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藕是莲的根还是茎(莲藕为什么是茎而不是根)没想到

深藏污泥而不露,功成名就而不居。

藕是莲的根还是茎(莲藕为什么是茎而不是根)没想到

 

“不时不食”是美食的定律俗话说:“逢熟吃熟”,意思也就是吃东西要符合时令,现在正值暑热当头的时节,日常养生可适当吃一些清热祛暑的食物,而此时很多人会选择通过冷饮进行降温,这些冰水虽然解渴,但是却会刺激脾胃,造成脾胃功能下降。

因此选择一些既能清热又不会太过于寒凉的食材也是很重要的莲藕则是一种不错的食材莲生于污泥而一尘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中通”代表其谦逊的品德,“外直”代表其正直的个性,“不蔓不枝”说明其不具分别念、不向外攀缘的特点。

所以,莲的根部——莲藕,也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每年的7、8月一到,早一批的莲藕就要成熟上市了与秋藕的“厚重”不同,夏季的藕口感更为鲜嫩,脆生生的、味道清甜,颇似脆梨,甚至可以直接当水果吃,养人的功效也很丰富。

同时,莲藕还是前辈许多修行人苦行时的食品《释迦牟尼佛广传》中记载:佛陀在因地时,曾转世为一婆罗门,当他在山上苦修时,主要的食物就是莲藕莲藕真是好东西,具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吃它,对身体有帮助,学习它的精神,对心有帮助。

可谓一举两得!01莲藕是莲肥大的地下茎,别名很多,又叫荷藕、莲藕、荷梗、灵根、玉节、玉玲珑等,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它兼有蔬菜与水果的特性中秋前后,正是荷藕大举上市的时节它脆嫩可口,风味独特,既可生吃,也可熟食,亦或加工罐藏、制作蜜饯和藕粉等。

莲藕是一种很神奇的食物,因为其中间长了诸多空洞被人们戏称多吃可以多长心眼儿。其实,莲藕除了可以做菜,还可以作为保健品,甚至有药用价值。

中医认为,莲藕性味甘、寒,入心、脾、胃经,药用价值极高自古中医就使用莲藕治疗各种疾病,明朝医药大师李时珍曾誉之为“灵根”《本草经疏》载:“藕,生者甘寒,能凉血止血、除热清胃,故主消散淤血、吐血、口鼻出血,产后血闷,署金疮伤折热、霍乱、烦闷、解酒等功。

熟者甘温,能健脾开胃,益血补心,故主补五脏实下焦,消食,止泻,生肌,久服令人心欢止怒也”《随息居饮食谱》载:“若阴虚,肝旺,内热,血少及诸失血症,日熬藕汤饮之,久久自愈,不服他药可也”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莲藕全身都是宝。

它是高糖、低脂肪食物,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

藕为莲的根,莲和藕,自叶至茎,从花到实,它的各个部分都可入药莲花又叫荷花,有清暑祛湿、止血作用,用于暑热烦渴、跌损呕血荷叶为莲的叶片,有清暑利湿、升阳止血的作用,可用于暑热病证及脾虚泄泻和多种出血症莲的茎叫莲梗,即莲的叶柄,又叫荷梗,有理气宽胸、通乳的作用,可治胸闷、乳汁不通、肠风便血等疾患。

莲蒂亦称荷蒂,即莲叶与莲梗相接的部位,又名“鼻荷”,起清暑利尿、安胎止血的作用,适用于暑热、泄泻、脱肛及妇女孕期胎动不安莲子心为莲子中青嫩胚芽,功能清心、去热止血、涩精,可治温热病如烦热神昏、吐血、遗精等症。

莲房为莲的成熟花托,即莲蓬壳,功能消瘀止血可治崩漏下血、尿血等症中国古今关于藕身、藕节、藕粉、莲鞭、荷叶、荷梗、荷蒂、荷花、莲须、莲房、莲子、莲衣、莲心的中药保健药用选方不下200余种。

