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王母宫(王母宫医院电话)这样也行?

甘肃省泾川王母宫庙会及王母娘娘信仰王母宫在甘肃省平凉地区泾川县的王母宫山上。山又名回山,古称回中山,至今民间犹有此种叫法。山耸立于县城西的汭河与

王母宫(王母宫医院电话)这样也行?

 

甘肃省泾川王母宫庙会及王母娘娘信仰王母宫在甘肃省平凉地区泾川县的王母宫山上山又名回山,古称回中山,至今民间犹有此种叫法山耸立于县城西的汭河与泾河中间,突兀拔起,仰望入云王母宫冠山巅而建,增加了至高至大、庄严神圣的宗教气氛。

王母宫是当地人引以为豪的最大的人文景观,登之则能俯览泾川县城全景和两河流域

根据地方志的记录,泾川县王母宫的历史至少已有一千年多年清乾隆年间刻印的《泾州志》就收录了北宋太宗时刑部尚书陶谷于开宝元年(968年)三月撰写的《重修回山王母宫颂》[2] 说明北宋之前已有王母宫,宋初重修过。

又根据《陇右金石录》中搜集的历代碑刻,在金、元、明各代都重修过王母宫明代兵部尚书彭泽的《重修王母宫记》则说:“宫在泾原西五里回中山巅,祠所谓王母宫,盖古迹也世传周穆王、汉武帝皆尝西游与王母会,故有是宫”清代光绪七年(1881)《共成善果》册序更明确地写道:“王母宫建自西汉元封年间。

”因而当地学者认为王母宫初建于汉武帝时关于民间传说与地方文献记录的真实性,就《史记》等史料看,汉武帝的确多次西巡回中且与求仙相关,汉乐府诗就有《上之回》的曲名,而唐诗中就有不少吟咏回山和王母的篇章,如胡曾《回中》:“武皇无路及昆丘,青鸟西沉陇树秋。

欲问生前躬祀日,几烦龙驾到泾州” 至于明清以来文人歌咏王母宫与西王母故事的诗文更是连篇累牍上下层文化向来是在互动语境中运作的,这些文人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上下层民众关于王母宫及其王母娘娘信仰的事实。

就王母宫早期的民间信仰而言,完全的历史真实已不可能复现,只能借助于书面文本上述《共成善果》册是当时为呼吁士民重建被战火尽毁的王母宫而设的,由地方官员支持并写下了号召性的序言其中说到之前王母宫的信仰情景:自王母宫建立后,“历代修葺,灵气攸钟,凡有祷祀,无不感应。

每岁三月间,远近朝山进香者,不知其几千百人”说明在这之前的王母宫在每年三月有隆重的大型庙会《共成善果》中还留下了一幅清代王母宫建筑的原貌图,对了解历史上的王母宫显得十分可贵图显示出当时王母宫的颇为宏大壮观。

不难看出,如果没有浓郁的民间信仰基础,是不可能有如此宏伟的建筑的王母宫的建筑几度兴废,但古老的信仰活动却年复一年地传承到了20世纪50年代当地老一辈人提起这个话题时不无自豪地说,当年(1942年)三月,日本人轰炸兰州,飞机来回经过泾川县,王母宫山上大家照样过庙会;四九年(1949)快要解放了,马步芳的部队驻扎在王母宫山下,天天枪炮声乱响,闹的人心惶惶,但庙会还是热热闹闹地没受影响。

从50年代后期开始,在国家强大的政治运动压力下,集体性的民间信仰活动戛然中止直到70年代后期,民间自发性的一些信仰活动才得到恢复1994年农历三月,西王母大殿等一部分建筑落成,在官方的支持下,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大型庙会格外隆重地进行,据说那年三月二十这天来进香的游客多达十几万。

之后便年年有庙会王母宫在春季的庙会会期是在农历三月二十日,据说这是宋代时王母宫重建竣工的日子,因喜庆而延续为庙会当然当地也有三月二十是王母娘娘诞辰所以举行庙会庆贺的说法另外,七月十八也有庙会,因为在道教神祇的诞辰表上,这天才是王母娘娘的生日。

