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感

学到了萨莉亚(萨莉亚意式餐厅加盟多少钱)

我之前一直以为萨莉亚是一家美国餐厅。因为山姆大叔总爱把意大利人的玩意儿搞各种平替,从必胜客到星巴克,然后以高超的营销技巧包装成所谓的“生活方式”

学到了萨莉亚(萨莉亚意式餐厅加盟多少钱)

 

我之前一直以为萨莉亚是一家美国餐厅因为山姆大叔总爱把意大利人的玩意儿搞各种平替,从必胜客到星巴克,然后以高超的营销技巧包装成所谓的“生活方式”直到最近我才发现,萨莉亚居然是日本人开的,尽管我和同事已经在里面吃了好几顿,竟没有发现一丁点日式元素。

相比之下,无论必胜客还是星巴克,尽管都披着意大利美食的外衣(星巴克早期主打意式咖啡),你依旧能感受到浓浓的美利坚风格温馨的室内装修,花里胡哨的组合套餐,还有为亲子活动推出的各种玩具周边,愣是把快餐店吃出了迪士尼的味道。

但萨莉亚很低调,它最大的杀手锏没有别的,就是便宜必胜客的客单价在70—80元,萨莉亚才35元,和肯德基麦当劳差不多但问题是,35元的肯德基与麦当劳连温饱都勉强,35元的萨莉亚却能把你吃撑更绝的是,萨莉亚还卖葡萄酒,定价才36元。

不管好不好喝,先干为敬萨莉亚最近很火,因为它去年的经营业绩魔幻的2022,整个餐饮业被整得死去活来,萨莉亚却逆势上扬,去年下半年营收和利润率增长30%,股价更是创出五年来新高目前萨莉亚总共有1500多家门店,日本1000多家,中国400多家,新加坡29家,而且不开放加盟,只有直营。

看到这,日本人的做派依稀可见:保守、低调,最关键是抠门。抠门,是萨莉亚闷声发大财的秘诀,也是它基业长青的关键。没错,这家日本企业已经活了56年。

1直至上世纪末,大家对西餐的认知仍旧是仪式化的,因为多数人没有正儿八经吃过高档的陈设,摇曳的烛光,悠扬的古典乐,就像英剧《唐顿庄园》那样,西装礼服,绅士淑女,四目相对,连杯盘的摆放都极端讲究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在西餐厅撩妹,证明你大概率已经混出了人样。

从明治维新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人对西餐的认识大体就是这样,不管你是真精英还是伪中产,西餐厅对日本人而言,就是一张圈层的入场券持这种认识的人,当然也包括萨莉亚的创始人:正垣泰彦正垣泰彦大学时代学的是物理,后来阴差阳错地爱上了餐饮,最后干脆退学专心开店。

最初正垣泰彦想把萨莉亚打造成一家高档西餐馆,店面精致豪华,全是昂贵菜品,吸引有身份的中产慕名而来但现实很快给他浇了盆冷水正垣泰彦急了,是不是自己的西餐不对胃口?于是他开始了“本土化”改造,包括引进日本料理和烧烤,用更多的品类吸引顾客。

然而生意依旧没有起色,混合东西方菜品,反而让萨莉亚显得不伦不类,既不高档,也不便宜,在顾客心中没有存在感背后的根源在于,萨莉亚最初的门店开在千叶县的一座菜市场里,这个选址决定了萨莉亚不可能走高端路线因为萨莉亚的竞争对手不是别的餐厅,而是菜市场摊贩。

你的食材都是从摊贩那儿买的,价格多少,顾客都一清二楚他们平时也从菜场买菜,凭什么愿意多花冤枉钱,去吃以同样食材做的“高级货”呢?再说了,有谁撩妹会选择去菜市场?即便拖家带口周末聚餐,也得挑个像样的商场啊。

正垣泰彦无奈接受现实,除了降价,别无选择起初降价30%,还是无人问津,然后是50%,依旧门可罗雀,最后咬咬牙,直降70%,顾客如潮水般涌了过来经过一番折腾,萨莉亚终于找到了生存之道,那就是:低价从此萨莉亚有了个响亮的外号:穷人的西餐。