除了食用和药用外,莲藕还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将荷叶、荷花描写得惟妙惟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名句更是脍炙人口荷花还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被誉为“花之君子”,花期较长,花色各异,有白色、粉红、深红、淡紫等多种。

荷藕也以花和叶艳丽多姿、高雅清香,在中国园林中常作为水景布置的重要植物材料随着人们生活居住条件的改善,适合家庭栽种的小型碗莲倍受喜爱02藕原产于印度,引入我国已有三千余年的栽培历史在南北朝时代,种植就已相当普遍了。

莲藕虽为南方水乡植物,但在山西很多地方也都有生长,且为珍品

洪洞城在明代已有莲花城之称俗有洪洞莲菜与别地异样,多一个眼之说城周所产莲藕个头大、藕瓜粗,质嫩脆,味香甜,带泥远销色味不变,容易保存,生食堪与梨媲美,曾荣获山西首届农业博览会银质奖还有襄汾县襄陵镇南到东柴之间遍地荷花。

“十里荷香”为古襄陵十景之一襄陵莲菜特点是:瓜节均匀,通身洁白,芯孔细小向有“龙祠韭芽,襄陵藕瓜”之美称

闻喜莲藕洁白如玉,质体精细,清脆可口,营养丰富,历来有“贵菜”之称其栽培已有5000年历史因闻喜独特的水质、土质和祖传品种,所产莲菜含淀粉量高,有多种健身功效,“孔多、渣细、且白而脆”,故有“闻喜莲菜——眼儿多”之谚语。

凡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和宴请宾客,人们在餐桌上为能品尝到闻喜莲菜为幸

晋祠一带的莲藕种植年代虽说无法考证,但据笔者判断,最晚也应在宋代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曾在《题晋祠》一诗中写道:“千家灌禾稻,满目红香田”(另有“江南田”之说)据晋祠附近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来看,诗中的“红香田”很可能就是指荷花盛开的藕塘,既然能够达到“满目”的境界,可见当时种植的面积已经相当可观了。

另据晋祠一带的民间传说所云,晋祠的莲藕原是庙内的一个和尚从南方引种的,先是在庙里的荷塘试种,后来发现长出的新藕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于是便在晋祠附近大加推广了又据史书记载,晋祠庙里的唐叔虞祠和圣母殿等,大多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既然有庙就有和尚,因此“和尚种藕”的民间传说也就有它的可信之处了。

至于当时种藕的情况,大多集中在晋祠附近的南大寺和北大寺村,只是缺乏具体的历史记载到了清代,太原著名诗人杨二酉曾写有一首《大寺荷风》的诗,诗中云:“……未入莲花国,先闻水面香……莲村千顷色,真作万荷庄”这就是对晋祠南、北大寺种藕状况的真实描写。

而后人所说的《晋祠四宝》中的“藕瓜瓜”,正是南、北大寺两村的产品据说这里出产的大寺莲藕茎直粗大,切开后丝长尺余,芳香扑鼻,制成的凉菜可放七八日,其色香味不变因此被清政府钦定为御膳贡品山西各地的商家逢年过节都要到晋祠来采购莲藕,并将其销往本省及河北、内蒙等地。

03李时珍说:“藕,四时可食,令人心欢,可谓灵根矣!”莲藕埋得深,通常在泥下半米的深处,也只有这样,藕才能长得又长又大韬光养晦半辈子,养出一张讨人欢喜的光洁脸庞和一副脆嫩通透的身子,清新爽脆,难怪讨人欢心呢。

藕的形象很好看,用丰腴来形容最为恰当它的色彩跟人的肤色很接近,只是稍为白嫩些过去人们用藕来形容女性的手臂,这种女性的手臂像藕节一样,除了关节处是凹下去的,小臂与大臂均是凸出的这比喻形象、生动、鲜活,且是极富生活气息。

