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K怎么折(98K怎么折间单可发射)这样也行?
网红“98k”长图背后的每一杆步枪简介
欢迎关注轻武阁,了解那些不为人知的老枪往事!“大栓通通都是98k”2013年,专注科普一战枪械的团队C&Rsenal在imgur平台上发布了这张长图,标题为“Countries of WWII represented by their rifles”,直译过来就是“用步枪代表二战时期的国家”。
2018年左右,“吃鸡”游戏的爆火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毛瑟Kar 98k这支经典的栓动步枪(俗称“大栓”)加上某些原因(此处省略一万字),这张图就在国内火了起来,还被网友们添上了“大栓统统都是98k”、“请找出98k”之类的调侃——毕竟这么多钢木材质的老式步枪在外行人眼里真没什么差别。
令人担忧的是,尽管C&Rsenal已经在每杆枪的左侧(其实是下方,原图是横屏的)标注了型号和使用者,网上仍然出现了一些胡乱翻译的情况,就比如这个:
贴吧、微博、知乎、百家号等多个平台出现过的翻译版,简直是一言难尽图源网络怕不是半吊子,能把毛瑟M1309写成春田M1903……为避免错误和误解进一步传播扩散,我整理了原帖中的资料,在此挨个简介这张图中的步枪(。
此前整理的翻译版有些小错误,请以本文为准)考虑到型号数量太多、压缩成一篇推送不太现实,我将分上下两篇更新上篇截止到春田M1903A3,共计27支;下篇从友坂99式开始,共计26支除了枪械的四视图、第一人称视角图和历史照片外,部分型号还有机匣顶部的图案照片。
如无特殊标注,图片素材皆源自C&Rsenal声明C&Rsenal的原帖中,有几行防止人们误解的声明,总结出来就是:每个(被选中的)二战时期的政权(包括参战国、中立国、傀儡政权、地方政权、殖民地等等)都由一支步枪或卡宾枪代表;。
为了避免重复,某些枪对应的不是其来源国;图片并没有包括二战时期所有的政权或所有型号的步枪,有些政权的旗帜可能用错了。M1卡宾枪
M1卡宾枪是一款经典且传奇的武器,诞生于美军的“轻步枪”计划30年代末,刚刚列装M1加兰德步枪的美军又视图寻找一种“轻步枪”,要求比传统步枪更轻、更短、后坐力更小,发射温彻斯特公司的.30卡宾弹大卫·威廉姆斯——一个在狱中就开始研发导气式枪械的设计天才被温彻斯特雇佣,他基于公司里“烂尾”的M2步枪(设计者刚刚去世)进行改进,赶在截止前提交了“13天”原型枪。
威廉姆斯的卡宾枪过五关斩六将,凭借优异的性能通过了测试,被采用为M1卡宾枪它使用短行程导气活塞和回转式枪机,射击模式为半自动,一般使用15发盒式弹匣供弹,另有折叠枪托的伞兵型号M1A1、增设全自动功能的型号M2等。
第一人称视角除了装备美军外,M1卡宾枪还出现在了许多盟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功劳。C&Rsenal将该枪划到了英属马来亚,因为当地的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大量使用了这种武器抗击日寇。
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士兵手中的M1卡宾枪卡尔卡诺Mod.38骑兵卡宾枪
很多人听说卡尔卡诺估计是因为“脑洞大开”的梗,实际上刺杀美国总统肯尼迪的人使用的是M38步兵步枪,而非上图的型号卡尔卡诺是意大利19世纪90年代初采用的栓动步枪,枪机系统由萨尔瓦多·卡尔卡诺设计,供弹系统(单排盒式弹仓和漏夹)来自斐迪南·曼利夏的专利(弹容量为6发),因此常常被不正式地称为“曼利夏-卡尔卡诺”。
