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李渊有几个儿子(杨贵妃为什么恨李白)速看

如题

李渊有几个儿子(杨贵妃为什么恨李白)速看

 

5月18日,四川省纪委监委通报:广安市委副书记严春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至此,轰动全国的“严书记女儿事件”终于尘埃落定,严书记也在广大网名“出来走两步”的呼声中顺利浮出水面

《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评论文章《纪法利剑高悬,“春风”再难得意》这无疑又是一个反腐新闻界的经典标题,“春风”为何再难得意?一方面是世道变了,纪法利剑高悬,入仕低调为好;另一方面,进入反腐常态,炎热夏季,。

“春风”已成过往细数严书记落马的原因,人们往往将功劳归于“严夫人”,但细想是一个无意间的“被动坑爹”事件“你对严书记的女儿说这话是什么意思!!!”这显然成了点燃“春风”落马的导火线,也成为从小娇生惯养的孩子“被动坑爹”的有力佐证。

这世上有很多“衙内”的悲喜剧,也有不少“领导他爹”的啼笑皆非事,都是父亲与孩子的关系,只是前者是当官的父亲与孩子的关系,后者是父亲与当官的孩子的关系孩子看待父亲,即使是当了大官的父亲,大抵也要经历“崇拜。

-质疑-蔑视-叛逆-回归-理解-崇拜”这个循环,而父亲看待孩子,尤其是“学而优则仕”的孩子,父由子贵,自然满心骄傲、欣慰、满足,但也有不一样的爹能不能处理好处在权力中心的父子关系,“坑”“被坑”或者“相互坑”都是一个骑虎难下、艰难的抉择。

总之,给领导当爹,或者有个当爹的领导,都不好“当”

近读《曾国藩家书》,正好读到曾国藩写给父亲的一封信,感触良多这世上有各种各样的父亲,曾国藩的父亲,属于“领导他爹”那一种“领导他爹”真不好当一曾国藩这封家书写于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初三,在照例说些琐事报了平安之后,继续写道:老家政治生态不好,这些小官小吏,损公肥私,朋比为奸,热衷于拉帮结派、排除异己,父亲大人您是讲正派乡绅,不要跟他们有太多来往,不要常往衙门跑,要是您出于正义帮助被他们欺负的人,他们肯定会怀恨在心,各种造谣,最终污化我们曾家的名声,也给我结下许多冤家。

而且这个门一开,求你的人接踵而来,怎么顾得过来?不如统统谢绝父亲大人的来信中,也说要杜门谢客,真是太英明了,是我这个做儿子的深为庆幸的!写这封家书的时候,身在京城的曾国藩,正走过人生拐点,步入仕途顺境,短短

4个月之内,连升两级同僚羡慕嫉妒恨的都有,正是敏感时刻,老家不能再生出什么是非来著名作家唐浩明如此评点这封家书:“中国的传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家中出了一个大官,家人个个都能得其好处;即使本人远在京师或外省,地方官员仍会对其家属优礼有加,更不要说附近的小老百姓对其府上的诚惶诚恐了。

于是便有许多这样的官亲,仗势胡作非为,勾结官府,称霸乡里,令百姓敢怒不敢言有的略微好一点,只为自己及家人谋非分之利,尚不至于武断乡曲,鱼肉小民,然世人对此亦多不满只有极少数人能自守本分,不插手地方事务”。

作为一位有大智慧的官员,曾国藩自然希望父亲不要插手地方事务,在此前一封给叔父的家书中,他要叔父劝说父亲不要去省城县上干预公事,“无论有理无理,苟非己事,皆不宜与闻”曾国藩的父亲接受了儿子的规谏,来信说“杜门谢客”,所以曾国藩大喜,为父亲点赞。

曾国藩的父亲叫曾麟书,一看这名字就是重视读书之人,但他不是个读书种子,虽然刻苦好学,但天资愚钝,是那种特别勤奋但总是考不出好成绩的笨小孩类型考啊考啊,一直考到43岁,参加了第17次童试,终于中了秀才,虽然晚了些,却也创造了家族的一个纪录。

