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皇后(李世民的皇后名字长孙无垢)万万没想到
长孙皇后,小名观音婢,名字已经失传。有人称她长孙无垢,但没有史料支持,不足信。她是历史上的四大贤后之首,皇后们的优质偶像。
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小名观音婢,名字已经失传有人称她长孙无垢,但没有史料支持,不足信她是历史上的四大贤后之首,皇后们的优质偶像在高智商的后宫战场取得完胜,把李世民的后宫管理的井井有条,风平浪静,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有她三分功劳。
长孙氏是北魏皇族,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圭的曾祖父拓跋郁律有两个儿子,长子拓跋沙莫雄为南部大人;次子拓跋什翼健是拓拔圭的爷爷拓跋圭称帝后,赐拓跋沙莫雄的儿子拓跋嵩为拓拔氏的长孙孝文帝拓拔宏迁都洛阳后,规定拓跋氏是北魏皇族的长门,所以拓跋嵩的家族改姓为长孙。
她的姥爷长孙裕是平原公,父亲长孙晟是隋朝的右骁卫将军,胯下一匹千里追风驹,手拿一把五神飞钩枪,曾经大破突厥军队杨坚十分欣赏他,“长孙郎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非此子邪”她母亲高氏是北齐的皇族后裔、扬州刺史高敬德的女儿,舅舅就是有名的高士廉,伯父长孙炽,文武双全曾经担任隋朝的户部尚书。
长孙氏也是一个根正苗红的高干子弟,按流行的说法,也是“名媛”李世民出身于八柱国世家,算起来他们两家是门当户对这就叫马太效应,有钱人都强强联合,所以越来越有钱穷人永远混不进贵族圈子,所以越来越穷当然了,那种时代,寒门有两种方式闯进上层社会,一是生个女儿长得美,好像卫子夫那样一举封后;二是生个儿子会打仗,凭战功封侯赐爵。
长孙晟死时,长孙皇后才8岁《隋书.长孙晟传》说他的长子叫长孙行布,次子长孙恒安长孙行布在隋朝死掉,长孙恒安、长孙无忌、长孙安业都没有记载长孙安业,不学无术,老爸死了,他不仅不抚养年幼的弟弟长孙无忌和妹妹,反而将后妈和弟弟妹妹赶出了家门。
高土廉知道妹妹的处境后,将她们母子三个接到了自己家住也就是说,长孙氏和长孙无忌其实是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的
长孙晟活着的时候,就开始为女儿在贵族子弟中挑选如意郎君他哥哥长孙炽告诉他,“此(李渊老婆窦夫人)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图昏”说这个窦夫人十分聪明伶俐而且识大局知大体,生的儿子一定不同寻常,一定要想办法跟她结成亲家。
长孙炽为什么这么说?窦夫人的确是个奇才她爹窦毅也是北周的上柱国,她妈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夫人出生时头发已经长过肩,3岁就跟她的身高一样长俗话说,头发长见识短但窦夫人头发长见识也长她读书过目不忘。
宇文邕看她机灵可爱就带到皇宫自己亲自抚养当时北方的局势是北周和北齐并立,后方是强大的突厥部落为了能够争得突厥的支持,北周和北齐都希望和突厥联姻木杆可汗的小女儿阿史那成了两朝皇帝共同的追求对象木杆可汗是个骑墙派,今天觉得北周好,明天觉得北齐好。
这场求婚拉锯战一打就是6年,中间还有订婚使团被关押、迎亲使团被扣留等一系列插曲公元568年,宇文邕终于胜利娶回阿史那,封为周武帝皇后但经过这一番折腾,宇文邕已经对这个白种人老婆一点兴趣没有窦夫人当时还是一个小女孩,就劝宇文邕,“吾国未靖,虏且强,愿以情抚接,以取合从,则江南、关东不吾梗。
”就是说,现在天下还不太平,突厥实力很强你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感情疼爱突厥公主只有取得突厥的支持,我们才能拿下江南和关东这哪像一个几岁的小孩说的话,明明就是个老成的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口吻长孙炽听说了这件事后,一直高度关注窦夫人的发展。
