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帑(帑怎么读)快来看
说乾隆帝撰写的《知过论》是“自省文章,是对自己多年来巡幸江南,大兴土木、靡费国帑行为表示忏悔”,这其实是不对的,根本不符合《知过论》的写作意图。详读《知过论》就会发现,乾隆根本没有自省忏悔之意,而是自鸣得意,洋洋洒洒地为自己表功。
得一居士治易之旅的第二站是位于河北唐山遵化市的清东陵。因为中华易学史上两位用心学《易》、倾力治《易》的皇帝——康熙帝玄烨与乾隆帝弘历,分别入葬这里的景陵和裕陵。清东陵的整体布局与开放情况
致力修治《易经》的康熙大帝
康熙景陵隆恩殿
康熙南巡夜读大易“乐此不疲”“忝乎祖述之旨”的《御纂周易述义》康熙皇帝用心用力、用时用功,最后不过搞出了个《御纂周易折中》这样不能定于一尊的折中参鉴之作然而,凭借《御纂周易折中》,人们根本看不透说不明《易经》这部中华文明元典。
这一点,不管当世后世如何赞美康熙治《易》及其《御纂周易折中》,但乾隆皇帝心知肚明你们洋洋洒洒说了那么多,我怎么还是看不明白?于是,当乾隆执政二十年后,他率领御前首席大臣傅恒、太子太保来保和原任吏部尚书孙嘉淦(相当于两位正国一位副国),费时二年,又修撰了一部《御纂周易述义》。
在乾隆御制的《周易述义》序中,他交代了编纂的背景、动机和意图他说,在修纂《诗义述义》之后,他每天都听讲、研究一二卦义学研过程中,他仍然遵照朱熹《周易本义》确定的理念原则和认知思路去阐说,最后发现,“学《易》者不深味乎圣人之辞,则无以探夫分爻立卦之本然。
而体观变玩占之实,用后儒之偏主一说以为言者,非知《易》者也”他的意思是,学习《易经》的人还是没法领会“圣人之辞”,更谈不上理解圣人“分爻立卦”的初衷和本然不管你运用后儒(包括朱熹在内)哪一家“偏主一说”的说辞去体会玩味,还是没法理解、没法掌握《易经》的义理。
所以我爷爷康熙皇帝编纂了《御纂周易折中》这个《御纂周易折中》可以说“广大精微,义无不备”,它“综括汉唐以来诸说之全,而取其粹言”当今治易之家,没有谁“能出其范围”那我为什么还编撰这部《御纂周易述义》呢?这可不是否定我爷爷的贡献,而是“异其体而宗其义”——换个体例角度而已,并没有改变它的宗旨和本义。
最终搞了这么多的阐释,编成了这么一部著作,应该不会“忝乎祖述之旨”——打我爷爷的脸、愧对他的观点学说吧!瞧,最后这一句话“庶无忝乎祖述之旨云”,他说得几乎一点底气都没有因为事实上,他和他的《御纂周易述义》,的的确确“忝乎祖述之旨”。
自诩文治武功前所未有,自号“十全老人”,若不在《易经》上搞出点东西,还能算得上超越皇祖、以懿文德么?就这样,乾隆皇帝在儒臣的辅导协助之下,搞出了这部《御纂周易述义》如果说《御纂周易折中》还算得上精选的“大全之驳杂”,那这部《周易述义》充其量是续貂裘的狗尾。
因为通篇而言,他根本不明易道,各卦的卦德他一个都不清楚由于不明卦德,对各卦卦义的理解阐释,只能蒙猜结合,望文生义,穿凿附会比如,关于《遯卦》的解释,他认为《遯卦》的象义是“阴内而长,阳外而消,其势不胜,故遯阳避阴也。
”显然,他把“遯”字理解为阳爻要在阴爻的逼迫之下“退遁”“消遁”,而这恰恰把卦义拧反了,与《遯卦》本义背道而驰在这个基本前提之下,什么“遯有身遯,亦有心遯”、“身遯则君子犹能伸其道,心遯则小人不能售其奸”、“遯阴驱阳而取黄牛之革以留贤,《易》之扶阳抑阴”之说,都是不切本义的错误说辞。
