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赢壮(赢壮是谁的儿子?)学到了吗

近日《大秦帝国之崛起》在央视热播,再现了秦国最重要的一位皇帝秦昭襄王在宣太后、魏冉、白起、范睢辅佐下,远交近攻,为秦国统一天下拉开大幕的恢宏画面

赢壮(赢壮是谁的儿子?)学到了吗

 

近日《大秦帝国之崛起》在央视热播,再现了秦国最重要的一位皇帝秦昭襄王在宣太后、魏冉、白起、范睢辅佐下,远交近攻,为秦国统一天下拉开大幕的恢宏画面虽然说秦昭襄王在位时间五十六年,是秦国最长的一位皇帝,也是很有作位的一位皇帝。

无论看史书,还是看电视剧,秦昭襄王有计谋,有武功,但秦昭襄王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第一,秦昭襄王是一位善于隐忍之王秦昭襄王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燕国做人质了,那种寄人篱下的生活,秦昭襄王最有体会虽然燕国与秦国离得很远,也不是邻国,当时也没有什么矛盾,但必竟是在别人家生活,与自己家还是不一样。

燕国不会把秦昭襄王作为皇子看待,那是他们关键时刻所用的人质所以说,从小在这种环境生长,秦昭襄王即使后来当不上皇帝,也会低调隐忍生活,否则随时就会成为别人的刀下鬼但秦昭襄王是幸运的,当他的同父异母哥哥秦武王与人比力气被鼎砸死后,秦昭襄王的机会就来了。

秦武王死的很突然,而自己又没有儿子,一时间王位空缺,秦武王的几个弟弟开始争夺皇位当时争夺皇位最厉害的两家,一个是惠文王后,一个是芈八子,也就是影视剧中的芈月,后来当上宣太后的那位当时宣太后想立另一个儿子赢壮为帝。

经过一场争夺,宣太后和他的弟弟魏冉占据了上风,但此时却出现变故了当时秦国的邻国赵国非常强大,赵武灵王从自身利益着想,就想让在燕国做人质的秦昭襄王为王,立即把秦昭襄王从燕国接到赵国,并对秦国放出狠话,不让秦昭襄王为王,就将发兵与秦国开战。

面对赵国逼迫,宣太后一看秦昭襄王和赢壮谁当皇帝都是自己的亲儿子,于是就答应了赵国要求于是寄人篱下多年的秦昭襄王真正为王了当然秦昭襄王当王的过程中,他那个舅舅魏冉也起了一定作用于是秦昭襄王自然封魏冉为宰相。

宣太后认为秦昭襄王年龄小,就主持了朝政秦昭襄王必竟离开秦国太长了,对秦国上下复杂环境根本不熟悉,面对天上掉的大馅饼,他也只能选择服从于是宣太后与魏冉就开始清理朝廷那些不听话的皇子和臣子秦昭襄王看在眼里,他内心很高兴,有这样亲妈为自己冲在前面,自己只要安心做皇帝就行了。

可是宣太后和弟弟魏冉势力越来越大,面对这种情况,秦昭襄王也在想亲政的事但有老妈主持朝政,自己就无法亲政秦昭襄王在燕国练就的“隐忍”之术不断提醒他,要耐住寂寞,看准时机再把权力夺回来,如果着急随时就会没命。

可是宣太后和魏冉寿命很长,居然把持朝政三十六年之多,生生把秦昭襄王熬成五十多岁老头了机会终于来了,看着渐渐老去的老妈宣太后和舅舅魏冉,秦昭襄王也培植了很多自己的势力当范雎出现并点明秦昭襄王时,他才意识到夺权的机会来了。

于是又等了四年,才把老妈宣太后从台上拉下来,把老舅魏冉以及两个弟弟逐出秦国,他才真正有了王的大权第二,秦昭襄公是一个敏感猜忌之王为什么这样说呢?隐忍的前提是因为环境而至,隐忍时间长了,人的性格就会变,变得敏感猜忌。

所以秦昭襄王真正掌握大权以后,他不想让秦国上下把自己看成是寄人篱下之人,也不想让人认为是借助老妈和老舅才得以登上皇位他想向国人证明自己才是一代明主所以这种敏感性也使秦昭襄王有自卑心理,从国家方面讲,他奋发图强,对于秦国大有好处。

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极度敏感的心理,也使秦昭襄王做了很多错事

首先是冤杀白起白起这个人可是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的战将,可以说没有白起,秦国统一之路就要往后延长,或者不可能统一六国但白起是魏冉推荐的,秦昭襄王非常明白这一点不过白起确实兢兢业业为了秦国,秦昭襄王也看在眼里,当然要重用白起。

后来因为与赵国的一次战争,白起有病没去,秦昭襄王没听白起的话,战争失败了当时秦昭襄王就想再用白起,但白起一句话让秦昭襄王很生气白起大意是这样说的:“当初秦王要是按照我的计谋,不伐赵,就不会损兵折将了”这句话正好点中秦昭襄王敏感的神经上,他最不愿意别人说他不行。

后来秦昭襄王强行让白起出征,但白起称病不去了,然后秦军接连败退,秦昭襄王自然就把怒气发在白起身上,让白起自杀了再一个就是范睢,这可是秦昭襄王身边的大红人,为秦昭襄王出了很多计谋,特别是“远交近攻”策略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但后来范睢介绍的两位将官郑安平和王稽,一个投降,一个通敌,秦昭襄王就猜疑范睢了范睢这样聪明的人,最了解秦昭襄王,于是赶紧辞官回家养老去了第三,秦昭襄王是一个凶狠残忍之王很多人会问,秦昭襄王当时把宣太后、魏冉免了职,并没有杀死,应该是一个宽厚的君主。

一来宣太后是秦昭襄王的亲妈,二来宣太后与魏冉确实为秦国做出了贡献,他们并不是后来那种篡权式的把持朝政,这一点秦昭襄王比谁都明白从总体上看,秦昭襄王还算一个宽厚的明君,但寄人篱下的经历,长期的隐忍,秦昭襄王凶狠会暴发出来。

在对外战争上,就能看出秦昭襄王凶残的一面

秦赵之间的战争很长,按理说秦昭襄王对赵国应该有恩,当年没有赵武灵王或许就没有秦昭襄王的今天,但恰恰秦昭襄王对待赵国却毫不留情,长平之战坑杀了四十万投降赵军虽然后来史书为秦昭襄王解脱,认为不杀这些赵兵就会谋反,但真会发生这种事吗?真正的原因在于秦昭襄王是一个记仇的人。

赵武灵王让秦昭襄王接位是假,压制秦国是真后来赵国又多次在秦昭襄王亲政后发生战争,使秦昭襄王没能充分发挥出自己能力,而且还战败多次,秦昭襄王自然就产生怨恨这种怨恨时间长了,就会在战争中体现出来,所以坑杀四十万赵军虽然是白起干的,但与秦昭襄王默许有关。

另外,秦魏、秦韩等战争,也杀了很多投降的将士表面看巩固了秦国霸主地位,但不能否认其残忍的一面以上只是根据史料对秦昭襄王作了一个侧面分析,当然历史久远,很多史料还需要进一步考证更多精彩历史探秘,请关注头条号“泥腿看客”。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