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竹简(竹简什么时候就不用了)干货分享

在湖南长沙、湖北荆州、山东临沂和西北地区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过重要发现,其中居延出土过编缀成册的东汉文书。

竹简(竹简什么时候就不用了)干货分享

 

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也指写了字的竹片先秦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称木简)牍比简宽厚,竹制称竹牍,木制称木牍均用毛笔墨书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cm),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cm),因此人们又称信为“尺牍”。

在湖南长沙、湖北荆州、山东临沂和西北地区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过重要发现,其中居延出土过编缀成册的东汉文书1.古代用以书写、记事的竹片《后汉书·宦者传·蔡伦》:“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晋荀勗《〈穆天子传〉序》:“ 汲县民不准盗发古冢所得书也,皆竹简素丝编,以臣勗前所考定古尺度其简,长二尺四寸,以墨书,一简四十字”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宋人书帖犹用竹简》:“南宋初,士大夫书翰犹用竹简”。

胡适《叔永书》:“正如古人用刀刻竹作字,后来有了纸笔,便不用刀笔竹简了”2. 指史册清 陈梦雷 《作书友人投笔志恨》诗之一:“我志原何许,逢人却乞怜是非留竹简,方寸付苍天”产生时间根据《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的记载,以及商代甲骨文中的“典”、“册”等字符,可以看出早在商代,人们已利用竹木制简,用绳编连成册。

从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来看,在商周时期,简册已经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当时载录档案文书与书籍的主要载体到了战国时期,竹简的使用变得十分广泛制作过程现代: 裁、煮、烘,切竹,刮青、书写、钻孔、编古代:裁、切、烘(杀青)、书写、钻孔、编。

竹简的涵义

竹简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称木牍,多用于书写短文简牍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纸张发明之前书写典籍、文书等文字载体的主要材料,是我国最古老的图书之一。

简牍与甲骨文、敦煌遗书、明清档案一同被列为二十世纪东方文明的四大发现,目前简牍学也以惊人的速度形成了世界性学科,它从史学、考古、古文字学、文献学、书法等,多角度多领域,为中国历史文化学术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简牍几乎与甲骨文、金文同时出现,春秋到东汉末年是简牍最盛行的时期,纸张发明后,竹木简牍又与纸张并行数百年,直至东晋末年恒玄下令,简牍制度方告结束竹简的影响

竹简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是造纸术发明之前以及纸普及之前主要的书写工具,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反复的比较和艰难的选择之后,确定的文化保存和传播媒体,这在传播媒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命它第一次把文字从社会最上层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以浩大的声势,向更宽广的社会大步前进。

所以,竹简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它的出现,才得以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同时也使孔子、老子等名家名流的思想和文化能流传至今历史文物1953年7月,湖南长沙仰天湖古墓出土竹简42支,最长的22厘米,宽1.2厘米,篆文,每简2-10字,为战国之物。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发现《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约五千枚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一千一百多枚为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至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之物竹简不仅在古代文化史、书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印刷术也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简牍的形式,即为卷轴装的前身,为早期的雕版印刷所广泛使用。

现代竹简更多的是收藏和家居2001年,湖北楚天绿采用激光雕刻在优质楠竹材料上雕刻,字体隽永清晰,笔峰刚劲而富神韵 其竹简笔筒,竹简名片座更是将竹简工艺向家居装饰做得很好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一千一百多枚。

为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至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之物用竹简抄写古书,属于一种民间文化艺术,如今已很少见,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