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参乘(参乘都尉是什么官职)这都可以

恰在此时,项羽干了一件让自己作死的事,把傀儡义帝熊心给杀了,傀儡本来是可以让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一个最好的工具,这傻小子不仅不知道利用,还拿

参乘(参乘都尉是什么官职)这都可以

 

我们接着上一回说,在巴蜀站稳脚跟的刘邦,通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拉开了自己东进,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序幕。

信心满满——垂头丧气恰在此时,项羽干了一件让自己作死的事,把傀儡义帝熊心给杀了,傀儡本来是可以让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一个最好的工具,这傻小子不仅不知道利用,还拿来给自己找事,由此也可以看出,项羽在政治上的幼稚。

杀义帝,最幼稚的政治刘邦把这件事情进行了大肆炒作,把舆论的焦点彻底燃爆,在当时组织了一场“为义帝讨回公道,让罪人血债血还”的全体总动员,把所有的矛头对准了项羽,使天下人人皆知: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我辈当共讨伐之。

此时,刘邦彻底扛起了“为义帝复仇、诛灭无道”的大旗,正式拉开了楚汉争霸的序幕

主持正义,替天行道这里先介绍一下当时双方的状态:项羽这边,因为受张良的挑拨,正集中主要兵力在攻打齐国,自己的大本营彭城则交由范增留守坐镇,但是项羽攻打齐国并不顺利,被牵制在了齐国刘邦这边,把舆论炒起来之后,就挥师东进,一路上各诸侯纷纷响应,队伍不断壮大,目标直指项羽的大本营彭城。

在这期间,发生了两件事,我在这里交代一下,第一件事是收陈平,陈平是刘邦打天下时出谋划策仅次于张良的谋士,可以说智力水平很高,刘邦对于这种人直接破格提拔、破格使用,两人见面后没有聊太久,刘邦就直接封陈平为参乘都尉,官职比樊哙、卢绾等人都要高,下面的小弟有意见,刘邦直接给否了,特别有霸道总裁的范儿。

这儿我做主另外,还发生了一件特别有趣的事,说来给大家解解闷,刘邦东进的过程中,希望各路诸侯都能响应自己,但是当时盘踞赵国的陈馀一直不肯加入自己,但是陈馀的力量对于消灭项羽又非常重要,于是刘邦派夏侯婴前去谈判,这陈馀倒也爽快,就提了一个要求,就是把自己之前结拜大哥张耳的脑袋提过来,就答应加入刘邦的队伍,但是当时张耳已经加入了刘邦的队伍,这个时候割人家的脑袋送人可不好,于是刘邦想出了个损招,找了一个跟张耳长得挺像的一个人的脑袋给送了过去,送过去之后,陈馀还纳闷说长得还蛮像,但是头发好像比张耳的稀,夏侯婴欺骗陈馀说,张耳在汉王营中得不到重用,愁的头发少了,陈馀这厮还真信了。

就这样,陈馀加入了刘邦讨伐项羽的队伍

这人头好像有问题当时的情况,可以说对刘邦大大有利、对项羽大大不利,趁着项羽不在的时机,刘邦带着大军开始攻击彭城按理说,彭城由范增带着龙且将军把守,两人也绝非等闲之辈,但刘邦大军攻击彭城却出奇的顺利,没有遇到太象样的抵抗就把彭城给拿下了。

这里大家肯定会有疑问,范增带着龙且将军这么不堪吗?其实真实的情况是:范增采取了战略撤退,因为范增了解到,刘邦的队伍攻城时不用心、跟闹着玩似的,由此知道,刘邦攻城是假,等项羽回来救彭城、并且在项羽回彭城的道路上设了埋伏是才是真的。

因此,果断下令,弃城,并且要有序撤退

果断弃城

有序撤出,诈降项羽这边也推测到了刘邦的计谋,并没有立即赶回彭城救援,而是集中力量,彻底解决齐国的问题这边刘邦在敌人的有序撤退下,顺利进入了彭城,感觉胜利来的太快,高兴的忘乎所以但韩信却一直忧心忡忡,只有他心里最有数,这仗打得太顺利,连像样的抵抗都没有,这里面肯定有问题,这是也作为大将军最基本的职业敏感。