卡尔卡诺Mod.91和Mod.38骑兵卡宾枪都带有折叠刺刀,固定在枪管下方。Mod.38骑兵型改用了固定照门,无法调节,有7.35mm、6.5mm和7.92mm三种口径的版本。
第一人称视角该枪和其他型号的卡尔卡诺一样,被意大利军队广泛使用,并出现在了意大利在非洲的殖民地。二战期间,一些意属利比亚的伞兵也装备了该枪。
1940年左右的意大利伞兵贝蒂埃M16卡宾枪
法国步兵在列装勒贝尔Mle 1886步枪后,骑兵、炮兵等部队也希望能够装备一款发射无烟火药子弹、使用弹仓供弹的栓动卡宾枪,取代落后的夏塞波与格拉“单打一”黑火药卡宾枪直接缩短勒贝尔既不方便装填(勒贝尔使用的管状弹仓,需要逐个装入子弹),也不便于携带(太重了)。
最终,安德鲁·贝蒂埃设计的使用漏夹装填、单排盒式弹仓供弹的卡宾枪被选用。由于法军的子弹锥度较大,贝蒂埃卡宾枪只能容纳3发弹药,枪托就已经鼓得跟啤酒肚一样。
3发弹仓的贝蒂埃Mle 1890骑兵卡宾枪不过,贝蒂埃胜在可靠耐用,除了装备骑兵、胸甲骑兵、宪兵和炮兵外,还被“放大”成步枪型发配给法属印度支那、塞内加尔以及法国本土的士兵使用。
第一人称视角然而,3发弹容量根本无法满足火力要求,于是诞生了5发容量的型号——M16M16有步枪型和卡宾型,弹仓都会露出一截卡宾型M16的风评很好,服役时间长,使用范围广二战期间,摩洛哥、叙利亚等法国属地的军队都有使用该枪。
1940年法国北部的摩洛哥步兵勒贝尔R35卡宾枪
谁能想到修长的勒贝尔步枪也有这样一款紧凑的型号呢?一战后不久,法军想要换掉8mm勒贝尔弹药,以及勒贝尔、绍沙等使用该弹药的老旧武器然而,一战使法国元气大伤,巨大的库存和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的产能使得这项计划难以推行。
一些勒贝尔M93步枪被截短,发给骑兵(侧背带)和炮兵(下背带)使用,定型为R35卡宾枪。
第一人称视角R35卡宾枪的使用范围也比较广泛。C&Rsenal选择了法属赤道非洲,不过旗帜似乎弄成了自由法国的(?)
1942年,一名乌班吉沙里(中非共和国旧称)的士兵和地上堆着的MAS-36与R35温彻斯特M1894
这也是“吃鸡”带火的步枪——大栓都是98k、杠杆都是Win94温彻斯特M1894杠杆步枪使用管状弹仓供弹,子弹需要从机匣右侧逐个塞入M1894性能优异、设计完善,在猎枪市场霸榜多年,是过去最有名、最受欢迎的猎枪之一,被一些火器专家评为“终极杠杆”。
一战期间,法军就曾采购过一批发配给机场守卫、摩托车信使、飞行员等兵种
枪管上刻有“30 W.C.F.”1942年,加拿大自治领政府采购了2000~3000支.30 W.C.F.口径的M1894,用于装备太平洋沿岸的民兵(PCMR)——一个防范日军偷袭的组织。
第一人称视角民兵们对M1894的评价很高,甚至有人点名要使用这杆枪。
PCMR成员手中拿着温彻斯特M1894毛瑟M1309卡宾枪
捷克斯洛伐克的布尔诺兵工厂(ZB)生产的毛瑟98系统的步枪与卡宾枪(以vz.24为例)很受欢迎,出口到了欧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而正在建设近代军队的波斯/伊朗也果断地选择了ZB的产品除了采购vz.98/22长步枪(伊朗的合同枪被称为98/29)外,伊朗还购入了一些1930型卡宾枪,它们的机匣顶部刻有巴列维王朝颇具代表性的雄狮与太阳。
机匣顶部刻有巴列维王朝的雄狮和太阳按照伊朗的历法,公历1930年对应伊朗历1309年,因此这支卡宾枪也被称为M1309,可不要和M1903搞混了。