:“大界曾氏”几百年来第一个秀才,曾氏家族自此科门大开,人才按捺不住地往外冒了,一直繁茂至今曾麟书虽然是个老实人,但总归有些虚荣心,儿子在京城做了大官,老家各种目的找上门来的越来越多,曾老爷子难免有些跃跃欲试,好在,曾国藩的信很及时。

唐浩明评点说:“身为官亲,不与闻地方事务,实乃最明智的举措人之常情都鄙薄仗势行为仗势而作歹,固然极坏,即便不做歹事,但干扰了地方当局,也易招致是非……曾氏洞悉人情世故,目光深远他在京中做官,巴望的是家中清吉平安,不想看到家人仗他的官势而招来舆情腾怨。

倘若湘中对他家人的口碑不好,自然也会给他的仕途带来不利的影响”曾国藩的官越做越大,曾麟书也一直低调不多事。这是曾门传承至今的优良家风。

二但并不是所有领导的爹,都像曾麟书这般自甘寂寞譬如,张居正他爹张文明张居正官做得极大,明朝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掌权柄十年,事实上是大明第一人,连小皇帝都要听他的有个这么牛的儿子,张文明在老家也跟着牛气冲天了。

虽名“文明”,但张文明为人处事,不太文明他是湖北江陵一个落魄秀才,考运跟曾麟书一样,虽然刻苦读书,但考来考去,始终是一个秀才身份,就是考不上举人,等到儿子张居正考中进士了,他还是没考上举人所以他的最终学历跟曾麟书一样是秀才,但如何当领导他爹,他跟曾麟书完全是两个路数。

他很高调,几乎横行乡里,俨然一霸——窝囊了几十年,如今儿子当了超级大官,他也要做个超级老爹,跺一跺脚,江陵也要抖三抖他什么都干,欺压百姓,干预司法,想让谁坐牢就让谁坐牢,想捞谁就捞谁,连张居正自己都无奈地承认他老爹在老家的斑斑劣迹。

:“老父高年,素怀坦率,家人仆辈,颇闻有凭势凌铄乡里,混扰有司者,皆不能制”当地官府,也通过讨好张文明来讨好张居正,远不只是嘘寒问暖,连国有的土地都免费送给张家,更出格的,是当地政府部门为张家修建宅第,居然让大明朝的皇家特工。

——锦衣卫当建筑工人这是犯大忌的事,但张文明感觉挺好著名学者朱东润在《张居正大传》中说,给张文明行贿最多的,是两广的官员,他写道:“明代腐化的空气,已经弥漫了,腐化的势力,侵蚀一切,笼罩一切,何况一个全权在握的首辅,更易成为腐化势力的对象。

北京只是居正的寓所,他的家在江陵;居正可以洁身自好,但是居正有仆役,有同族,有儿子,有弟弟,还有父亲腐化的势力,在北京找不到对象,便会找到江陵居正也许还能管束子弟,他能管束父亲吗?尤其张文明那一副放荡不羁的形态,更不会给一个十几年不曾见面的儿子以说话的机会。

”确实,张居正没法管束自己的父亲古代中国,一个孝字,至高无上,律法甚至鼓励“亲亲相隐”尤其是“子为父隐”,如果儿子发现父亲有不法行为,隐瞒了,没有罪;如果举报父亲,反而要论罪张居正不是不知道他父亲在老家胡作非为,但他为了显示自己是一个孝子,他还得处处无原则地维护父亲,《张居正大传》中写道。

:“文明是一个放浪不羁的人,居正当国以后,当然增加文明的威风。万历初年御史李颐前往广西,路过江陵,看见文明气焰太大了,和他顶撞一下,居正便取消李颐的御史……”

张居正生前权倾一时,死后却遭遇了抄家惨剧,他甚至险些被掘墓鞭尸这固然因为张居正过于刚愎自用、树敌太多,但他那位放浪不羁的父亲也脱不了干系朱东润叹道:“人毕竟是不免受环境支配的假如居正不生在腐化的空气中,或即生在这个空气之中,而没有那样的父亲,也许他在‘正己格物’的方面,会有更大的成绩。

