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雍(辟雍建制)不看后悔
《京师大学堂章程》,书内题名为《钦定大学堂章程》,俗称《京师大学堂章程》,这是清朝晚期为改革国家高等学校的制度而由皇帝钦定的一部章程。此书本来没
《京师大学堂章程》,书内题名为《钦定大学堂章程》,俗称《京师大学堂章程》,这是清朝晚期为改革国家高等学校的制度而由皇帝钦定的一部章程此书本来没有撰者的署名,但学术界公认是著名学者梁启超撰写所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饮冰室合集·集外文》上册内就收有一篇《代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实即这部《钦定大学堂章程》,是梁启超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变法时为总理衙门拟定的。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纂《续修四库全书》时,据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四川学务处刻本影印
此书原名《钦定大学堂章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早年以康有为为师,后来受到光绪皇帝的信任,1898年进行变法维新,前后发表大量文章,宣传要通过变法维新来改造中国。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统治时期他曾任司法总长,又在北洋政府的段祺瑞内阁中任财政总长晚年出任清华大学的导师,在清华研究院讲学著有《饮冰室文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清代学术概论》等书
梁启超像
梁启超手书:无负今日京师大学堂,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创办于1898年其中的师范馆,是现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不久加“国立”二字梁启超撰写的《京师大学堂章程》,共有8章。
第一章为“全学纲领”,说明京师大学堂的办学宗旨,是要“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造就通才”为此,强调中外教育均以培养学生伦常道德的德育为重,因此设了修身伦理一门课程,并比其他学科更为重要,把修身伦理作为培植高等人材的基础。
并且说外国学堂重视智育、体育和德育,京师大学堂同样也要三育并重,而这种教育思想后来也成为现代中国教育的基本观念但又强调学堂之人,不论是教习、总办、提调还是学生,都不得提倡异说,而对国宪和名教纲常进行背反,如要违反,就要究办。
又说大学堂的教育方法与理念,要成为全国的规范,所以奉了皇帝的谕旨,要将所有的条的规颁行于各省,将来全国学校都要由京师大学堂拟定格式,颁发到各地的学堂,并且每年还要向大学堂汇报相关情况,再由大学堂编订成书,呈给皇帝御览。
这说明京师大堂为中国全国学校拟定规范,并由大学堂加以监督和检查,这相当于承担了国家教育部的任务,而且是直接呈送给皇帝御览的可知当时皇帝对学校教育的改革是多么重视又说京师大学堂是为各省学堂的毕业生进一步深造而设的,而各省应该设立高等学堂,以便为京师大学堂提供优质生源。
京师大学堂又将同文馆合并进来,为此设立五种外语的专科,即英、法、俄、德、日语,并聘外国人任教习(教官)为了办好京师大学堂,又派出数十人到欧美日本等国学习现代的教育制度与方法,学习二至三年,学成后回国在各地学堂任教。
大学堂分为三级,一是预备科,二是专门分科,三是大学院与今天的大学相比,预备科相当于专科,专门分科相当于本科,大学院相当于研究生院此外还附设仕学馆和师范馆大学院与预备科和专门分科不同,这在章程中也有明确说明,即:。
大学院为学问极则,主研究,不主讲授,不立课程,而预备科和专门分科则是设一定课程而以讲授为主的故知大学院相当于今天的研究生院,但当时的大学院,并不设课程,因此也不会由老师来讲授,这又与现在的研究生教育有所不同。