窦夫人长大后,窦毅觉得奇货可居,告诉老婆襄阳长公主“此女有奇相,且识不凡,何可妄与人?”女儿才貌俱佳,不能随便嫁个普通人家,要给她找个东床快婿他让人在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上门求婚的人射中了孔雀的眼睛才能娶窦家的千金小姐。
“射者阅数十皆不合”几十个人去射,都说没射中这里可能有个圈套就是射中没射中由窦家说了算他要是没看中你,就算射中了也算没射中这时,李世民他爹李渊隆重登场了,他箭箭命中,顺利把窦夫人娶回了家“雀屏中选”说得就是这个故事。
你说长孙炽为啥不让自己的小孩去娶窦夫人,估计是被淘汰出局了那为啥不让自己的孙子辈去跟李渊联姻,估计是年龄不合适长孙晟觉得哥哥说得有理,就开始在窦夫人的儿子里寻摸窦夫人给李渊生了三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
李建成比长孙皇后大13岁,李元吉长得丑连窦夫人都把他遗弃不养还比长孙小1岁,只有李世民比长孙皇后大三岁,长得英俊潇洒,深得窦夫人宠爱于是,他托媒人去跟李渊家接触,表示自己愿意结成儿女亲家这叫啥?倒追!注意,长孙一家看中的不是李世民,是窦夫人。
按照现代的基因学说,男孩的智商由母亲的基因决定要想判断一个男孩聪不聪明,看他妈就知道了长孙炽是最先提出这一理论的人! 可惜,长孙晟还没把这桩大事办成就病死了高士廉接管了长孙家后,继承妹夫的遗愿,密切注意李世民的动向。
当他发现李世民的确非同寻常,是太子党里的佼佼者后,毫不犹豫地表示要把外甥女嫁过去长孙晟是隋朝名将,高士廉又是当时的名流,李渊夫妇很爽快就答应了下来公元614年,长孙氏嫁到李家,年仅13岁《唐书》说她“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是个爱学习懂规矩的乖孩子。
有次她回娘家省亲,高士廉的小老婆梦见有两个两丈多高的大马站在他家的后院墙外,心里害怕就找算命先生算了一卦,相面的说 “《坤》顺承天,载物无疆;马,地类也;之《泰》,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又以辅相天地之宜繇协《归妹》,妇人事也。
女处尊位,履中而居顺,后妃象也” 就是说他家要出一个母仪天下的皇后617年,李渊在李世民的支持下起兵反隋,建立唐朝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几个皇子之中,他是最出色最勇猛的一个但是,他的亲哥哥李建成一点也不比他差。
618年,李建成被立为太子他虽然没有李世民的战功大,但是作为储君,他协助李渊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一直在后方经营而且他性格宽厚,人缘非常好客观的说,李世民居功自傲,一直咄咄逼人,觉得自己才是做天子的料,威胁到了太子顺利接班。
以致于最后兄弟反目,玄武门之变横空出世长孙皇后在磨刀霍霍向兄弟的厮杀中,扮演了一个帮凶的角色她知道李渊的宠妃张婕妤和尹德妃与李世民有仇,就亲自出面活动,一方面尽心尽力地伺候李渊,千方百计地讨好他;对于李渊的十几二十个妃嫔,也谦恭孝顺,“遍见诸妃,彼金宝多,有以赂遗之也。
”每个人都打点到位,争取她们对李世民的支持因为她的斡旋和外交努力,李世民“甚有内助”玄武门之变严格的说是李世民挑起的他跑去跟李渊告黑状,说李建成和张婕妤、尹德妃通奸,淫乱后宫事实是李建成、张婕妤和尹德妃结成了战略同盟,李世民只能用这种下三滥的招数来打击他们。
这边还在告状,那边李建成就接到了情报他先发制人,夺了李世民的兵权,抢走他的心腹但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不够狠心没杀李世民在这种你死我活的敌我斗争中,他竟然还念兄弟情义高士廉和长孙无忌见势头不妙,就力劝李世民发动政变逼宫。