”古往今来,“坑爹”的故事多如牛毛,张文明华丽丽地上演了一幕“坑儿”的故事万历四年,监察御史刘台上奏章公然弹劾张居正七宗罪,其中一大罪状就是“起大第于江陵,费至十万,制拟宫禁,遣锦衣官校监治,乡郡之脂膏尽矣……”很狗血的是,刘台还是张居正的学生。

更狗血的是,张文明生前给儿子制造了一堆麻烦,死后还给儿子制造了更大的麻烦,那就是著名的“夺情”风波按明代礼制,官员的父亲死了,他必须辞职回家守制两年如果皇帝有令不让离开,就叫“夺情”张文明死了,张居正必须回去,但他愿意辞职回乡两年吗?等两年后回来,啥都变了。

他恋栈不去,又不想违背礼制,便自导自演,安排人上疏奏请,让皇帝以夺情的名义挽留自己但一群早就看他不顺眼的官员,都盼着他回家给老爹守墓呢,于是一个个上疏弹劾张居正,纷纷说张大人要讲孝道啊,请赶紧奔丧归葬,事毕回朝。

张大人与皇帝都大怒,把这些大臣执行廷杖,抓起来打屁股,打得稀烂,硬生生把“夺情”风波镇压下去了,但张居正的名声,也给整得稀烂了张文明地下有知,会不会老脸一红:生前坑儿子,死后继续坑儿子……自己再有本事,遇到一个胡作非为、不上台板的。

“爹”,还以“孝顺”的名义压制自己,这真是一个骑虎难下的人生有句话说的“有个坑后人的爹,这儿子的领导真不好当”三张文明给张居正不断制造麻烦,让他儿子的人生仕途一再不顺,也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宰相他爹坑儿子的事件”,但中国历史上也不乏宰相后人“坑爹”的事件,譬如狄仁杰的儿子狄景晖,李泌的儿子李繁,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等。

狄景晖由于有个狄仁杰老爹,从小被娇生惯养,长大后生性残暴,吃喝嫖赌无所不为,作风极不严谨仰仗狄仁杰的威名做了魏州的官员,在职期间,贪婪无度,欺压百姓当地百姓为表达内心的痛恨,捣毁了为狄仁杰修建的生祠一代名相狄仁杰的英名就这样被儿子。

“坑惨”了,千古神探最终败给了自己的不孝子房玄龄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被史学家称为一代良相他的儿子房遗爱却不争气,荒诞、率性而为、不学无术,是个典型的“坑爹”X二代凭着老爹的功劳,房遗爱娶了高阳公主,做了右卫将军。

但因为贪心和不满足,高宗时,房遗爱因谋反被杀,牵涉一千多人被捕,可谓老子一世英名被坑完唐代中叶的大谋略家李泌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谨慎自爱,刚正不阿,称得上是高风亮节的贤相可他的儿子李繁,却堕落为一个与奸相裴延龄里应外合的党徒。

忠臣陆贽弹劾裴延龄,让李繁起草奏书,然后自己亲笔改定这小子将全文默记在心,偷偷地先去报告裴延龄,裴延龄先下手为强,诬告陆贽要发动兵变,使陆贽全家被害,并致使无数人罹难 

中国近代最“坑爹”的当属龚自珍的后人龚半伦了龚自珍是清朝有名的爱国诗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花花”都是他的名作他曾著文指出:“近惟英夷,实乃巨诈,拒之则叩关,狎之则蠹国。

”但他有个“坑爹”的儿子龚半伦偏偏当了英国殖民主义头子巴夏礼的谋士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龚半伦戴洋人帽,穿白西装,出入洋兵营盘,狐假虎威,好不得意他向巴夏礼建言:“清之精华在圆明园”教唆洋鬼子少圆明园,于是就有了那场震惊中外的大火,龚半伦因此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最臭名远扬的“坑爹”之人。

“子不上道,父子过”,自己再是“能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捉鳖”的牛人,但是生出一个不上道“坑爹”“坑家族”的后人,那么自己的人生轨迹就落个不完美的结局正如有句话说的“有个坑爹的后人,当领导的爹真不好当”这世上有很多