第一人称视角该枪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那就是枪身左侧的“大圆环”——前背带环。此外,镂空的准星护翼也是伊朗合同毛瑟步枪/卡宾枪上的特色设计。
1938年左右的伊朗骑兵,装备了毛瑟M1309卡宾枪友坂44式骑兵卡宾枪
友坂44式骑兵卡宾枪由38式骑兵型改进而来,带有一根折叠刺刀,固定在枪管下方。
机匣顶部有代表日本王室的菊花标识、一对泄气孔和型号名称和38式一样,44式的机匣上有一对泄气孔,侧面有配合防尘盖的导槽,还刻有代表王室的菊花标识以及型号名称它同样拥有橄榄形机柄和带滚花的待击尾块(带保险功能)。
第一人称视角除了装备日军骑兵部队外,44式卡宾枪也被发配给了伪满洲国的骑兵。
1939年左右的伪满骑兵毛瑟vz.33卡宾枪
vz.33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布尔诺兵工厂(ZB)生产的一种毛瑟98系统的卡宾枪,小巧轻便,在捷克斯洛伐克主要装备宪兵和警察(步兵和骑兵使用vz.24)。
机匣顶部刻有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徽
第一人称视角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曾对vz.33进行过改造,定型为G33/40,装备德军。
30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宪兵毛瑟G33/40步枪
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按自己的标准改造了一些捷克军械。其中,vz.33被安装了枪托加强板、枪机分解孔和准星护圈,命名为G33/40。
第一人称视角G33/40装备了德国在欧洲和北非的军队;其中,”雪绒花“第一山地师尤为出名。考虑到Kar 98k还要充当其他政权的枪械,C&Rsenal将G33/40划给了德国。
正在行军的德国山地部队。图源网络。曼利夏M95/30(截短型)
曼利夏M1895步枪与卡宾枪在一战期间被奥匈帝国的士兵广泛使用,它最大的特色便是直拉式枪栓,这和同时期的许多制式步枪都不大一样此外,它沿用了斐迪南·曼利夏设计的漏夹和单排盒式弹仓,容量为5发,最后一发子弹上膛后漏夹会从弹仓底部的洞里掉出。
保加利亚也采用了该枪,从奥匈帝国进口,机匣顶部刻有保加利亚的国兽“欧洲狮”。
机匣上的欧洲狮图案20世纪30年代,当奥地利和匈牙利纷纷将发射圆头弹的M95改造后适配尖头弹时,保加利亚也紧跟节奏。改膛后的M95被称为M95/30,枪管上刻有“S”,代表尖头弹。
第一人称视角值得注意的是,一些M95/30是从步兵型(长款)截短得到的,虽然是卡宾枪样式,但保留了原版瞄具。在这些“卡宾枪”上,长长的步兵型表尺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一战奥匈帝国突击队士兵李-恩菲尔德No. 5 Mk I卡宾枪
英国的李-恩菲尔德或许是主流大栓中迭代最快的起初,恩菲尔德兵工厂将詹姆斯·李的设计(尤其是可拆卸弹匣)和梅特福枪管结合,形成了“李-梅特福”英国采用无烟火药子弹后,又稍作改进,诞生了“李-恩菲尔德”而后,英国人又将李-恩菲尔德缩短,成为了如今大家熟悉的。
“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步枪(SMLE)”。从一战到二战,它的核心系统——枪机和供弹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而机匣、瞄具、枪托、刺刀、刺刀座等设计经历了多次变革,产生了一系列的型号。
