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李公朴(李公朴在昆明哪死的)速看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李公朴(李公朴在昆明哪死的)速看

 

他爱书成瘾,新婚当天因醉心阅读忘记迎亲;他曾旅美求学,是学识渊博的文坛巨子;他还是一位爱憎分明的民主战士,将“爱祖国和人民”视为诗人的最高天赋1946年,他在悼念李公朴的大会上发表最后一次演讲后,当天惨遭特务暗杀。

朱自清曾评价他:“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1899年的今天,诗人、学者、坚定爱国的民主战士闻一多出生今夜,让我们通过他的学生、作家臧克家的文字,一起走近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杰出的诗人。

△钢琴演奏/石进忆闻一多先生 作者/臧克家摘选自《斯文一脉》刊于《山东大学报》1999年10月27日第1359期闻先生给我的影响很大,他和他的《死水》,改变了我对新诗的看法闻一多先生,不论在做人、做学问、写作方面,都是我的老师,令我十分钦佩。

我跟闻先生读书学习,时间不长,也不过二年,但他给我的影响很大,印象极深,可以说终生难忘我自信对闻先生是了解的1923年,我进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正当五四新文化运动汹涌澎湃,我个人受到影响,读文艺书刊,自己也学习写新诗。

那时以为,写新诗是很容易的,二三年就写了一大本子1930年入了“国立”青岛大学(后二年改为“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得识闻一多先生,也有机会学习他的诗作《死水》和《红烛》扩而大之,也读了徐志摩先生及其他新月派诗人们的许多作品。

我对新诗的看法变了,从散漫变成严谨,从随意涂抹变成认真从事促成这个变的主要因索,是闻先生和他的《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闻一多《死水》我是带着武汉大革命失败之后的悲愤、抑郁心情进入大学中文系的。

我在农村长大,农村的破落景象,农民的悲惨生活,撼动着我的心灵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对投降主义不满,团结抗战的爱国主义思想,充满我的心胸但是,我脱离了队伍,感觉革命前程遥远而渺茫这时候,写诗成为我生命的支柱,我的悲愤不平,我的抑郁苦痛,全凭诗来发泄,拿起笔来,好似生命有了个把手。

我日夜苦吟,身心交瘁我每成一诗,墨痕未干,就拿着它,带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跑去向闻先生请教一进他四壁图书的工作室,闻先生吸上一支“红锡包”香烟,我们便谈起来了,人对着人,心交着心,一团浓烈的诗的空气笼罩着我们。

多美好的心灵,多美好的情景啊!我自己认为得意的句子闻先生恰好在这个句子上划上两个红圈闻先生对自己、对别人,要求十分严格,得到他一个圈就不容易了!那时候,我的愉快,我的知己之感,何可言喻?这两个红圈,划到我的心上去了。

闻先生上课很有风度,他对我说,“别人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甚至“做了也不说”闻先生是我们的系主任,给我们上历代诗选、英诗(主要是六大浪漫诗人)和语文写作课他作风民主,诲人不倦他讲授英诗的时候,那激动的样子,那抑扬顿挫的腔调,至今犹在目前,仍在耳边。

他不是一个教授在讲课,而是一个热情的诗人在讲诗呵记得在讲唐诗的课堂上,一位同学对诗中的一个句子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闻先生心中大为赏识;下了课,请这位同学坐茶馆,谈诗下一堂唐诗课,一上来就点这位同学的名,说:“你上来讲讲。

”这是多好的风度,多感人呵闻先生是1930年暑假后从武大到青大的,当时他正全力以赴地在唐诗上下功夫我每次去向他请教,总看到他用蝇头小楷写提纲,摘名句,大厚本子,一本又一本,多少红的心血滴在黑字上呀闻先生,不注意衣着,头发几乎顾不上梳,总是乱蓬蓬的。

他一心扑在学问上他默默地,严肃认真地,一点一滴地在啃,在钻,在创造他不求人知,他对我说,“别人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甚至“做了也不说”

1932年暑假后,他离开青岛大学到清华大学执教这时候,唐诗研究已经做出了成绩,又把兴趣转向《楚辞》去了他和我们的老师、《楚辞》专家游国恩先生,函件往返,讨论《楚辞》问题,十年苦功,完成了《楚辞校补》这本名著。

以后,他又转向《诗经》《易经》,一步一步深,一步一步远,最后搞到史前史去了闻先生1934年在信上告诉我,他不是在故纸堆中讨生活,而是想为我们衰弱的民族,开一剂起死回生的药方呵爱国主义和同情人民,是闻先生思想里两件极为重要的东西。

在闻先生的思想里,有两件极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爱国主义和同情人民紧紧抓住这两件东西,便可以凭它去分析、研究闻先生一生的著作和行动大家都知道,五四运动时期,闻先生在清华读书,他参加学生运动的领导机构,成为一名积极分子,曾亲手把写好的岳飞的《满江红》张贴出来鼓舞人心。

后来,他去美国留学,亲身感受到帝国主义者的欺侮与凌辱,使他义愤填膺,写下了《洗衣歌》《太阳吟》和《忆菊》这样一些爱国怀乡激烈情怀的名篇,他痛心于有着几千年灿烂文化的伟大祖国的衰颓,痛恨帝国主义的侵略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

又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又加他十二个时辰底九曲回肠!太阳啊,火一样烧着的太阳!烘干了小草尖头底露水,可烘得干游子底冷泪盈眶?太阳啊,六龙骖驾的太阳!省得我受这一天天底缓刑,就把五年当一天跑完那又何妨?