应该说,他们两个是主谋高士廉还亲自带人从监狱里放出罪犯,把他们武装起来驰援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当天,当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精兵冲击玄武门时,长孙氏亲自带来酒水慰问守卫秦王府的将士,为他们加油鼓气“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平时深居简出的高高在上的嫂夫人都亲自嘘寒问暖,你想这些人还不热情高涨,誓死杀敌。
最后的结局实在是让人难过,李世民杀了他的亲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逼着李渊退位说实话,如果李建成接班做了最高领袖,他的政绩未必会比李世民差只愿窦夫人生的儿子都太出色,只能通过自相残杀来消灭竞争公元626年,李世民登基,长孙氏被封为皇后。
长孙晟不仅是猛将而且还是有名的外交家,多次作为隋朝的外交官出使突厥长孙皇后继承了她爸的这一优良基因,睿智的头脑、灵活的政治哲学、娴熟的外交手法带来的是后宫妃子心目中牢固的老大地位、丈夫心目中完美的妻子形象,大臣心目中贤淑的皇后形象。
她身段灵活,走到哪里都是一片喝彩声独孤伽罗管理后宫靠的是高压的专制统治,长孙采取的是大爱无疆的怀柔政策,充分展示自己皇后肚里能跑马的雅量别以为李世民没有宠妃,他的宠妃三教九流的杂牌军很多,各色人种都有虽然长孙的婚姻也很幸福,但是历史上能让皇帝老公专一的痴情的只有阴丽华和刘娥。
先说杨广的女儿大杨妃,几乎每部跟唐朝沾边的电视剧都要提到这个前朝的末路公主可能觉得她身份特殊,隋炀帝的女儿竟然做了李世民的老婆其实在那种年代,前朝的皇族和后宫妃子全部进入新元首后宫的大把宣华夫人不就是陈后主的妹妹。
很多片子还把她捧成了头牌花魁,说是李世民的心头最爱长孙得靠边站这完全是瞎掰,掰得没点历史含量杨妃能在史书上留下痕迹,完全是因为她生了李恪
韦珪韦贵妃跟李世民是姐弟恋韦妃可是个有夫之妇,前夫叫李珉,已经生了一个女儿两人育有一女李珉因为杨玄感造反被砍了头,韦氏被收入官府当丫鬟公元622年,李世民在洛阳见到她,惊为天人,就纳她为妃长孙被封为皇后,韦珪被封为“贵妃”。
她应该是个绝世大美女,而且身材极好不然结了婚生了孩子又比李世民老,还能封为贵妃她与前夫的女儿也很受李世民喜欢,被封为定襄县主,嫁给了薛国公阿史那忠公元1990年,韦珪的陵墓被发掘出来,这个大美女竟然身高接近190cm。
神哪!阴德妃是阴世师的女儿阴世师可跟李家有深仇大恨他杀了李世民的弟弟李智云,挖了李家祖坟,毁了李家宗庙这对当时正在翻身闹革命的李家来说可是十分倒霉十分招恨的事就因为祖坟冒青烟,李渊父子才能革命成功他挖了祖坟坏了风水,不是找死吗?于是李世民杀了阴世师,你杀我弟弟我娶你女儿,看咱俩谁更狠!要说李世民也挺没心没肺的,他对这个不共戴天的仇人的女儿阴氏非常宠爱,封为德妃。
按照唐朝的后宫等级,皇后下面设“贵、淑、德、贤”四个夫人,相当于正一品大员德妃生了儿子李祐,后来李祐谋反被杀,阴妃从此无声无息齐王妃杨氏是李元吉的老婆不是小妾,是原配发妻,也是杨广的女儿很多电视剧把大杨妃和她混为一谈,其实不是一个人。
李元吉被杀后,李世民把这个弟媳弄到了自己床上因为是弟弟的老婆,李世民也害臊,没给这个杨氏封号《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想立她为后,不过后来因为魏征劝谏才罢休野史把他俩的这段故事写的缠绵悱恻,弄得鸳鸯蝴蝶双宿双飞,浪漫无比。
把她收进自己的后宫说明,唐朝胡风刮的很旺,继承了胡人父子兄弟共妻的传统有人怀疑李世民是鲜卑人,不无道理杨氏和李世民生了一个儿子李明,后来过继给了李元吉徐惠,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最宠爱的妃子就是她据说她天生聪慧,5个月会说话,8岁会写诗。
她简直就是长孙皇后的影子,敢于劝谏,十分痴情李世民死后,她思念成灾竟然病倒了,还拒绝看病,最后追随李世民而去,年仅24岁后来被李治追封为贤妃后宫就是一个乱象纷生的迷局,稳定占据压倒性地位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么多受宠的不受宠的女人聚在一起争风吃醋,争宠争权,简直比幼儿园还难管理。