第一人称视角:No.4和No.5都使用了立框式表尺和觇孔照门,后来一些简化生产型取消了这个复杂的设计,改成两个挡位的翻折式照门二战期间,英军采用了一种更为短小的SMLE——No. 5 Mk I卡宾枪它比英军装备的No. 4 Mk I短步枪更短,机匣体积也更小,虽然增加了消焰器和橡胶托垫,仍然减轻了近1kg。
拿着No. 5 Mk I卡宾枪的英国第一空降师,摄于1945年5月。图源wwiiafterwwii.wordpress.com。曼利夏-舍瑙尔Y:1903/14/30卡宾枪
M1888“委员会”步枪无疑是19世纪末最流行的大栓之一由于德国研发该枪时盗用了斐迪南·曼利夏的枪栓释放钮、弹仓和漏夹等设计,德国生产的“委员会”步枪只能自用,而曼利夏的东家——斯太尔兵工厂则将改良后的“委员会”步枪拿到世界各地测试,并被罗马尼亚、荷兰、葡萄牙等国采用。
值得一提的是,斯太尔的另一位工程师——奥托·舍瑙尔设计了一种螺旋弹仓,并和“委员会”步枪的枪机相结合,形成了“曼利夏-舍瑙尔”步枪。
曼利夏-舍瑙尔的螺旋弹仓曼利夏-舍瑙尔装填、供弹非常顺畅,在民用市场大受欢迎。但由于成本较高,只有希腊将其当作主力武器,曼利夏-舍瑙尔也因此被称为“希腊曼利夏”。
第一人称视角一战后,由于条约限制,斯太尔不能再出口军用武器,希腊不得不找意大利代工1930年,限制失效后,希腊再次从斯太尔采购了一批曼利夏-舍瑙尔Y:1903/14卡宾枪(略有改进),它们的机匣左侧刻有“曼利夏-舍瑙尔 1930 系统”,因此被称为Y:1903/14/30。
右边的游击队员拿着Y:1903/14/30卡宾枪,摄于希腊解放后莫辛-纳甘M38卡宾枪
想必大家都知道大名鼎鼎的“水连珠”莫辛-纳甘步枪19世纪90年代,沙俄采用了莫辛-纳甘M91取代过时的伯丹“单打一”黑火药步枪M91的其中一个型号“龙骑兵”短步枪在间战期被升级成M91/30,换用了公制单位的表尺,增加了准星护圈,机匣外观也发生了变化……二战前夕,M91/30被缩短成M38卡宾枪,发配给炮兵和二线部队。
第一人称视角考虑到更为经典的M91/30需要用于代表其他政权,C&Rsenal用M38代表苏联。
卫国战争中使用莫辛-纳甘M38的苏军士兵(左)卡尔卡诺Mod.38步枪
这才是“脑洞大开”的主角——卡尔卡诺Mod.38步枪一战后,意大利发现卡尔卡诺Mod.91步兵步枪的尺寸太长,而Mod.91T.S.特殊部队卡宾枪的长度非常合适,遂对T.S.卡宾枪进行了翻新和改进后来,T.S.卡宾枪短小轻便的特征深受重视,加上各国都流行缩短步枪长度(vz.24、K98k、MAS-36……),意大利也打算抛弃长步枪、迎接短步枪。
于是,Mod.38步兵步枪诞生了
第一人称视角Mod.38步枪最初发射7.35mm弹药,但后来改回了6.5mm。除了随意大利军队出战外,一些Mod.38作为援助去到了芬兰,在冬季战争和继续战争中被芬兰国民警卫队少量使用。
1944年意大利的反游击队警察1963年,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使用一支Mod.38步枪(而不是卡宾枪,更不是Mod.91)刺杀了美国总统肯尼迪许多人听说卡尔卡诺估计是因为肯尼迪遇刺案,而不是它作为意大利。
主力步枪的地位,可见该案影响之大。MAS Mle 1936步枪
20世纪20年代,法国迫不及待地想要换掉各种发射8mm勒贝尔弹药的老武器而在步枪方面,研发一种能够取代各种型号的勒贝尔和贝蒂埃的通用型短步枪被提上了日程在激烈的竞标中,圣·埃蒂安兵工厂(MAS)的设计被军方采用,被命名为Mle 1936,往往简称为MAS-36。
它缝合了许多步枪的设计元素,沿用了勒贝尔的两段式枪托,使用后端闭锁提高抗尘土能力,借鉴了恩菲尔德P14的“狗腿”形机柄,采用了棍式刺刀收纳在枪管下方……