这是劳动者的手臂,是健康的,壮硕的,有力的往这样的手腕上再戴一个银的手镯,真是锦上添花的美这是乡间常见的劳动妇女的形象,不是病歪歪的,弱不禁风的,也不是T台上模特们皮包骨的手臂

藕随荷花,有着淡泊的性格,作为食材可塑性极强春天,莲花的幼根冒出头,莲农们手疾眼快,尖尖的顶芽和其后的节间部分组成了人们餐桌上新鲜甜美的藕带——古时又称为藕鞭、藕丝菜、银苗菜明人吕毖所选著的《明宫史》中记道:“六月,皇史古今通集库,銮驾库晒晾,吃过水面,外象赴宣武门外洗,初伏,中伏,末伏日亦吃过水面,吃银苗菜,即藕之新嫩秧也。

”银苗菜极嫩者颇有几分像莼菜,但柔滑稍差之莼菜在各地都有的卖,装在罐头瓶子里的那种,味道与鲜莼菜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可同日而语论味道,好像连新鲜的银苗菜都不及银苗菜,藕之新秧也,想必最早是平民百姓的桌上馔物。

脆生生可以当水果吃的鲜藕多产于夏季,这时节的藕白生生的,水分充足,味道清甜,口感颇似脆梨,是谓荷藕将其切成薄片后,焯水和糖醋一同凉拌,便是一道极好的清热解暑夏日风味小菜;和鲜嫩时蔬一同清炒,便是一道清爽十足的下饭菜。

当然,爽脆地生吃为最好,藕片不改变形态,不加任何东西,可以完全品尝到它的本形、本色、本味诗人韩愈曾有“冷比霜雪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之赞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有“与波摇荡,奄薄水渚,唼喋菁藻,咀嚼菱藕”之语。

“红花莲子白花藕”,说的是吃莲子要开红花的好,而吃藕要选取开白花的才有味。

常言道: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金秋十月,莲藕正应季,甘甜鲜脆的藕是许多家庭餐桌上的常客随着藕在水中生长的时日渐长,其水分含量下降,而积累的淀粉逐渐增多,外表颜色也变得更深这时候的藕,口感会变得绵软而面,不再适宜生食或清炒。

江南人家最喜欢把糯米、白糖等填塞于藕之玲珑孔中蒸熟,制成糯米藕,令人香糯软甜而欢喜不已或者用于炖汤七孔的红花藕和略显肥腴的排骨炖在一起,汤色变成清澈的粉红,临上桌前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就是每个秋冬的标配——莲藕骨汤。

炖的莲藕集粉、糯、脆、香于一物,味觉、触觉、嗅觉都得到了充分享受莲藕在山西吃法亦很丰富,既可糖腌盐溃,作为冷盘佳肴,又可热炒焖煮;既能油炸,做藕盒、藕饼,又能做馅包饺,可制成一二十种美味可口的佳肴特别是糖醋莲菜、拔丝莲菜、肉炒莲菜等,最为叫绝。

有的名厨,能把莲菜切得极细,据说能纫到针孔里,加以热炒,被誉为上品佳菜

由藕加工制成的藕粉形如霜雪,白似鹅毛,素有“鹅毛雪片”之美誉,味醇可口,清宜补人,是老人、婴幼儿、病后体弱者的滋补食品,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又有益血、开胃、调理的功效梁实秋曾在《喝茶》中讲述夏游西湖,每每饮罢当地龙井,茶后再进藕粉一碗,“赏西湖,坐茶室,饮龙井,吃藕粉”,荷风习习中,顿感“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李渔则将藕粉视作远足必备之物,直言:藕、葛二物,不用下锅,调以滚水,即能变生成熟,斯为妙品休憩时刻,水冲一碗藕粉,看碗中藕粉被沸水冲开,搅拌间逐渐粘稠,直至藕粉呈现润玉透亮之色,与釉色互相映衬不需要复杂的操作,没有任何心理、生理负担,随着心意加上点桂花露就足够解馋、舒压。