“衙内”的悲喜剧,也有不少“领导他爹”的啼笑皆非事,都是父亲与孩子的关系,只是前者是当官的父亲与孩子的关系,后者是父亲与当官的孩子的关系孩子看待父亲,即使是当了大官的父亲,大抵也要经历“崇拜-质疑-蔑视

-叛逆-回归-理解-崇拜”这个循环,而父亲看待孩子,尤其是“学而优则仕”的孩子,父由子贵,自然满心骄傲、欣慰、满足,但也有不一样的爹。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萧峰也不像萧远山的亲生儿子萧峰是大宋第一社团——丐帮的帮主,很大的领导,为各大名门正派与朝廷所倚重他不知道自己实为契丹之后,忠心耿耿为大宋效力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父亲不是乔三槐,而是一个叫萧远山的影子般或曰噩梦般的存在。

这个萧远山为了报复当初中原侠客的杀妻之恨,在江湖中隐藏得极深,他始终关注着儿子萧峰的成长,但很难称得上是父爱,反而用高明的手法,把儿子逼得陷入绝境,成为弑父弑师的大恶人、中原武林的公敌,真相大白时,萧峰的悲剧命运也已不可避免,注定在契丹血统与中原文化、杀母之仇与哺育之恩、民族矛盾与兄弟情谊之间撕裂,最终只能毁灭自我来结束这一切。

萧远山是金庸小说中常见的那种始终被仇恨焚烧着的人物,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复仇,心态已经完全扭曲,所以他用扭曲的手法,导演了儿子的悲剧人生在他眼里,被汉人养大的儿子萧峰,事实上只是一枚棋子,他与中原武林博弈的一枚棋子,他享受着以一己之力搅乱江湖的快感,又何曾想到自己的儿子,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这类父子关系说来复杂,人们往往同情萧峰无辜卷入了这场争斗中。

四李白,千百年来第一诗仙,他的后人,却无一人以诗闻名,甚至无人闻名  李白留下大量诗作,风流灿烂,回响至今但是关于他的后人的记载,却少之又少说李白的妻子叫“赵香炉”、孩子叫“李紫烟”的,只是后人的戏谑罢了。

这方面如今可供考证的文字,是唐人魏颢写的《李翰林集序》,他是当时李白的狂热“粉丝”,他在为李白编的集子中有这样一段话:“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

终娶于宋”这段话应该是关于李白婚姻和子女权威性的记录从这段记录中,我们获得许多重要信息:李白结过四次婚,二次是正式的,用一个“娶”字,二次是一般的同居,用一个“合”字  后人对李白的子女做过很多考证,勉强能够找到他的孙女一辈,其后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无迹可寻了。

古人留名,多以诗文,李白后人籍籍无名,就是因为他们未能遗传一点李白的才情  李白的后人为什么这么“坑爹”呢?有人考证说,是因为李白一生贪杯纵酒,累及子孙这并非没有可能李白曾做诗《示内》,也就是为老婆写的一首诗。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太常,是官名,管宗庙祭祀这首诗典出汉朝周泽,做太常过于尽职尽责,一年到头斋戒,夫妻之间有名无实  “坑爹”“一代不如一代”的故事,在每个历史阶段时有发生,比如“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何等英雄,他的儿子孙皓,却是个废物,刘备的儿子刘禅,扶不起的阿斗,那就更不用说了——是不是孙权、刘备也好酒?。

  这一时代最“坑爹”的,当属司马氏了司马懿,公认的阴谋大师,连诸葛亮都拿他没办法,他的儿子司马昭,同样谋略过人,接下来,他的孙子司马炎,晋朝开国君主,也是一个牛人,但三代过后,接下来就出问题了,司马懿的曾孙司马衷,历史上最著名的白痴皇帝,他的两个经典故事是。

