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万安桥(万安桥在哪个地方)快来看

目前,六跨木构建筑剩一跨,火灾原因仍在调查当中。2010年前后,曾家快来到万安桥,这位来自温州泰顺的48岁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希望能够记

万安桥(万安桥在哪个地方)快来看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潘璐

8月6日晚,屏南县长桥镇万安桥失火目前,六跨木构建筑剩一跨,火灾原因仍在调查当中福建屏南万安桥,始建于北宋年间这座国内最长的木拱廊桥连接起东城和西城,看着兴衰起落,牵起一座城市的过去和未来2010年前后,曾家快来到万安桥,这位来自温州泰顺的48岁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希望能够记录下现有木拱廊桥的数据和特点。

“五墩六孔,多墩多跨,像条龙……太可惜了!”他重复着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语气里是满满的心疼

木拱廊桥分布他曾在年幼时踏着廊桥去往山那头的村子读书,也曾在溪涧里捡起被狂风吹散的近千块材料,对廊桥进行修复……20多年,曾家快走访了浙闽地区的近百座木拱廊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请曾家快讲述他和木拱廊桥的故事。

听说没人能造木拱廊桥曾走着廊桥上学的他决定试一试

溪东桥 林上兆摄(本报资料照片)中学的时候,我经常会经过泰顺县泗溪镇溪东桥去上学溪东桥明隆庆年间建造,连接着附近的上桥村和下桥村,村落里的五千多个村民靠着它往来沟通桥上总是人来人往,很是热闹,累了就歇歇脚,桥庇护着我们。

当时,大家只以为这是简单的木头桥直到2003年,我听村民们说,以“编梁”结构营造的木拱廊桥,除了浙闽一带,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没有了而且我们边也没有能建这种廊桥的木匠了当时我就想,这不行,我得把这个技艺捡起来。

我们家是三代木匠都说做木工,学了三年是基础,至少要做十年以上,才能成为师父我从18岁开始造木结构建筑,在29岁时开始研究廊桥建造,但还是碰到了很多困难廊桥不仅建造工艺难,而且需要有扎实的力学知识以前的木匠基本没读过书,有的做了十年木工,也不能理解其中的结构。

木拱廊桥基本用榫卯连接,“三节苗、五节苗”是浙闽廊桥最常见的结构。由三五排木头搭起的拱架系统互相交织连接,就是木拱廊桥的核心组成。

万安桥浙闽两省交界的地方大多是山区,林木茂密,溪流又比较湍急,而平桥的跨度不能超过20米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木拱廊桥近五十年来,公路桥逐渐取代了木拱廊桥,幸好泰顺还有留存下来几十座木拱廊桥,可以让我研究。

我就趴在桥下,然后对着自己的模型捣鼓哪里没支撑住塌了,我就观察现实中这个桥的木头是怎么搭的,实地学习嘛从2003年到现在,我新造了17座木拱廊桥,修复了5座古桥它们基本分布在浙江,是为了美化乡村的目的建造的。

找回数千块散落的木构件一年修复被大水冲垮的三座廊桥木拱廊桥的一生会经过各种缝缝补补,就像生命的轮回一样一般来说,编木拱桥的寿命只有五百年,除了遇到火灾、发大水等灾害外,木头本身也有寿命,需要不断地修复,才能延续拱桥的生命。

木拱廊桥的跨度较大,常见于浙闽两地的山区2016年,泰顺的文兴桥、薛宅桥和文重桥被强降雨所带来的大水冲垮这三座木拱廊桥都是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有几百年的历史经过上百年的雨水冲刷,桥墩里填埋的沙石可能已经被掏空了。

而强降雨后,溪水的水流会非常湍急,就可能把桥墩冲刷走因为廊桥的支撑点在桥墩,桥墩一冲走,就会顺带把上头的桥面也带走了木拱廊桥一般不怕水,就怕火雨水漫上来,把桥浸泡在河道里头,木拱廊桥其实不是很怕我们这的地形溪流窄,山区地势落差大,所以大水来得也急去得也急。

造一座桥至少需要数千个木结构,当时有80%到90%的木结构都被冲到了下流我就沿着溪水一路捡,但捡回来的只有一半还能用虽然后来文兴桥大部分的屋桥部被捡了回来,但是连接桥架和石墩的墩接木,只找回两根文兴桥建于清咸丰七年,它的结构很奇特:桥身北侧略高,南侧略低,这种倾斜的结构增加了不少修复难度。