04莲藕养人又好吃,但要想挖到它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春分栽藕,四月长叶,六月开花结果,七月采莲,十月挖藕一般挖满150天四季轮回中,人们应季而作,应季而收,中国农民传承祖先的经验获得丰沛的回报

挖藕是个费力活每每下藕田挖藕,泥巴埋去大半个身子后才触及其根茎他们双脚插在泥沼中,弯下身子面朝大地,十指深深地伸入淤泥,采挖出雪白脆嫩的莲藕,将一节节紧紧相连的莲藕掏出来,一手握住,一手顺着藕节去掉淤泥,初步清洗后的莲藕被统一堆放在船上的筐中,等待清洗。

挖藕既讲力气又讲技巧,先得用铲子把泥挖开,顺着有荷秆的地方铲下去,铲起一块块长条状的泥块堆在旁边后,才能找到下面的藕,然后双手伸进淤泥里把藕拉出来,这样才能采到完整的一段藕藕是横在泥里的,因此,用力的分寸要把握好,摸清楚整根藕的走势和长度,然后再逐段地清除淤泥。

藕断了就破了卖相,灌进了淤泥,就更卖不出价格,所以每一个挖藕人,都要小心翼翼地把藕完整地挖出来在山西,冬季湖水结冰,采藕工更是需要破冰后每天数小时浸泡在刺骨的冰水里作业黑泥、白藕,皮裤,秋天的风中,冬天的冰下,挖藕人用自己的辛劳,从田中挖出缕缕藕香,为人们奉上餐桌佳肴。

在每一个滋养生活的料理后面,都是一群用心建筑这种美好的人所谓敬畏之心,不仅仅指不可违天而食,更告诉我们,对于辛苦得来的食材,只有倾尽心力让它变得好吃,才不辜负它的由来对于努力长成的藕是这样,对于努力的挖藕人更是如此。

05因藕生于水中,一般一节生二藕,依俩俩相偶的意思,它于莲正好有异曲同工之妙处古人也常以“藕断丝连”来比喻男女间的私情,藕确有浪漫之意,为前人所乐道据史载,隋唐时,就有一种赠藕的习俗,不过大多用在情人之间。

那时,青年男女一经谈情说爱,到双方的父母家,长辈们就会用藕饼来招待,大家分享着情意绵绵之乐,结百年之好而这种风俗在很多地方,至今还留传着

近日,我有幸看了篇有关藕的文章,颇有随感我觉得藕为"廉意"更佳,值得一提其实莲藕也绝不娇弱,波泽小湖随处可见,价廉易得据班固的《汉书》记载:西汉初年,匈奴进犯,又碰大饥年,羊熟之人性廉俭其为大将军卫青为太守。

他爱民如子,不忍心向百姓征收取索,就使人寻塘找泽,采野外之藕充饥,度过荒年因廉而易得,士气人振,击败匈奴藕能养廉成留传至今的佳话,颇有意义!

若说莲是出于淤泥而不染,那藕则算是甘植于泥,坚忍执着;要说莲是出水而亭亭独立,藕则是甘于平庸,相连相扶;莲有雅士之风,藕如隐士;莲具独立之傲骨,藕则更谦恭随和莲须远观才可赏玩其风姿,藕则在大快朵颐中才能品味其鲜香。

由此可见,藕更加亲民,与生活在世间的芸芸众生是如此相似,如此亲近花,悦目者也;果,利诱者也;根,守心者也藕,默默无闻,从不索取,奉献一生;无求名望,但求心纯;无求回报,但求志达深藏污泥而不露,功成名就而不居,富贵而不炫耀,藕这种正直高洁的品格的确使人钟爱。

-End-饮食生长于传统文化的沃土,在宽广的时空中,让我们以感恩之心去领悟食物给予我们珍贵的滋养,近观饮食之美,远眺三晋文化的魂魄。

图文:网络编辑:格格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