也就是说,每年三月二十、七月十八都在王母宫举行群众祭祀活动其中三月二十的庙会规模大、香客多,影响也广泛,一般要进行三天特别是二十日这天,从凌晨到傍晚,王母宫内外、山上山下都异常热闹,进香和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香客中大多是县城居民、工人、商人、一般干部、农民,偶尔还有外来的打工者、军人等除了泾川县本地人外,还有不少临近县如灵台、华亭、崇信、平凉、镇原、宁县以及山西省长武县的香客,个别也有来自兰州、银川、咸阳、西安、台湾的。

香火最盛的有三处:一是回屋,相传这里是王母娘娘降生之处,削壁上有较原始的西王母兽形像,据说1992年台湾信徒黄雪香在拜谒时西王母曾现灵光,因而引发了台湾信众对王母宫的投资热,浮雕像下身坐虎腰的王母娘娘铜像前的焚香炉、金灯、花瓶等祭具就是台湾人奉献的。

加之上王母宫必先经过回屋,因此香客首先在此处烧香祈祷,然后再攀登天梯上山当然也有不进回屋直接上王母宫的二是王母池,这是王母宫山的主建筑,也是庙会的主题场所,信徒们主要在西王母大殿拜王母娘娘,再在东王公大殿拜东王公,许多民众认为东王公就是玉皇大帝。

再次是拜配殿的诸神像三是子孙宫,一般是求子求婚姻的香客在这里许愿祈求和还愿答谢,地方虽仅三楹小殿,但香客众多,还愿者不仅献上锦被面、绣旗、绣袍等,还要鸣放鞭炮,气氛热烈

王母娘娘圣像

瑶池金母

子孙宫

王母宫不属于道教系统,而是民间信仰的产物,但王母宫与道教却确有种种联系,如民间崇拜的王母娘娘与道教的西王母、台湾新兴宗教的瑶池金母都是同源异流,而规范庄重的道教科仪又能提高庙宇的神圣地位所以每年三月的庙会时,他们都要邀请西北著名道观的道士做大型法会。

一般跟着庙会要设醮三天,并有严格的活动时间表如2001年的法会程序以“混元宗法普通榜”的名义公布于众:三月十九日上午 8:30— 11:00 开坛、请水、荡污

11:00— 12:00 三官经下午 2:00— 3:30 扬幡4:00— 5:00 晚课三月二十日上午 8:30— 10:00 早课(出坛祭天)10:30—11:30 王母朝忏下午 2:00— 3:00 拜忏

4:00— 5:00 晚课6:30— 8:00 朝真礼斗三月二十一日上午8:30— 9:30 早课10:00— 11:30 玉皇朝忏下午3:00— 5:00 发城隍牒、摄招、上救苦疏6:00— 9:00 放焰口

这些被王母宫道人们称为“全真派的”道士们表演的隆重法会增加了庙会的神秘色彩,也吸引了众多的香客和游客在三月二十上午10时,王母宫还专门请县秦剧团的名角在西王母大殿前,分别扮演天官、刘海、吕洞宾为王母娘娘“奠酒”,庆贺王母娘娘寿辰。

庙会时期,不仅王母宫的神职人员总出动,还有许多来帮会的信徒也辛勤工作,共同维持庙会秩序的正常运行另外,王母宫周围方圆七八十公里以内的民间阴阳先生、巫婆神汉也按时赶来,有的颂经,有的“看病”,有的主动解说王母娘娘故事,虽各有所图,,如提高自己的地位、扩大在当地的影响,但却共同营造了庙会热闹而神秘的宗教气氛。

王母宫庙会的兴盛的根本原因还是民间传统的王母娘娘信仰有关西王母与王母宫的古老传说故事和千百年来王母庙会的传承,使人们得到了美好愉悦的精神感受和季节性情绪调谐,同时“很久”的历史使人们无可怀疑地相信王母娘娘的灵验,因为这是祖祖辈辈留下的经验。

