七星葫芦鸭、八珍烩蛇羹、脆皮烧鸡、焗酿禾花雀、冬茹炖乳鸽、五彩虾仁、烟鲳鱼、炒鲜奶、烤乳猪、冬瓜盅等

新雅粤菜馆旧影洁而精川菜馆1927年在兴安路创建,1958年迁雁荡路82号今址最初经营云南菜,1937年改营川菜菜肴色艳形美,原汁原味当家菜有干煸牛肉丝、干烧鲫鱼、鱼香菜苔、家常豆腐、生爆鳝片、毛峰鱼片、陈皮牛肉、手抓川味鸡、洁而精串烤等。

绿杨邨酒家创办于1936年,初以扬州菜点享有盛名解放后,以一流的菜点和精湛的服务,名扬海内外推出“百菜百味,一菜一格,清鲜醇浓,麻辣见长”的特色菜肴扬州饭店淮扬菜馆,1950年,江西中路374号3楼开设“莫有财厨房”,烹菜讲究选料、刀工,注重火候,原汁原味,口味淡雅清新,甜咸适中。

1970年,改称“扬州饭店”名菜点有水晶肴肉、莫家干丝、龙眼火腿、清炖蟹粉狮子头等燕云楼由南华酒家创办,初经营粤菜1948年,转营京菜名菜有宫廷菜、仿膳菜、孔府菜,以烤北京填鸭闻名90年代起,增设南北海鲜自选货架,当众加工烤鸭、上台批鸭等。

功德林素菜馆,于1922年,在北京路贵州路口创立扬州风味,选料精细,豆制品自制仿荤食品形态逼真口味清淡、鲜嫩、爽滑名菜有五香烤麸,素料清炒虾仁、炒鳝糊、炒蟹粉、炒鸡丝、糖醋黄鱼、炒腰花、茄汁鱼片、咕咾肉、三鲜鱼肚等。

春风松月楼。素菜馆,经营本帮素菜,兼融京、苏、扬多方风味,大众与高档菜肴。名菜有罗汉斋,素料五香全鸭、走油蹄膀等。另有素菜包闻名。

春风松月楼旧影其他餐饮行业老字号除了酒菜业以外,上海餐饮业中的糕团、面团、粥、油饼馒头、茶楼、熟水就都发展成为自然行业,各自组成同业公会糕团业糕团业分苏、宁两帮苏式常年供应条头糕、定胜糕、寿桃糕、蜜糕、赤豆糕等,冬春以糖年糕、猪油年糕为主,夏季以冷团为主,清明有青团,秋季有重阳糕。

宁式有包馅热年糕团,现做现卖,冬春以宁波年糕为主,夏有糖糕、冷麻团、油氽细沙糯米饺,端午有粽子1943年,“上海糕团点心商业同业公会” 成立五芳斋点心店1858年创建,以苏式五色糕团知名,选用芝麻、玫瑰、桂花、松花、薄荷5种香料和糯米制成,所以店名取为“姑苏五芳斋”。

最兴旺时五芳斋点心店在上海河南路、西藏路、苏州等开设了五家分店五芳斋用料讲究,操作精细,糕团软糯甜适中,“船点”形状逼真,四季有应时品种兼营面点、菜肴

五芳斋旧影,1910年摄沈大成糕团点心店1880年,在湖北路福州路口建沈大成粥店,1924年迁今址,改今名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外形美观名点有粢饭团、方糕、条头糕、寿桃糕、定胜糕等,太白拉糕色泽晶莹如冰石,酒香浓郁,甜糯适口。

兼营面点沧浪亭点心店1950年,建于重庆南路122号,1957年迁老重庆中路淮海中路口今址以经营苏州特色面点、糕团,而被人称为“上海姑苏特色面点”、“糕团第一店”深受上海人的喜爱,名噪海内外,早年京剧大师梅兰芳演出结束后,也曾来他家食用。

应时品种有春节糖年糕、百果松糕、猪油年糕,夏季茯苓糕、方糕、炒肉团子,中秋鲜肉月饼等90年代,增加可可拉糕、白脱咸味糕、柠檬素油年糕等名品面点以三虾面、葱油开洋面出名

沧浪亭点心店旧影,牌匾上依稀可见“沧浪亭”三个字鲜得来排骨年糕店云南南路38号,1951年设店传统工艺手工操作,做出的排骨年糕洁白细腻、鲜糯可口、肥而不腻由于价廉物美、就餐方便,深受广大食客的欢迎,遂以食客的赞语“鲜得来”引为招牌。