到了长孙皇后手里,百钢化作绕指柔,谈笑间,轻松搞定她搜集材料汇编了一本《女则》,讲述古代妇女的典型事例还亲自作序,点明自己写书的主要目的另著有一篇论文,中心思想是驳斥东汉的贤后马明德, “不能抑退外戚,令其当朝贵盛,乃戒其龙马水车,此乃开其祸源而防其末事耳。
且戒主守者曰:“此吾以自防闲耳妇人著述无条贯,不欲至尊见之,慎勿言”认为她没能防止外戚干政,自己要严防出现这样的祸端并谦虚地说,自己只是牛刀小试,随便瞎写写,千万不能让皇上看见,谁都不许说出去她把这本书下发给六宫的所有八婆们,让她们强化理论学习, 领会精神实质,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为,使大家都深受教育。
她死后,李世民看到书体会到老婆大人的良苦用心,感动的眼泪哗哗滴对于跟自己争宠的女人,长孙用爱感化她们,让她们认识到自己有多么邪恶有个宫女跟李世民偷情,生下豫章公主后死了长孙把婴儿收养在身边,看成自己的孩子来抚养。
假如哪个妃子的丫鬟病了,她也会派人去送药,并亲自去看望抚慰后宫中如果犯了错被捅到李世民耳朵里的话,如果李世民发火,长孙也会当场严厉责备,“助帝怒”,并请求李世民亲自处置,决不能轻饶,捋着毛顺,弄得李世民最后觉得他们两口子是在小题大做,把处理权交给她不管了。
这样她才开始慢慢调查,弄清真相,绝对不让自己管理的部下蒙冤受屈用著书立论的大智慧和温馨感人的小细节,击败那些居心叵测,试图踩着她上位的小妞们你越险恶,就越衬托出她的仁爱最后大家都知道玩不过她,“下怀其仁”,都乖乖地听话了,于是后宫呈现出和谐温馨大家庭的新气象。
如果只是把后院管好了,那不算本事长孙最出名的是她的政治智慧“与帝言,或及天下事,辞曰:“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帝固要之,讫不对”李世民知道自己这个老婆有能耐,看事情眼光独到每每有棘手的政府事务,都下班带回家跟老婆讨论。
长孙坚决表明自己不参与政治的决心,不给他出主意这才叫高明,你硬塞给人家的东西,别人往往不珍惜你死命不给的,别人才好奇才想知道于是乎,长孙皇后慢慢成了李世民的私人顾问李世民是武将出身,养了一匹宝马,“特爱之”。
宝马名车是男人的小老婆这匹马养在马厩,竟然“无病而暴死”李世民没了小老婆,十分恼火,非要杀了养马的弼马温长孙皇后引经据典,给他讲道理“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
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李世民当然知道这个故事,于是就放了养马的人齐景公死马的故事主角是晏子和李世民一样,齐景公的一匹骏马死翘翘了他十分生气,要把养马的人肢解处死。
晏子突然说了一句,“肢解人一般都分步骤走,不知道尧舜是肢解人先从哪儿下手”齐景公听出晏子在讽刺他不是明君就收回了肢解的命令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仍要把养马者投进监狱晏子要求先列出养马者的罪状,然后再执行他数落这个弼马温三大罪:第一,老大让你养马,结果马死了,等于你杀了马;第二,死的马是老大的心头肉,让老大发火杀人,惹百姓不满;第三,诸侯知道老大乱杀人,肯定要瞧不起老大。
齐景公听后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无地自容,赶紧放了养马人令她扬名立万的事迹莫过于李世民杀魏征这个经典的故事魏征原本是太子李建成的洗马,玄武门事变后被李世民收到自己门下他耿直得有点过了头,不仅政府的大事他要当面指出李世民的不是,连以而些小事也不放过。
据载,李世民有天心情不错,就带了一帮护卫和近臣,想到郊外去打打猎松松筋骨还没出宫门遇上魏征了魏征一听皇上要出去杀生,不乐意了,"时值仲春,万物萌生,禽兽哺幼,不宜狩猎”让李世民回家待着去李世民正在兴头上,就让魏征闪一边,执意要去。
没想到魏征干脆装死横在路中间不让走李世民气的胡子都烧焦了,只好拍拍屁股回家回到家看到老婆,李世民还没消气,“会须杀此田舍翁”我非杀了这个乡巴佬不可!长孙赶紧问是谁这么不识趣等知道是魏征后,长孙换上只有在正式场合才穿的朝服来祝贺李世民,弄得李世民一头雾水,不知道她玩什么花样。