太阳啊——神速的金乌——太阳!让我骑着你每日绕行地球一周,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太阳啊,楼角新升的太阳!不是刚从我们东方来的吗?我的家乡此刻可都依然无恙?太阳啊,我家乡来的太阳!北京城里的官柳裹上一身秋了罢?

唉!我也憔悴的同深秋一样!太阳啊,奔波不息的太阳!你也好象无家可归似的呢啊!你我的身世一样地不堪设想!太阳啊,自强不息的太阳!大宇宙许就是你的家乡罢可能指示我我底家乡底方向?太阳啊,这不象我的山川,太阳!。

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太阳啊,生命之火底太阳!但是谁不知你是球东半底情热,同时又是球西半底智光?太阳啊,也是我家乡底太阳!此刻我回不了我往日的家乡,便认你为家乡也还得失相偿太阳啊,慈光普照的太阳!

往后我看见你时,就当回家一次,我的家乡不在地下乃在天上!——闻一多《太阳吟》这不但成为他诗歌创作的基本精神,而且也是他学术研究的推动力量他挖掘、钻研我国古籍,并非迷恋骸骨,而志在救国闻先生爱书如命,七七事变后十几天,我在南下的火车站上遇到了他,只带着孩子和简单的行囊。

我问:“闻先生你那些书呢?”他回答说:“土地一大片一大片地丢,几本书算得了什么?”他的人在祖国危难时离开北平,就是一个爱国运动,丢去书,暂时和家庭分离,又算得了什么?

闻先生今日而知昨日之非的精神,始终在探索、在前进的意志,永远是知识分子的伟大楷范闻先生青年时代就对军阀混战、列强侵略、社会黑暗、民生疾苦,痛切关注,他不只一次想为祖国寻求一条出路,参加过政治性质的团体,但路子都没有找到,于是,他想从文化方面给多灾多难的祖国开一剂灵药。

闻先生终其一生,在苦心地为他深深热爱的祖国探寻出路,在文化方面,在政治方面,不管遭受多少挫折,多少次失败,多大的痛苦,但他始终志不衰,气不馁最后,他终于找到了马列主义,找到了中国共产党,他心扉大开,目光炯炯,他找到了最后的归宿——生命的结穴处。

他大叫,他战斗,他变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大无畏战士,他发扬了中国诗人的那种头可断、志不可屈的精神,令人钦敬,也令人感动

他的大无畏气概不但表现在对敌方面,对自己也是如此!他勇于对敌,也勇于自剖他大喊大叫:过去,我们反对鲁迅,骂他是海派;鲁迅是对的,我们错了!留学美国,使我脱离人民,害了我一辈子!其心胸如海,其吼声如雷,震动人心,宏声永在!闻先生之所以崇高,不在于他一贯正确,而在于他时时不忘检查自己,天天在寻求进步。

这种今日而知昨日之非的精神,始终在探索、在前进的意志,永远是知识分子的伟大楷范他的心是时常系着劳苦大众的,他所看到的一切促使他接近了真理且为之献身再谈谈闻先生的另一个方面,他热爱人民的感情在理智上讲,热爱祖国与热爱人民是一致的。

反对军阀、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也就包涵了为人民的思想在感性方面,这与他少年时代接触群众,看到他们受苦受难的情况也有关系后来,闻先生长期过着教书、研究生活,与人民接触的机会少了,我想他的心是时常系着劳苦大众的。

他写了《荒村》《飞毛腿》……足证他的心是和人民在一起的他们都上那里去了?怎么虾蟆蹲在甑上,水瓢里开白莲;桌椅板凳在田里堰里飘着;蜘蛛的绳桥从东屋往西屋牵?门框里嵌棺材,窗棂里镶石块!这景象是多么古怪多么惨!

镰刀让它锈着快锈成了泥,抛着整个的鱼网在灰堆里烂天呀!这样的村庄都留不住他们!玫瑰开不完,荷叶长成了伞;秧针这样尖,湖水这样绿,天这样青,鸟声象露珠样圆这秧是怎样绿的,花儿谁叫红的?这泥里和着谁的血,谁的汗?。

去得这样的坚决,这样的脱洒,可有什么苦衷,许了什么心愿?如今可有人告诉他们:这里猪在大路上游,鸭往猪群里钻,雄鸡踏翻了芍药,牛吃了菜──告诉他们太阳落了,牛羊不下山,一个个的黑影在岗上等着,四合的峦障龙蛇虎豹一般,

它们望一望,打了一个寒噤,大家低下头来,再也不敢看;这也得告诉他们,它们想起往常,暮寒深了,白杨在风里颤,那时只要站在山头嚷一句,山路太险了,还有主人来搀;然后笛声送它们踏进栏门里,那稻草多么香,屋子多么暖!