再如“用九用六”这个重大易学课题,他们竟然“用九、用六,先儒以阳变阴、阴变阳为说,固属观象玩辞,然乾阳以元为用,上亢几无元矣用九所以复之于元,故曰‘乾元用九’;坤阴以贞为体,上战几非贞矣用六所以永之于贞,故曰‘利永贞’。
”绕来绕去,不离朱熹的错谬观点其实乾阳也好,坤阴也罢,都是以元、亨、利、贞四德为用,根本不是只取一元而弃亨、利、贞在得一居士眼里,全书通篇议论说解,基本没有符合《易经》卦德卦义之处二十四年之后的乾隆四十四年,负责编纂《四库全书》的总纂官纪昀(即纪晓岚)等人,在《御纂周易述义》的提要上,本该不吝笔墨,洋洋洒洒地赞美一番,却出人意料地只用
“自来讲《易》之书,不啻充栋,而阐求奥义,莫精于圣祖仁皇帝《周易折中》一书我皇上志笃绍闻,体会微言,复成是编,虽体例不同,而参合程邵、酌中理数,盖如符契之合矣”这样两句含糊之辞作以描述,而这部著作有何“优长”、何处“开新”?竟然一个字都没有加以表述。
乾隆裕陵方城内的明楼和石五供
裕陵隆恩殿展陈的《知过论》台头
展陈关于《知过论》的介绍展陈里说乾隆帝撰写的《知过论》是“自省文章,是对自己多年来巡幸江南,大兴土木、靡费国帑行为表示忏悔”,这其实是不对的,根本不符合《知过论》的写作意图详读《知过论》就会发现,乾隆根本没有自省忏悔之意,而是自鸣得意,洋洋洒洒地为自己表功。
试看:四十余年之间次第兴举,内若坛庙、宫殿、京城、皇城、禁城、沟渠、河道以及部院衙署,莫不为之,葺其坏,新其旧;外若海塘、河工、城郭、堤堰,莫不为之,修其废,举其湮是皆有关国政,则胥用正帑、物给价、工给值,而弗兴徭役,加赋税以病民。
他若内而西苑、南苑、畅春园、圆明园以及清漪、静明、静宜三园,又因预为菟裘之颐,而重新宁寿宫,别创长春园;外而盛京之属城式筑其颓,永陵、福陵、昭凌、陪都宫殿胥肯构以轮奂;又景陵、泰陵往来之行宫,以及热河往来之行宫、避暑山庄,盘山之静寄山庄;更因祝釐而有普陀宗乘之庙,延班禅而有须弥福寿之庙,以至溥宁、普乐、安远诸寺,
无不因平定准夷、示兴黄教以次而建是皆弗用正帑,惟以关税盈余及内帑节省者,物给价、工给值,更弗兴徭役,加赋税以病民夫弗兴徭役、加赋税,则虽有工(工程)作(建设),闾阎本不知,而物给价、工给值,贫者且受其利,是实我朝之善政家法。
“是皆有关国政”——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难道不该建设?“无不因平定准夷、示兴黄教以次而建”——都是为了纪念重大胜利、显示文化兴盛,难道不该建设?“用正帑、物给价、工给值,而弗兴摇役加赋税以病民”——使用国库资金、采购按价付款、用功都给工钱,又没加重百姓民众的负担,难道这钱不该花、这事儿不该干?
“是皆弗用正帑,惟以关税盈余及内帑节省者,物给价、工给值,更弗兴谣役加赋税以病民”——这些都是不是用国库资金,而是用关税盈余和皇家节省下来的钱建的,采购按价付款、用功都给工钱,又没加重百姓民众的负担,难道这钱不该花、这事儿不该干?
“夫弗兴摇役、加赋税,则虽有工(工程)作(建设),闾阎本不知,而物给价、工给值,贫者且受其利,是实我朝之善政家法”——不仅没有兴徭役、加赋税,这些重大工程建设的时候,附近老百姓根本都不知道,采购给钱,用工给钱,贫民百姓还从中就业获利,这可真是我乾隆朝的善政家法!