长孙一本正经地解释, “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我听说皇帝圣明的话才容得下直臣现在你有魏征这样的直臣,说明老公你是光荣而伟大的明君!这马屁拍的实在是高看似是在赞扬李世民,实际是在说他小肚鸡肠。
长孙家巧舌如簧的基因不仅传给了长孙无忌,在长孙皇后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作为皇后,你想提意见很重要,提的对也重要,提的方式方法更重要不仅要能劝谏,还要善于劝谏可惜李世民没有长孙那样的雅量在魏征死后竟然不惜糟践天子的好名声,跑去亲手推倒魏征的墓碑,还撕毁了新城公主与魏征大儿子魏叔玉的婚约。
当然,他这么大动肝火不是因为魏征老拂他面子,还有更深层次的利益争斗对于自己的娘家,长孙皇后也照顾得很好长孙无忌文武双全,辅佐李世民夺得天下本来他就应该做常委进入政治核心但是长孙皇后怕被人说闲话,让李世民不用重要她的娘家人。
长孙无忌跟着李世民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功劳,李世民想拜长孙无忌做仆射,却遭到皇后的阻拦她表示,“妾托体紫宫,尊贵已极,不愿私亲更据权於朝汉之吕、霍,可以为诫”她把吕雉和霍光的案例搬出来说事李世民知道长孙无忌的水平,不用那是国家的损失,坚持封长孙无忌为尚书仆射。
长孙皇后知道后,偷偷下懿旨给长孙无忌要求他坚决不能接受任命李世民没办法只要让他作开府仪同三司清水衙门没有实权,长孙无忌还想推辞,"臣为外戚,任臣为高官,恐天下人说陛下为私."李世民受不了这兄妹俩了,还得苦口婆心地求着他们劝着他们,“朕为官择人,唯才是用,无才虽亲不用,襄邑王神符为例;有才虽仇不避,魏征为例。
今日之举,并非私亲也”长孙无忌这才答应出任长孙无忌作为凌烟阁第一功臣,李世民用他是对的但因为长孙无忌的力保最后选择了荏弱又多病的李治做接班人实在是个败笔不仅让长孙无忌死于非命,也让李唐天下被武则天轻而易举地夺走。
这在武则天一节再详细讲长孙皇后不让李世民重用长孙无忌,恐怕是因为她更了解自己的这个哥哥对权势有多么看重,心机有多么深前面提到过长孙安业,他早年虐待长孙皇后长孙得势后,并没有跟他秋后算账,而是提拔他做了将军。
但这家伙吃里扒外,竟然参与李孝常等人的谋反,准备杀了李世民搞政变这可是要杀头的!长孙皇后这时候出面了,她向李世民求情,希望能放过长孙安业一马,给他留条活路“安业之罪,万死无赦然不慈于妾,天下知之,今置以极刑,人必谓妾恃宠以复其兄,无乃为圣朝累乎!”她此时想到的是处死他会让外人觉得她和长孙无忌在报复,恐怕影响李世民的形象。
于是,长孙安业捡了条命被流放到了岭南对自己娘家的人,长孙皇后很防范,但对朝中真正谋事的人,却青睐有加她知道自己的意见对于李世民来说分量很重,就力荐房玄龄,要求李世民无论何时都要相信他房玄龄作为秦王府的旧臣,为李世民夺天下立下大功;之后担任宰相又鞠躬尽瘁。
扯点闲话,房玄龄有个小故事十分出名房玄龄是个妻管严,政府上下都知道他这个毛病有一次李世民举行国宴,房玄龄喝高了吹了几句牛,说自己从来不害怕老婆李世民一高兴就把后宫的美女挑了两个赐给他做小妾等他酒醒了发觉情况不对一身冷汗,不知道怎么跟老婆说。
回到家,果然,老婆发飙了,硬是把皇上赐的美人打了出来这事让李世民知道后,心里很不痛快这老太婆也太彪悍了,怎么也是皇上御赐的,竟然这么无礼就想替房玄龄管教管教她他把房玄龄和老婆都叫到办公室,指了两条路给房夫人选。
要么把美女领回家好好过日子,要么把办公室的一坛毒酒给喝了房玄龄一看老大来真格的,吓得赶紧求情,反被臭骂了一顿房夫人宁死不屈,大义凛然地举起坛子把“毒酒”喝个精光喝完发现自己竟然没死,再一品味,原来那是一坛陈年老醋。
女人爱吃醋就是这么来的转回头说,长孙皇后力荐房玄龄是有背景的当时房玄龄已经下岗被撵回家养老了唐书上只说“以谴归第”,没写具体犯什么事长孙皇后提出,“玄龄事陛下久,小心慎密,奇谋秘计,未尝宣泄,苟无大故,愿勿弃之。