自1996年起,日本陷入经济危机,市场寒冬下,餐饮业遭受大洗牌当餐馆陆陆续续倒闭的时候,萨莉亚却在这段时间里大举扩张,从1998年到2003年,萨莉亚的规模以每年新开100家店的速度疯狂增长2003年,萨莉亚进入中国市场,在上海开了首家门店。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即使在经济最不景气的时候,走低价路线的萨莉亚仍保持着20%的利润,展现出强大的穿越周期的能力不仅如此,萨莉亚仍嫌自己贵,还在继续降价近三十年的时间里,萨莉亚中国餐厅的焗饭价格从30元降至18元;意大利火腿从36元降至18元,如此高的性价比,把整个西餐行业都给卷麻了。

当日本步入老龄化与少子化社会,正垣泰彦却认为,萨莉亚的核心定位始终是家庭餐饮,他希望更多人来萨莉亚聚餐,而不仅仅是吃一顿“快餐”所以萨莉亚的套餐以量多实惠而闻名,给餐厅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气萨莉亚能有如此超高的性价比,只能证明一点。

这是一家对自己够狠的企业狠人都爱整活,对萨莉亚而言,最好的整活方式就是把成本往死里压榨2萨莉亚是怎么做到的?首先从选址开始萨莉亚从不选择高档购物中心或商业街,宁可把店开在犄角旮旯处,早期在日本的时候,萨莉亚大多选择在偏远的地方开店。

即便来到中国,萨莉亚也很少选择市中心的大型购物中心,而是在不太知名的商场落脚,既获得了稳定的流量,也能节约一大笔租金萨莉亚的装修不值一提,除了low,你可能无法用别的词来形容有时候萨莉亚甚至会直接沿用上一家餐厅的装修,这样又把装修费给省了下来。

其次来自食材萨莉亚所有食材原则上全部自产自销它在全球总共有七家工厂,其中六家在日本,一家在澳大利亚前者提供基本食材,后者提供肉类与乳制品进入中国之后,考虑到地缘与政策等原因,萨莉亚才不得不与第三方合作,包括一家上海公司与一家内蒙古企业,分别为萨莉亚提供乳制品和肉制品。

但无论你与谁合作,基本宗旨都不变,那就是抠所以做萨莉亚的供应商,大概率不是一件幸福的事由于农产品价格会不断波动,萨莉亚会提前与农户签下协议,在未来5—6年内以约定的数量与价格采购,这就避免了农产品供应的不稳定性,也让萨莉亚的采购成本相对固定了下来。

除了在供应端发力,萨莉亚在提升经营效率上更是无所不用其极衡量餐饮店经营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翻台率,而翻台率取决于上菜速度萨莉亚的翻台率堪称业内一绝如果你在萨莉亚点15道菜,只需10分钟就能把菜上齐在日本萨莉亚餐厅,每位顾客平均的逗留时间只有15分钟,比麦当劳肯德基都要短。

萨莉亚能保持高翻台率的原因,首先来自它的中央厨房萨莉亚是最早引进中央厨房模式的西餐厅,所有原料先在中央厨房加工,然后做成半成品送往各门店有了中央厨房,萨莉亚就有了统一的采购方式由于采购量大,对于上游供应商享有一定的议价权,可以把采购价给压下来。

中央厨房还节省了门店的后厨面积通常情况下,连锁餐饮店的面积至少要250㎡,留给后厨的至少得60㎡而引进中央厨房之后,门店面积仅需150㎡,留给后厨的面积则减少了三分之一另外,由于后厨程序变简单了,厨师人数与加工时间也相应减少了。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萨莉亚在后厨环节还进行了一系列改善,比如使用专门的番茄切割机,一秒钟就能把番茄切好还有加热速度奇快的铝热锅,比普通铝热锅的加工时间减少了三分之一除了以上这些,萨莉亚还会通过改进产品来节省时间和空间。

比如招牌意面,最早采用的是干面,这种面需要专门的设备烹煮,不仅耗时且出品也不稳定于是萨莉亚将干面改为冷鲜面,只需很短的时间加热,而且不再需要煮面设备,进一步为门店节约了成本在压榨生产成本的同时,萨莉亚也在绞尽脑汁提高服务效率。

理工男创办的萨莉亚玩不了情调,可计算起人效来却比AI还要精明日本萨莉亚服务人员有一个恐怖的指数,叫做每秒价值,即员工每秒钟值多少钱经测算为0.22日元按照这个标准,如果每个服务员每天能节省10分钟,一年能为公司节省157亿日元。

