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门关(鬼门关图片)新鲜出炉
中国传统传说中的阴世、阳间之交界,死亡的边缘。无论是谁来到这里都必须接受检查,看看是否持有鬼国通行证一一路引。
鬼门关是中国神话传说中阴曹地府的一个关隘。中国传统传说中的阴世、阳间之交界,死亡的边缘。
作恶的人买不到“路引”鬼门关是进入鬼国的必经关卡无论是谁来到这里都必须接受检查,看看是否持有鬼国通行证一一路引它是人死后之魂到阴曹地府报到的凭证在这张长三尺、宽二尺的黄纸上印有“为酆都天子阎罗大帝发给路引”和“天下人必备此引,方能到丰都地府转世升天”,上面还盖有“阎王爷”、“城隍爷”、“酆都县太爷”三枚印章。
凡是人死后,即烧掉它,亡魂就拿着它到鬼门关,经查验无讹后,方能入关鬼门关前塑“阴曹地府”门亭,右侧外树一碑,隶书“此冥府也!”四个大字,来源于《聊斋志异》进门两侧塑十八形象狰狞怪异、栩栩如生的鬼王,让人觉得阴森恐怖。
“路引”一说起源于唐太宗贞观年问丞相魏征梦斩泾河老龙,唐太宗李世民受到牵连而被阎罗王传讯到了地府,当阎罗王问明情况后,知道李世民是一个贤明的君主,他不但文韬武略,而且安邦定国,创造了唐朝初年的盛世局面即“贞观之治”。
于是决定放李世民还阳临行前,阴天子委托阳天子把鬼国护照“路引”带回阳间,发给善臣善民,使他们死后凭此路引进入鬼国首都——酆都(又作丰都),可以免受地狱众鬼欺凌和刑罚折磨所以自唐以后,“路引”就像圣物一样被流传了下来,从无变动。
所以这种路引只有好人才能买到,作恶的人是买不到的
“奈何桥”检验人好坏名山寥阳殿前,有并列的三座石拱桥三座桥均建于平地,大小、形制完全相同每桥宽仅四尺许,两侧护以雕花石栏,桥面略呈弧形,用青石铺砌,两端各有两级踏道桥下跨一方形池,池底及桥壁均为条石嵌砌。
据资料记载:该桥建于明代洪武年间,为明朝蜀献王朱椿建在寥阳殿前的观瞻物,距今已500余年,后被佛教徒改为“奈河桥”,桥下石池称“血河池”“奈河”,是《宣室志》是所说的地狱中的河名《宣室志》第四卷对此有所记载:“行十余里,至一水,广不数尺,流而西南。
观问习,习曰:‘此俗所谓奈河,其源出地府’观即视,其水皆血,而腥秽不可近”因河上有桥,故名“奈河桥”桥险窄光滑,有日游神、夜游神日夜把守桥下血河里虫蛇满布,波涛翻滚,腥风扑面民间传说中,人死后亡魂都要过奈河桥,善者有神佛护佑顺利过桥,恶者被打入血河池受罪。
《酆都宗教习俗调查》一书对此有过详细的描写:“......桥分三层(或三座),善人的鬼魂可以安全通过上层的桥,善恶兼半者过中间的桥,恶人的鬼魂过下层的桥,多被鬼拦往桥下的污浊的波涛中,被铜蛇铁狗狂咬奈河桥是人们良好心愿的象征,旨在教化人们多做好事,行善积德,造福人类。
佛道精神世界里的冥界诸神除此外,阴曹地府里还有为数不少的鬼神地藏王菩萨乃冥界中地位最高者传说为佛陀的大弟子目犍连,因生母在地狱中受苦,发愿要救地狱受苦众生,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佛祖便委托他做自己在冥界的最高代表,度化鬼道众生。
唐朝时新罗王子金乔觉到九华山出家,圆寂后肉身不坏,被尊奉为地藏王菩萨,而九华山也就成了地藏王菩萨的道场瘟神是冥界插手阳间事务最有力的打手,五瘟神领头的是《封神榜》中姜子牙的对手——赵公明,他同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财神,这种工作安排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过多的钱财,总伴随着不幸。
阎罗王则是掌握冥界具体实权的大神在古印度史诗《梨俱吠陀》中,第一个死亡的人叫做阎摩,他勇于探索未知的冥界,成了冥界之主,后来的人们在死去后,都沿着他的道路达到冥界后来阎摩又多了一个妹妹,与他共治冥界,故阎罗王又被称作“双王”,传到中国后,阎罗王变成了十个,除了韩擒虎、寇准、范仲淹和包拯外,其他诸王有姓无名。
