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大长秋(大长秋是什么官职)不看后悔

真知堂国学馆:正解三国,要读《三国志》。曹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人物。三国时代最有机会争夺天下的人物并不是曹操,刘备和孙权。但这三位从乱世中脱颖

大长秋(大长秋是什么官职)不看后悔

 

真知堂国学馆:正解三国,要读《三国志》曹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人物三国时代最有机会争夺天下的人物并不是曹操,刘备和孙权但这三位从乱世中脱颖而出,笑到了最后,成功的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话其实有误,曹操并没有称帝,反而是自称为汉朝忠臣的刘备和孙权实打实的当上了皇帝。

但曹操是事实上的魏国奠基者虽无帝王之名,却有帝王之实曹操是三国时代第一英雄人物无疑曹操能有那么大成就,跟他生命中一位大贵人有关他就是鲍信鲍信是谁呢?为什么说他是曹操的大贵人呢?往下看曹操的身世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是汉丞相曹参之后,沛国谯(安徽亳州)人。

曹操出生之时,东汉王朝已经到了暮年。曹操能在东汉末年官场上脱颖而出,跟他的身世有很大关系。曹操的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地位显赫,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

这个官有多大呢?中常侍是皇帝的近臣,比二千石,多由宦官担任大长秋,也是官名,为皇后近侍,其职掌为宣达皇后旨意,管理宫中事宜《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将行,秦官 景帝中六年更名大长秋”也就是说,曹腾此人,既是皇帝的近臣,还是皇后宫中的首席太监。

所以他虽然俸禄不高,仅为比二千石,却是权倾朝野的机要要员曹操的生父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官至三公之太尉所以,曹操可谓是典型的官二代有了祖、父打好的基础,曹操二十岁出头就被举为孝廉做了郎官,第一个官职就是洛阳北部尉,也就是京城洛阳一个区的警察局长。

“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三国志 武帝纪》

曹操起事之前的官路历程汉灵帝时期,他被擢升为汉灵帝私兵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董卓入京后,废汉少帝立汉献帝,曹操辞官,逃回老家起兵举事,反抗董卓的残暴统治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他在己吾(河南商丘市宁陵县)起兵,正式举起反对董卓的大旗。

“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三国志 武帝纪》据《三国演义》所写,当时一共有十八路诸侯起兵反董而根据陈寿的史书《三国志》记载:则是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共十路人马。

那么,曹操是不是首倡义兵的呢?从《三国志》记载来看,这个可能性可能不大他最多也就是自行组建了一支私人武装,当时称这种私人武装为部曲所以,第二年春天,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十路诸侯起兵时,曹操并无官职,乃是以私人身份参加进去的。

而十路诸侯则给了他一个行(代理)奋武将军的称号这里根本没有刘备什么事那么,十路诸侯为何要给曹操一个行奋武将军的称号呢?我们还得看看曹操这之前最后一个官职是什么曹操最后一个官职是典军校尉,著名的西园八校尉之一。

"中平五年(188年)八月,初置西园八校尉"。《后汉书 孝灵帝纪》

这八校尉分别是:上军校尉---小黄门·蹇硕,中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下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典军校尉---议郎·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谏议大夫·夏牟,

右校尉----淳于琼小黄门蹇硕总领各军,直接受命于汉灵帝汉灵帝还给自己弄了个无上将军的称号直接统领这八支军队"甲子,帝自称无上将军,耀兵於平乐观 "《后汉书·灵帝纪》而当时担任虎贲中郎将的袁绍,也是西园八校尉之一。

曹操之父为三公之太尉,自己又是典军校尉,和袁绍是同僚,这就是为何十路诸侯要给曹操一个奋武将军名号的原因了

当然,在没有得到朝廷正式任命之前,这个只能是自封的,并没有多大用处此时的曹操在反董大军联盟中,并不出众,可谓人微言轻所以,当十路人马日置酒高会之时,曹操只有率领自己的部曲前去攻打洛阳的门户-成皋,却在荥阳遭遇董卓部将徐荣。

曹操不出意外的败了!一支羽箭破空而来,曹操的战马应声倒地从地上爬起来的曹操,面对黑压压的徐荣军奋力拼杀在砍倒几个士兵之后,曹操手握砍缺了的宝刀,仰天大叫:“老天爷!难道我曹操就这么死了吗?”“主公莫急,我来也!”远处一员猛将疾驰而来。

曹操定睛一看,原来是从弟曹洪“主公快快上马!我来抵挡敌军!”曹洪把自己的马让给曹操,自己转身投入了战场这一仗,是曹操起兵以来的第一战曹操基本上败光了自己的本钱手上没有兵也没有了钱,接下来的仗该怎么样才能打下去呢?。

面对失利,曹操没有气馁没有兵,咱们再招!“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至铚、建平,复收兵得千余人,进屯河内”《三国志 武帝纪》曹操的机会来了初平二年(191年)夏四月,董卓一把火烧毁了洛阳,挟持汉献帝迁都,回到自己的大本营-长安。

前有肴山之险,函谷之固,十路诸侯进击无望没有了对手,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套路又开始了!内讧最初是兖州刺史刘岱杀死了东郡太守桥瑁,以王肱领东郡太守接着是勃海太守袁绍夺取了冀州牧韩馥的地盘,自领冀州牧再后来是冀州太行山南麓的黑山军起义,攻打魏郡和东郡。