”房玄龄这个人为人谨慎,忠心耿耿,足智多谋,嘴巴又牢如果不是什么天大的事,不要放弃他长孙这么说,于公是公正的一代名相,房谋杜断房玄龄是最值得信任的重臣;于私也合情理,高阳公主嫁给了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房玄龄最大的劲敌就是萧皇后的弟弟萧瑀。
这个家伙戴了放大镜去找房玄龄的毛病正因为长孙皇后的力保,才让房玄龄最后得以善终长孙皇后为李世民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唐高宗李治;长乐公主李丽质;城阳公主;晋阳公主李明达和新城公主李世民登基后,李承乾被封为太子。
他作为嫡长子一出生就备受整个家族的宠爱,加上聪慧过人,更是李世民手心里的宝贝疙瘩对于他,长孙并不溺爱某天,太子的奶妈遂安夫人来跟替李承乾要零花钱,说“东宫器用少,请奏益之”东宫的生活费太少了,要求增加个百十万的。
长孙坚决不允许,“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扬,何患无器用邪!”太子应该关心能不能树立自己的权威和名声,哪有关心生活费够不够的?她对储君这个位置的理解显然要比李承乾深刻李世民爱屋及乌,对长孙皇后生的儿女都十分疼爱。
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造反本来应该砍了但是李世民却只是把他贬为老百姓同样是谋反,阳德妃的儿子李祐却被咔嚓了这就叫偏心眼李承乾死后,李世民还为他罢朝举行国葬公元643年,长乐公主病逝,只有23岁,陪葬在昭陵。
她的墓没有遵循公主墓只设一道石门的规格,破格使用了三道石门,可见李世民对嫡出的女儿的厚爱公元634年,长孙皇后陪着李世民到九成宫游玩,染病后卧床不起在快要不行的时候,太子李承乾老实告诉她,“医药备尽,尊体不瘳”,病已经无药可救了,只能建议老爸大赦天下,积德行善,为她祈福。
长孙皇后坚决不允许她并不贪生怕死,“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这是怕因为自己扰乱了国家法度在临死前,她要求李世民一切从简公元636年6月,长孙皇后死在立政殿,享年只有36岁。
李世民没有听从她的遗愿,他建起了气势庞大的昭陵,并在墓园中修了一座楼台以便长孙皇后在天之灵可以远眺自己的家园然后他又在皇宫中修建了一个多层的塔楼,便于自己眺望昭陵某天,他多事地带着魏征登上塔楼,一起远眺。
谁知道魏征装糊涂, “臣眊昏,不能见”我老眼昏花,看不见李世民以为他真看不见,赶紧指给他看魏征这才隐晦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臣以为陛下望献陵,若昭陵,臣固见之”就是说,还以为你让我看你爹刘渊的献陵,原来是看你老婆的昭陵。
昭陵我早就看见了似乎是说,你不想死去的爹整天惦记着媳妇儿,要是让老百姓知道了,指不定说些什么他没料到的是,李世民竟然哭了起来,让人把塔楼给拆了这就是成语望陵毁观的由来要说这魏征也真能掰,人家想念老婆是再正常不过的人之常情,他非要上纲上线!不过那是以孝为大,“夫不祭妻”的变态的时代,魏征于是为了李世民的江山着想。
长孙皇后死时,晋阳公主3岁,李治8岁一般丧母的公主皇子,惯例是指定其他的妃子抚养,但李世民却把他们留在身边亲自抚养,藉以安慰亡妻的在天之灵长孙皇后和李世民伉俪情深,恐怕只有这首词能够表达个中的情意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北京秀水街(北京秀水街衣服便宜吗)奔走相告
老布什、特朗普女婿、第一夫人们都为它疯狂打call...
-
北京秀水街(北京秀水街衣服便宜吗)燃爆了
3月30日,北京秀水街全面升级改造项目有了最新进展。“京韵秀色耀长安——秀水街3.0项目推介会暨招商启动会”举行。据了解,这将是北…
- 标准普尔指数(标准普尔指数实时行情)这都可以?
- 标准普尔指数(标准普尔指数实时行情)一篇读懂
- 全球实况摄像头网站(全球实况摄像头网站为什么没有中国)燃爆了
- 全球实况摄像头网站(全球实况摄像头网站为什么没有中国)全程干货
- 伪射手网(射手网还能用吗)墙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