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石灰吟(石灰吟的吟是什么意思)不看后悔

【每日诗词赏析】——《石灰吟》

石灰吟(石灰吟的吟是什么意思)不看后悔

 

【每日诗词赏析】——《石灰吟》

石灰吟作者: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字词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浑:全。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6.人间:人世间。

白话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内容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作者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拟人化手法,这种修辞方式,把一些抽象概念表现得形象生动,把石灰人格化对石灰赋予人的思想感情。

拟人化,写出了吟咏事物的特有属性,和人的思想感情相吻合全诗语言简谱诗人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粉身碎骨”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此诗却有坚定不屈的笔意

作者简介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

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因进京觐见时不向王振献媚送礼,遭其党羽诬陷,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审核:赵国玉编辑:范镓麟资料来源于网络古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词是当代人陶冶情操,积淀底蕴的必修课欢迎喜爱诗词,热爱传统文化的朋友关注长安大学武警国防生公众号——“长大GFS”,我们将每天推出一首符合当时当景的诗词供您赏析。

本平台所推送的诗词及赏析均来自网络,旨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部分文字作者无从考证,如未注明请及时联系并予以谅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