:其一,在皇家园林里听见青蛙叫,便问随从这些咕呱乱叫的东西,是为官或是为私的?随从就说:“在官家里叫的,就是官家的;若在私家里叫的,就是私人的”其二,有一年闹灾荒,饿死很多人,司马衷接报后感觉奇怪,问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司马家族“坑爹”出在司马炎身上,他前辈子英雄,打下江山,后辈子就开始放纵了,他曾经禁止全国婚姻,以便挑选宫女;灭亡孙吴之后,又将孙皓后宫的五千名宫女纳入后宫,于是司马炎的后宫便有万人规模司马炎为临幸的方便,便自己乘坐羊车在后宫内逡巡,停在哪个宫女门前便前往临幸;而宫女为求皇帝临幸,便在住处前洒盐巴、插竹叶以引诱羊车前往。

  应该说,司马炎就像一头勤奋的种羊,延续后代的能力极强,他有二十六个儿子但这些儿子的生命力都不强,夭折过半,活到成年的只有九个这九个皇子后来全部被卷入“八王之乱”,七人死亡,唯有先天残疾的司马晏与幼子司马邺侥幸活了下来。

应该说,司马家族的基因很好,为什么到了司马炎儿子一代,却搞得如此不堪?史家考证,司马炎驾着他的羊车,停下来后,首先开始一番豪饮,大醉之中,又怎么生得出优良的后代?  司马炎这酒醉得对不起历史,他的白痴儿子死后,天下大乱,先是兄弟们互相攻杀,同归于尽,接下来

“五胡乱华”,生灵涂炭,那是中国历史上的黑暗时期。 所以,如何不“坑爹”,教育下一代戒酒,效果或许不错。

五李渊与李世民,一对著名的父子历史中记载了这对父子鲜为人知的一个细节: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召见李世民,后者刚刚杀掉了兄弟李建成、李元吉,还有李建成、李元吉的十个儿子李渊的悲哀,可想而知,但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他只能告诉这个心狠手辣的儿子:我以前听信谣言,让你受委屈了李世民的反应,出乎意料,《资治通鉴》写道:“世民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当时是夏天,李渊估计敞着怀,李世民于是扑上去,吮吸父亲的乳头,长时间放声痛哭。

这是一个让后人瞠目结舌的场景,威风凛凛、英明神武的李世民,竟干过这种事——明明成年已久了,居然还去吸他老爹的乳头!史料中正儿八经地记载,李渊“体有三乳”(《新唐书》),就是他天赋异禀,生着三个乳头所以后世有好事者还在分析:李世民到底叼住了他老爹哪个乳头?摒除猎奇的眼光,能够看出,李世民这一举动,其实是在演一场亲情戏,表示与父亲的关系亲密无间。

那个时候,还有一种现已消失的风俗:“乳翁”,即父亲哺乳婴儿的行为,当然,为爹的不是也没法真正地哺乳,而是像产妇那样作出乳子的姿态,象征性地给婴儿哺乳,以此种仪式,来强调父亲与孩子的亲情李世民出生时,想必李渊也象征性地给他哺过乳,当年的婴儿,已长成他无法控制的秦王,如今在宫廷剧变、手足相残后,壮年儿子又扑上来跪吮父乳,无疑是想表达:父亲,我是您哺育长大的最亲密的孩子啊,不要怀疑我对您的感情啊。

……其实,这对父子都知道,谁控制了局面但这场催泪的亲情戏,还得倾情出演,以示捐弃前嫌、父子同心当李渊任由李世民跪在怀中一边吮吸一边痛哭流涕时,他是被唤醒了当年父子俩身体上密切接触时的温暖回忆,还是不寒而栗。

唐高祖李渊是在玄武门事变两个月之后把皇位让给李世民的,之后作为太上皇还活了9年,可见晚年生活还是蛮幸福的李渊其实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只是他的历史作用被忽略了,《剑桥中国隋唐史》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高祖是中国一切史书中最受贬低的一位君主。

他的声誉之所以蒙受损失,第一是因为事实上他的统治时期很短,而且是夹在中国历史上两个最突出的人物的统治期的中间:他前面的统治者是大坏蛋隋炀帝,他后面的则是被后世史家视为政治完人的唐太宗第二,已如上述,是因为他建立唐王朝的功绩被他的接班人精心地掩盖了……”李渊当然知道这些,但摊上这么一个比自己更能干又更狠的儿子,有什么办法?与其郁闷,不如释然。