但是刘邦被顺利冲昏了头脑,根本听不进去韩信的建议,认为韩信言过其实、危言耸听,把韩信的建议给驳了回去

言过其实了吧韩信的建议虽然没有得到刘邦的采纳,但是韩信私底下还是安排了一部分兵力在彭城的各个方向进行了布防,但是唯独没有在城东设防,因为彭城以东大部分是洼地,根据兵法的常识,这种地方基本不可能展开攻击,但项羽就偏偏这么干,因为项羽这个军事天才一直就奉行兵法是打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

项羽安排两万五千人马与彭城周边的各诸侯军(当时号称有五十六万)进行周旋,吸引各诸侯大部分兵力,自己带领五千人马直接从东面进攻彭城,这一出其不意的举动,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效果,项羽军队与刘邦近在咫尺,差一点斩杀刘邦,刘邦死里逃生。

距离死亡最近的一次逃出彭城后,刘邦在路上做短暂休整,这个时候大家都在埋怨韩信,说大王把兵拨给了韩信,但韩信却没有抵挡住楚军,害的大家现在这么狼狈,刘邦虽然很狼狈,但是却主动纠正大家的埋怨,说这事是自己的问题,不赖人家韩信,并把所有的责任都揽在了自己身上,刘邦在承认错误上那绝对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主动揽下所有责任后,刘邦还进行了及时的反思,人家项羽三万军队把我们五十多万的大军打得七零八落,自己在彭城的时候,想着项羽在攻打齐国,根本不可能会杀回来,自己真是自作聪明、愚蠢至极,确实也该败啊这一点对于当下很多年轻人稍微受到点挫折就寻死觅活的/相比,也很值得我们学习。

不怨人家韩信

是我自作聪明惹的祸在逃亡的路上,得知离自己的老家沛县不远时,刘邦决定暂时先回老家,路上发生了刘邦被历史责骂几千年的“弃子下车”事件,刘邦带领残余部在回沛县的途中,遇到了与吕雉走散的一对儿女,就在刘邦带着儿女往沛县返回时,后遇楚军追杀,刘邦先是把自己的儿女放下车,让他们躲起来,后来夏侯婴把俩孩子又抱上车,刘邦火了,直接给踹了下去,如此反复三次,最终俩孩子还是上了车,在夏侯婴的竭力驾车下,最终得以解脱。

与自己在一起,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不负责任这里我觉得,需要给刘邦正名一下,刘邦后期给出的解释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如果当时两个孩子跟着自己,万一被楚军一锅端了,那自己和孩子肯定只有死路一条,但是如果与孩子们分开,孩子如果能藏起来不被抓到最好,即便抓到楚军也肯定不会立即杀了孩子,至少会留着孩子将来要挟刘邦,两害相权取其轻。

另外,刘邦太了解项羽的为人了,他干不出这种事,这在后期项羽对待刘邦的父亲时也是得到了验证的因此,在这种危机关头,刘邦能做出这样的选择,也足以说明刘邦内心的强大和沉稳

危机关头的冷静头脑学历史,明智慧、增智慧:一是只有能顺应大势、会借势的人,才能取得成功虽然刘邦在与楚军的交战中败了,但前期,刘邦以义帝之死,号召天下诸侯响应自己这一步绝对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也成功的集结了各路诸侯的力量,总兵力达到了五十六万。

这也是刘邦前期所号令队伍的一个峰值,从这一点说,刘邦前期是成功的

像水一样顺势而为二是不管多得势,绝不可得意忘形,忘形必食苦果胜利了,可以喜悦、开心、庆祝,但绝对不可以忘乎所以,尤其是刚愎自用,听不进去意见这样会导致所有人都慢慢疏远你,最终你会成为孤家寡人,一事无成

任何时候,都不能得意忘形三是奇迹大部分不是理论出来的,而是实践出来的很多时候,我们会被困于一些事情想不通,从而导致我们迟迟不去行动,错失机会,终庸庸碌碌一辈子其实,很多事情单纯的思考是行不通的,只有边想边干、边干边想,事情才会得到最圆满的解决,甚至是出乎意料的结果。

奇迹是行动出来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