“予惟视其不可已者,仍酌行之”——即使现在那些不能停下来的工程,还在考虑接着干下去“不可无黻饰,壮万国之观瞻”——干了这么多劳民伤财的工程,目的是要模要样、有模有样,让来朝的万国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瞻,壮咱自个儿的脸面!。
这哪里有一丝一毫的忏悔与自省!这种自鸣得意地表功与矫情,说是在侮辱臣民的智商也不为过乾隆皇帝在《知过论》里所意识到自己的自己的过错,乃是“时巡所经,各督抚每缮行宫以备驻憩,虽云出自捐养廉、资商力,然争奇较胜”——巡幸路过的各地督抚争着比着修缮他驻跸的行宫,还说钱是自己捐的商人贡献的。
对此,他“不为之喜,且饬谕之”——不但不高兴,还批评教育他们他认为这才是他的“过”,说“究其致如此者,过应归于予,谓之无过,实自欺也”既浓墨重彩,历数己功;又轻描淡写,委过于人这才是乾隆皇帝的《知过论》。
得一居士阅研的康熙朝史籍
治易之家张鸣雨研究康熙治易及其国际影响的主要成果
青年康熙像
康熙学研《易经》讲义汇编:《日讲易经解义》附:乾隆御制文:《知过论》予去岁为《古稀说》,历数古来弊政之过:曰强藩,曰外患,曰权臣,曰外戚,曰女谒,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倖,而幸今都无其事非骄也,盖纪其实且以自励也。
然则予遂无过乎?曰有为何过?曰为兴工(工程)作(建设)盖予承国家百年熙和之会,且继胜朝二百余年废弛之后,不可无黻饰,壮万国之观瞻四十余年之间次第兴举,内若坛庙、宫殿、京城、皇城、禁城、沟渠、河道以及部院衙署,莫不为之,葺其坏,新其旧;外若海塘、河工、城郭、堤堰,莫不为之,修其废,举其湮。
是皆有关国政,则胥用正帑、物给价、工给值,而弗兴徭役,加赋税以病民他若内而西苑、南苑、畅春园、圆明园以及清漪、静明、静宜三园,又因预为菟裘之颐,而重新宁寿宫,别创长春园;外而盛京之属城式筑其颓,永陵、福陵、昭凌、陪都宫殿胥肯构以轮奂;又景陵、泰陵往来之行宫,以及热河往来之行宫、避暑山庄,盘山之静寄山庄;更因祝釐而有普陀宗乘之庙,延班禅而有须弥福寿之庙,以至溥宁、普乐、安远诸寺,无不因平定准夷、示兴黄教以次而建。
是皆弗用正帑,惟以关税盈余及内帑节省者,物给价、工给值,更弗兴徭役,加赋税以病民夫弗兴徭役、加赋税,则虽有工作,闾阎本不知,而物给价、工给值,贫者且受其利,是实我朝之善政家法是以各省偶遇水旱,率兴工作,有以工代赈之请;而内之司园囿工程者,且或以其年无工作为苦。
如是则所为兴工作者,为无过矣?而予引以为过者,盖心有所萦系,必有所疏忽得毋萦系于小而或有疏忽于大者乎?夫小者,游目赏心是也;大者,敬天勤民是也予虽不敏,实不敢因其小者废其大,是以向偶游万寿山诸处,率过而弗留,尹继善遂有“驰驿观山”之语。
予不惟不责,且笑而肯之,实获我心也若夫时巡所经,各督抚每缮行宫以备驻憩,虽云出自捐养廉、资商力,然争奇较胜,予不为之喜,且饬谕之究其致如此者,过应归于予,谓之无过,实自欺也夫不知过,其失犹小;过而弗改,又从而为之辞,是文过也,其失大。
既知过矣,欲改矣,如向所云者继自今,予惟视其不可已者,仍酌行之,其介于可已不可已之间者,率已之而已耳已过伯玉知非之年,未逮武公作戒之岁,细审实有此过,故著论书卷,以当自讼乾隆辛丑八月中浣并识于避暑山庄之抑斋。
裕陵隆恩殿展陈的乾隆御书《知过论》 对《知过论》,有“题字狂魔”之称的乾隆皇帝自鸣得意到什么程度?且看他御笔亲书的该文卷轴其引首纵书“诫申观我”4个行书大字所谓“诫申观我”,意思是自我诫勉、申明意图要看我,看我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形式。
卷轴为描金行龙纹装裱,四角饰如意祥云卷面及落款共钤大大小小11枚鉴藏章,分别是“古稀天子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用笔在心”、“寓意于物”、“几席有余香”、“有同春”、“犹日孜孜”、“乐寿堂
”、“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石渠宝笈所藏”。要知道,这些可都是乾隆皇帝用于自我标榜和自我欣赏,且最常把玩的印鉴。
乾隆帝《知过论》书影关联阅读:清东陵:长眠着两位在易学史上有重要席位的治易皇帝——得一居士“治易东南行”行略之二(上)首次南巡即出大漏子——兼述曲阜孔庙御制“万世师表”匾额的来历易卦本义诗:癸卯寒露日题开泰九卦之《井卦》
损益之道,足以观得失——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周易《要》篇述评庆幸并感念大师留元典——治易东南行天津李叔同故居纪念馆观后感治易东南行偶得二首仲秋洹河之滨题《易经·遯卦》什么是《易道本图》?I Tao Ben Tu(易道本图)and the I CHING Tower(易经塔)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国帑(帑怎么读)怎么可以错过
【1990年】 4月15日美国女影星葛丽泰·嘉宝Greta Garbo/Greta Lovisa Gustafsson去世。
-
哺育的拼音(哺育的拼音 教养)学到了吗
关注我!查收中考真题~
- 哺育的拼音(哺育的拼音 教养)太疯狂了
- 贺函(贺函送伞的经典语句)居然可以这样
- 耳的笔顺(耳的笔顺第三笔是什么)一篇读懂
- 霏霏(霏霏 粤语歌)深度揭秘
- 霏霏(霏霏 粤语歌)燃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