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感

原创组织机构代码查询(医院组织机构代码查询)

近日,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发布了“卫生机构分类与代码》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显示,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卫生健康行业统计管理,提高卫生健康统计工作质

原创组织机构代码查询(医院组织机构代码查询)

 

近日,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发布了“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与代码》征求意见稿”(意见向原文附后,以下简称意见稿)。

意见稿显示,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卫生健康行业统计管理,提高卫生健康统计工作质量,国家计划对卫生机构(组织)编写共计22位数字、字母的唯一法定代码据了解,这一法定代码主要由9位组织机构代码和13位机构属性代码组成。

机构属性代码由行政区划代码(6位)、经济类型代码(2位)、卫生机构(组织)类别代码(4位)和机构分类管理代码(1位)四部分组成

其中,“机构分类代码”将对标医疗卫生机构的营利、非营利类型代码1表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代码2表示营利性医疗机构,而代码9表示其他医疗机构这项编码制度的确立,或许意味着,包括诊所在内,未来每一家医疗机构都将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接受全国统一的统计、监管、信息化管理。

有业内人士反映,如今我国医疗机构数量几乎再以每日6-7家的速度增长,呈现蒸蒸日上的蓬勃态势但与此同时,一些“傍名牌”,注册名称和现用名称不一致的医疗机构也很多这次国家“代码”政策的出台,某一程度上,也将方便有关部门对于医疗机构命名的保护与监管。

往远处想,甚至可能是强化溯源检查,进一步完善市场退出机制的前兆在代码制度下,优秀的医疗机构可以得到保护发展,而存在不良执业行为的医疗机构则更容易被查出“猫腻”,记入医保监管、企业信用之类的“黑名单”

过去十年间,中央财政投入70余亿元,支持1700余个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覆盖全国300余家三级医院18日,国家卫健委公布《“十四五”国家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宣告在未来五年期间,一批核心专科、“短板”专科、关键领域技术创新相关专科的建设计划。

规划顾及我国专科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状况,强调要根据各地疾病谱和临床专科能力基线情况来建设专科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是提升医疗技术应用能力,推动技术创新转化;二是优化医疗服务模式,积极吸纳先进的诊疗理念,积极推动智慧医疗体系建设;三是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十年投入70亿,专科能力发展仍不足规划指出,“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由中央财政投入70余亿元,支持了1700余个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覆盖全国大陆地区的300余家三级医院通过持续的支持和建设,我国临床专科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不过,我国专科建设仍面临挑战,临床专科能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与“十四五”时期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适应:一方面,专科资源分布不平衡从地域上看,优质专科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省份和省会城市,中西部地区和非省会城市专科服务能力发展不足。

从专科层面看,部分专科基础薄弱、发展迟缓,整体医疗质量、技术水平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要,特别是康复、病理、精神、儿科等专业另一方面,医学前沿跟进不够,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的能力不足,进入不到国际第一梯队,特别是解决新发重大卫生健康问题的能力不足,集中表现在。

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传染病等相关专业“核心”“短板”“创新”专科要重点建设规划指明了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主要方向:一是建设国际高水平临床专科,二是普遍提升主要临床专科能力,三是促进临床专科能力均衡发展,四是补齐薄弱专科资源短板。

在“工作任务—国家层面”一节中,规划列出表格,具体指出了在“核心”“短板”“创新”三个方面的专科建设规划首先是加强核心专科能力建设,要根据我国居民疾病谱,选择致死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相关专科。

进行普惠性建设,保障相关项目全国各省全覆盖,进一步扩充优质医疗资源,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二是补齐专科资源短板根据近10年来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基础,结合近5年来患者跨省异地就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特点,针对不同地区群众就医需求较高的部分专业加强建设,特别是人口较多且既往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较少的省份。

重点支持各省针对性加强心血管外科、产科、骨科(含手外科、脊柱外科)、麻醉、儿科、精神科及病理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平台专科建设。

三是推动关键领域技术创新结合国际发展前沿,根据我国未来疾病诊疗领域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支持相关专科在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再生医学、精准医疗、脑科学、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等关键技术领域进行创新,通过与大学、研究单位合作等形式加强复合型创新团队建设,争取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形成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技术,推动相关专科能力进入国际前列。

各地实施临床重点专科“百千万工程”规划决定,“十四五”期间,由中央财政带动地方投入,从国家、省、市(县)不同层面分级分类开展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实施临床重点专科“百千万工程”具体而言,在国家层面,每年至少支持各省建设150个;在省级层面,31个省份每年合计支持至少1000个;在市。

(县)级层面,“十四五”期间31个省份累计支持至少10000个地市级和县级临床重点专科能力建设项目此外,根据各地疾病谱和临床专科能力基线情况,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重点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相关专科能力建设,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重点加强消化系统疾病、外科创伤性疾病等相关专科能力建设。

原则上,各省每年按照100-150万人口匹配1个省级专科建设项目;各地每年按照70万人口匹配1个市(县)级专科建设项目,不足70万人口的县(区)“十四五”期间至少保障1个项目据悉,规划将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建设、统筹规划、统一部署”的原则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建设责任。

国家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在项目建设期末,首先由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进行初步评估,评估合格项目报国家卫健委复核,复核评估合格的项目认定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并挂牌以下是“意见稿”全文:《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与代码》征求意见稿

来源:药政声明:邯郸健康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号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