我们在访谈中经常听到他们的回忆民国某某年王母娘娘如何保佑某地某人的故事,当进一步问是亲自见到的还是听别人讲的时,则大都说是听老人们讲的而且他们相信老人们的那里还会有上一辈传下来的真事那么,老人们时代的灵验现在还能再现吗?现在人看来是不是“迷信”?不少人包括一些干部回答:“不是迷信,真的,王母娘娘灵验得很!”并能列举出许多灵验的事来。

概括起来,王母娘娘的灵验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1、求雨这是一项关系到民众共同利益的活动,当地自古以来颇为流行因此龙王信仰在这里十分盛行,而王母娘娘作为本地主神,自然也就成了他们祈雨的对象之一但干旱时才求雨,故庙会时并未见到。

访谈中许多人对其灵验言之凿凿,信誓旦但1999年夏,泾川县部分乡镇干旱,其中丰台乡七村、王村乡中塬村、城关镇枣园村等村落的来王母宫求雨,据说不到三天就下了雨而离县城较远的村落在自己的庙中也往往设有王母娘娘的牌位,写上“大慈大悲上天王母灵位”、“上天王母娘娘灵位”、“瑶池金母无极天尊”等予以祈雨。

离县城70里以外的原董村、杜问城村等村子过去还供奉有王母娘娘乘坐的花轿,上书“旱灾赐灵救苦难,升云布雨降甘霖”的对联天旱无雨时抬着王母娘娘神像求雨,有时仪式没完就下雨了其实这与农民传统的“靠天吃饭”的观念和雨前祈求的偶合相关。

泾川地区除泾河等河水经过的狭川地带外,绝大多数地方是在高高的塬上,大部分属干旱地区,每当春夏之季,往往久不下雨,庄稼干枯,这直接威胁到广大农民的生存,所以一旦多日不雨,便群起求雨,而求雨后十日半月内下了雨,就当做了王母娘娘的恩赐。

2、驱蝗泾川县有些地方夏秋季节有时会出现蝗虫,农民无法,向王母娘娘求教,据说很灵有时两个村落的土地相连,种的是“畔畔地”,敬王母娘娘的地没蝗虫,没敬神的庄稼被吃光了3、求妻据说有青年男子自己来求的,也有父母亲来代求的。

主要是因为山区贫困,娶妻难而只好求助于王母娘娘,另外王母娘娘的确有媒神的神格但我们的调查中没有遇到此类个案4、求子到王母宫山求子的一般在子孙宫向三霄娘娘祈求,但民间认为三霄娘娘归王母娘娘管,因此向子孙宫求子和向王母娘娘求是一样的。

在子孙宫还有写着“敬献/瑶池三霄娘娘/恩赐麒麟双生儿/山西省长武县赵有财” 的绣旗这里求子还愿的人很多,据帮会者的粗略统计,仅2000年求子香客进献的香钱达到1万多元,而2001年农历三月二十日一天,就多达800人左右。

他们基本是求儿不求女一位老太太向神像连连磕头,高呼:“王母娘娘,你老人家一定给我个孙子啊!”一位年轻妇女抱着女儿来求子,她说:“不是我老脑筋,我们庄稼人没个男娃就没劳力,不行啊”还有婆媳二人抱着女儿和小儿子来还愿,说头胎生了女娃,前年三月二十来许愿,去年四月就生了男孩,赞叹说:“太灵了!”他们不但烧了香表,还献上了20元钱、12个寿桃馍、1条锦被面、1双小鞋。

据后来的调查,求子是当地极普遍的一大民俗事象,几乎每个村落的庙里都有子孙宫这与传统的生育观念和农村生活的劳力需求紧密相关,但所谓“灵”,只不过是民众自己合理化的解释而已5、求医这类香客往往因自己或家人怪病缠身,长期不能治愈而来求王母娘娘。

因为王母娘娘有长生不老的仙药,乡民们还记着后羿曾向西王母求药的传说同样他们还能述说不少现代王母娘娘医病的传说,如兰州一个经理的父亲得了癌症,实在没法子,来泾川王母宫给王母娘娘求医,三个月后癌就化没了,所以他一家5、6个人于1999年三月坐了一天的车半夜赶到,给王母娘娘挂袍答谢。