好在我们之前做过测量和记录工作,能够按照原样进行修复,把缺胳膊少腿的地方补上每个木结构该在哪个位置,这样的定点工作花费了很长时间,因为一旦产生了毫厘之间的偏差,都会影响整个拱架的稳固性

经过修复后的文兴桥因为这几座桥的核心材料都捡了回来,所以我们花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修复工作而这次万安桥的情况完全不同,像最近天气比较热且干燥,木头里面已经非常干了,这种情况下火势会蔓延得很快而拱桥桥身的部分地势比较高,大型消防机器是进不去的。

从现场的图片看到,万安桥的整个桥墩还在,但木结构可能需要重建了我的家乡泰顺也被称为“千桥之乡”,有15座国家级保护单位的廊桥木拱廊桥是古人留下来的宝贝,一座也不能少今年完成万安桥的模型最终做好浙闵特色廊桥一比一的模型。

视觉中国 供图我们能从桥身上看到一个地方的气候和文化浙闽一带建廊桥多用杉木,因为它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而且耐虫蛀每个地方都能找到耐腐的木头用什么木材?建什么结构?不同的地形跨度和经济发展程度,都会影响桥梁的最终形态。

造木拱廊桥的过程一般是这样:先做桥墩,然后把拱架部分加上去,再用“剪刀叉”固定(用八根梁木形成四个“×”字形剪刀叉来避免桥拱左右摇摆),接着造廊屋,最后盖瓦听我这么说,好像很简单,但现在全国只有十几位木匠,有造木拱廊桥的技艺。

做木拱廊桥肯定是辛苦的我手上全都是厚茧子和不知道哪里划的口子,手脏没事,干活细致就行像最近这个高温,我们每天从早上六点半晒到十一点,再从下午一点晒到五点,没有遮阳的地方我们施工的时候走动大,在桥上也没法系安全绳。

我还记得当时在丽水建桥的时候,桥面的地势差有近四十米,我在最外面的屋檐作业,想起来还是很后怕这几年,我也收过不少徒弟但学这行的人很少,很多人学一两年不学了我有个伯伯,年轻时候跟着我爷爷做,后来跟着我父亲做,现在跟着我做。

可能再学三年,他也做不了拱桥,只能做一些基础的木结构我现在带了三个徒弟,都是“90后”,希望他们能把这个事情坚持做下去

曾家快做的木拱廊桥模型2017年,我去台湾建造浙江泰顺廊桥,那是泰顺廊桥文化协会等民间组织捐建给台湾的廊桥落成当天,有一位93岁的老人颤巍巍地过来看桥,原来他也是泰顺人,还会和我讲几句家乡话他说自己行动不便,身体不允许他回家乡,看到这座廊桥,就像看到了家乡一样。

现在,木拱廊桥的交通价值渐渐消退,它更像是民俗、文化和历史的符号我很担心它被冷落和遗忘我打算在今年把万安桥的模型做出来我的目标是把浙闵地区有特色的廊桥,都做成一比一的模型这会比照片和数据更直观,后辈们可以解开它们的构造,按照这个去做真正的木拱廊桥。

视觉中国 供图新闻+复旦大学文博调研员:传统村落消防隐患多万安桥被大火烧毁,再次为当前的乡村遗产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2021年,被称为“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村老寨突发大火,烧毁老寨房屋104间该起事故由8岁小孩在古寨玩火引起。

传统木质结构建筑的防火工作成为焦点今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和文物保护基金会委托调研团队,对十个省里近千个传统村落进行消防安全状况调研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研究生柳力铭,她是这次贵州省调研团队的队员。

“贵州是传统村落最多的省,有几个苗寨此前也发生过大火”柳力铭表示,早年的起火原因大多是冬天烤火,比如烧腊肉之类,但现在用火已经不是主要原因,“现在私拉电线,用电不规范的情况比较多有的寨子之前做过电路改造,但还是会有老人自己私接电线。

”“农村里普遍的灭火方式是用粪水灭火因为粪作为肥料储存,每家每户都有,不用去河边挑水,而且粪水氧气含量也比较低”柳力铭说,有的寨子家家户户都有水塘,有的寨子也会隔几里挖一个防火塘,既能起到隔断的作用,还能作为灭火的水源。

贵州大部分的民居都是木结构建筑,并且距离挨得很近,一旦烧起来蔓延速度很快尽管现在乡镇一级都会配备消防车,但消防车不一定能开进村,“寨子里路很窄,有的还是石板路”在调研中,柳力铭发现,贵州的传统村落中,村一级的专职消防队很少,基本都是由村委兼职的义务消防队。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