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随感

硬核推荐东郊记忆(东郊记忆景点简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成都工业被人戏称为“三根半烟囱”:第一根,启明电灯公司;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硬核推荐东郊记忆(东郊记忆景点简介)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成都工业被人戏称为“三根半烟囱”:第一根,启明电灯公司;第二根,造币厂;第三根,军火厂;还有半根是火柴厂。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成都被确定为全国8个工业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定位是:四川省省会,以精密仪器、电子、机械及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通过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的在建或建成,推动成都走上现代工业城市的发展道路。

建设者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当时还是一片荒芜的成都东郊,内心涌动的激情和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让他们在圣灯寺、跳蹬河、八里庄、十里店一带扎下根来,这片沉睡多年的土地随即变成了热火朝天的大工地。

成都量具刃具厂、红光电子管厂、西南电子管厂、锦江电机厂、新都机械厂、成都车辆厂、成都无缝钢管厂、四川化工厂、川棉一厂、四川制药厂、成都制革厂……先后入驻成都东郊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大工业建设初期主要是靠苏联援建,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电子工业占9项,其中4项落户在了成都东郊,即当时的红光电子管厂。

1958年,红光电子管厂建成投产建厂时虽仅有一个维修车间和一个库房,但它却是我国最大的显像管玻壳生产基地中国首支有电子工业“原子弹”之称的彩色显像管、研究“两弹一星”使用的仪器屏幕均出自红光电子管厂可以说,红光电子管厂代表着成都工业文明和城市发展的速度与水平,是整个城市的焦点、成都人民的骄傲。

该年,420厂也落户成都东郊该厂生产的涡喷6发动机,是早期我国空军主力战机的心脏,也是著名战机歼6的动力核心出于保密,后来我们熟知的新都机械厂、420厂和77号信箱都是指420与420厂同步的还有132厂,420厂造飞机发动机,132厂造飞机。

作为156项苏联援建重点工程之一的锦江电机厂也于1958年12月工厂正式投产 我国第一部测高雷达——B43测高雷达便出自于此之后锦江电机厂的雷达在击落美制U—2、P2—v侦察机的战斗中也是屡建奇功

成都量具刃具厂,从建成始就是成都的明星企业,在老成都可谓家喻户晓,生产的量表、仪表、钻头、切割设备在工业各领域中被广泛采用1958年,中央领导视察刃具厂之后,中央领导进厂经过的西侧门被命名为“幸福门”多少年后,这里一直是年轻人见证爱情,收获幸福的胜地。

该厂也因此一度成为成都的骄傲,谁家如果有人在刃具厂上班,那可是特别有面子的一件事【1】仔细想想,成都这地方虽然看着慵懒、随性,实质却具备气势凌人的个性一旦国家面临求生存、求发展,需要它挺身于时代潮头时,它自会发出尖锐凌厉的呐喊。

二厂房的优势在于高挑的层高、可自由分割的空间、不可复制的时光印记、以及历史造就的独特区位属性多少年后,成都东郊这些以红光电子管厂为首的完成了历史使命的老厂区,摇身一变成为了守护和传承城市发展记忆,成都工业人抚今追昔、感慨巨变的怀旧地。

设计者们给它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东郊记忆名字通俗易懂,我无意考证它的出处,但却在意它的现在即你今天在这里看到的一切:老车间、水塔、烟囱,甚至一棵老树……这些跟事物本身的质量都已无关联,却与人有关人只能活在“当下”,成都东郊所有的过去都已成为“回忆”。

所谓东郊记忆实际上就是个园区,占地282亩,以原红光电子管厂旧址为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理想的记忆园区总是会有这样的特质:都是些早已湮没在久远时光里的屐痕,你却在其中屡见创作者的才华与诚意它们指示着园区的来路,也更显园区的初心。

你一遍一遍地走着看着,它也就不断地吸引着如是想的同好者一小时两小时或者时间更长,大家都愿意挺到最后可以说我就是一被吸引到园区的同好者那是个冬日的上午,冬日的阳光淡淡的,舒舒的,不带一点暴戾地洒在身上,给人一种酥麻的快感。

从西大门入,怀旧与时尚相结合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满是铁锈的圆形高炉上方站立着挥手向前的乐团指挥,然后适时推出生锈的铁管、传送带、炉渣……这种光怪陆离的视觉效果有种转化能量的力量,它竟然使附近一黑色老墙上几行原本凛厉紧锁的白色大字“干部警示录……终端的问题就是领导的问题,看不出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温柔妩媚了几分,似乎受到一股强大磁场的吸引,跟着一起永不疲倦地凝望着园区里曾经发生的一切。

跨度24米、高16米的大车间,被改造成了影院和剧场;直径16米的氢气罐被打造成了视听空间;多夹层、多管道的厂房,化身为艺术展示殿堂;烟囱、传送带、锅炉也改造成为音乐酒吧的组成部分……绕行其间,随处感觉置身于一巨大的文化遗址中。

我突然想起“沉浸”这个词沉浸在老时光中如同某种器物:一盘石碾,一坛陈酒,染坊上空飘扬的蓝底白花的蜡染布匹,或者,一幅刻在石崖上的岩画在今天这样一个速朽的、快得让人不能喘息的时代,能有这种浸润,奢侈!