又如玉都镇太阳东村一姓何女子得了子宫肌瘤病,医院看不好,来求王母娘娘,几种药(扶乩开的处方)下去就好了其实不难看出疗程周期与求神时间的大致叠合6、求长寿王母娘娘是长生不老的寿神,所以过去有到王母宫或王母娘娘庙里给小孩“带锁锁”的信仰习俗,说挂了王母锁便可无病长寿。

现在偶尔也有7、求学多是高中毕业生,在考大学之前来给王母娘娘烧香许愿,祈求保佑考上大学但带有从俗讨吉利的倾向相传丰台乡七龙山的一个高中毕业生连年高考落榜,后来给王母娘娘上香,庙上替他给王母娘娘发了一道文,当年就考上了兰州大学。

访谈中得知是拼搏几年考上了大专8、求财听人说有向王母娘娘求发财的香客,但观察访谈中均未遇到具体的人事,因为他们不愿给别人说9、求职此类香客中的大部分求工作顺利,少量的因下岗而祈求重新得到岗位还有个别求升官的,但绝不肯说出口。

10、求找物找人这类香客平时零星上山他们常常是因为丢失财物或走失家人着急,来求王母娘娘指点寻找路径,据说祈求后就能找到如说前几年泾川县宾馆一个副经理丢了女儿,几天找不到,给王母娘娘烧香祈求后的第二天就找回来了。

华亭煤矿的一家两口子吵架,妻子出走,丈夫来求王母娘娘,9天后从临台县上梁村找到了诸如此类的传说很多,但其事急求神和偶合性是显而易见的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泾川王母娘娘信仰的盛行是由于在民众看来,王母娘娘不但有降雨、除灾、赐儿女、联婚姻、治病、保佑上学、发财、升职、找回丢失的人物等多种功能,而且至今仍然还发挥着她的神圣功能。

这与王母娘娘信仰的历史传承、传统信仰复兴的大环境、当地文化教育普及率的相对不足、城乡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医疗卫生水平还不能适应民众的需求以及科学分析尚不能充分解释某些疑难问题等有关,这是比较明显的还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精神寄托方式和道德观、价值观是泾川王母娘娘信仰盛行的原因之一。

有了王母宫或本村落的王母娘娘牌位,就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每当有事去求一求,心里就踏实一点,多一份生活的希望特别是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进入民间生活,使他们大开眼界的同时,又深深地感叹世界之大之精彩而自己生活的低下和无奈,期望与绝望交织一起。

所以有些人并不见得迷信王母娘娘,但他们以为有一处精神寄托总比没有强所以不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乡民,他们对信仰方面的事都以道德来评审,而不是以金钱来衡量他们大多也认为抢不抢上头香无所谓,关键是平时要行善积德。

有人还说:“王母娘娘不是凡世的领导干部,谁好谁坏她老人家看得清,抢着巴结没用”这种价值观、道德观连带而来的又是规劝自己和他人行善干好事,用王母娘娘等无形的神灵来约束规范法律和纪律有时不能约束规范的人和事,难怪有的乡村领导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一座庙宇就是一处精神文明的基地。

玉都娘娘法相

据了解,泾川县全境有一个庞大的庙会信仰系统全县18个乡镇几乎村村都有庙宇,当然有的是若干小的自然村共同拥有一座庙,也有的大自然村因发展为若干自然村后即“分庙”活动的情况不论何种情况,只要是有庙,就必然有庙会,较具规模的庙会在全县就有116个。

这些庙宇供奉的神灵五花八门,甚至树立了一大批地方神,如白头村供奉的赵大将军、蛟龙山供奉的宣天圣母、玉都乡供奉的玉都娘娘等但作为同一区域内的信仰,他们一是都不排斥王母娘娘这样的大神,在祭祀自己特有的神的时候,还允许信徒相信王母娘娘等神灵,并去王母宫给王母娘娘烧香。

二是庙会的会期依此排列,并不互相冲突据说是古老的、有影响的大庙会会期不变,后来者选择空日子中的吉日办会,依此类推,逐渐形成了当地几乎天天有庙会但又不冲突的丰富多彩的民间宗教活动王母宫三月二十、七月十八两次庙会是整个庙会链上的两节,这几天其它地方恰好没有庙会,信徒们正好来王母宫给王母娘娘烧香。