为此,从后厨到服务员,萨莉亚对所有工作人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比如服务员上菜不能用托盘,直接用手端菜因为托盘的效率并不比手更高,而且还得花钱买,使用托盘的服务员得花26.8秒端一盆菜,而不用托盘的服务员只需18.2秒。

为了节省清扫的时间,萨莉亚还推出了一种特别的拖把,拖把上装有自动加水器,这样就不用工作人员来回打水了对拖地的方式,萨莉亚规定必须用U字形,以避免重复劳动哪怕在最上游的收割环节,萨莉亚也把降本增效发挥到了极致。

农业收割费时费工,萨莉亚直接把卡车开到农田里,哪怕毁掉一部分种植面积,也要把效率提升上来把车子开进农田,是为了让农民完成收割后不必进行预包装,而是直接由车子运往工厂,这样又省了一道环节为了提高农民的工作效率,萨莉亚对他们在田间地头的劳作也有详细计算。

干了多久,干了多少活,甚至连弯腰的频率和幅度都被记录在案,只为让他们的动作更快一些!从以上这些细节中,你应该能感受到一家日本企业变态的掌控力把成本抠到每一根毛细血管,把效能精确到每分每秒,不允许你有丝毫浪费和多余的动作,从头到尾,由内而外,萨莉亚把自己打造成一台效率收割机。

这哪里是萨莉亚,分明是餐饮界的丰田啊!没错,萨莉亚成功的背后,是日本精益制造的辉煌,它曾令日本傲视全球3总有人问,萨莉亚学得会吗?表面上看,萨莉亚的作业很容易抄在B端,体现为封闭式供应链、中央厨房、以及从后厨到服务的大量简化操作。

在C端,则通过降低客单价+提高翻台率+聚焦核心大单品,最终成为领域里的品类杀手但问题在于,这样的总结很容易掉进了一个陷阱,那就是刻舟求剑萨莉亚有这些优势都没错,但它们的形成与积累却离不开时间与机缘巧合举个例子,萨莉亚很少打广告,在日本开店都喜欢开在偏僻的地方,当时也没有外卖平台,这种开店策略在今天看来不啻于自杀。

那为什么萨莉亚的生意非但不差,还越做越好?最关键的原因来自于三点第一点前面已经说过,日本经济萧条,大家勒紧裤带过日子,消费降级,客观上为萨莉亚这样的廉价西餐带来了庞大的需求而且那个时代意大利菜并不普及,少数餐馆价格昂贵,一般人根本吃不起。

而萨莉亚的价格优势又颠覆了人们对西餐的认知,以至于几乎不用打广告,也不需要在市中心开店,就能吸引大批顾客最后还与萨莉亚的基因有关,萨莉亚是一家诞生于菜市场的意大利餐厅,对来自供应链的压力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这也迫使萨莉亚之后不断加强供应链建设,确保将核心资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是特殊的环境与时代,为萨莉亚提供了成长的土壤萨莉亚的成功,让我想起了另一则被人津津乐道的案例——丰田丰田车当年杀遍全球,据说就是由先进的生产方式决定的丰田车厂在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提高效率方面令全球车企望其项背。

自那以后,美国人、中国人、韩国人,甚至德国人纷纷去丰田车厂学习,想从中习得丰田成功的秘诀结果他们却发现,即便把丰田车厂的操作规范全部抄下来,把丰田的工程师高薪挖过来,自己和丰田的差距还是那么大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因为决定丰田生产效率的,不光是那些看得见的操作流程,还有特殊的生产环境比如丰田的供应商大多集中在丰田工厂附近,他们与丰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还交叉持股,可随时随地响应丰田的要求即便是丰田生产方式本身,也不是你全部抄过来就能学会的,因为它本身也经历了漫长的迭代,有无数细节难以言说,连丰田自己人都讲不清楚。

所以,倘若你一味用“便宜”或“效率”来概括萨莉亚的成功,你充其量只能看到它的一面而它的另一面,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那是岛国工业的骄傲,内卷社会的高效,以及广大‬穷‬忙‬族‬廉价的快乐卷不死的萨莉亚,还将继续一路狂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