火车头广场是园区内工业气息尤其浓郁的地方:一台蒸汽机车拖着几节绿皮车厢,静卧在黑褐色的铁轨上,仿佛随时都会鸣笛向前顿时,一种有岁月痕迹的深灰,古朴、厚重、沉静,仿佛能闻到年深日久的青苔的味道再次扑面而来,。

待进到了车厢里,却又发现这里原来是一个可以品茗小酌的闲情之地。“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每一台设备、每一个零部件都是成都东郊工业人青春与汗水的见证。”

三能发出这种感慨的人中老陶算一个缘于他原来供职的四川省机械化施工公司就在成都东郊的十里店,地质学院旁边,公司后面是成都车辆厂……甚至他曾就读过的技校也在此老陶慢条斯理地和我唠扯这些他当年度过了一生中最青春、最美丽年华地方的陈年往事时,狠狠地吸了口手里的烟,嘴里呼出阵阵白雾的哈气。

老陶下车,深呼吸然后在一“歼5教练机”的铭牌前伫立良久,抚着旁边的机身,若有所思地跟我说,“这架教练机可是个宝贝呢,中国造出的第一架歼击教练机,曾长期作为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的表演用机……”随后话头一转,问我:。

“你知道132厂是什么人建的吗?”“不知道!”“就是我们公司我老爸当年从沈阳来川,正好赶上建132对了,机司那几位响当当的、建人民大会堂时被任命为青年突击队起重班班长的赵元忠和铆工班班长郎滨生等,他们也参加了。

”“整个132厂未必都是你们机司建的?”“那当然了,我老爸说当年成都东郊工业区开建时最急需的就是机械化吊装设备,而这种设备仅四川省建筑机械化施工公司才有你想想看,工业厂房的高度一般都在五米以上,是个什么概念?像你这种只知道住房而不知道建房的人应该无法想象吧,简单说,机械化吊装设备在当时的作用就是今天的机器人……”。

颇有点卖弄意味的老陶一扫刚来时的落寞,说到四川省建筑机械化施工公司时,有意在“机械化”三个字上做了些停顿……老陶就是在这一特殊环境下如无花果树一样悄然地成熟长大无论耳朵里灌入的,还是眼睛看到的,不仅仅是132厂,跟成都东郊的所有企业都有关。

“因为我大爷(东北方言:父亲的哥哥)就是沈阳飞机厂的技术人员,132建厂时很大一部分职工来自沈飞。132厂建成后,我大爷便经常往来于沈阳和成都两地……”

傍在这架飞机旁不停地跟我絮叨的老陶就像一老座钟座钟年代久远,零部件似乎都已老化,每说出句旧话,就像一次报时先是艰涩地发出一阵吱吱嘎嘎的噪音,然后才颤抖着撞响一成不变的时辰当啷当啷的沉重而混浊的声波像教堂钟声一般荡漾开来,园区的气氛便默契地冷却和肃穆了下去。

我知道那曾经是让他安心、安静和心生愉悦的日常。

他太熟悉这片奔波了几十年的土地他熟悉它们就像熟悉自己的呼吸他知道红光电子管厂生产的示波器和显像管会在什么时间送去质检;他知道量具刃具厂的钻头什么时候开钻;他还知道无缝钢管厂生产出的钢管为什么能做到无缝隙;他甚至伙着一群玩伴去。

量具刃具厂幸福门,窥视从门里走出的青年男女……车间里透出的轰鸣声,和他的生活密不可分。也因此,老陶的身上,总是机器的味道远多于其他气息。

今天的成都,在老陶眼里变陌生了“我对道路、方向、门钥匙都要重新识别……”但是绕行在东郊记忆园区里的老陶,又有了一种在自身体内穿行的感觉通畅处自已通畅,滞涩的,还待疏通一条路在其中延展,它通向旧日的成都,也通向某个悄然自喜的会心处。

四园区里有个记忆走廊,东郊工业的老照片雄霸一方,对照着它的前生今世,举头已是千山绿,不觉已近百年显然,东郊记忆就是一个记忆的容器,它几十年来所收集的信息,足以做很多人类工业文明课题给人感受到的,已远远大过园区本身。

其魅力也许就在于:把旧日的厂房看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把它的地理融化在历史的变迁中,把它写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即删)主要参考资料:【1】吴亦铮. 成都工业奠基 东郊工厂鳞次栉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