第一人称视角然而,大量库存的勒贝尔和贝蒂埃使得换装实施起来非常麻烦。MAS-36直到二战爆发也未能真正取代这二者、成为法军下一代的标配装备。
装备MAS-36的法国摩托化步兵图源《MAS 36: Histoire, fabrication, accessoires》,作者Jean Huon法国沦陷后,维希法国傀儡政权继承了许多法式装备,其中也包括MAS-36。
1942年,正在参加集合的维希法国士兵莫辛-纳甘Kbk wz.91/98/26卡宾枪
一战后,重获独立的波兰急于武装自己的军队,保卫新生政权。波兰人手中有俄、德、奥、英、法等国的武器装备,在彻底淘汰它们之前,曾对部分进行了适应性改造。
第一人称视角其中,一些俄国莫辛-纳甘M91被截短,改造后发射7.92mm步枪弹(被波兰定为制式弹药),插毛瑟刺刀,它们主要有三种样式:Kbk wz.91/98/23、Kbk wz.91/98/25和Kbk wz.91/98/26。
其中,“91”代表莫辛-纳甘M91(原型),“98”代表毛瑟98(子弹和刺刀),最后的数字代表出现的年份。
1939年阅兵式中的波兰伞兵毛瑟Mle 1935短步枪
比利时是最早列装毛瑟无烟火药连发步枪(发射无烟火药子弹、使用弹仓供弹,而不是“单打一”)的国家,比德国还要超前。因此,比军使用的毛瑟89系列往往也被称为“比利时毛瑟”。
比利时毛瑟Mle 1889然而,比利时的FN兵工厂也出口过毛瑟93系统的步枪与卡宾枪,但在一战后开始大量生产毛瑟98系统的短步枪,以FN M24和M30为代表比利时军队决定更新装备,于是在30年代中期采用了一款毛瑟98系统的短步枪——Mle 1935。
第一人称视角为了适配老式刺刀,Mle 1935短步枪的刺刀座很低,这也是它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装备Mle 1935的比利时士兵毛瑟Mle 1889/36短步枪
除了装备Mle 1935外,比利时也着手于改造老旧的Mle 1889步枪,使其在手感上尽可能接近Mle 1935:去掉枪管套筒、缩短长度、改用Mle 1935的枪管箍、刺刀座和准星护翼……这种型号名为Mle 1889/36。
第一人称视角除了比利时本土的军队外,比属刚果殖民地也装备了Mle 1889/36。
1943年的比属刚果士兵毛瑟M24短步枪
一战后,塞尔维亚王国吞并了黑山王国和前奥匈帝国的部分领土,成立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后更名南斯拉夫王国。
M24机匣上刻有南斯拉夫王国的国徽南斯拉夫试图紧跟时代步伐、装备最新款的武器在争辩过使用法械还是德械后,军方最终选择了比利时的FN M24——一种毛瑟98系统的短步枪后来,南斯拉夫还从FN买下了生产线,在本土生产了许多M24短步枪。
第一人称视角
30年代中期的南斯拉夫步兵曼利夏M95M短步枪
一战后,南斯拉夫境内仍有大量的奥匈帝国装备,就比如曼利夏M1895直拉步枪当南斯拉夫军队采用了M24短步枪后,这些M95也依照着M24的特征接受了改进它们被换上了M24的表尺、枪管和护木等零件有趣的是,M95的漏夹被永久性固定在了弹仓内(漏夹是供弹系统的一部分,只有和弹仓配合才能正常供弹),机匣上还凿出了弹夹导向槽,方便使用桥夹装填。
M95M的弹仓内固定着一个漏夹,机匣上有弹夹导向槽这些改造型被称为M95M或M95/24(“24”指的是M24样式,而不是在1924年改造的),在南斯拉夫沦陷后被轴心国缴获。
第一人称视角C&Rsenal将M95M划给了克罗地亚独立国——二战期间德国在南斯拉夫扶持的一个傀儡政权。