面团业初有馄饨、汤团摊,摊主肩担走街串巷1928年,成立“楚北旅沪面业公会”,1930年改为“面团业同业公会”面团业分3帮徽帮有汤园、各色浇头面、汤炒面、馄饨等点心,汤团花纹粗,有芝麻、鲜肉、玫瑰、薄荷、豆沙、虾肉等品种,个大、馅多、皮薄,吃口软糯。

湖北帮有汤团、阳春面、小馄饨、菜肉馄饨,汤团花纹清楚,皮薄、馅多,价格低廉宁帮主要有宁波汤团,细巧甜香为特色乔家栅有上海乔家栅和乔家栅食府十大名点:汤团、擂沙团、粽子、猫耳朵、松糕、八宝饭、虾仁月饼、香糟田螺、面筋百叶、三鲜碧子团。

1884年地图上可见乔家栅的大致方位四如春1929年建,经营徽帮汤团、馄饨面食汤团馅佳,加工精细,尤以芝麻汤团花纹细巧、甜香糯俱佳闻名50年代,首创蒸拌面,以卫生出名初在瑞金一路15号,后迁至今址普陀区石泉路近镇坪路。

美新汤团店在陕西北路105号,1937年建,经营宁波猪油汤团,光洁糯滑,皮薄馅足,入口即化粽子、八宝饭也非常有名油饼馒业油饼馒业经营的食品主要有两类,一类以生煎、蟹壳黄、小笼包、汤包、牛肉汤等为主,为上海特色点心。

一类以大饼、油条、豆浆、粢饭糕、油饼、脆麻花、老虎脚爪等为主,有南京、镇扬、丹阳、盐城、黄桥、泗阳、河南等派别1951年,成立油饼馒业同业公会大壶春1932年建,专营生煎馒头、蟹壳黄、牛肉汤馒头圆整饱满,包捏均匀,底板金黄,皮薄馅多。

四川路汉口路路口的转角处的大壶春吴苑饼家1935年开设,经营苏式酥饼、蟹壳黄、生煎馒头,设电话订货、送货上门业务以虾肉生煎皮薄、馅大、汁多、味香闻名王家沙创设于1945年5月,地处南京西路王家厍(shè),经营各色中西点心及卤味小吃。

其蟹粉生煎馒头、虾肉馄饨、豆沙酥饼、两面黄(炒面)有“四大名旦”的美称南翔馒头店1900年开设长兴楼,后改今名蟹粉小笼形似宝塔,收口如鱼唇,上桌时口溢蟹黄油,色香味形俱佳粥店业粥店业主营白米粥、粥菜,兼营客饭、面点、豆浆,花色粥有鸡汁粥、桂花赤豆粥、白糖莲心粥、鱼生粥、皮蛋粥等。

1937年,成立“粥店商业同业公会”

20世纪30年代上海街头的流动粥摊小绍兴鸡粥店1941年在云南南路大东新旅社门口设小绍兴鸡粥摊,应市白斩鸡、鸡粥1979年6月在云南南路恢复经营白斩鸡、鸡粥、全色血汤1982年,恢复小绍兴鸡粥店1984年,扩大经营面积,1992年翻建为十开间六层楼,改名小绍兴酒家。

小绍兴的白斩鸡是沪上名菜,选用特定鸡场饲养的浦东三黄鸡鸡皮金黄,肉洁白,皮脆肉嫩味鲜,肥而不腻,配有自制调料茶楼业1855年,上海城隍庙湖心亭开设“也是轩”茶楼,后改称“宛在轩”,俗称“湖心亭”1862年,在郑家木桥北堍开设松风阁。

1876年,福州路开设三层高的阆苑第一楼,1907年上海县城隍庙九曲桥旁开设春风得意楼,这两处沪上最大的茶楼,均可容客千人以上

春风得意楼旧影1936年,单城隍庙地区就有茶馆10家,且顾客各不相同——赏乐园以养鸟客为主,桂花厅以居民茶客为主,乐圃阆以赛璐珞、骨牌商茶客为主,东楼以摊贩小商茶客为主,玉液春以工匠、货郎茶客为主1939年,天潼路703号东方茶楼业主发起组织“茶楼业同业公会”。

上世纪初茶楼内景,摄于1917年湖心亭茶楼。豫园路257号,豫园荷花池中央。上堂供应高档名茶,下堂供应中档红绿茶,清晨供应大众茶。

19世纪末的湖心亭茶楼一乐天茶楼。原址在南京东路613号二楼,1917年建,设百余张茶桌。1966年改为饭店。

一乐天茶楼,约摄于二十世纪30年代编辑:顾晓菁信息来源:上海发布杨浦区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