钟馗,无疑是五百万判官中最著名的一个,而且也是最受百姓认可的一个,甚至在多数情况下,钟馗的形象也成了判官的标准像传说中钟馗是唐代书生,因面目丑陋而科举受挫,死后却成了法力高强、刚正不阿的判官黑白无常虽只是执行勾魂工作的小卒。
道教倡言阴阳,所以无常也就有了黑白两个形象在民间传说中,黑无常名为“范无救”,白无常名为“谢必安”,从名字上看就有宽严相济的作用而孟婆把守着冥界的最后一关,所有要投胎去往凡间的魂魄都要在她这里休息一下,然后饮一碗孟婆汤,这样就可以忘却前生,重新开始。
孟婆在冥界中没有所属部门,独立经营着茶摊,佛经道典都没有记载任何关于她的事迹牛头本是佛教文化中的鬼卒,名为阿傍,力大无比,马面则是罗刹鬼,两者合作搭档,负责接收黑白无常从阳间抓回来的鬼魂可能由于形象的原因,两位鬼卒往往不能给人更多的恐惧感,反而略觉憨傻。
现实生活中有“鬼门关”历史上的酆都就在重庆,所谓的鬼门关是一座古式楼亭,四角飞檐漆黑的山门空阔如宇,古意苍茫血锈般的横匾上,镌着骇人的“鬼门关”三个大字,引人注目关前两旁排列着十八个罚恶刑鬼,一个个花颜色绿,张牙舞爪,姿态各异,活灵活现。
关侧古树荫蔽,雀鸦聒噪,寒星凉月,给人阴森恐怖之感在广西,也有鬼门关,又称天门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之北流县城西,地处于六万大山与大容山交接之处应为此处过多瘴疫,去得者难得生还,故此称为“鬼门关”“鬼门关”这称谓是唐代之后才形成的,而真正使鬼门关广为人知、闻名天下的是唐朝宰相李德裕的《贬崖州》:“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
”当时他被贬谪海南,处于人生仕途最低潮,路过鬼门关,悲哀蓦然涌上心头,不禁吟出这无边的凄楚和绝望那时,中原与南方的交流逐渐频繁起来,但南方相对中原来说,交通仍然非常闭塞鬼门关以南,路途险恶、荒凉,由热带、亚热带潮湿环境滋生的“瘴疠”病散发的气息令人窒息,提到它,人们如谈虎色变。
钦、廉、雷、琼一带,属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特别是“鸟飞尚需半年程”的琼岛,荒芜凄凄,人烟稀少,天涯尽头,海角无边习惯在北方和中原生活的官员被贬谪,经过鬼门关,如临生死之界,几乎无生还之望从此,“鬼门关”之称盖过了它原来其他的称呼流传至今。
正因为鬼门关地处交通要隘,在原始兵器时代显现出其重要的军事战略作用东汉建武年间,伏波将军马援就曾于此屯兵当时纳入大汉版图的交趾郡(今越南境内),有个朱鸢人诗索,触犯了汉朝刑律,交趾太守苏定将其法办,其妻是交趾雒将之女,名叫征侧,为报夫仇,与其妹征贰二人举兵反汉。
当地官兵无法剿灭,急奏朝廷,光武帝刘秀遂封名将马援为伏波将军,统率大军南征,率军开到鬼门关时,已人疲马乏,而前路关山重重,瘴气萦绕,马援即令部队停下歇息,待备足粮草再南征随后马援军队挥师南下,战于浪泊,斩乱贼征则、征贰,传首洛阳。
凯旋时,浩浩荡荡经“鬼门而立碑,五里而歇马”如今,在鬼门关旁歇马岭,人们依稀看到当时马援军队屯兵痕迹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天津大剧院(天津大剧院官网订票)原创
天津津湾大剧院地处津湾广场,2009年9月投入运营,是集戏剧、音乐会、芭蕾舞、曲艺、文化艺术交流,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社会文化场馆。…
-
马仁奇峰(马仁奇峰一日游攻略)没想到
作为一个没有运动细胞的人,听闻此行的目的地,一开始比较抗拒,从合肥市区自驾,车程2个半小时左右,我们当天晚上8点半到达,入住在提前预定…
- 佛光山(佛光山梵呗唱诵大全)奔走相告
-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旅游攻略)难以置信
- 五泄风景区(五泄风景区门票多少钱)这都可以?
- 巽寮(巽寮湾酒店预订海景房)学到了
- 野猪林(野猪林救林冲)万万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