因为当时认为能进入大学院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研究学问的能力,所以不用再由老师和专门的课程来讲授教学了,而是由这些学生自己从事独立地研究,这又与现在的博士后类似第二章说明办学的科目,分为政科、文学、格致、农业、工艺、商务、医术七大学科,政科内又分政治学、法律学,文学科内分经学、史学、理学、诸子学、掌故学、词章学、外国语言文字学七门,格致科内分为六门:天文学、地质学、高等算学、化学、物理学、动植物学,工艺科内分为八门:土木工学、机器工学、造船学、造兵器学、电气工学、建筑学、应用化学、采矿冶金学。
政科的具体课程如下:伦理、经学、诸子、词章、算学、中外史学、中外地理、外国文、物理、名学(逻辑学)、法学、理财学(经济学)、体操,共十三门,某些课目又与文学科等重复不仅规定了各科的课程名目,还规定了每学年的课程,如政科第一年的伦理课,具体内容有:三代汉唐以来诸贤名理,宋元明清学案,外国名人言行,要求学生达到周知而能实践。
第一年的经学课,具体内容有:《书》《诗》《论语》《孝经》《孟子》,自汉以来注家的大义第一年的诸子课,具体内容有:儒家、法家、兵家词章第一年的内容有:中国词章流别算学第一年的内容有:代数、级数、对数、三角。
中外史学第一年的内容:中外史制度异同中外地理第一年的内容:外国欧美非洲各国及各群岛地理外国文第一年的内容:讲读、文法、翻译、作文还有体操课,内容为“兵式”,这相当于现在进入大学时的军训之后还有第二年、第三年的课程内容,此不赘述。
并说,以后各地办学堂,也要按这个课程表来设置课程由此可知当时一所现代大学的课程设置,与中国从前的科举考试所学的东西,完全不一样,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大改变大学堂还特别注重军事之学,提出世界各国都用国家的精神和财力进行练兵,而兵要练得精,又靠学校的教育为基础,所以中国的陆军海军也应举办专门的学堂,但与大学堂及各省高等学堂分开单独举办。
前面提到,除了正科之外,还附设仕学馆和师范馆,所谓仕学馆,是指招考已入仕途之人,入馆学习,学习的重点是政治法律,包括如下课目,也分三年完成,以下括号内的内容是第一年的教学内容):算学(四则运算、比例、开方)、博物(动植物形状及构造)、物理(力学、声学浅说)、外国文(英德法俄日语任选一门)、地理(全球大势及本国地理)、史学(中国历史及典章制度)、掌故(清朝典章制度沿革)、理财学(通论)、交涉学(公法)、法律学(刑法总论和分论)、政治学(行政法),共十一门课程。
而这些课程的教材,也明确规定是:均用译出课本,由中国教官与日本教官讲授,只有外国文让各国教官讲授可知这是为已进入官府机构的人所设的专门教学,目的是使这种人掌握必要的知识,以便在官府做事能做得更好师范馆的课程名目大同小异,只是多了教育学、习字、作文、体操、图画等课程,但要用四年学成,比仕学馆多一年。
此后数章分论学生入学、学生出身、设官、聘用教习、堂规和建置等问题如学生每班不能超过40人,每年考试后升级,考试不及格者,可以再考一次还注意到根据学生的特长调整所学的专科,这里的专科类似今天大学里的系,也就是说允许学生调系,不是入学时一次性限死。
对学生学习的成绩,重视平时的功课分数,要求数天就要向总教习呈送一次学生的功课分数,一个月的分数则统计出来,张榜颁示这比现在学校的要求更严甚至每天都有小考试,一个月一次大考试,而不是等到学期末才来考试这就使得学生在平时不敢偷懒,但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
这一点也表现在对中外教官每日上课的时间数上,如规定外国教官每天上课不能少于4小时,中国教官不能少于5小时打分的标准已是百分制,60分为及格对于伦理课的要求更重视实践,所以要求教官要记录学生平时的性情与行为,到学期末再与各学科平均计算。
入学考试,是由各省高等学堂毕业生送到京城进行考试,及格的就一并升入大学堂的正科整个大学堂的学生人数为500名,另有200名为预备科,300名为速成科以后再根据情况进行扩充对学生本人也有一定的要求,如身家清白、体质强实、没有疾病、没有恶习嗜好等。
学成毕业后的资格与待遇,也有规定,如学成后由朝廷赏给举人或进士等大学堂的管理,设总办一员,副总办二员,总体管理大学堂一切事宜,有事则随时向朝廷的管学大臣汇报以下设提调四员,负责检查学生的出勤,学生生病、诉讼等也由提调随时处理。
