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远的笔顺(跳的笔顺)硬核推荐

新华社兰州10月4日电 题:“昔日的天堑,已成为流淌的幸福河”——快艇驾驶员见证黄河30余载巨变新华社记者王朋国庆节前夕,记者在甘肃省兰州市兰州

远的笔顺(跳的笔顺)硬核推荐

 

新华社兰州10月4日电 题:“昔日的天堑,已成为流淌的幸福河”——快艇驾驶员见证黄河30余载巨变新华社记者王朋国庆节前夕,记者在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港码头见到老杨时,他正在协助快艇靠岸只见他将拴在船头的缆绳,绕着岸边的铁桩缠了两三道,然后紧握,下蹲,用力后拉。

在与驾驶员密切配合下,这艘载客量可达30人的快艇,停靠在水流湍急的黄河岸边被同事习惯称为老杨的杨世平,今年56岁,是兰州水运集团有限公司快艇驾驶员驾驶员干起了协助停船的活计,主要是因为老杨精通快艇检修,岸边还有两条船需要维修保养,于是和同事倒了班。

杨世平正在检票新华社记者王朋 摄“今年格外忙,船不够用”老杨说,工作了三十多年,数今年最忙每天早晨7点多开始忙活,打扫卫生、检票、开船、检修……直到晚上12点,码头上还围满了想要乘船的游客“像这样的日程,持续了近3个月。

”忙碌之余,老杨还喜欢与游客互动老杨说,听到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赞叹兰州之美,他内心自豪;但听到游客问的最多的是,“牛肉面吃了,羊皮筏子坐了,兰州还有啥可推荐的?”他又有些失意老杨感到失意,是因为很多人只知兰州美,却不知兰州之美,美在黄河。

这是杨世平工作的兰州港码头新华社记者范培珅 摄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便是兰州黄河兰州段长150.7公里,300多万人依水而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母亲河更有一份深情老杨说,每有游客问及,自己都会详实地介绍黄河岸边的风土人情,并建议游客坐一坐水上巴士,沿黄河风情线走一走,到黄河桥上看一看。

游客乘船穿过兰州黄河铁桥——中山桥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老杨说,黄河变化很大,最大的改变是河道变干净了“过去,沿着黄河岸边散步,有时能看见黑洞洞的排污管道,碰到下雨天,这些管道流出的黑臭水体就涌入了黄河。

”老杨说,近几年,这种情况再也没看到过记者从兰州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近年来,兰州市通过黑臭水体治理整改、污水处理厂扩能提标、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等举措,让入河水体重归清澈数据显示,黄河干流(兰州段)各断面水质连续多年稳定保持在Ⅱ类;今年1至6月,出境断面水质综合评价达到Ⅰ类。

老杨说,黄河兰州段的另一大变化是两岸变美了老杨说,从深安黄河大桥顺河而下,至20公里之外的雁滩黄河大桥,黄河两岸打造了十几个公园,步道贯通、树荫茂密,与两岸矗立的高楼和各具特色的黄河桥相映相衬,满目皆风景。

记者从兰州水车博览园出发,经过市民广场、老年公园,沿着黄河逐级而上绿荫下、花坛旁,随处可见很多中老年朋友跳广场舞、打太极、吼秦腔;临河的健身步道,跑者挥汗如雨;河边的浅滩成了孩子们戏耍的乐园四十里黄河风情线,如今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就连一些外地的游客也盛赞黄河两岸风景美丽。

老杨说,黄河的变化远不止如此回想1984年,他从甘肃天水来到兰州之时,城关区只有两座大桥连接黄河两岸,黄河两岸的南北两山随处可见裸露的黄土层如今,黄河两岸的南北两山添绿,生态持续向好;黄河桥“添丁”,人们出行更加便捷;黄河岸边的古镇焕发新颜,发展起了特色旅游……“从城河相伴到城河相融,昔日的天堑,已成为流淌的幸福河。

”老杨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