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香山寺(香山寺简介)燃爆了

香山寺,龙门十寺之首,位于龙门东山半山腰,自西山望去,飞山耸翠,青靛连屏,碧瓦朱瓦,飞檐翘脚。“深山藏古寺,托体同山阿”。

香山寺(香山寺简介)燃爆了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我们

香山寺,龙门十寺之首,位于龙门东山半山腰,自西山望去,飞山耸翠,青靛连屏,碧瓦朱瓦,飞檐翘脚自北魏熙平元年建立以来,已近1500年的沧桑“深山藏古寺,托体同山阿”香山寺在讲究内敛含蓄的同时又山寺一体

香山寺全景

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武则天在洛阳称帝,非常钟情于伊阙山水,也很喜欢位于其中的清幽雅致的香山寺,她经常在香山寺中石楼坐朝,并在石楼留下了千年为人们所传颂的佳话“香山赋诗夺锦袍”。

香山寺

大雄宝殿

唐大和六年(公元832年),河南尹白居易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寺名大振,这篇文章开篇第一句即是对香山寺的推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

钟楼、鼓楼

九老堂是龙门香山寺内的大堂白居易“停宫致仕”后,更加放情于山水,赏玩泉石风月因慕恋香山寺清幽,白居易常住寺内,自号“香山居士”并把这里作为了自己最终的归宿,在他七十四岁时,和遗老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等6人先是结成了“尚齿七老人会”,后来,又有百岁之人李元爽,95岁的禅师如满加入,号称“香山九老”,终日吟咏于香山寺的九老堂上林下,写下了许多歌咏龙门山水及香山寺的诗篇。

九老堂

九老堂

九老堂对面是文化长廊,文化长廊的每一根廊柱上都有一副对联,自东向西,第一副对联写道:“漫扫白云寻鸟迹,自锄明月种梅花”下联出自宋代刘翰的诗《种梅》“惆怅后庭风味薄,自锄明月种梅花”追本溯源,这句诗化用自陶潜的“带月荷锄归”,因此整副对联读起来就有一种归隐田园的悠然自得感。

第二副对联写道:“花雨禅心俱寂,松风鸟语同清”这副对联意境极妙,文意清静、淡然,人与景浑然一体第三副对联写道:“且任客心洗流水,不劳挥手听清音”上联的意思是说暂且听凭自己的心灵,像被流水洗过一样愉悦、畅快。

下联的意思是说,不必挥手弹琴,山鸟林雀,河水潺湲,就是清音

文化长廊

文化长廊

清乾隆十五年秋天,清高宗弘历(乾隆)巡游了龙门香山寺,感怀而赋诗《香山寺二首》,之后这两首诗就被镌刻在香山寺石碑上,并建筑一碑亭,名为“御碑亭”这两首诗称颂了香山寺及优美的伊阙风貌,并且在最后一句流露出对白居易的敬佩之情“虑输白少傅,已著祖生鞭”。

乾隆御碑上这两首诗让我们欣赏到乾隆皇帝行草的书法艺术

乾隆御碑

古韵清幽、梵音渺渺。龙门香山寺内,一座青砖小楼在一缕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清雅而古朴。小楼正门上方,悬挂着一块牌子。牌子上,是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先生题写的“蒋宋别墅”四个大字。

蒋宋别墅

1936年,时任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以“避寿”为名,亲自到洛阳部署军务驻洛的国民党“地方大员”,在风景旖旎的龙门香山修建了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史称蒋宋别墅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在此居住36天后,这座别墅便处于沉寂状态,75年里从未面向世人开放。

蒋宋别墅

2011年12月,经过重新整修的蒋宋别墅正式对外开放,蒋介石夫妇在洛阳的经历也随之回到我们的视野中经过重修的蒋松别墅呈现在大家眼前的这座蒋宋别墅占地650余平方米,共有房间20多间,建筑面积816平方米,为典型的半歇顶、清水骑楼阁式建筑风格。

蒋宋别墅

蒋宋别墅

想要了解更多香山寺的历史文化探秘香山故事快来走进香山寺开启一场文化之旅吧!

END扫码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