另设文案提调一员,襄办二员,负责学堂的来往文件设支应提调一员,襄办一员,管理学堂的钱财出入设杂务提调二员,襄办一员,照料学生的饮食及随时置办学堂的应用器物设藏书楼、博物院提调各一员,管理图书、仪器、标本、模型等。
设医学提调一员,管理学堂的卫生事务设书手若干员,负责膳写有关文件这些职员,都要由管学大臣进行考核,并且都要常驻于学堂内对于大学堂的建设,也有规定,如应有礼堂、学生聚集所、藏书楼、博物院、讲堂、宿舍、自修室、公毕休息房、食堂、盥洗所、养病所、浴室、厕所、体操场(室外一处及室内一处)、职员所居室、教官所居室、执事人所居室等。
整体来看,这个章程为中国近代最早的现代大学办学章程,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京师大学堂的牌匾
京师大学堂开学纪念照
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师范馆合影从中也可看出梁启超对于如何办现代大学,已有一套成熟的方案,这也是他从西方和日本学来的,而这就是推动中国从旧式王朝向新式国家转型的重要步骤我们研究历史,不要只注意那些重大的事件,更要注意这些不为人注意的具体的办事方案,这样才能充分理解中国是如何从旧时代转进到新时代来的,也可充分理解现代教育在中国国家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比较,我们再看看清代道光十二年(1832)编纂的《国子监志》,据以了解在中国兴办现代式大学之前,国家的最高教育是怎么回事乾隆四十三年(1778),梁国治等奉敕编撰《钦定国子监志》六十二卷,收入《四库全书》。
到道光十二年(1832)至十四年(1834)又由文庆、李宗昉等人重编此书,共八十二卷,内容有所增加此书在上海古籍出版社编纂《续修四库全书》时,据国家图书馆所藏清道光抄本进行影印文庆是满州镶红旗人,道光二年进士,历任军机大臣、内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等。
为官严正,器量渊深,主张重用汉官,保用曾国藩、胡林翼等此书首二卷记录清代皇帝褒崇孔子、训示儒生的谕旨正文包括图说、建葺年月、规制、祭祀图说、学制、诸生员额、诸生考校、甄用制度、乡试制度、五经博士及算学生设置、勋荫及外藩入学制度,还记载辟雍制度及其建置等,又有相关的礼仪活动,如释奠、释菜、释褐、献功、告祭诸仪及祭器图说,包括乐制、乐章、律吕、舞节及礼乐诸器图,此外还记载了相关的官职与教师的设置与相关的制度与礼仪等,并将历代的御制诸碑、元以来官师题名碑、进士题名碑及历代石刻也都记录在内,最后记录了国子监相关的图书版本等情况,还有大臣们撰写的相关诗文和奏章以及有关纪事、逸闻、杂记等。
根据这些记载,可知清朝兴办现代式的大学堂之前,国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制度、活动、教学、师生以及皇帝大臣们对国子监的要求与希望,充分反映了当时中国的高等教育的真实面貌,可以说与后来的京师大学堂相比,没有一丝现代化的气氛。
可知旧时的教育与旧时的制度与人们的素质,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清末不得不进行改革,虽然戊戌变法没有成功,但后来清朝还是进行了十年新政,其中就包括了兴办京师大学堂一类的现代式高等学府,这表示中国已经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落后走向文明。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特点(特点鲜明的人物作文300字)真没想到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作文 篇1我身边有一个有特点的人,他的名字叫小明。小明有很多特点,让我十分钦佩。小明和我们班的同学一样,也是一…
-
海草(海草的做法和吃法)这样也行?
海草经常用作凉菜,夏天吃比较好。
- 散文杂谈怎么写好一点的文章范文简述散文的主要特点
- 诗歌散文投稿散文杂志有哪些散文200字左右
- 散文杂谈怎么写的范文图片高清散文怎么写范文
- 散文杂谈手抄报图片简单又好看大全四年级散文的分类及特点散文三要素
- 优美骈文摘抄散文杂谈是什么文体类别的书目散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