它们想到这里,滚下了一滴热泪,大家挤作一堆,脸偎着脸……去!去告诉它们主人,告诉他们,什么都告诉他们,什么也不要瞒!叫他们回来!叫他们回来!问他们怎么自己的牲口都不管?他们不知道牲口是和小儿一样吗?可怜的畜生它们多么没有胆!

喂!你报信的人也上哪里去了?快去告诉他们──告诉王家老三,告诉周大和他们兄弟八个,告诉临淮关一带的庄稼汉,还告诉那红脸的铁匠老李,告诉独眼龙,告诉徐半仙,告诉黄大娘和满村庄的妇女──告诉他们这许多的事,一件一件。

叫他们回来,叫他们回来!这景象是多么古怪多么惨!天呀!这样的村庄留不住他们;这样一个桃源,瞧不见人烟!——闻一多《荒村》北洋军阀时代,蒋介石反动统治时代,人民大众在苦难中,有耳朵的,随时可以听到悲惨呼号的声音;有眼睛的,到处可以看到惨不忍睹的苦难人民的形象;有良心的,有热血的,谁能不有动于衷,为之不平?抗战期间,闻先生和学生一道徒步从湖南去昆明,千里迢迢的路上,使他身体受到锻炼,重要的是精神上恢复了青春。

大自然风光,使他童心复萌,伤兵的惨状,使他睁开了惊异的眼睛,这促使他思考,促使他觉悟,促使他接近了真理而且为之献身

闻先生的影子,经常在我的心头,不论他生前还是死后闻一多先生,是坚强英勇的革命烈士,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杰出的诗人闻先生的影子,经常在我的心头,不论他生前还是死后全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四次去青岛,旧地重游,每次我一定去闻先生的故居重温旧梦。

闻先生住过的这座小楼,孤立在学校的东北角,是新建的,闻先生从大学路“青大第一公寓”移居于此,现在被称为“一多楼”去年暑期我到青岛,两次瞻仰了闻先生的故居,并在楼门日留影纪念这座“一多楼”现在是海洋学院的实验室。

与领导同志谈及,打算将来整修一下,作为闻先生的故居对外开放

△闻一多先生故居“一多楼”及雕像我在这座小楼下,徘徊多时,许多往事兜上心来,写了一首小诗,作为纪念:在亲人扶持下,我登上这座楼房,一步步走向过去,走过了半个世纪的时光站在这个房间里,我重温一个美梦:手握草创的诗稿,

来这儿请教的心情。主人已经不在了,以他命名的小楼永世闻名。——臧克家《一多楼》深渊之火 · 闻一多

出生于书香门第,赴美留学后回国任教1899年11月24日,闻一多出生在湖北黄冈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十三岁的他以复试鄂藉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度过了十年学子生涯。

之后,他赴美留学,在芝加哥美术学院和科罗拉多大学攻读美术因报国思乡心切,于1925年提前回国,先后在多所高校任教后,于1932年8月受聘担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为抗战蓄须明志,后投身民主斗争洪流1937年抗战爆发后,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迁往湖南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他到临大任教1938年2月,闻一多参加临大学生“湘黔滇旅行团”,一路跋山涉水步行3500华里,采集民谣、民歌,创造出许多描绘祖国壮丽山河风景画。

临大迁到昆明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继续在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全体师生合影(二排左起:浦江清、朱自清、冯友兰、闻一多、唐兰、游国恩、罗庸、许维、余冠英、王力、沈从文)抗战后期,昆明的民主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日益高涨1943年以后,闻一多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的斗争的洪流。

1944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后出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民盟云南支部宣传委员兼《民主周刊》社社长,成为积极的民主斗士发表完最后一次演讲后,回家途中被暗杀1946年7月11日,民盟负责人、著名社会教育家、当年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4天后,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闻一多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痛斥国民党特务,并握拳宣誓说:“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当日下午,闻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

△闻一多先生遇难处1949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这样说道:“我们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个人民主主义者的人们,在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了起来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点击「写留言」,谈谈读完闻先生的诗有何感受?文/央视新闻综合图/视觉中国、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更多新闻北京水质污染致超市活鱼下架?市食药监局严正回应寒潮终于结束了?十余省市仍需防寒抗冻300多人被拘 最强“环保问责风暴”何以如此迅猛?

美菲是要“闹掰”了吗?杜特尔特转向普京买武器觉得不错请点赞本期监制/杨继红 主编/侯振海 编辑/吕小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