东郡太守王肱不能御曹操的机会终于来了!面对十万余众的黑山贼,曹操曰:“此乌合之众也!待吾与诸君破之!”“太祖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三国志 武帝纪》由于这次战功,他平定了兖州境内的黑山军!此时已经自领冀州牧的袁绍,觉得可以拉拢一下曹操,于是上表给朝廷推荐曹操担任东郡太守。

此时是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冬季曹操终于有了名正言顺的官职-东郡(治濮阳,地约在今河南省东北部、山东省西部)太守,进入了二千石官员行列。算是一方诸侯了。

这个州牧,刺史,太守到底谁大呢?按照东汉末年的制度,地方分为州郡两级,州下有郡,州的长官为刺史,本为中央监察官员郡的长官为太守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刘焉上书皇帝,改部分大州刺史为州牧所以当时州的长官有州牧和刺史,州牧的级别更高一点。

曹操的大贵人-鲍信初平三年(192年)四月,东汉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董卓被司徒王允和吕布杀死!董卓一死,看似大厦将倾的东汉王朝似乎有了转机!然而王允没有处理好关系,权力又落到了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手上不久王允被杀,吕布出逃。

这一年,曹操遇到了生命中最大的贵人-鲍信。

鲍信,(151年-192年),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人东汉末年济北相济北相是济北国的国相,管辖五城,户四万五千六百八十九,口二十三万五千八百九十七济南国和济北国都是郡级别,都属于兖州刺史部管辖搞清楚了这些,我们就能理解下面发生的事情了。

兖州刺史刘岱,是前济南相现东郡太守曹操和济北相鲍信的直接上级领导东汉时期的兖州刺史部,是全国十四州刺史部之一,治所在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昌邑镇),下辖陈留、东郡、任城、泰山、济北、山阳、济阳、东平八个郡国,大体范围在今山东西部及河南东部。

公元192年,山东地区黄巾起义,部众过百万黄巾起义军杀任城 相郑遂后转入东平郡面对境内的叛乱,刺史刘岱决定出击鲍信劝谏到:“贼人数太多,百姓恐惧,士兵无斗志但贼兵没有粮草辎重,全靠劫掠不如命各地坚守城池,不和他们交战。

贼兵进不能战,又无法攻下城池,要不了多久必然溃散然后再攻击,必胜”应该说鲍信的这条计策是非常毒辣的按照这个坚壁清野的话,黄巾农民军必然大败可刘岱不知是过于自负还是哪根筋不对了,却不听鲍信之言,亲自出战果不其然,结果就是死翘翘。

为什么说鲍信是曹操最大的贵人呢?因为此时鲍信做了一个决定他亲自跑到东郡请曹操担任兖州牧“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兖州牧”《三国志 武帝纪》曹操立马抓住了这个机会他率领东郡的人马很快打败了黄巾军而鲍信则战死于乱军之中。

黄巾军战败乞降,曹操受降后,有了降兵三十多万人,并把其中的精锐编为一支新军,号称青州兵“冬,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三国志 武帝纪》读到这里,我们不能不佩服曹操他手下仅有精兵数千,就敢和几十万黄巾军对战,并且是在前任领导刘岱刚刚战死,汉军士气大降的情况下!再者,用几千兵马就能打败几十万黄巾军,曹操不仅胆量过人,谋略和武力也是极其强大的,难怪他后来能成为三国时代第一人。

东汉末年,得军队者得天下有了这三十多万军队,曹操在群雄逐鹿的战场上就有了绝对的本钱在此之前,曹操统兵最多也不过几千曹操一下子有了三十万军队,并且还都是参加过实战的老兵,这支号称青州兵的部队,就是后来曹操可以兼并多数诸侯的本钱。

从这个角度上讲,曹操生命中最大的贵人就是鲍信他送了曹操30万大军二十年后,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追记鲍信功绩封鲍信之子鲍邵为新都亭侯,征召鲍信之子鲍勋担任丞相掾大家都喜欢读三国,可是大家读的都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只不过是一部小说,根据小说里的故事情节去探讨交流三国历史,就有点文不对题的感觉了《三国演义》是著名的权谋之书,民间有“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之说日本人更是推崇《三国演义》但其实它的母本就是陈寿的史书《三国志》。

小时候没有时间只能看看小人书了解三国,现在有时间了应该好好读一读《三国志》《三国志》是陈寿的史书,这部史书在二十四史中非常有名,被称为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里面写的内容和《三国演义》有很多不同之处。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曹操更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除了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诸葛亮,赵云,关羽等英雄人物,个个脍炙人口,更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的样本史书《三国志》中记载的英雄事迹都是真实的,对于喜欢研究《三国演义》的朋友而言,《三国志》是必读之书。

对于青少年成长而言,学会了三国时期的智慧,更可以少走弯路《三国志》也不像《史记》等书那么长,讲的都是精华历史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谋之书,智慧宝典原版《三国志》是文言文的,有些难懂我给大家推荐一套台湾十一位教授合作翻译的《白话三国志》,三大本,原价168元,现仅需98元,还包邮!30多元就可以买一本,集中了台湾十一位教授解读三国历史的当代智慧,读完之后你对三国历史就不仅仅停留在《三国演义》的高度上了。

真的很划算!有想学习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去看看】购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