因而王母宫庙会是泾川庙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如期举行是天经地义的王母宫与其它地方的庙会正是利用一年四季的庙会周期表来协调的换言之,也正是这些空间上错落分布的大大小小的神庙和时间上依次有序排列的庙会,把泾川乃至周边所有王母娘娘信仰的民间行为统一地联结了起来。

七龙山王母娘娘

荔堡观音阁观世音菩萨

凤凰山九天圣母

窑店镇东坡青龙山 九天玄女其次,庙宇之间有自己的联系方式我们在不同的庙中见到了相同的一些邀请函这些邀请函是庙宇间发出的,尽管有的是特制的,有的是简单打印的,有的是从商店购买的请柬后填写的,还有的是红纸上手写的,语言也有繁有简、有文有白,但要旨都是邀请其它庙宇人员参加本庙的宗教活动。

通过相互邀请参与,加强了他们之间的交往与协调,实际是一种相互配合支持,结果是使王母娘娘信仰及其它神灵信仰活动能有条不紊地运作在王母宫三月二十的庙会上,飞云乡东高寺玉皇宫一行10余人长途跋涉送来了“敬祝王母娘娘寿诞”的大镜框,而城关镇凤凰山玉皇宫的信徒30余人还专程来王母宫给王母娘娘唱颂《三官解厄经》,敬焚“庆贺王母娘娘寿诞文”。

与此同时,各乡镇村落的民间信仰精英们齐聚王母宫,以自己擅长的方式来帮会或凑热闹这种地方民间宗教界精英们的行为往往代表着本地神灵的“意向”,无形中对本地民众有一定的诱导作用这也就从一个侧面策应了王母娘娘信仰活动以及各类信仰活动的正常运行。

再次,对王母娘娘的信仰与想象灵验是联结王母宫与相关村落信仰的媒介对于泾川县以及周边地区王母娘娘信仰的民众来说,王母宫是最大的中心,其主神王母娘娘就是最高的神祇此外还有一些其它神庙里设有王母娘娘神殿或者供奉一纸牌位,有的甚至连牌位也不写但仍然相信。

所以在信徒们看来,这些地方的王母娘娘在神格上只是王母宫王母娘娘的代理神,一般的祈祷可以,但重大疑难事还得亲自到王母宫向王母娘娘祈求如先向本村王母娘娘或其它神灵求雨不灵时,便选出代表到王母宫求雨,或者直接先到王母宫祈祷,拿一点“瑶池水”、“圣土”之类的抱回本村,表示把王母娘娘请到了本村,于是再设坛祈求。

事后还要到王母宫“回水”,表示送王母娘娘回位而一些乡镇及泾川县周边地方修庙,还常常派代表到王母宫进香祈祷,请王母娘娘这尊大神关照他们的小庙,也就是说愿受王母娘娘的管辖王村乡李家山村在1999年修了庙,便先来王母宫祭祀,求一把“王母土”回去放在香炉中,表示着已经在王母娘娘那里“注册”了,可以合法开庙了。

除了这两种方式外,有的庙宇则另有理由认为他们与王母宫一样,是王母娘娘的正宗圣庙如七龙山盖郭村王母大殿的信徒陈述:王母宫在清同治年间被烧毁后,王母娘娘无处安身,便传信到七龙山,信徒们便遵从神意修建了王母殿。

之后这里就成了王母娘娘安身的宫殿,所以他们有严格的祭拜习俗虽然如此,但他们与王母宫并不是没有交往类似的事象说明,王母娘娘这一共同的信仰对象以及神灵世界的秩序使泾川及周围地区的王母娘娘信众连成一片,并且使他们的行为活动井然有序。

王母宫庙会及泾川王母娘娘信仰是一种处在地方文化系统中的信仰民俗,悠久的历史传承、地方性的民众解释、广泛的信仰活动、复杂的文化结构不仅是这一社会现象得以兴盛不衰的原因,而且是这一民俗具备地方性特征的基因泾川西王母信俗文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文转自我的的搜狐号“齐师文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