1943年左右的克罗地亚独立国伪军毛瑟vz.24短步枪
一战后,捷克斯洛伐克从前奥匈帝国中独立,继承了其领先世界的军工技术与设备基于奥匈帝国的毛瑟M1912步枪,布尔诺兵工厂(ZB)改进出了vz.98/22次年又缩短为vz.23,而后再改动枪托和背带环,定型为vz.24。
vz.24是一款做工精良、通用性高的毛瑟98型短步枪,枪托下方和左侧各有一对背带环,能同时满足步兵(挎枪)和骑兵(背枪)的需求,在我国绰号“马四环”。
第一人称视角除了捷克斯洛伐克外,罗马尼亚也将vz.24定为制式步枪,取代曼利夏M1893步枪和卡宾枪。许多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也进口过vz.24,甚至包括日本。
vz.24机匣上斯洛伐克共和国的标记捷克斯洛伐克沦陷后,德国扶持了斯洛伐克共和国傀儡政权。斯洛伐克伪军使用过一定数量的vz.24,但是带有斯洛伐克共和国标记的vz.24在如今的市场上并不多见了。
1944年的斯洛伐克共和国伪军步兵毛瑟M30短步枪
这是FN生产的第二类商用毛瑟短步枪。由于M24采用了非标准尺寸的机匣,零件通用性不如vz.24等竞争产品,销量并不理想。为此,FN将零件标准化,推出了M30短步枪。
第一人称视角M30出口到了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其中就包括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的皇帝塞拉西一世和比利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除了从FN采购17.5万支M30短步枪和7500支M30卡宾枪外,他还从比利时请来了军事顾问协助他训练军队。
机匣顶部有象征埃塞俄比亚帝国的狮子和皇冠
30年代的埃塞俄比亚皇家卫队Kar 31卡宾枪
瑞士Kar 31独特的造型让许多军迷第一眼就记住了它19世纪末,瑞士采用了施密特-鲁宾Gew 89栓动步枪它采用直拉式枪机,带有一个特色的环形保险,使用12发弹匣供弹由于是后端闭锁,施密特-鲁宾的枪机行程和机匣都很长,而且机匣后端对材料强度的要求也不低。
Gew 89步兵步枪这也导致Gew 89重量超标,且重量分布不均匀,也无法截短成卡宾型号给骑兵使用。为此,瑞士人对其进行了改进,将闭锁突笋改到前端,让整支枪更为紧凑。
一战期间,瑞士军队装备了Gew 11步枪和Kar 11卡宾枪,但间战期出现了新的需求——使用“短步枪”同时取代步兵步枪(长步枪)和卡宾枪于是,施密特-鲁宾的枪机系统再次迎来了大改,发展成了大名鼎鼎的Kar 31。
第一人称视角Kar 31具有施密特-鲁宾枪系的许多特征,如充当保险的拉环、置于机匣右侧的机柄等。除了瑞士军队外,梵蒂冈的教皇卫队也使用过该枪。
射击训练中使用Kar 31的瑞士士兵M1步枪
这是第一支大规模投入使用的半自动步枪,也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步枪之一由约翰·加兰德设计的M1步枪采用了导气式原理,带有一根长行程活塞杆和一个回转式枪机它发射.30-06弹药,使用8发漏夹装填、盒式弹仓供弹(在我国得名“大八粒”),子弹打光后漏夹会跳出,发出“乒”的声响。
第一人称视角M1在1936年被美军采用为制式武器,接替M1903栓动步枪这标志着自动步枪(能够自动退壳、上膛的步枪,包括半自动/全自动/连发点射步枪)首次大规模取代栓动步枪、正式踏入历史舞台的中心
太平洋战场上使用M1步枪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作为美军在二战和朝鲜战争中的主力步枪,M1步枪很大程度增强了美国步兵的火力它的设计和布局虽然不怎么先进,但在卧姿射击为主的年代非常符合战场的需求二战后,M1虽然被。