贞观四年,唐太宗大破突厥,擒颉利可汗,举国上下,一片欢呼——要知道,唐朝初创时,突厥大军一度打到了长安城外在皇家庆祝宴会上,大家喝嗨了,太上皇弹起了琵琶,皇帝则下场起舞,真是多才多艺一家人李渊很感慨地说了这么一句话。

:“汉高祖困白登,不能报;今我子能灭突厥,吾托付得人,复何忧哉!”“托付得人,复何忧哉”,这八个字,应该是李渊的真心话,即使他午夜梦回,心有不甘,却也真正接受了这事实相比之下,唐玄宗李隆基的太上皇晚年,则是郁郁寡欢了。

安史之乱,他先是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接下来又失去了皇位——他西奔蜀地避难时,太子李亨在灵武即帝位,即唐肃宗叛乱平定,李隆基回到长安,早已物是人非,他的亲信被一个个清洗,他想改葬杨贵妃也被阻挠,只能叫人画了贵妃的肖像,张挂于别殿,“朝夕视之而欷歔焉”。

他的晚年,一人茕茕独处深宫,形影相吊,好不凄惨白居易很能理解唐玄宗的最后几年,确实是一阙《长恨歌》:“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与寻常人家不同的是,皇宫中的父亲与儿女,关系要复杂得多,或者说,相对比较畸形。

皇位这一至高无上之权力的诱惑力太大了,大到足以泯灭亲情,父爱荡然无存当皇帝的父亲,对儿子是猜忌与恐惧的,因为历史上弑父自立者,不乏其人隋炀帝杨广就是杀其父即位的,南北朝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欲废太子刘劭,后者得知,遂率兵夜闯皇宫,杀父弑君,自立为帝。

即使不弑父,也会寻机上位,在平定安史之乱战争中,太子李亨势力逐渐壮大,最后径自称帝,是为唐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玄宗黯然失却帝位。

刘邦与他老爹刘太公,又是另一种关系了刘邦是开国皇帝,发迹之前,老是被刘太公责骂,说他不务正业,瞧瞧其他兄弟,家业多大?等到刘邦当了皇帝,一日酒后,当着众人的面,毫不给刘太公面子:您老人家说说,我们几个兄弟谁的家业大,谁更有出息?。

!刘太公确实一直对刘邦不好,或许是因为他知道刘邦不是他亲生的,《史记》中正儿八经记载,刘太公当年看到一条龙覆在他老婆身上,然后,就有了刘邦司马迁很调皮刘邦当了皇帝后,刘太公还是对他吹鼻子瞪眼的,有一次一个宫中总管提醒刘太公。

:当今天子虽然是您儿子,但他是天子啊,他再来看您的时候,您不能在宫中等着,要到门口去迎接啊刘太公顿悟了,从此学会了礼节刘邦更开心,赏给了那位总管五百斤黄金(应该是黄铜)当了皇帝,父子的关系,就不再是父子的关系了。

六明末超级奸臣严嵩在儿子严世蕃被判斩首两年后死在老家,他的晚年非常悲惨:被没收家产,削官还乡,无家可归,只能寄食于墓舍,死后连棺木都没有死前,他或许想:不如跟儿子一起被砍了脑袋呢这些年,不断有贪官父母凄凉辞世的消息,他们曾经引以为荣的孩子在监狱里,他们仍然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境遇却是天壤之别,他们心灵的痛苦,应该更甚于监狱中的儿子。

由此,想到了“坑爹”与“坑儿”的关系,是不是跟“鸡生蛋”与“蛋生鸡”的关系一样?所以,曾国藩当年劝父亲杜门谢客,真是值得所有的官员和官员他爹借鉴啊“纪法利剑高悬,“春风”再难得意”一方面是世道变了,纪法利剑高悬

,入仕低调为好;另一方面,进入反腐常态,炎热夏季,“春风”已成过往总之,领导真不好当,不管是有个鸡犬升天的他爹也好,还是个有个飞扬跋扈的后人也罢,他们“坑”“被坑”或者“相互坑”都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一不小心就会在时间长河中沦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笑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