其全自动改进型M14取代,但仍作为仪仗枪出现在阅兵等仪式现场。毛瑟Kar 98k短步枪
这便是长图中的“主角”了——毛瑟Kar 98k短步枪一战后,通用性强(各兵种适用)的短步枪开始流行,毛瑟公司也紧跟潮流,推出了使用98型系统的“Standard-Modell (标准型)”短步枪,后又稍作改进,换成了下弯机柄和侧置背带。
第二种“标准型”短步枪装备了德国邮政、海关等准军事组织,因此也被称为“帝国邮政步枪”两种“标准型”短步枪都曾出口到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在德国为重新武装军队而挑选下一代步枪时,“标准型”被选作底子,略微改进后被采用为“Karabiner 98kurz (。
98型短卡宾枪)”,简称“Kar 98k”。
第一人称视角Kar 98k名义上是卡宾枪,实际上是不折不扣的短步枪和vz.24不同的是,它只保留了左侧的背带孔,不能将背带装在枪身下方二战中,Kar 98除了装备德军外,也被轴心国阵营的许多军队使用过,C&Rsenal在此选择了。
西班牙——西班牙的蓝色师团作为志愿部队曾在东线战场协助德国入侵苏联。
祈祷中的西班牙蓝色师团士兵中正式短步枪
1932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采用德国的“标准型”短步枪,兼用作步兵和骑兵的武器,称为“步骑枪”,也就是所谓的“通用型短步枪”后来,巩县兵工厂从德国引进了“标准型”的全套图纸资料和样板,并于1935年仿造成功,初名“24年式”。
正逢蒋介石曾亲临视察,经兵工署长俞大维上报批准,该枪定名为“中正式”
第一人称视角除了巩县兵工厂(后更名第十一兵工厂)外,第一兵工厂(原汉阳兵工厂)、第二十一兵工厂(原金陵兵工厂)、第四十一兵工厂(原广东第一兵器制造厂)也生产过中正式短步枪。
从这支中正式的机匣图案可看出,它是由第一兵工厂(原汉阳兵工厂)生产的,生产日期为1943年(民国32年)5月中正式可谓我国近代最具代表性的步枪之一,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手持中正式短步枪的少年兵。图源《抗战机密档:中日军队轻武器史料》,作者史宗宾。春田M1903A3
美国陆军在19世纪90年代换装无烟火药连发步枪(发射无烟火药子弹、使用弹仓供弹,而不是“单打一”)的时候,选择了挪威的克拉格-约根森这种步枪装填时需要打开弹仓盖、逐个塞入子弹,和毛瑟步枪的桥夹、曼利夏步枪的漏夹相比,效率很低下。
美西战争中,克拉格-约根森步枪被毛瑟步枪吊打,陆军不得不反思它的缺陷、开始选择新的栓动步枪不久后,一款融合了毛瑟与克拉格-约根森特征的步枪诞生了,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田M1903”一战中,M1903作为一支短步枪,长度适中、性能优秀,备受美军喜爱。
但在二战时期,M1半自动步枪取代了M1903“一把手”的位置
第一人称视角为了让M1903继续发挥余热,美国人给它换用了觇孔照门,使其手感接近M1(方便训练士兵),简化工艺、缩短工时,定型为M1903A3除了作为M1步枪的补充发配给美军外,M1903A3还被提供给了美军的盟友,最具代表性的便是。
巴西远征军。
1944年,巴西远征军的士兵在意大利押送德国战俘-上篇完-如果你想了解一战二战的冷门枪械,欢迎留言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